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庸第一章写道:“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 慎其独也”。
唵啊吽把“率性之谓道”按照客观规律办事就是道。人的社会行为有一定的规范,这个规范落实在两方面,其一是法律强制,其二是自我克制。当然,法律是否反映道是有疑问的。就前节讲到的,法律作为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相符合时就是道,就反映了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法律与经济基础不符合时就不是道,因为不反映社会发展客观规律。自我克制是就是在没有外界强制的时候,自觉自愿地按照道德规范行为。“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主要讲的是君子时时刻刻按照道德规范行事,按照符合社会发展规律的社会规范行为,在没有法律强制的情况下,依然自我克制按照道德规范行事。
『为人父』说了,《中庸》是儒家修养的方法论,慎独就是这个中心。
“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如果把这句中的“其”作为君子的代词,“所”作为“睹”和“闻”动作的宾语代词,这句话就是『不同的蚕』理解的“君子对自己看不到的东西要戒慎,对自己听不到的东西要恐惧”。这样解释有点“敬鬼神而远之”的味道。但是,如果把“所”字解释为被动语态助词,“其”就成为了“睹”和“闻”的宾语,这句话就应该理解为“所以,品德高尚的人在没有人看见的地方也是谨慎的,在没有人听见的地方也是有所 戒惧的”。唵啊吽倾向于后一种解释,因为后一种解释与前一句“不可须臾离也”以及后一句的“故君子 慎其独也”相吻合,说的都是“慎独”。『飞羽』说:在没有人看到的时候也不闯红灯,就是慎独。这是一个恰当的比喻,说的是无人可以强制你的时候你依然守法。
但是,唵啊吽还是想强调这样一点,那就是道德规范是无法强制的规范,慎独就是普遍的道德行为。为了说明这点,让我们回到战国时代。中国时代,商鞅立法,法律条文就写在城门口的一根木头上,非常简短。所以,古代社会的许多行为规范不是按照法律而是按照而是按照不成文的习俗。也就是说,一个人在公众场合行事是,会受到舆论和社会压力制约。所以“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可以理解为没有强制的情况下自我克制的履行社会规范。换到今天来说,就是即便法律强制不到的时候,也要按照道德规范行事。
“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 慎其独也”。讲的还是自我控制能力。按照工程学,控制得越细微,控制能力就越精确难得。如美国导弹防御系统,要求拦截体积小小速度很快的导弹,这时细微的误差都会拦截失败。正是细微之处才显示出控制能力的优越,这个控制力是“见乎隐显乎微”的。又如,年纪大的人肢体运动的控制能力下降了,拿筷子就会手发抖,这个控制能力下降在抡大锤的时候看不出来,那筷子夹菜就看出来了,正是“见乎隐显乎微”。佛家说平常心是道,与中庸按照道行事要“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是一致的,即“莫以善小而不为,莫以恶小而为之”就是中庸的修行方法。修道,要从荫蔽处着眼、从细微处着手。
道德规范,是规范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所以,所谓慎独,不应该理解为独处时自己面壁修心养性,而是指在没有外部强制的情况下依然按照道德行事。不作损害他人的事情。古时独处逃避了社会压力,独处时逃避了不成文法的制约,所以,独处于不受制约是一回事。比如说,在公众场合裸露不符合社会道德规范,但是,竹林七贤之一刘伶在家里裸体,不巧有人进屋看到,大叫不雅,刘却说苍穹是我的屋子,房子是我的衣服,你为什么钻到我裤子里?这个故事说明的就是与公众和他人无关的事情是隐私,无所谓道德不道德。
所以,在今天来讲,“慎独”就是在没有外部强制的情况下也按照道德行事。问题是,人有这个自制能力吗?基督教认为人是没有这个能力的,必须依靠耶稣才能做到这点。所以,西方比较崇拜制约机制,认为人性就是没有外部控制时难以自制的,并把这点合理化成为市场经济和国际秩序的普遍接受的规则,即,只要无法受到强制,什么事都可以干。比如联合国决议,一般只对弱小国家有强制力,超级大国往往可以不顾这些决议单边行动。联合国成立的初衷就是防止人类战争的,但是,美国单边行动发动战争可以不经过联合国。比如国际金融炒家98年把亚洲经济炒倒退了十年,不受任何制裁,国际货币基金即不干预、也不修改金融市场规则。美国连年双赤字,没有制约。经济学所说的外部效应,就是交易双方在没有法律强制的情况下危害公众或第三者的利益。总之,国际政治奉行强权政治,国际经济为垄断资本把持,都不中庸。不但不中庸,而且抛弃慎独,只要军队足够强,干什么都可以肆无忌惮。
按照基督教的观点,人是没有能力慎独的,除非有神的帮助。但孔子是人本主义者,认为人依靠自己的力量就有能力实行慎独。这就扯远了,留待另贴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