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时报徐尚礼/三峡大坝开始发电运行后,各项后果逐一在六百公里库区和支流浮现,包括堤防及江岸山体滑坡大增,以及支流藻类激增污染饮水。近日,中共官方一改以往为三峡工程辩护立场,坦承形势严峻,“如不及时预防治理,恐酿大祸”。
大陆高级官员和专家学者二十五日在武汉召开研讨会,共商三峡工程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工作大计。官方新华社主动发布有关警告。
官方首度坦承:生态形势严峻
三峡工程历经十五年建设,已接近尾声。工程每年发出的清洁水电相当于五千万吨原煤发电量,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一亿吨。但是,自去年进入初始运行期以来,其对长达六百公里库区的生态环境以及长江河道形态产生的影响,也逐步显现。
与会的中共国务院三峡工程建设委员会办公室主任汪啸风透露,总理温家宝在今年国务院常务会议上论及三峡工程重大问题时说,首要的问题是生态环境问题。
针对八月间美国《华尔街日报》文章〡〈三峡大坝之忧〉,其中报导的“三峡大坝专案正面临著山体滑坡和水污染等始料未及的问题”。
汪啸风说,“有些说法别有用心,但我们应当引起足够的重视”。
汪啸风表示,三峡库区历来生态环境脆弱、自然灾害频发、水土流失严重,人多地少矛盾突出,不合理的开发造成生态退化,水土流失加剧状况远未得到根本扭转。
根据每年公布的三峡工程生态环境监测,三峡水库诱发地震维持低强度水平,无碍大坝安全。但是,诸多生态环境隐患仍令人无法忽视。
大陆国土资源部专家、三峡库区地灾防治工作指挥部指挥长黄学斌指出,时常发生的地质灾害严重威胁库区民众生命安全,滑坡入江后会造成涌浪灾害,浪高最高可达数十米,波及数十公里范围。
崩岸明显增加藻类大量繁殖
湖北、重庆政府负责人都表示,三峡工程蓄水后,支流水质恶化,部分出现“水华”现象(水体中藻类大量繁殖),且发生范围、持续时间、发生频率明显增加。部分支流居民饮水源堪忧。今年有些区域发生五万人饮水问题。
大量流水下泄对长江中下游最险峻的荆江河段堤防威胁也引起湖北省高度重视。副省长李春明说,近年来,荆江崩岸险情频次明显增多,崩岸长度明显增加。
针对这些问题,地方政府建议尽快打破专业和部门限制,制定三峡水库管理权威法规,编制库区生态环境保护规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