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公民凯恩》剧组的最后一位成员去世了,它就是此片的剪辑师罗伯特·怀斯。
虽然罗伯特·怀斯是早期的影坛元老级导演,但是他的电影在现在看来,一点也不陈旧,我们几乎可以忘了那是一个出生于1914年的人拍的电影。
怀斯的作品可能算不上那种“艺术感”很强的电影,但绝对是传播得最远、影响最广的电影,这些电影在世界各国的每个角落有口皆碑,即使是小孩子也能看懂。(我小时候就看过怀斯的几部电影,印象很深)他代表了美国电影的传统:精心构思的故事、对娱乐元素的挖掘、充满活力的人物,充分地表达了对观众的尊重。他是好莱坞经典时代的功臣,看了罗伯特·怀斯的电影,你会知道,美国电影发展到现在,有太多东西一直没有变。
生卒
1914年9月10日,Robert Earl Wise出生于美国印第安纳州的温切斯特Winchester, Indiana;
2005年9月14日,因心力衰竭去逝于洛杉矶的加州大学医疗中心。
成就
l 曾拍摄40部电影,四度获得奥斯卡奖(2个最佳导演;2个最佳影片)。
l 1998年怀斯获颁美国电影学院终身成就奖。
l 作为好莱坞的元老级人物,德高望重的怀斯曾于1971年至1975年任美国导演协会主席;1985年至1988年又曾担任美国电影艺术与科学学会主席。
生平
l 初涉影坛
Ø 罗伯特·怀斯年少时因抑郁症而辍学,后得兄弟帮助,在摄影棚找到一份工作,一开始在音响部门做见习。1933年,受到前辈赏识升到助理剪辑。
l 40年代:成名
Ø 1941年,罗伯特·怀斯因出任《公民凯恩》,并凭此片获得奥斯卡最佳剪辑提名。
Ø 1942年,担任威尔斯的《安巴逊家族》The Magnificent Ambersons 助理导演。
Ø 40年代开始独立导演一些B级片,得到了锻炼。
Ø 1949年,拍摄《出卖皮肉的人》The Set-Up被一致公认的好莱坞历史上最伟大的拳击电影!获得戛纳电影节国际影评人奖FIPRESCI和最佳摄影奖Best Cinematography,是好莱坞40年代最出色的黑色电影。
l 50-60年代:“巨匠级导演”
Ø 1951年,怀斯拍摄了《地球停转之日》The Day the Earth Stood Still ,这部电影是好莱坞早期著名科幻电影,也是中国观众的科幻影视的启蒙之作。获得金球奖的“促进国际理解奖”Best Film Promoting International Understanding。
Ø 1956年,执导改编自著名希腊神话的史诗巨作《木马屠城记》Helen of Troy。
Ø 1956年,《回头是岸》Somebody Up There Likes Me ,一个纽约拳击手的成长史,保罗·纽曼Paul Newman饰演美国拳王罗克·格雷西亚诺Rocky Graciano而引起轰动,此片成为他的的成名作。第29届奥斯卡艺术指导、摄影两项大奖,另有剪辑提名。
Ø 1956年,《回头是岸》Somebody Up There Likes Me ,一个纽约拳击手的成长史,保罗·纽曼Paul Newman饰演美国拳王罗克·格雷西亚诺Rocky Graciano而引起轰动,此片成为他的的成名作。第29届奥斯卡艺术指导、摄影两项大奖,另有剪辑提名。
Ø 1958年,《太平洋喋血记》Run Silent Run Deep,二战题材,由克拉克·盖博主演,是50年代最著名的战争片之一。
Ø 1958年,执导《我想活》I Want to Live!获奥斯卡6项提名。怀斯第一次获得奥斯卡最佳导演提名。最后女主角Susan Hayward 获奥斯卡影后。
Ø 1961年,拍摄好莱坞历史上名声显赫的音乐剧《西区故事》West Side Story,于1962年在第34届奥斯卡上摘得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摄影、最佳男配角、最佳女配角等10项大奖。掀起好莱坞及百老汇的歌舞热潮。
Ø 1963年,拍摄著名恐怖片《猛鬼屋》The Haunting,获得当年金球奖提名,这部电影为美式鬼屋题材恐怖片确立了风范,后来曾被多次重拍。
Ø 1966年,导演的《音乐之声》The Sound of Music 获得第38届奥斯卡10项提名,最后取得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剪辑、最佳音乐配乐、最佳音响5项大奖。
Ø 1966年,《圣保罗号炮艇》The Sand Pebbles,表现了上世纪初一艘美国炮舰在中国长江沿岸湖南地区跟当地各种势力发生的冲突,是Steve McQueen表演最出色的作品之一;获得当年奥斯卡包括最佳影片在内的8项提名。
l 70年代以后:淡出
Ø 1975年,《兴登堡遇险记》The Hindenburg,获奥斯卡5项提名。
Ø 1979年,《星际迷航记》Star Trek: The Motion Picture。本片始于电视剧,怀斯拍摄了电影版,由于取得成功,后来拍摄了多部续集(2002年,是第9部续集:Nemesis)。
Ø 2000年,电视电影《夏日风暴》A Storm in Summer是怀斯最后拍摄的作品。
Ø 从1971-1975年间担任美国导演协会主席,1985-1988年间担任美国电影艺术与科学学会主席。
特点
l 风格:罗伯特·怀斯遭到过“风格不够鲜明”的指责,他的作品是属于“温良谦让型”的,极具亲和力,没有一丝咄咄逼人的气息,和罗伯特·怀斯的为人一样,他是一位慈祥的长者,非常宽厚。如果一定要归纳出一些特点来,就是1、故事性强,情节起伏;2、注重对情感的把握;3、充分利用商业元素,具有观赏性。
l 类型:罗伯特·怀斯的人生堪称“十项全能”,其职业生涯可以用“从学徒到大师,从影人到政客”来形容。好莱坞很少有大师级导演如此顺利地融入官方体系,不过最令人吃惊的还是罗伯特·怀斯“什么都能拍”的能力。技术出众、才思过人,而且“戏路”非常宽,可以说什么类型片都拍遍了。从B级片到全明星大片,从黑色电影到喜剧电影,从肥皂剧到音乐剧,从科幻片到恐怖片……怀斯基本上可称作那个年代的斯皮尔伯格了。
l 经典:他的很多作品都可作为某一电影类型和电影中某一程式的开创者,比如说起黑色电影和拳击片,就一定要看《出卖皮肉的人》;研究当代“凶宅”类恐怖片,就一定要提怀斯的《猛鬼屋》;连科幻迷都绕不过罗伯特·怀斯,因为《星际迷航》的首部电影版就是他拍的。至于《音乐之声》和《西区故事》这种歌舞片的标志性作品,就更不用说了。
l 深度:罗伯特·怀斯的电影虽然追求娱乐性,但是却值得深度理解。例如《地球停转之日》政治寓意和宗教情怀;《出卖皮肉的人》的现实主义和个体灵魂的救赎;《猛鬼屋》的女性性心理分析;《兴登堡遇险记》对历史事件“必然”与“偶然”关系的揭示等等。在经典影片《音乐之声》中,“真、善、美”的力量仿佛可以战胜一切,表达了一种对人类命运的乐观主义。
佳片赏析:
《出卖皮肉的人》The Set-Up 1949
l 战后美国人阴暗、压抑的情绪在这部电影里却无论如何挥之不去。在一个小镇肮脏的拳击馆里,人们试图通过观赏他人的肉体摧残来获得宣泄,结果却是短暂快慰之后永恒的乏味。《出卖皮肉的人》具备了这样一条人物要素:主人公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了一次令人瞩目的成功,但他的最后结局却是一次重大而惨重的失败。很多人认为马丁·西科塞斯《愤怒的公牛》是这部作品的模仿者。
l 《出卖皮肉的人》是“雷电华”出品的诸多优秀电影中的一部,当时正值雷电华风雨飘摇之际,因此影片的问世颇多波折。1948年,为缓解经济危机,雷电华董事会主席Floyd Odlum让出部分控股权,请来飞行大亨霍华德·休斯Howard Hughes,这为后来霍华德·休斯买下雷电华埋下了伏笔。霍华德·休斯很快涉足这部电影的制作,不过,虽然大家都对霍华德·休斯的为人行事颇有怨言,但罗伯特·怀斯多年之后谈到他却仍心怀感激,“虽然有麻烦,他还是处处为这部片子开绿灯……”
l 影片也是一部改编作品,不过有趣的是,这部电影并非改编自小说,而是来源于诗歌。这首叙事长诗的作者叫Joseph Moncure March,在他的原著中主人公名叫琼斯的黑人。
l 影片编剧Art Cohn曾经是体育记者,他为剧本提供了丰富而细腻的人物环境,他塑造的众多栩栩如生的观众大大扩充了这部电影的容量,也增强了整部电影的现实感。影片对原著另有一处重大改编,即将原著中男主人公后来被黑帮追杀,逃进地铁站被火车撞死的情节,改成了现在这个主人公坦然面对现实的结局,事实上,它显得更单纯、更真实,也更有力量。罗伯特·怀斯自己对影片的理解是:“在绝大多数拳击电影里面,最后都是好人赢了,坏人输了。但我们这次,好人赢得了战斗,但他输了整场战争,因为击败对手,琼斯(斯图克)结束了自己的拳击生涯。这所有的因素都在吸引瑞安来演这部片子,因为《出卖皮肉的人》不是他以前在雷电华演的那些马马虎虎的B级片,这是一部前所未有的拳击电影,他不是去麦迪逊广场花园争夺世界冠军,而只是生活在一个肮脏的小镇上,靠夜总会里打拳养家糊口。”
l 《出卖皮肉的人》片长仅72分钟,整个影片采用了实时拍摄的前卫手法,即故事的发生时间,从斯图克经纪人走向对面酒吧这一刻起,到斯图克参加拳赛,最后倒在残酷大街上,故事结束,恰好也是72分钟。这种紧扣时间的叙事表现手法,在后来的电影和商业剧集里也时有出现。
l 在技巧上,影片场景单调却变化丰富,人物众多然而节奏却相当紧凑、流畅,这一方面当然是得益于剧本构思的精巧,另一方面,罗伯特·怀斯早熟的导演技巧和亲自上阵担任剪接也是影片保持高水准的关键。为了拍摄斯图克和纳尔逊惊心动魄的四个回合拳赛,罗伯特·怀斯动用了三台摄影机,其中两台固定机器负责从不同角度拍摄两人对打的全景,另外一台则专门负责拍摄特写。这三台摄影机为影片的30分钟内容捕捉了大量精彩画面,从这数量巨大的素材里编织出导演需要的节奏和情绪,对任何人来说都是个巨大的挑战。影片通过摄影机镜头,对四个回合的拳击比赛表现地异常出色,每一场戏都细致而准确,虽然场景单一,两个演员也都不是真正的拳击手,动作不免少些凌厉和快感,但通过剪接,我们却清楚地看到了四场情绪贯穿起伏而绝不雷同的精彩比赛。相比几十年后马丁·西科塞斯和德尼罗合作的那部《愤怒的公牛》,它也许稍嫌笨拙,但在情绪上和场面调度上却并不逊色多少,也难怪马丁会对此片钟爱有加。影片摄影实在令人钦佩,除了不具备《愤怒的公牛》刻意制作的粗颗粒质感,及那几段著名音乐的衬托外,一切均令人满意,它也因此最终获得1949年戛纳电影节最佳摄影奖。
《音乐之声》 The Sound of Music 1965
l 怀斯最著名的作品。影片取材于玛利亚·奥古斯都·特拉普的同名自传体小说,根据美国百老汇的同名音乐剧改编而成,风格清新,雅俗共赏,片中的歌曲脍炙人口,人物纯朴而正直的思想感情动人心弦。影评人Waddle这样评价它:《音乐之声》称得上是电影史上绝妙的神来之笔,是一部影响深远的作品,它甚至超出了艺术作品的范畴,从艺术史、社会学、心理学、教育学、哲学等角度来衡量都值得研究和借鉴。
l 继1961年与Jerome Robbins(杰罗姆·罗宾斯)共同执导了大获成功的“west side story”并双双获得34届学院奖导演肯定后,Robert Wise(罗伯特·怀斯)又拍摄了这部根据真实故事改编的电影“the sound of music”,影片获得了巨大的成功,连续五年蝉联世界电影票房排行榜冠军,并在38届学院奖角逐中获得最佳影片、导演、剪辑、音效、编曲五项大奖,另有服装设计(彩色)、女主角Julie Andrews(朱莉·安德鲁斯)、艺术指导(彩色)、摄影(彩色)、女配角Peggy Wood(彼姬·伍德)五项提名。
l 作为电影史上最优秀的歌舞片之一,而且片名又是“the sound of music”,所以音乐无疑是影片制作上最出色的一个方面,在AFI评选的百年电影史百首最经典插曲的评比活动中,本片有三首歌曲胜出,主题曲“the sound of music”、插曲“Do Re Mi”、“my favorite things”。其中的“Do Re Mi”,巧妙地利用了十二平均律中七个基本音符的发音,引出七个不同的英语单词,并且在片中按音阶从高到低分别代表了从大到小的七个孩子,从而成功地将原本抽象、单调、枯燥的音符具体化、形象化、人性化,对于音乐初学者收到了极好的教育效果。相当长一段时间以来,这首歌曲都被用作音乐教材中的入门曲目。影片强烈的视觉与听觉相结合的冲击,产生了十分强烈的艺术魅力,令观众精神为之一振,为影片“真善美”的主题,起到了一个画龙点睛的作用
l 因为此片的外景选在奥地利萨尔兹堡Salzburg,为当地带来巨额旅游收入。
《地球停转之日》The Day the Earth Stood Still 1951
l 科幻片的里程碑,在麦卡锡时代推出具有强烈的亲苏联倾向。影片一反好莱坞常态,把外星人塑造成开明的好人,来到美国传播和平的讯息,受到多数美国人的赞同,但部分民众因为常年受到谣言的蛊惑,对他们加以迫害。也有人把故事理解成耶稣传播福音。
《西区故事》 West Side Story 1961
l 这部歌舞剧根据罗密欧和朱丽叶的故事改编。故事发生在50年代的纽约,两个街头帮派的争斗把主人公的爱情推向悲惨的结局。
l 怀斯和编舞大师罗宾斯携手合作,充分运用电影手段,将现代戏剧、现代歌剧、现代芭蕾完美地融为一体。影片由音乐大师伯恩斯坦作曲,歌曲非常动听,已成为经典。
猛鬼屋》 The Haunting 1963
猛鬼屋》 The Haunting 1963
l 本片在一个封闭的空间中拍出紧凑逼人的恐怖气氛,完全不依赖血腥或搞鬼镜头。
l 两位女主角的演出亦特别精彩,堪称低成本恐怖电影中的代表作。
l 1999年重拍,中文名《鬼入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