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篇 肯尼亚北部行
六 . 初访 部落人
传统四.珠编工艺
一家门口有两个女人坐在地上用细珠子编项链,不同颜色的珠子拼出各式各样的几何图形,还拼出了肯尼亚的国旗,这是她们特有的技艺,已经风靡全世界。
寨子里很多人脖子上都挂着很多个项链,手上套着很多个手镯。这些东西她们也用来赚点私房钱, 寨子最里面有个专为游人摆的地摊市场:两排拖儿带女的女人面对面坐在地上,相隔约
儿童团
寨里小孩很多,点点豆豆,大的背着小的, 穿着破旧的体协杉或布褂子。几乎每个人手里都摇着一只笔做玩具, 这是游客公式化的礼物。见我和他们说话,一些小孩怯生生又有点兴奋地过来拉着我的手,其中有几个能说点英语。 我拿出来的礼物还是只有笔,每人送了一只,没有人开口要,得到了当然也很高兴,我喜欢这些纯朴的孩子。我真后悔没有买些小玩具带来,由其是益智型的,还有小画书,至少可以让这些学令前的儿童开阔视野,丰富想象。
人类已经进入了科学高度发达的信息时代,而这些从未离开过寨子的儿童,笔,似乎是他们对外面世界仅有的认识,和除了生存必需以外唯一的奢侈,而且没见他们有纸,不知他们的笔往哪儿画? 除了周围这寨上风光,他们又能画出点什么?生活在我们来自那发达社会的同令小孩,早就已经在食物的汪洋大海里浸泡得食无其味,忙得那些商人挖空心思地制造新的味觉刺激;也早已在玩具的山堆上爬得玩无其物,价值可以让这一寨子人填饱肚子一星期的现代玩具,他们最多也就是玩上一个星期就可以拿去车库里贱卖了。 从人类财富的分配来讲,这世界永远没有公平。
离寨子约两百米远处是欧洲人捐款为他们盖的小学 , 美国人又捐款在里面建了一套引水系统,让学校里有自来水用。几排砖房分别是教室,办公室,医务室,还有一个小教堂。医生和基督教牧师在这一带巡回服务,并不长住某一个地方。附近寨子的小孩都到这儿来免费念书,共有 180 名学生,学校用英语教学,民族语言 Swahili 则作为语言课来修。
学校有四名土生土长于这个村寨,从内罗毕中专毕业后回乡,穿着现代的年轻小伙子当老师,他们的工资由捐款基金付。 接待我们的亚力山大二十三岁,是个缅恬的男孩,在这教学已经两年。他带我们参观了虽然简陋但桌椅板凳齐备学校,有不少图书,教科书是巡回公用的。亚力山大说他父母要他二十五岁时结婚,可寨子里的女孩他都没看上,已经接受了现代文明,我看他是有点曾经沧海难为水了。
募捐 — 部落人的现代生存之道
这是主要靠募捐来生存和发展的部落,从一开始,酋长就不失时机地明示我们捐款,为饥民,为儿童,为妇女,为老师,为 … 那五十美金的入寨费仅属于学校,他还有如此众多的花销等待着我们这些“游客朋友捐的小钱。” 怕我们拿捏不定数目,小钱的定义也用二十美金比如说了,我听着像是给出的底价。
我同情他们的贫穷,承认和他们相比我们是富人,虽然在我们居住的发达国家我们并不富有,但我不习惯甚至反感这种无孔不入的,让人难堪的募捐。 最后站在他家门口,想着这两个多小时的导游,交了二十块钱给他, 他迅速地把钱揣进怀里,反复强调一定用来买粮食分给全寨的人吃,我说得出口的只能是 : “我希望如此。” 我估计募捐的能力是选举酋长的一个重要指标。
我想起云南大山上的原始民族,那是穷得不要说牛羊,就连裤子也穿不起的地方。因为闭塞,没有游客来观摩原始,也就从来没有机会通过募捐来改善生活。东非人幸运的一点是他们丰富的宝藏,迷人的风光和野生动物吸引了欧美一个世纪,为他们赢得了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