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news.xinhuanet.com/mil/2008-04/02/xinsrc_08204050214282501100670.jpg)
3月24日央视《军事纪实》曝光二炮地下核反击工程发射阵地,电视上提到的新型导弹没有亮想,只用DF-3画面代替,判断这个2007年底试射的新型导弹可能是DF-41或者DF-5A,亦可能是DF-3/DF-4的最新改型!
![](http://news.xinhuanet.com/mil/2008-04/02/xinsrc_09204050214285622443871.jpg)
![](http://news.xinhuanet.com/mil/2008-04/02/xinsrc_1020405021428296125172.jpg)
![](http://news.xinhuanet.com/mil/2008-04/02/xinsrc_10204050214286402459273.jpg)
“长城工程”
全密封阵地,没有阳光,只有灯光,分不清白天还是黑夜,到处是轰隆隆的声音。
1995年夏,解放军报一则不显眼的消息指出第二炮兵数万名官兵经过十多年浴血奋战修建的某重大国防工程胜利竣工。该人工奇景就是传说中的“长城工程”。根据某西方战略专家的推断,该工程是为了增强二炮部队的核反击能力而建造的一条总长为5,000余公里的地下网状走廊,地点可能是在山西和河北交界的太行山区。战略弹道导弹将在这个地下迷宫中游动部署,并从数百座真假混杂的地井群中发射。据该位西方专家推算,该地区复杂的地形可以轻易地赋予这座地下工事1,000公尺的土地覆盖,这还不包括任何人工加固层。如果用钻地核弹头对其进行攻击的话,将需要3枚500千吨当量的核弹头连续击中同一点方可击穿。即便熟悉整个工事的部署,再假设整个“长城工程”只有一公里长,仍将需要一万枚这样的核弹头才能保证完全摧毁它。当然,在现实中,这是非常不可能的。对于从60年代中就致力于开拓地下核工事的中国来说,太行山地区大概仅是全国核部署的三分之一。
据西方保守的估计,二炮现有东风-3导弹120枚,其中有80枚为A型,发射载具为40,发射基地40个,在美军撤离菲律宾后,东南沿海的第二军动向不明,第六军现有3个旅面向印度,另有第三军驻云南的一个东风-3旅负责东南亚地区。东风-3将于2002年逐步除役,全面换装机动型的东风-21;东风-4共部署了30枚,主要部署在湖南、河南和青海等地的洞穴中,目标为美国、俄罗斯和日本;根据美卫星侦察,东风-5只部署了26枚,主要分布在河南洛宁和河北宣化的发射井中,但是,美国人对“长城工程”内东风-5的部署情况似乎了解的不多。中国还曾研制过射程为19,000公里和15,000公里的多弹头洲际导弹,命名为东风-6,东风-7,但因为各种原因,最终没有大量部署。我国新研制成功的东风-31甲型已经部署在福建地区,对象为美国西岸及其境外军事基地;东风-21部署有50枚,发射阵地主要在吉林、云南和安徽,打击对象有独联体、印度、蒙古共和国和日本;东风-15/11为90年代后重点发展的战术导弹力量,部署地区主要是华南沿海地区,对象主要是台湾和越南。到80年代末,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三大核武国,而到了20世纪末,根据外间流传的一份据说是中国内部的官方资料显示,中国已拥有超过2,350件各式核武器(陆、海、空三基),其中1,800件为战略核武,550件为战术核武,年产核武总数为140-150件。
![](http://news.xinhuanet.com/mil/2008-04/02/xinsrc_11204050214282182876774.jpg)
![](http://news.xinhuanet.com/mil/2008-04/02/xinsrc_1220405021428046342375.jpg)
![](http://news.xinhuanet.com/mil/2008-04/02/xinsrc_12204050214284212925576.jpg)
![](http://news.xinhuanet.com/mil/2008-04/02/xinsrc_13204050214282342426477.jpg)
![](http://news.xinhuanet.com/mil/2008-04/02/xinsrc_1320405021428562685278.jpg)
![](http://news.xinhuanet.com/mil/2008-04/02/xinsrc_14204050214283431043879.jpg)
![](http://news.xinhuanet.com/mil/2008-04/02/xinsrc_1420405021428718962280.jpg)
![](http://news.xinhuanet.com/mil/2008-04/02/xinsrc_15204050214281561346081.jpg)
![](http://news.xinhuanet.com/mil/2008-04/02/xinsrc_15204050214289211881282.jpg)
![](http://news.xinhuanet.com/mil/2008-04/02/xinsrc_1620405021428281372183.jpg)
![](http://news.xinhuanet.com/mil/2008-04/02/xinsrc_1720405021428000608284.jpg)
![](http://news.xinhuanet.com/mil/2008-04/02/xinsrc_1720405021428468202385.jpg)
![](http://news.xinhuanet.com/mil/2008-04/02/xinsrc_1820405021428250543786.jpg)
![](http://news.xinhuanet.com/mil/2008-04/02/xinsrc_1820405021428593418887.jpg)
![](http://news.xinhuanet.com/mil/2008-04/02/xinsrc_19204050214283281645588.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