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西方誘入印度模式 對中國未來最致命1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事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打印 被阅读次数
印度曾租過的俄“查理1”級(670型)攻擊型核潜艇。(資料圖)
  曆史上很多國家幹得不多,拿得不少。爲什麽?因爲這個國際分配體系是他們强力打下的。生産創造財富,但獲取財富的多少則取决于國家在國際分配體系中的地位。曆史表明,只要存在國家間的競爭,國民財富就主要是國際分配而不主要是國民生産的結果。

  “自主”還是“依附”决定大國命運

  蔣介石時期,中國的GDP發展得也很快,但中國却因“發展”而不能發展。那時中國走的是拉美式的依附模式,不是英美式自主資本的發展模式。這種模式的生長前提是國際資本和買辦資本賺大頭,民族資本賺小頭,最後犧牲的是工農。印度的經濟結構與此類似,是依附型發展模式,除政府壟斷外,印度幾乎沒有多少自己的民族市場。

  印度獨立後的1949-2003年,其外貿只有1972-1973和1976-1977兩個年度是順差,到2000年後,印度外貿逆差就像雪崩一樣。這說明印度經濟基本上是靠外資拉動。說印度是個軟件大國,但它的軟件人才很多是在給國外公司打工;其戰略性的核心軟件幾乎沒有發展。1997年到2000年間,其戰略産品出口只有1億盧比;印度核試驗後的若幹年內,它的戰略性電子産業出口幾乎是空白。

  印度倒是有航空母艦,但其核心技術却主要是俄羅斯賣給它的。它想跟俄羅斯進行技術合作,人家又不積極。印度社會財富分配結構正好呈兩個反比:人數最多部分收入最少,其市民的最低生活標准由政府保著。中間那部分人有些收入,相當多的部分則給了外國。

  西方人實際上是想讓中國走拉美式的“找食”即依附型資本主義,而不是歐美式的“造食”即自主型資本主義道路。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