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颐和园"不明白中国政府为什么要禁它.因为六四? 不值当的. 我觉得真正写六四的文章, 电影还没出现呢. 真正写六四的电影不会出自第五代大导演之手, 因为这种大题材要通过小故事来讲. 看看陈凯歌把个"孩子王"拍成了什么就知道了.
讲一讲普通人的小故事, 不必是清华北大的高才, 不必是北影中戏的前卫, 令类.
九零年大学毕业的北京学生都知道, 如果你没考上研究生, 又没有有权的父母给你一份工作, 你就会被当时任北京旅游局局长的薄熙来的大簸箕撮进北京旅游局. 于是乎, 商学院的帅哥到和平饭店当门童, 学机电的美女到长城饭店端咖啡..... 连现在大名鼎鼎的扬澜也曾到长城饭店应聘.......讲一讲他们的故事, 他们的经历, 他们的成长.
八九年春夏之交, 北京高校里有两条虫和两条狗. 讲一讲当时老老实实作虫的和当时诚心诚意作狗的他们三年后十年后直到今天的故事. 作虫的有几个还在外交界, 作狗的有几个还穿着制服. 让他们自己讲一讲他们自己的故事. 都曾是文科的高才, 文笔口才应是出类拔萃的.
游行队伍里那个扛着被单做成的大旗, 上书"生命在于运动"的小伙子, 现在可有时间运动?
讲一讲那些"火线入了党"但为了上美国又不敢承认自己是中共党员的人们的故事. 谁家都有本难念的经.
一九八九年到二零零八年, 十九年的时间, 沧海还没来得及变成桑田, 但对于一九八六年入大学的一代人来说, 它意味着太多的变化, 它有着多多的故事可讲.
如果故事片不好把握的话, 谁先试着拍个纪录片也好. 盼望着, 等待着. 明年可就是二十周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