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回归祖国的前前后后
1982年9月24日,“钢汉子”与“铁娘子”相遇在北京人民大会堂,要决定香港的前途。
“铁娘子”是远道而来的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她挟英、阿之战胜利的余威而来。就在几个月前,英军凭着船坚炮利,渡洋远征,力胜阿根廷军队,从阿军手中夺过两国争议多年的马尔维纳斯群岛。
“钢汉子”是78岁的邓小平。政治生涯中三落三起的他,因为一生勇于坚持原则,无私无畏,被毛泽东主席称为开“钢铁公司”的。
会谈一开始,撒切尔夫人先声夺人地说,必须遵守有关香港问题的三个条约。
这句话透出,英国人还幻想,把香港这个会下金蛋的鹅留在自己手里,还想坚持说《南京条约》、《北京条约》、《展拓香港界址专条》是合法的。
可惜英国人打错了算盘,他们的对手不是阿根廷。
“续租香港”的美梦
香港问题是历史遗留问题。
香港,包括香港岛、九龙、新界三个部分,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十九世纪英国两次发动侵略中国的战争,强迫清政府先后签订《南京条约》、《北京条约》,把香港岛和九龙半岛南端永久割让给英国。1898年又逼迫清政府签订《展拓香港界址专条》,强行租借“新界”地区99年。
由于这三个条约都是侵略战争的产物,因而在国际法上是无效的。中国人民从来都不承认这些不平等条约,辛亥革命后的历届中国政府,也都没有承认过它们。1949年,中国人民站起来了,解放军一直打到海南岛,但始终没有跨过深圳河;为了有一个与西方国家交流的“窗口”,中国一直有意保持香港的现状。
到了1970年代末,随着“新界”租期快要到了,原本投向香港的国际资金开始犹豫不定,香港经济大受影响。为了避免出现信心崩溃的局面,英国政府想到了派代表与中国商谈,想知道中国关于解决香港问题的立场和态度。
1979年3月下旬,香港总督麦理浩来到北京,投石问路,提出希望1997年之后续租香港。
掷地有声的回答
麦理浩当年一定很失望,因为他的请求,在第二天得到了明确的拒绝。中国外交部答复:“中国要收回香港。”
3月29日,邓小平会见了麦理浩。邓小平说:我们历来认为,香港主权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但我们将把香港作为一个特殊地区来处理,在相当长的时间期限内,香港还可以搞资本主义,而我们搞我们的社会主义。
这是邓小平首次透露以“一国两制”的方式来解决香港的前途问题。
1982年,在英国掌玺大臣艾坚斯及英国前首相希思先后访问北京后,撒切尔夫人了解到中国政府对谈判解决香港问题的诚意,她匆忙到了北京。
9月24日上午,人民大会堂福建厅,中英两国实权人物开始了对话。
撒切尔夫人抢先提出,必须遵守有关香港问题的三个条约。
邓小平的强硬,超出了她的想象。
邓小平严肃地说:主权问题不是一个可以讨论的问题。应该明确肯定,1997年中国将收回香港。就是说,中国要收回的不仅是新界,而且包括香港、九龙。中国和英国就是在这个前提下来进行谈判,商讨解决香港问题的方式和办法。
邓小平用简单一句话,表明了决心:如果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48年后还不把香港收回,任何一个中国领导人和政府都不能向中国人民交代,甚至也不能向世界人民交代。如果不收回,就意味着中国政府是晚清政府,中国领导人是李鸿章!
撒切尔夫人跌一跤
撒切尔夫人抵京后曾提出,如果中国同意英国1997年后继续管治香港,英国可以考虑中国提出的主权要求。但是刚与邓小平交锋,撒切尔夫人就打输了“主权牌”。
她不肯善罢甘休,又打出了“利害牌”。她认为,香港只有在英国的管辖下才能继续繁荣,最后用威胁的口吻说:“如果中国宣布收回香港,将会给香港带来灾难性的影响。”
邓小平胸有成竹,答话绵里藏针:香港的繁荣,根本上取决于中国收回香港后,在中国的管辖下,实行适合于香港的政策。
他坚定地说,我还要告诉夫人,中国政府把各种可能都估计到了。如果在15年的过渡时期内香港发生严重的波动,那时,中国政府将被迫不得不对收回的时间和方式另作考虑。如果说宣布收回香港就会像夫人说的“带来灾难性的影响”,那我们要勇敢地面对这个灾难,做出决策。
撒切尔夫人听后,无言以对。最后她同意邓小平提出的建议,两国通过外交途径开始进行香港问题的磋商。
霍英东曾这样写下自己的感受,“邓小平先生在原则问题上的坚定性及斩钉截铁般的话语,充分地体现了伟大的中华民族的浩然正气和民族精神,给予我们每个中国人以信心和力量。”中国人民任列强宰割的时代早已一去不复返了。
会谈结束后,撒切尔夫人神色凝重,落寞地从门口走出。当她走到人民大会堂倒数第二级台阶时,一脚踏空,高跟皮鞋磕绊到石阶上,身体失去平衡栽倒在地,连皮鞋和手袋也飞到一边。幸亏摔得不重,左右连忙将她扶起。
22轮艰难谈判
1983年7月中英双方开始了谈判。英方采取“拖”的方针,在前四轮谈判中,坚持1997年后英国继续管治香港的立场,大造舆论“以主权换治权”,致使会谈毫无进展。
睿智的邓小平再次出面。
他会见了来访的英国前首相希思,指明英国想用主权换取治权是行不通的。中国要的是完整的主权,治权是主权的具体体现,没有治权,算什么主权?治权可以交给港人,但不是英国人,不然就不是“一国两制”,而变成“两国两制”了。邓小平请希思劝告英方改变态度,“以免出现到1984年9月中国不得不单方面公布解决香港问题方针政策的局面。”
谈判的最后时限就此确定。1983年10月撒切尔夫人迅即回信,提出双方可在中国建议的基础上谈判。于是第五、六轮会谈中,英方确认不再坚持英国管治,也不谋求任何形式的共管。谈判就此进入邓小平设计的轨道。
谈判的最大障碍消除了,驻军问题又起争议。1984年4月,英国外交大臣访华,再次表示希望中方不要在香港驻军。对此邓小平说,1997年后,我们派一支小部队去香港,这不仅象征中国收回了主权,更大的好处是对香港来说是一个稳定的因素。5月25日,他特意对香港记者发表了一篇言辞激烈的讲话:既然香港是中国领土,为什么不能驻军?连这权力都没有,还算什么中国领土!
至1984年9月,正好在邓小平规定的两年期限内,中英双方先后谈判22轮,终于达成协议,确认中国于1997年7月1日起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
1984年12月19日,中英两国政府首脑在北京正式签署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
当日撒切尔夫人再次见到邓小平。她由衷地说:从历史的观点看,“一国两制”是最富天才的创造。这个构想是没有先例的,它为香港的特殊历史环境提供了富有想像力的答案。
签约后依然有斗争
中英联合声明签署后,英方以及英方操纵下,又提出了所谓“三脚凳”方案、“政改方案”等等搞三搞四的干扰。对此,邓小平以无与伦比的政治智慧,明察秋毫,领导着外交人员作出了坚定的应对。
所谓“三脚凳”方案,就是英方多次提出的,让港英政府官员参与到中英两国的谈判中来。对此中方回答:根据中英协议,香港问题在1997年以前是中英两国间的事,港府不过是英国属下的一个地方殖民政府,只有执行两国协议的责任,断无同两个主权国家平起平坐、插足两国政府级谈判的权力。
而所谓“政改方案”,即港督彭定康提出就“政改方案”在香港进行“全民投票”,并一再威胁要交立法局讨论通过。中方认为:“全民投票”即是由一个局部地区的人,来就全国性的问题(中国的主权)作出决定,绝无此理。而且香港一个地方立法局想凌驾于中英两国会谈之上,也是荒唐的。
1992年之后,英国派了一个新港督彭定康。他违反中英联合声明,违反“基本法”有关规定的精神,违反中英已经达成的谅解和协议,在政治上搞对抗。对此,中方作了有理、有利、有节的反击。当时,新华社香港分社的同志在前方和彭定康斗争,邓小平则在后方密切关注。1993年,《邓小平文选》三卷已经编好,准备公开发行,邓小平要求中央办公厅把《我们对香港问题的基本立场》这一篇提前发表,他说:“支援一下前线的同志。”9月24日,《人民日报》全文发表,大振前方士气。在香港双方斗争激烈,常常是彭定康上午讲,我方同志就针锋相对下午讲,他下午讲,我们就晚上接着讲。
紫荆花开思故人
香港,曾经漂泊在海上的“香的港”,终于在1997年7月1日,回到了祖国母亲的温暖而宽广的怀抱。当天,香港下了一场瓢泼大雨,把中华民族150多年的耻辱洗尽。
那一夜,中国无眠。零点那一刻,香港会议展览中心大会堂全场肃立,英国的米字旗缓缓落下,鲜艳的五星红旗冉冉升起,紫荆花绽开的香港特别行政区区旗也相伴升起,雄壮激昂的《义勇军进行曲》,回荡在每个中国人心头。
回归的夜晚,欢庆的夜晚,也是思念的夜晚。在回归仪式上,江泽民深情地说:“历史将会记住提出‘一国两制’创造性构想的邓小平先生。我们正是按照‘一国两制’伟大构想指明的方针,通过外交谈判成功地解决了香港问题,终于实现了香港回归祖国。”
邓小平晚年最大的心愿,就是1997年收回香港后,到自己收回的土地上去走一走,看一看。他离香港最近的一次,是1992年1月,88岁高龄的邓小平南巡,视察广东,来到皇岗口岸。在那里,他深情地眺望对面的香港。他曾对女儿说:香港回归祖国时,要踏上这块祖国的土地,就是坐着轮椅也要去,哪怕是站一分钟也好。
谁也没有想到,1997年的春天悄然来临的时候,他的心愿变成了遗愿。
斯人已去,饮水思源,海内外每一个热恋祖国的华人,都永远不会忘记为祖国统一、为收复香港而作出巨大贡献的邓小平。
小平话语
根据中国自己的实践,我们提出“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办法来解决中国的统一问题,这也是一种和平共处。
台湾问题是中国的内政,别人不能干涉。
港人治港有个界限和标准,就是必须由以爱国者为主体的港人来治理香港……什么叫爱国者?爱国者的标准是,尊重自己的民族,诚心诚意拥护祖国恢复行使对香港的主权,不损害香港的繁荣和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