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米:有奖征答题之我的答案(1)

高山流水遇知音,从此为你乱弹琴.痴人说梦逢知傻,有空为你胡乱码.
打印 被阅读次数

喀嚓!有奖征答截止了!
叮呤咣啷!我开始给出我的答案.

如果有现成的答案,我就照抄
如果没现成的,我就现编
如果有半现成的,我就添油加醋.

第一题我最后来答,先答已经有现成(或半现成)答案的.

2. 

紫伊答: 改的不好。失去断句后,无法感觉原意。静秋的理解里,‘足’是当足以理解的。省略了‘一时’之后的内容,可能因为当时的人思想比较保守,所以觉得有些东西只可意会,不好意思说出来。所以‘一时’后应该有隐含的‘失足’,或‘放纵’等意思。(我猜的:))。 
------

我的评论: 

紫伊的理解跟静秋的原意一模一样.

"一失足成千古恨"的正确断句应该是"一失足---(便)成千古恨",但静秋当时的理解是"一时(的什么什么),足以造成千古的悔恨".

静秋的断句,实际上是受中国旧体诗影响的,那时毛主席写的旧体诗很流行,七言的如"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等.

大家如果注意一下,就会发现七言的诗句,把前三个字断在一起的是很少的,因为不符合吟诵的特点,写诗词的人会注意这一点.

上面列举的毛主席诗词读起来至少会有这样几种断句:
1.红军,不怕,远征难 (有点象快板书)
2.红军不怕---远征难 (有点象吟诗)
3.红军不怕---远---征---难 (有点夸张的吟诵)

但无论如何,不会断成"红军不---怕远征难" (除非TA想被抓"现行")

所以静秋在遇到"一失足成千古恨"这个七言句的时候,就想当然地断成"一时--足成千古恨"(如果当诗词读,"足成"后还应该有个小停顿,但因为这里不是诵读,只是理解上受了旧体诗断句法的影响,所以她没在这里停顿).

静秋撞对了这句话的意思,因为她以为"一时"后是省略了什么东西的,她不明白的只是那个"什么什么"到底是什么:).有了这个破折号(或者说横线),就表明了她是怎样断句的,也迫使读者这样断句,而删掉这个破折号,静秋原来的断句法就不一定能传达给读者了./>

我读这本(出版了的)书时,是没有对照我自己贴在网上的原文看的,只是凭感觉去发现哪里有问题.我自己读到"一时足成千古恨"时,都有点搞不懂了,我怎么会这样写?这到底是什么意思?我敢肯定我不是这样写的,所以我找出原文来看,发现我果然不是这样写的:)

对于那些只读故事梗概的人来说,这种小修改不会造成什么区别,但毕竟不是每个人都只读故事梗概:).

一个人的"文笔"常常就是这些细微末节的东西构成的./>

3

WORLDLING的答案跟原意最接近.

worldling 评论于:2008-04-29 19:40:30 
关于3,静秋的“幸灾乐祸。。。兴你有未婚妻,就不兴我有 --- 人帮个忙?”,我觉得是JQ想看他吃醋,也有点“恨”他有“前科”,想跟他“扯平”的意思,但是她既舍不得那样“报复”他,又舍不得把自己随便“许”给别人,哪怕只是虚拟的。

这让我想起忽悠中的小艾米,两次(?)赌气要与艾伦扯平却终究不能够背叛自己的心。我个人觉得,这种心态是恋爱中小女孩普遍的心态,跟“小城市小户人家”没有什么关系。BTW,我觉得静秋那时候除了物质上贫穷,她的大气才气还真是少见,倒让我觉得这家人远不是小学老师家庭那么简单:)

编辑改的读起来硬邦邦的,有点斤斤计较吵架的感觉,把浪漫细腻调皮和犹豫的味道改没了,就剩一个俗字!:P

----
我的评论:

"扯平"是这里的关键,文中已经用了"兴你有...就不兴我有...",这是标准的"扯平"式思维,所以静秋原本是想说"兴你有未婚妻,就不兴我有未婚夫?",但她的思维走到这里,马上想起长林不是她的未婚夫,她也不想让长林当她的未婚夫,哪怕是赌气她也不愿意,哪怕是在心里"扯平"她也不愿意,所以她的思维一拐,变成"就不兴我有个---人帮忙?".

去掉这里的破折号,静秋思维上的拐弯就不见了,"扯平"的念头也不见了,她心底里那种对老三又爱又恨的情愫就不见了,而老三是不可替代的--哪怕是在内心独白里替代一下都不行---这种因素也不见了.

我想不通的是:即便编辑不理解这里表现的小女孩心思,TA也没必要斧正这一句,因为字面上也没什么问题,何必要多此一举呢?

只能说TA有点自以为是了:)

4.

答对的很多,我就不一一抄袭了:)

原文是以夸张的方式表现一个穷女孩对"发财"的憧憬,等于是在说"狠话",可能连静秋自己都意识到那是不可能的,只是一个梦想.在那种时候,她以为自己会穷一辈子,永远不可能有钱买一大筐梨子,筐子大到可以让妹妹躺里面的地步,所以相当于共产主义理想,很诱人,但不可能实现.

静秋的"发财梦"在现在看来都是很容易达到的,买一大筐梨,我们谁都有这个能力,我们甚至可以买一车梨.但在她那个年代,对她来说,却是望尘莫及的事.所以她的那些"发财梦",都让人辛酸落泪,那么一个简单的事情,对她来说都只能是一个梦想.

她跟老三上餐馆,想的是"等我发了财,要把全家人都带到餐馆来,让他们想吃什么点什么",她去做零工,那么苦,那么累,但她浑然不觉,想的是"只希望有挑不完的沙,放不完的暑假,做不完的零工..."

我写这个故事,泪眼婆娑的往往是这样的场景,还有静秋非常冷静地安排后事的场景,以及老三和静秋在对方面前回避谈论白血病的场景.

也就是说,是人物对感情的"抑"使我(作为写者和读者)的感情"扬".如果人物自怜自悲,我反而不能产生共鸣了.

这不是一个富家小姐吃饱了饭无事干,为感情发愁的故事,这甚至不是一个衣食无忧的女孩情窦初开的小情绪小故事,这是一个女孩为生存挣扎奋斗的故事,静秋生活上的苦难,更衬托出她爱情格调的高洁,她宁愿受苦受累,受伤累病,也不愿意降低自己对纯洁爱情的追求,不然她可以轻而易举地用爱情换来金钱和地位.

这是那些想嫁老三的人难以理解的,她们更不理解的是老三欣赏静秋而不欣赏她们.她们很自以为是地说"静秋不懂爱",其实十六岁的静秋对爱情的理解,是很多人一辈子都不可能达到的.

静秋这句"发狠"的话---"睡里面吃",被编辑改成"随便吃",静秋的个性特征就从这句话里消失了.


5.

很多人都答对了,我就不一一抄袭了:)

"乖觉"就是很多人理解的"心有灵犀","善解人意","悟性高"的意思.

有人说现代作者不怎么用这个词,这个我不知道,因为我没怎么认真看现代作者的作品,我看小说,就是小时候比较注意吸收,因为那是一个人一生中最重要的吸收年代.长大了,看小说就仅仅是为了"知道",知道一本小说是讲什么的,就满足了,不再象小时候那样,贪婪地吸收书里的字句和观点.

我长大后看的一些书,有一大半是被老师逼着看的,所以都有抵触情绪,看起来是能省就省,只要能糊弄过老师就行.还有一些就是为了"知道"才看的,根本没费心去"吸收"什么,也可能是因为脑子空间有限,想吸收也吸收不进去了.

"乖觉"这个词,我是从哪里学来的,就不记得了,反正我知道它的意思就行:)

我觉得老三的一个很大的特点,就是"乖觉",也就是跟静秋心有灵犀,不点自通.我也觉得可爱的男人都有这个特点,他就象钻到你心里看过了一样,说的做的都正合你的心意.很多不愉快的爱情故事(婚姻故事?),女主角都是被男主角的不乖觉给弄烦的,小到情人节不知道送花呀,生日忘了买礼物啊,大到不明白女朋友究竟喜欢怎么样的爱法呀,等等,都说明一点:没悟性,不乖觉.

老三是个乖觉的人,他对静秋的那点小心思,可以说是了如指掌,虽然由于他深陷在爱情里,难免会疑神疑鬼,自己吓自己,但他至少知道静秋可能怎样想,怎样感受,他只是没把握,或者不敢太有把握而已.

日常生活当中的事,老三对静秋可以说没有哪次猜得不准的,两人第一次见面,说了没几句话,他就猜出静秋会拉手风琴;静秋雨天洗床单,他就猜到原因,并主动帮她洗,因为他知道"女孩子走了冷水不好的";他去二队,就能猜出静秋会到处找他,所以他叫大哥带信回来;静秋在店子门前折进折出几次,他就知道她是要买卫生纸...

以我们现在的眼光来看,猜出这些也并不难,尤其考虑到老三比静秋大六七岁,而且谈过女朋友,这实在只是些小CASE.但因为世界上就有那么一些男人,大大咧咧到看不见女友这些需求,于是老三们就显得难能可贵了.

在爱情上,老三也是能看出静秋的心思的,只不过他爱得太深,就不那么自信了,所以他老想让静秋表达出来.他也不难看出,静秋并不是不爱他,只是不敢表达,而静秋不敢表达的原因,他也能看得出来,那就是对他还不那么有信心,所以他要做的,就是用实际行动向静秋证明:世界上是有永恒的爱的,而我就是那个永恒爱你的人.

有人说老三教会了静秋怎么爱,这是不正确的,爱情是不可能被教会的,教会的爱情也没意思.静秋本来就爱老三,她对他是一见钟情,不用人教的.老三所做的,不是教静秋怎么爱他,而是让她打消顾虑,把她的爱表达出来.

编辑把"乖觉"改成"乖",就跟那些绿豆汤一个级别了.这里静秋什么都没说,根本没叫老三来买票,只是尴尬地发现自己没带钱,所以等在那里.而老三马上就悟到了这一点,跟上来买了票,但没跟静秋同时走上船去,而是继续装做不认识,一前一后地上船,所以最合适的形容词是"乖觉"而不是"乖".

他后来说的话也说明他对此非常心领神会:"象演跟踪追击一样".

不仅乖觉,而且幽默,回想静秋装做系鞋带,弓下腰看后面的老三跟上来没有,那可不是象演"跟踪追击"一样?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