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http://blog.sina.com.cn/s/blog_4b984fbf010008pm.html
细节能从深层次上反映出一个人的修养和品位。但我也并不认为,一个人一生所有细节都能搞掂。比如说,布什有的细节就搞不定。布什在英国访问,女王伊利莎白二世就在白金汉宫晚宴招待。布什跟我一样都是农民,牛仔出身,散漫惯了,忽然到人家传统的皇宫里面去用餐了,前面有三个叉子,一把刀,两把大勺,两把小勺,还有七个酒杯,摆了一大堆,他一下子就蒙了,这个用餐太复杂了。布什搞不清楚什么时候应该端什么杯子,什么时候应该敬酒,先敬谁,什么时候敬谁应该用什么样的酒,所以英国媒体说可怜的布什,“时常流露出布什特有的傻笑”,学不会,太精细了。倒是布莱尔比较了解他,请他到郊外一个乡村酒馆吃饭,牛排,啤酒,嘴一抹就走了,结果俩人才吃了15英镑,当然,保安费花了200万英镑。
尽管我不认为一个人一生所有细节都能搞掂,却并不妨碍我们从国民素质的高度来认识细节。比如说中国经常出现一个人开一部宽大的轿车在路上跑。但是在美国,如果你一个人开车不带人,对不起,你太有钱了,你上路要交费,带了人就不需要交。但我们的小老板有点钱,就天天一个人开着大奔到处逛,而且觉得很荣光。在德国,老板上下班都不开大奔,尽可能开那种两厢的一个车门的小车,停车也不占车位,非常节俭。如果老板一个人开辆汽车不是去接人,不是跟客人在一起,人家会完全瞧不起这个人,认为这人没素质,“这家伙是老土”,就像前些年我们看一个农民企业家,五个指头带六枚金戒指、戴根很粗的项链一样。
素质一定是通过细节来表现的,但也绝对不是简单地与人打个招呼,“你好,谢谢”,会说两句英语,就是有素质了。素质标准会越来越高,反映在很多细小的问题上,就是你对人的尊重,对环境的热爱,对所有生物的爱护。所以从这个意义上来讲,我们很多细节的不足,反映出我们国民素质目前还有差距。讲到这里,我建议大家到我的博客上去看看。我写过一篇文章叫做“透过细节看日本”,这是一篇关于中日国民素质对比的文章,在网上遭到一片骂声,都骂我是汪精卫的后代,因为我姓汪嘛。有人还说:“谁说日本好我就跟他过不去,我看到他就要揍他。”当然,到现在我还没有被揍,但我认为这本身就反映出国民素质有差距。
那么,我对素质怎么理解呢,细节体现素质,到底什么是素质?我曾经跟女儿说“素质比学问重要”,我女儿反问“素质难道不包括学问吗”?素质有时确实包括学问,但我们说的素质,更多的是讲非智力因素。就是不一定是智力范围所能覆盖到的,不是看一本书就能看得懂的,也不是一个老师给你上几节课就能弄明白的。素质是靠修炼慢慢培养起来的。女儿说“你跟我讲一句话,什么叫素质?”我说“素质就是快速适应当代文明社会的速度,社会已经走到了这一步你还没跟上,那你就没素质,速度越快说明素质越好”。这就是我对素质的理解。我女儿似乎明白。她进一步问我“什么是适应呢?”我就跟她说了两句话,在这里转述给各位:“第一,尊重自以为智商低于自己的人,第二,尊重自己认为不正确的游戏规则”。
我曾经跟我女儿说,你有个不由你自己决定的缺陷,就是从你懂事开始,家里就比较有钱,一有钱就不知道挣钱的艰难,更不知道什么地方该节约用钱。有一次我问她“你知道你为什么活得比我优越”,她非常轻松地说“因为时代在发展,一代强过一代”。我当时就告诉她,“时代在发展,我们的家族不一定在发展,一代虽然应该强过一代,但你未必就比我强,你现在就敢说比我强?”所以,我对女儿花钱是管得比较紧的,近似小气,而且对外人会比对女儿大方,因为我担心她养成乱花钱的习惯。所以我说,素质不是一个简单的读书、简单的学历教育可以完成的。
早在1873年,美国那时候对中国是仰视的,因为美洲大陆还处于洪荒时代,中国的孔子就已经在讲述德政了。中国人就已经在读书,使用指南针、火药,而且甚至会使用乘法表。但是2005年5月,我看到纽约的报纸有一篇文章叫《辉煌如过眼烟云——从开封到纽约》。讲开封实际上就是讲中国,开封就是中国的缩影。看过《清明上河图》就知道,开封在宋代多么繁华,外国来朝,番邦进贡,那时候美国还没影儿,就是欧洲人到了开封也恨不得跪下来顶礼膜拜。但在《从开封到纽约》这篇文章里,作者说,今日的开封不仅没有回顾一千年前世界先锋的资格,中国现在的首都也不在开封,就连河南的省会也不在开封。中国的品牌,又有几个是开封的呢?今日的开封只看到市民在古城墙的脚下踩着高跷,吃着灌汤包子在转述先人的伟大,但你现在的伟大在哪里?作为一个中国人,看到这种文章是很难受的。
事实上,虽然我们现在经济在发展,但整体上是很落后的,至少与这五千年的文明古国,与这十三亿人口的泱泱大国是不相称的。这种不相称首先是管理的问题。前WTO的总干事长穆尔先生在2002年跟中国人说,中国现在的管理很象三十年前的日本,象一百年前的英国。这说明我们的管理悬殊太大了,当然这种差距肯定也是素质的差距。
严复1905年在伦敦同孙中山先生说过这样一段话,中国“民品之劣,民智之卑,既有改革,害之除于甲者,将见于乙,免于丙者,将发于丁。唯今之计,唯急从教育上着手,庶几逐渐更新乎。”严复后来又说,一年不行十年,十年不行五十年,五十年不行一百年。1905年到现在已经一百多年了,如果一百多年一直在加速国民教育,而不是忙于革命,恐怕这个国家就根本不一样了。当然这么大的问题我是不懂的;但是关于国民素质的教育,至少在今日的和平环境下,在政权比较安定的状态下,我相信应该是首要之举了。
(根据在江西上饶国税局的演讲录音整理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