《狼烟北平》读后感 08

打印 被阅读次数

2/5/08


1
恢宏感:那日,读《浪烟北平》脑袋里一下子冒出恢宏两字。

原来,俺对恢宏没有感性认识。几年前,在意大利看见那些巨幅油画时,第一次有了那种感受。那种感受是一种由综合的元素与味道交织在一起的混合体。读完《狼烟北平》后,俺竟然联想到哪些巨幅油画中的芸芸众生与历史场面。奇怪的是那些形色,与《狼烟北平》的文字,产生出同一种感觉,恢宏。

俺同意都梁知己小庆诠释恢宏应该包含多个词的意境:辉煌、壮美、宏大、苍凉、悲怆,只是侧重点有所不同。都梁手足(俺发小儿)与都梁知己一致认为只有交响乐才能表现《浪烟北平》主题音乐。俺搜肠刮肚地将有生以来听过的动静都过了一遍,的确觉得唯有西乐可以展现多种层次的波澜壮阔。


如何从中国民族文化中采调,并用西乐诠释那种精髓,的确要精于两者才行,不能生搬硬套。俺曾经两次听洋为中用的西乐歌剧《秦始皇》,都没有听下去。听得俺真的是起了鸡皮疙瘩。但是,《二泉映月》的管弦交响乐却非常的好听。《梁祝》也很好听。

 
2苍凉感:都梁知己认为《浪烟北平》里苍凉感应成为主旋律。都梁手足提出苍凉是狼烟的神髓。

俺认为都梁知己手足所见极是。在跌宕起伏的反特故事中,在扑朔迷离的古画情节中,在京味十足的爷们儿的气味中,总是能听到一种幽幽彻骨的声音,一种默默无言的倾诉,一种柔肠寸断的恋情。直到悟出都梁借马湘兰为托而赋予《狼烟北平》的寓意时,才体会了那种异类一生一世的生死恋所具有的非同凡响的真诚与无奈。高风亮节的徐金戈,方景林,杨秋萍,罗梦云在现实生活中,是少数人,曲高和寡。

 

蝶恋花

 

阵阵残花红作雨,人在高楼,绿水斜阳暮,

新燕营巢导旧垒,湘烟剪破来时路,肠断萧郎纸上句!

三月莺花,撩乱无心绪,默默此情谁共语?

        暗香飘向罗裙去!

《浪烟北平》有多层次的默默此情谁共语的苍凉与悲怆。尤其是徐金戈亲手枪杀自己最爱人的情节透着那种柔肠寸断的悲怆。他入狱25年的铁窗日子,及其出狱后为杨秋萍上坟的情节又透着那种孤独此生的苍凉。

方景林与罗梦云幽会,离别,重逢,在一片京味十足的狼烟中,透着一种异常宿命的苍凉与悲怆罗梦云牺牲,方景林失魂落魄,徐金戈触景生情。两对情人,生死恋,留人吹落,绝色共金钗。此时,马湘兰的古画也与罗梦云同焚俱灭。文三去世后,徐金戈与方景林相遇时,两人感叹人生的悲欢离合,圆梦一宵。那人间悲剧,都淋漓尽致地凝聚在都梁的笔下

俺在悟马湘兰赋予徐金戈人生归宿的寓意时,有一种启示:古画线,反特线是明暗交错,相辅相成,才表现了如此巨大的场面。

俺被都梁懵了。当然,现在俺也没有全读懂。《浪烟北平》,水,忒深。


3
沧桑感都梁知己小庆提出的。俺多日来,一直在细嚼着《狼》剧中的众生相,以便感悟此味。的确,芸芸众生的各种悲凉烘托出《狼》剧的整体沧桑感。读完全书后,俺不思茶饭,就是被都梁打进了这种感受中。

除了徐方杨罗,其他众多人物,无论其脸谱如何,都在自己的人生归宿中,有着不同的悲凉。如杨易臣,罗云轩白发人送黑发人,陈明泽,陆中庸,德子,二顺子,等等都没有脱离沧桑的旋律。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文三儿。

文三儿,整个就是沧桑感的化身。发生在文三儿身上的每一件事都透着悲凉。一个正常的男人,最正常不过的事,就是老婆孩子热炕头儿。可是这种最正常的日子,对文三儿来说是可欲不可求。文三儿强求寡妇那段儿,他那地球的球差点没被寡妇捏碎。文三儿,太丰富,太深刻,太真实。都梁对文三儿的刻画在整个中国文学史上将是独一份。

俺对全剧感觉是:七分京味儿的混厚,两分半狼烟精髓的味道,半分秦淮秀丽清新幽雅的点缀。

王立发 发表评论于
沧桑感,很入木三分,一直想找个词,却找不到,这下就是它了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