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盛友:遥远的清明
作者:谢盛友
阴天绵绵细雨,遥远的身着素装人,挑着篮子带着鱼肉、手捧鲜花去扫墓。
清明节又到了,面向我遥远的故乡,将一杯祭酒倒下去,再做深深的揖拜。
清明时节,弟弟倒是曾跟着父亲祭拜过母亲、祖先。父亲的生命在经历了66个春秋后,有很多话来不及说,有很多事来不及交待,肝癌使爸爸匆匆地离开了这个世界。
父亲一路艰辛,他一生与母亲共同养育了我们7兄弟姐妹,我们兄弟姐妹个个长大了,一路读书、成家、生孩子,建立自己的家庭,各自在外面忙着自己的事。等到我们松下一口气回想过来时,蓦然发现,今天是清明节。
清明节来了,爸爸,你看,满地的野菊花开了,忧郁的草儿也冒出了青芽。年年花相似,岁岁人不同。爸爸妈妈,你们知道吗?天下细雨,我觉得是天替儿子为你们在哭泣。爸妈,你们寂寞吗?你们孤独吗?遥远的清明,国内今年开始清明放假,哥哥姐姐弟弟妹妹一定去看你们了,还看我们的祖先。你们与祖辈在那里经常聚会吗?爸妈,你们那里也过清明节吗?我有禁不住的泪水,我看到你们那慈祥的笑脸。清明之夜,独坐灯下,毫无困意,难以入眠,因为那远在天边浓浓的思念!思念渐渐远行,直达遥远的天际,浩淼的太空。思念的日子绵绵无止境!
爸妈,我盼望清明来临,我更畏惧清明的来临。爸爸离开我们18年了。18年的时光,天还是天,我还是我,心情却早已异样于18年前了。儿子在忙乱中学走路,真的对不起爸爸,来德20年了,天还是天,儿还是儿。给爸爸妈妈再说声“抱歉”。清明敲门了,儿子怎样面对滂沱泪水? ……。
爸爸妈妈,你们的墓边长满野草:枯萎的、新生的、掺杂着,很近又很远。我跪着却触摸不到你们的脸。每一次梦里相遇,总是充盈着童年的痕迹和永不褪色的幻想。总是梦见爸妈给的饭碗和米饭。真的很遥远了。爸妈,我愿变成一根小草,寸步不离地守在你们身边,等你们回来,......。
杜牧‧清明: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清明节是中国人传统的纪念祖先的节日,其主要形式是祭祖扫墓。这一习俗相沿已久,据史书记载,秦汉时,墓祭已成为不可或缺的礼俗活动。《汉书‧严延年传》载,严氏即使离京千里也要在清明“还归东海扫墓地”。随着祖先崇拜和亲族意识的越来越发达和强固,远古时代没有纳入规范的墓祭,也归入了“五礼”中:“士庶之家,宜许上墓,编入五礼,永为常式。”朝廷的推崇使墓祭活动更为盛行。古人有描写清明扫墓的诗:“南北山头多墓田,清明祭扫各纷然;纸灰飞作白蝴蝶,泪血染成红杜鹃。”民间广为流传的孟姜女寻夫小曲也有“三月里来是清明,桃红柳绿百草青;别家坟上飘白纸,我家坟上冷清清。”这些诗句都十分真切地反映了当时清明扫墓时的情景和氛围。
为什么要在清明扫墓呢?这大概是因为冬去春来,草木萌生。人们想到了先人的坟茔,有否狐兔在穿穴打洞,会否因雨季来临而塌陷,所以要去亲临察看。在祭扫时,给坟墓铲除杂草,添加新土,供上祭品,燃香奠酒,烧些纸钱,或在树枝上挂些纸条,举行简单的祭祀仪式,以表示对死者的怀念。至于祭扫的日期,各地风俗不同,有的是在清明节的前十天后十天;有的称“前三后三”; 有的在清明前后逢“单”日举行;有些地方扫墓活动长达一个月。
清明节是五千年中华文明的积淀,有不可忽视的价值,通过节日、聚会、风俗习惯,凝聚了民族精神。清明扫墓、祭奠昭示着血脉的继承,使祖先与后代之间有了联系,让年轻一代知道敬老尊贤、慎终追远。
清明还有万物复苏之意。在中国南方清明正值春季播种时节,充满去旧迎新的希望,正如《岁时百问》所说:“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清明节也是踏青和亲友聚会的好日子,代表着人和自然的沟通,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今人与前人之间的沟通。清明又正值暮春三月,最宜郊游,祭祀先人的场所多在城郊,因此,人们逐渐形成了喜欢在清明时节郊外踏青的风俗,这正是人们对春季勃勃生机的赞美与向往。
写于 2008年4月3日夜晚(由于时差,中国时间,清明已到), 德国班贝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