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西西再度看向屋顶,那古色古香的横梁结构告诉她,这不是在做梦,她真的穿越了!!!
她原本是个英美文学专业的本科生,大学毕业后在一家翻译公司混了一年多,因为受不了沉重的工作压力,辞职回家接活单做,当起SOHO一族来。虽然钱赚得不多,但好歹能够养活自己,还有一点富余。闲暇时也不爱出门,除了看电视,就是上网看小说回贴。一句话,时下最时髦的宅女是也。本以为小说中已经烂俗的穿越是绝对不会成为现实的,谁知她居然狗屎运到亲身经历了一番。
更令她难以接受的是,根据周围晃动的几个女人的穿着来看,这个时代是在清朝!!!她居然也会当上清穿女。早两年前就不再看清穿文的她,怎么能忍受这种打击?
天可怜见,她既不是历史专业的学生,也对考古学毫无研究,古文水平只是还可以,化学物理学得一塌糊涂,作为专业的英美文学,大多数已经还给老师了,还算是一项长处的英语,在这个时代有什么用啊?难道要她跟清朝的传教士拽二十一世纪的现代英语吗?老天爷,现在莎士比亚搞不好还没死呢!
刚刚穿越过来,还没搞清楚周围的状况,她也不敢开口,学人家穿越者说那句名言:“这是在哪里?你们是谁?哎呀,我失忆了……”那样她一定会呕死的。
不过幸好,很快她就发现自己是在杞人忧天,因为她现在的身体,还是个一岁多一点的小女娃,估计就算会说话,也说不了几个词,发音也不会太准,这让她在醒来听到周围的人那跟现代普通话不太一样的口音后,就一直担心自己会漏馅的心安定了许多。而且据说这具身体的前主人是因为落水受惊才昏迷不醒的,那她现在稍微呆一些,不说话,也很正常。等到弄清楚现在具体是什么时间、周围的人是谁、又曾经发生了什么事以后,再好好考虑以后的生活吧。
一、闲话
话虽如此,但一直呆呆地躺着,实在很无聊,她只好把心思都放在房门口那两个女仆的交谈上。那两人,一个是正做着针线活的少妇,别人似乎都叫她“二嫫”,根据柳西西的猜测,可能是乳母(柳西西狂汗:一岁多的小孩应该断奶了吧?但愿不再需要她来喂);另一个只是十一二岁的小女孩,长得瘦瘦小小,性子倒是挺活泼,不过有点绕舌,因为柳西西几乎整天都能听见她吱吱喳喳地说着话,说着东家长、西家短、“哎呀小妞妞醒了”或是“马三哥今天多吃了一个饼”什么的。现在也是,虽然二嫫总叫她别吵着“小妞妞”(柳西西语:这是指我吗?),她还是忍不住要开口,顶多只是压低了声音。而让她如此兴奋的话题,恰好就是造成现在一旁偷听的那个“小妞妞”大病一场的原因。
她此刻压低了声音,凑近二嫫,一副神秘的样子:“东厢今儿一大早吵了一个早上呢,又摔花瓶又砸椅子什么的,还大哭大喊的,十有八九是疯了。”
二嫫冷笑一声:“可不是疯了么?她做下这样坏事,被抓住了,还有脸闹,但凡有点儿眼力劲的人都不会这么干。我倒情愿三奶奶早点把她赶出去呢。”
“听说三奶奶回了三爷要撵她出去,只是三爷不发话。她天天这样吵,别人家都听见了。昨儿对门的香儿就悄悄问我呢。”
听她这样说,二嫫马上瞪了她一眼:“你还敢跟外人嚼舌头?!仔细你的皮!”
“我哪敢啊,就是香儿的娘那天过来借豆油,听到东厢那边闹,也不知是哪个多嘴的,就告诉了她。香儿听说,来找我问罢了。”
“就算这样也不行,这是什么好事儿?她问你,你就该堵回去。这还好是我,如果让三奶奶知道你在外头混说,当心她连你舌根都拔掉,看你还多不多嘴。”
“什么呀,你胡说。”那小丫头不依,缩回头,撇撇嘴,“三奶奶怎会这样做,顶多骂几句罢了。她老人家素来最是怜下的,那样和气的人,不然也不会让东厢那个爬到她头上。”
“你懂什么?上头的人哪个是易相与的?”二嫫只是冷笑,“这回也是东厢的糊涂,以为除掉端哥儿和小妞妞就能独占三爷,把三奶奶踩在脚底了?也不瞧瞧自个儿是什么身份,一个丫头,能做妾就算祖上烧高香了,还妄想跟正房奶奶做对,她以为三爷会站在她那边吗?也不想想,端哥儿和小妞妞都是三爷的骨肉,出了事,心疼还来不及,怎会偏帮她这个凶手?”
“可不是么?听说当初是三奶奶做主扶她上来做妾的,不然她哪有这么风光,她本来不也跟我一样,是个侍候人的丫头么?三奶奶待她这样好,她却恩将仇报,定是早就疯魔了。”
二嫫闻言也不说什么,只是低头做着针钱。那小丫头见她不答话,静了一会儿,觉得无聊,就说起旁的事来:“不知端哥儿怎么样了,三奶奶天天在那边房里,三爷也一办完差回来就去守着,他们都只是晚上来一回,可小妞妞还是呆呆地,不哭不闹,也不出声,又不理人,这可怎么处?”
“小孩子受了惊,过两日定了神就好了。端哥儿可病得不清呢,如今已是十月天,奉天比京里冷得多,那池塘的水可冰,大人都受不住的,何况端哥儿还不到六岁。”
她说完,拿起剪子剪掉线头,又把针线活拿起来对着光线看。小丫头瞧着,一脸的羡慕:“二嫫,你针线做得真好,什么时候我也能做出这样鲜亮的活计呀,你教教我吧。”
“行啊。”二嫫头也不抬,“只要你把嚼舌头的功夫都用来练针线,再得几年,包你就能比我强。”说罢抬头往门外喊:“小梅,小梅,过来。”
不多一会儿就来了个十四五岁的丫头。二嫫把针线活递给她:“这是给端哥儿做的肚兜,我在上头绣了百福字,你给他带上,也算是祈个福。”那丫头答应了一声,拿了转身就走,没走两步又停下,回头对小丫头说:“小桃,没事儿别老顾着说嘴,三奶奶让我叫你去厨房呢,今儿我要给哥儿熬药,没空帮忙。你去把柴砍了。”说罢就走了。
那小桃听了,整个人泄了气,转头想对二嫫说什么,见二嫫只是斜着眼睛睨她,只好耷拉着头出去了。
柳西西只是在一旁听着,有些困,就闭了眼睛养神。二嫫转过身来瞧她,见她闭着眼,还以为她睡了,上来替她掖掖被角,看着这张可爱的小脸,就想起自己远在京城府里的两个孩子,自己夫妻二人丢下他们给公婆,跟着三爷一家到这奉天来,也不知他们怎么样了,二丫头刚出生就离了娘,现在只怕跟小妞妞差不多大了。
想到这里,就忍不住摸摸她的头发,却不想柳西西睁了眼,圆圆的大眼只看着她。她瞧着有趣,脸上也带了笑意,道:“原来你不是睡着了呀,你这小妞妞。”说罢把被子盖松些,也只跟孩子对着眼睛瞧:“你也算是大命了,多亏你哥哥死命举高你,不让你沾一点水,若不是这样,你一个人被丢进那冰冷的池水里去,一会儿功夫就没影了呢,你哥哥却病得不清。他这样疼爱你、爱护你,你长大了可以好好对他呀,嗯?”
柳西西这才知道,原来她之所以能穿越,是因为那位小“哥哥”英勇护妹的缘故。前世她是独生女,总羡慕人家有哥哥,想不到穿越以后,她也有哥哥了。
她对于现在的新身份,倒是挺能接受呢。
二嫫一边说些闲话,一边轻拍着她哄她入睡。也许是久了没享受到这种待遇,柳西西不一会儿就觉得困了,眼皮子耷拉下来,不一会儿就迷糊起来。二嫫只觉得小妞妞越来越正常,也不怎么呆了,想来很快就会好起来,心里极高兴,手里倒还是照拍不误。
这时门口传来声音:“小妞妞今天怎么样了?”声音刚落下,就有一个穿着石青旗袍的年轻妇人走了进来,原来是小妞妞和端哥儿的亲娘佟氏。二嫫连忙起身请安,回话道:“已经好多了,原还有些呆,如今也懂得看人了,想来过两天就好了,刚刚才哄她睡着了呢。”佟氏叹口气道:“阿弥陀佛,没事就好。”二嫫又问:“三奶奶才从哥儿房里来么?他今天怎么样?”佟氏知她也当过儿子的乳母,对两个孩子都是真心疼爱的,便答道:“吃了药,已经退烧了。大夫说不妨事,我才放心过来瞧瞧。”说得连二嫫也开始念起佛来。
佟氏看过小女儿,又问了二嫫今日杂事,等满意了,才在屋子正中的椅子坐下,道:“方才见了你做给端哥儿的肚兜了,难为你有心,方才给他穿上,他就好多了,想必是你诚心,感动了上苍也未可知。”二嫫忙说道:“这个是折煞奴婢了,这分明是哥儿有福气,上天也保佑他,那个肚兜不过是凑巧罢了。奴婢没什么见识,只是听说那百福字的花样儿吉利,才想着做给哥儿试试。那里有那样大的本事,让老天爷也受感动?”
佟氏心情也许是极好,脸上一直是笑咪咪的:“你何必这样谨小慎微?当初端哥儿小的时候,我要侍候他奶奶,一天到晚都不得功夫理他,他的事不都是你一手包办的?如今你又奶了他妹妹,你放心,我两个孩子都会感你的恩德,以后必会孝敬你。”
这话却有些意味不明,慌得二嫫忙摆手:“三奶奶这话奴婢可不敢当,奴婢是府里家生子,一辈子都是他他拉家的奴才,能侍候两位小主子,是奴婢福气,就算没有奴婢,也有别人奶他们。如今主子们待奴婢这样客气,是奴婢几世修到的福份,哪还敢奢望以后。奶奶再别说这样的话,奴婢可当不起。”
佟氏笑着道:“你怕什么,一家人,何必这样小心。难道我还拿你当外人不成?几句玩笑话,慌得你这样,快别再‘奴婢’‘奴婢’的了。”二嫫只是听着,知道当不得真。
接着两人双扯了几句别的闲话。不一会儿外头传来小梅的声音:“三奶奶,端哥儿醒了。”佟氏闻言一喜,也顾不上别的,只叫二嫫看好小妞妞,就忙着赶到儿子房间去了。
她一走,二嫫就松了一大口气,这才觉得双腿有些发软,慢慢地踱到小妞妞床前,一屁股坐在床踏上,喃喃自语道:“和气人啊……”
她只怔怔地瞧着床帐子发呆,没看到床上的小妞妞睁开了眼睛,一双黑漆漆的眼睛也在怔怔地瞧着她。
二、东厢
柳西西在心里叹了口气,看来这个家庭还挺复杂的。刚才出现的母亲,她眯着眼偷偷瞧了一眼,是个二十多岁的少妇,长相端正秀丽,表面看来脾气也不错,但从刚才那番主仆对话来看,却是个挺有心计的女人。还没见面的父亲,似乎是在衙门之类的地方工作的古代公务员,在兄弟中排行第三。这是个尴尬的排行,通常老大和老么受到的关注比较多。父母有一子一女,那个小哥哥比自己大四五岁,似乎对妹妹不错。家里的仆人不少,光她看到的就有两个丫环和两兄妹共用的一个乳母。还有的,就是那个“东厢”里的妾了。
二嫫发了一阵呆,待清醒过来,天色已经晚了。外头传来一阵阵饭香。她连忙起身,检查一下小妞妞,见没什么事,就到厨房里帮忙去了。
柳西西迷迷糊糊睡了一觉,醒来时天都黑了,房门外传来人来回走动的声音,以及杯碗相碰撞的声音。不一会儿,二嫫就捧着一碗米糊进来喂小妞妞。柳西西早就饿了,倒吃了大半碗下去,二嫫看了十分欢喜,又喂她喝了两口水,待收了碗具,又抱她起来,出房门去了。
柳西西只觉得周围昏昏暗暗地,似乎走过一条走廊,忽地前头出现了明亮的灯光,接着进了一扇门,迎面来了一个丫环,正是日间见过的小梅。
小梅见是二嫫,问道:“你怎么来了?”二嫫说:“方才小妞妞吃了大半碗米糊呢,可见是好了,因此带过来给三奶奶瞧瞧。”佟氏在里间听了,笑道:“可是巧了,刚才端哥儿就闹着要见妹妹呢,你就抱了她过来。”床上的男孩子更是高兴,虽然还是病弱,却向二嫫怀里的妹妹伸出了手,叫着“妹妹、妹妹”。佟氏便命二嫫把孩子抱过去放在床边,让他仔细看小妞妞。
端哥儿用自己的小手,握住妹妹的小小手,摇晃着哄她。柳西西只觉得这个小孩虎头虎脑的,虽然面色苍白,脸上还有几道伤痕,仍然很可爱,就忍不住笑起来。端哥儿更高兴了,只抓着妹妹的手摇个不停。
佟氏劝他道:“才醒了两个时辰,刚才又吃过药,不如睡下吧,好让药发散出来。”端哥儿有些不愿,她只好温言相劝:“额娘就让妹妹在这里陪你,你们俩睡一处,好不好?”端哥儿这才肯了。二嫫觉得有些不妥,在旁劝佟氏说:“万一过了病气就糟了。小妞妞到底年纪小,要是再病了可麻烦。”佟氏心疼儿子,只道儿子病已好了,不妨事,二嫫只好作罢。
因为端哥儿坚持要看着妹妹睡着了他才睡,可他明明困了,还是硬撑,柳西西有些不忍,就闭了眼睛假装睡着,他才睡了。佟氏坐在床边上,看着这一对小儿女,只觉得十分满足。把屋内灯火熄了大半,只留一支蜡烛,把人都支出去,自己坐在外间的躺椅上,闭目养神。
柳西西不知不觉,也睡过去了。不知过了多久,她听见外间传来低低的抽泣声,还有一把男声在轻声劝解。她头脑清醒过来,也不睁开眼睛,静静地听着外间的人说话。
外间,这家的男主人张保正在劝慰妻子佟氏。刚才夫妻俩因为对小妾的处置问题有了分歧,妻子说不过他,就哭了起来,倒让他手足无措了。
佟氏呜咽道:“我知道你心里在想什么,你定是在想这回只是意外,不是她做的,是我借机要对付她。想必她就是这样对你说的。可你也不想想,端哥儿和小妞妞都是我亲生,是我身上的一块肉,他们遇到这样的事,我吓得魂都没了,哪还有闲心无端去寻她的不是。况且她做下这事,不光是我一个人看见了,二嫫也是亲眼见到的。她是府里的老人了,难道你还信不过她?当时还有哈大人家的阿山阿海两个,他们就在附近,因为听了二嫫叫喊,才跑过来下水救人的。你也去问问他们,当时在水边的,是不是就她一个人?”
张保听她这样说,也迟疑起来。他素来宠爱那个妾,她在他跟前也一向是和顺知礼、温婉体贴的,他原本听见妻子说起这事,就不大相信,又听了爱妾哭诉,说孩子只是失脚跌下去的,她原好意要拿树枝拉孩子起来,却被大房当是恶人,十分冤枉云云。他就只觉得是妻子在生事,因而有些不耐烦。但现在听妻子的说法,当时还有别人看见,先不说乳娘是京中的家里世代执役的可信人,光是阿山阿海两个少年,他只见过一二回,平时和哈家也没来往。若他们都出来作证,可见事情有八九分真。难道真是爱妾不怀好意,又欺骗了他?
佟氏见他有所迟疑,强压下心中的酸意,继续道:“我知道你素来觉得我是故意打压她为难她,才不信我的话,可我因为生端哥儿时落下了病根,身体一直不好,生了小妞妞后,更是卧床半年之久,你身边没人侍候,我也不快活,因她是从小在你身边侍候的,长得还算讨喜,你也有几分意思,才做主替她开了脸,想着你有了人服侍,我也好多个臂膀。这两年,我自问从没亏待过她,吃穿用度,都和我一样。若我是那容不得人的,怎会让她来侍候你?我知道别家大妇折磨小妾是常事,但我是不是这样的人,难道你还不知道么?”说罢又低头抹泪。
张保想起新婚时夫妻恩爱,又想到近年对她多有冷落,心里未免有愧,又递上帕子帮她擦脸。
佟氏哭了一阵,又继续说道:“我原是好意,哪知她不是个安份人,虽在你跟前一副贤惠样,背地里却总爱闹。常常要这个要那个的,家里又不是那么富裕,你在衙门里任一个小小的主事,能得多少饷银?总不过是靠家里接济。我因她是你跟前的得意人儿,不好委屈了她,让你面上不好看,自己也不做新衣裳,先把出银子来给她置装,她还嫌料子不够名贵。我也没放在心上。”
张保果然见到妻子身上穿的还是几年前从京里带来的旧衣,又想起爱妾常有新衣穿,便有些觉得她不懂事。
佟氏继续说道:“上次她说有两个亲戚想进家里当差,我没应,你就恼了。可你没见到那两个人,都是二十来岁的壮劳力,哪里找不到事做,还要她一个女人家不避嫌地招进家来?况且我看他们相貌都好,瓜田李下,容易出事。她自小在咱们家,从没听过有什么亲戚,因此我不答应。我小心翼翼怕招祸,你却只是信她。”说罢又抹泪。
张保并不知这事来由,只是那小妾说有两个穷亲戚,年老可怜,想接济一下,帮他们找个差事。他素来有些菩萨心肠,在朋友中是有名的老好人,因此不喜妻子不怜贫惜弱。如果妻子说的是真的,那两个男子的来历就有些可疑。况且小妾从前在京中时,就爱与家里小厮说笑。他一但起了疑心,倒觉得头上帽子颜色不好看起来。
佟氏说了一大堆话,才让丈夫的心意动摇了,连忙接着说:“她自那日后,整天在我面前抱怨,你不在家不知道,她说的话有多难听。还说我是个病秧子,侍候不了你,你不过是看在一双儿女份上才容我在家,若没了孩子,你早休了我,扶她做大了。”说到后头,已是泣不成声。
张保听了果然大怒:“这话过分了,你是我明媒正娶的正室,生病也是为了替我开枝散叶累的,你再不好,我都不会抬举她一个丫头上来。她说这话,就是不知本份了。”
佟氏再加把火:“她一向是你的心头肉,我还能说什么?只求能好好拉扯大两个孩子就罢了。谁知她这样歹毒,既对两个孩子下毒手!她平日从不理会端哥儿和小妞妞,那日忽然要带他们去玩,我不放心,悄悄和二嫫跟在后头,谁知她竟然把孩子推进水里,还拿了根长树枝打他们,不让端哥儿上岸来,我瞧着脚都软了,幸好二嫫机警叫人,才救起孩子。素日看你面上,她要对我怎样,我都能忍,可这回她要害我的骨肉,你叫我怎么能放过她?”
张保已是信了,只觉得往日爱妾的温柔都是假的,背地里居然这样歹毒,甚至连妇道也守不好。这时里间的儿子正好嘟囔了两句梦话,他走进里间看着一双可爱的小儿女,想到差一点就失去他们,也不禁一阵后怕。
他走回妻子身边,温言劝止了她的泪,道:“素日是我不察,让你受了这样大的委屈。是我对不住你。那个女人差点害了我们的孩儿,的确不能留了。你找人送她到衙门里去吧,我自会去打招呼,必不饶她的。”
佟氏这才暗暗松了口气,想起往日丈夫一向疼爱那小贱人,现在虽然同意除掉她,要是过后反悔,必会埋怨自己,因此道:“你是真心如此想才好。其实我也知道你心疼她,哭了这一场,心里也没那么难受了,孩子也没有真出什么事,若是你实在舍不得她,就关她在家里罢,只不许她出房间,让她好生反省。只要她真心悔过,还让她侍候你。”
张保不悦:“难道我就离不得她了?笑话!她做了错事自然要受罚。而且两个孩子都大病一场,怎么能说是没真出事。这事我说了算,你不必多言!”说罢真出门去,叫人跟着去了东厢。
柳西西在里间只听到外头有个女人哭喊,还有几个男人厉声喝止她,再就是老爹生气地说话,说她不守妇道,又心肠歹毒,竟要让他断子绝孙,他绝不能轻饶。接着让人堵了她的嘴,亲自送到衙门去了。
声音渐渐远去,柳西西眼角看到佟氏轻轻走到窗边,看着外头,一言不发,身上渐渐感到一股冷意侵来。
三、富查
再过了十来天,柳西西已习惯了现在的身份,小哥哥也痊愈了,全家都十分高兴。某日午后小睡时,她听见小桃悄悄对二嫫说,东厢里的那位前几日在衙门里挨了板子,当晚就死了。当天傍晚,佟氏就召集家人,吩咐再不许提起那个人。
佟氏让丈夫知道了自己的委屈,又贤惠地帮小妾说情,但张保坚持要送往日爱妾见官,后来那女子被打死了,张保虽有些不舍,到底是心中恨意强些,因此叹了两日气,仍丢开手了。因那日妻子一番哭诉,他觉得近年的确亏待了发妻,想到她在京里时就受婆母闲气,为了照顾自己,抛却京中繁华来这天寒地冻的奉天陪夫婿受苦,勉强生下孩子,落下一身病,还为自己纳妾,受了妾的闲气也不出声。连孩子被人害了,她还替害人的小妾说情。这样贤妻,到哪里找去?正应该好生对她才是。因此对妻子越发温柔体贴,两人感情迅速回热,平日有大小事体,都有商有量,真真是相敬如宾。
柳西西因为一穿越不久就看到佟氏的手段,心里觉得真是厉害,就更加谨慎小心。二嫫自小喂养她兄妹二人,跟两孩子都十分亲近。佟氏觉得不安,平日对二嫫就有些不顺眼。柳西西觉得二嫫是真心疼爱自己的人,不忍见她受难,因此虽然并未疏远她,但一但见到佟氏出现,就扮作粘人的样子亲近佟氏。佟氏果然十分欢喜,觉得果然是亲骨肉,到底跟生母亲近。她心一定下来,加上最近与丈夫甚是融洽,看着人人都顺眼,慢慢地,也对二嫫和气许多。
一岁小女孩的日子真的很无聊,所以小桃的八卦就成了消遣的好东西,顺带打听情报,柳西西每日都会仔细听。
从这些东家长西家短的话中,她大概知道了现在是康熙二十年的秋天,这个家庭是他他拉氏的一支,属正红旗,家中世代都是军伍中人,祖父有一等伯爵衔,父亲兄弟四人,都是正房所出,父亲行三,因为是早产,从小身体不好进不了军队,只好转去读书,是正经科举出身的进士,原在户部当个小主事。几年前年轻有为又出了名英俊潇洒的(小桃语)上书房大臣陈良本上书皇帝,建议京旗回屯关外。奉天府尹奉旨主持这件事,又找了两个八旗勋贵帮着压场面,一堆旗人就被赶着到了关外,闹得鸡飞狗跳。父亲和几个同僚被外派到奉天协助办事,为表决心,全都把家眷带来上任了。这个身体的前身,就是在奉天出世的。
虽然暂时只能打听到这些皮毛,但柳西西已经很满意了,相信有小桃在,她对这个世界的了解会越来越多的。
话说这家所在的街上,多是在衙门里办差的小官小吏的家。在街东头有一户,男主人名叫富查,却不是姓富察氏的,正正是奉天城里的铁帽子亲王郑亲王的庶子。因为生母只是个小小的婢女,被郑亲王酒后拉上了床,事后也不得宠爱,因此在亲王府里不受人待见,母子俩二十多年前就被郑亲王福晋给赶出来,很是吃了一番苦头。后来那富查在府衙寻了个差事,才得以在这条街上安了家。过了几年又娶妻生子,如今已有了两个儿子,大的十三,小的也有十一岁了,非常调皮,跟同一条街上住的少年小孩们到处胡闹。几天前,小儿子爬树失脚跌了下来,当时就昏死过去,几天都不醒,请了大夫来,也是束手无策,家里哭哭啼啼地,都要准备后事了,谁知前两天,那孩子突然醒过来,只是忘了前事,全家只要他还活着,只有欢喜的。但这毕竟是件奇事,不但整条街上的人家都听说了,连大半个奉天城的人都有所耳闻,甚至传得奉天府尹都知道了,也对富查说,他儿子大难不死,必有后福的。
这种奇事,八卦小桃怎么可能错过?本来东厢那位是极好的谈资,但因为女主人下令不许说,小桃早就被憋得慌,正遇上这件事,她就三天两头地抓着人聊天,还天天去寻她的好友兼同好香儿,借口买葱要蒜什么的,跑到外面去打听。托她的福,如今连“只有一岁零两个月”的柳西西,都对这件事知道得一清二楚,甚至连那富查的小儿子醒来后改了口味不肯吃以前最爱的大蒜的事都知道了。
刚刚听说这件事时,柳西西有个奇怪的念头:这小男孩莫不是被穿越了吧?不过后来她又觉得世上哪有那么多穿越,就没再这样想了。
虽然她不这样想,但随着小桃越来越多的小道消息传来,那富查的小儿子是穿越的迹象就越来越明朗。不但口味大变,连性格行事爱好都变了。不爱爬树了,爱捣鼓小发明,想要用沙子烧玻璃,差点没烧掉他家房子,直到听家人说现在玻璃已经有了外面店铺里就有卖才作罢(柳西西语:玻璃这个时候已经普及了吗?)。后来又要去酿葡萄酒,做出来的东西比醋还酸,又丢到一边去。某日忽然爱起诗词歌赋来,扬言要成为一代才子,但因为毛笔字写得太难看,又常常写白字(柳西西插花:是简体字吧?),没两天也丢开了。过得几日,听说城外有火器营,就要去看,还在一帮半大小子中扬言,说他一定能做出开天辟地前所未有的新式火器来。但那火器营是禁地,怎么可能让他一个半大小子进去?他老子富查大骂了他一顿,他才安静下来,但仍不死心,还在自己屋里折腾些不知哪里找来的东西,还从卖鞭炮的老张头那里弄了些火药,自己瞎摆弄,结果连爆了两回,窗子都炸没了,他居然也没伤着,倒是把家人吓得半死。他那祖母亲自哭着求他,他才答应不再摆弄火药了。
现在富查每日在衙门里无心办差,只担心家里小儿子又惹了什么祸,连连出错,府尹大人也为之侧目。张保回家吃饭时,常常提起富查在衙门里闹的笑话,逗得佟氏笑个不停。
又过得两日,小桃又有了新八卦。原来那富查家的小儿子见家里只是小康,要去做生意赚钱。他那嘴像是用蜜灌过似的,哄得老太太合不拢嘴,糊里糊涂就答应了。他跑到大街上去找大店家,可奉天城里数得上的商号,背后都有大靠山,怎么会理会他一个小小的王府弃子之子?他见不成功,又跑到城外去,要到城效山上挖人参药材去卖,一夜没回去,惊动了父亲,带了人亲自来押他回家。直到被骂了一顿,那小子才知道旗人不许经商,而且关外不许挖参,是朝廷明令禁止的。再说那座小山常有人来人往,是别人踏春游玩的地方,怎么可能有人参?富查被吓出了一身虚汗,觉得这小子差点给家里惹来大祸,就禁了他的足。又对老母劝了半天,要她别再惯着小孙子。倒是富查的大儿子,平日就比弟弟懂些事,因近日弟弟突然出了那么多风头,心里有些不快,见他受了训斥,高兴得在朋友当中笑话他,这些事就传得整条街上的人家都知道了。
富查刚在衙门里过了两天安生日子,忽然发觉同僚都对他一副同情的模样,抓住两个好友细问,才知道自家小儿子的丑事传得全城都知道了,顿时气炸了。他素来是个要强的,小时在王府里就不愿做小伏低,因此不讨人喜欢。离开王府以后,他立心要出人头地,好给王府的人瞧瞧。他本领并不算出众,熬了这许多年,才有了一点成绩,在同僚中,还算受人尊敬。这次小儿子闹的笑话,让他多年积起的好名声化为乌有。想到说不定王府那边已经知道了,背地里一定在嘲笑他,就受不住,差也不办了,向上级告了假回家,恨恨打了小儿子一顿,又在家人中选了一个可靠的丫环,要她天天跟着小儿子,不许他再胡闹。
接下来的两个月,富查家再没出过新八卦,小桃也把注意力转到街尾的老马家的四儿子,和回屯旗人带来的汉人佃户王二家的新寡妇之间的绯闻去了。因为小桃小梅都是未出嫁的小姑娘,说这些闲话未免有碍闺誉,二嫫板起脸,教训小桃一顿。但这种事有如大禹治水,用堵怎么成呢?虽然小梅素来正经,乖乖听话不理会这种事,但小桃还是找到了新的聊天对象:上门来做新冬衣的裁缝刘婆子。有时二嫫不在小妞妞房里时,小桃就抓着刘婆子,借口这房间门口对着前庭,正好借光做活,两人就唧唧咕咕起来,让无聊的柳西西听个正着,大叹女人的八卦能力不论是在古代还是在现代,都是一样弓虽。
眼看着冬衣将近完成,小桃舍不得刘婆子走,正唉声叹气时,突然传来了一个爆炸性的新闻。富查家的穿越小子,闹出一件真正的大事来了。
四、大事
原来富查吩咐去守着小儿子的丫环,名叫玉珠,一向是服侍富查夫人的,为人十分老实可靠。她今年已经十七岁了,夫人做主把她许给衙门里一个狱吏的儿子,两人早就认识,彼此都郎有情妾有意,只等过了年就办喜事。
那穿越的小儿子不过才十一岁,人人都觉得稳妥的玉珠去看着他,最适合不过。谁知那小子小小年纪,竟然色胆包天看上了玉珠。不但对人家动手动脚吃豆腐,还说些什么日后飞黄腾达、必让她吃香喝辣的混话来。那玉珠本是老实人,才得主人信任去照看儿子,听到这些话怎么不生气,直接到女主人面前告状去了。但在场的老太太心疼孙子,不肯信小孙子小小年纪就这样乱来,骂了她一顿。那小子知道了,越发胆大起来,当着别的仆人的面,就对玉珠说,身边有这样漂亮的女人,他决不会放过,能来人世一遭,自然要创一番事业,打下一个大大的后宫,叫玉珠乖乖从了他,日后定有好日子过。那玉珠哪里听过这种话,哭着跑了。在场的仆人背地里说闲话,叫街坊都知道了,纷纷感叹富查好好一个正经人,居然养出这么一个胆大包天的混账儿子来。
谁知还有更混账的事在后头。等那玉珠的未婚夫两天后听见传言,找上门来问事由,才知道那玉珠丫头竟然死了。原来那小儿子晚上趁玉珠不备,闯进她房里想坏她清白,嘴里只说会让老太太做主纳她为妾,说着说着,就动起手来,要剥人家大姑娘的衣服。玉珠被他逼得羞愧难当,深以为耻,哭着把他打出门去,半夜里就上了吊。她未婚夫知道噩耗,当即哭死过去,回家和老父告到府尹大人跟前,要他做主。
富查只觉得晴天霹雳,觉得儿子自醒来后就变了个人,从前只是顽皮,现在居然胆大妄为到这个地步。什么也不说,狠狠打了小儿子一顿,老母和妻子来拦他,他也埋怨她们惯坏了儿子,让他闯下大祸。
他夫人虽然心疼儿子,但玉珠一向是她心爱的丫头,如今横死,心里也有不舍,也不明白儿子怎么变得这般厉害。后来娘家一个积年的老家人来跟她说了一番话,她顿时醒悟过来,命人去请了几位有名的道士,看是不是有鬼怪附在小儿子身上,要不就是中了邪。
道士来作法那天,小桃因有活要做,出不得门,便用三支糖葫芦贿赂邻居家的小厮,让他去看热闹,回来说给她听。那小厮在围观的人群中挤了半天,才挤到前头,看到人家院里的情形。那几个道士果然有点道行,不一会儿,那富查家的小儿子就迷糊起来,说起了混话。说什么女人都是嘴里说不要,心里千肯万肯的,他这样做是为了一展男儿雄风,谁知她会寻死,真是傻子;说什么别人穿来都是被女人追着跑,多少公主千金格格都倒贴,怎么轮到他就这样倒霉;什么别人都能发财,为什么他就要受窝囊气,他不服,他也要把所有人都踩在脚底下,为王为帝。
说到后来,已经很不象话,连做法的道士都捏了一把冷汗。富查恨不得当时就死了,这混小子说了那么多大逆不道的话,周围还有那么多人听见,方才又被人挤开了门,门外的街坊邻居,个个都听得一清二楚,这下可完了。虽然来不及,但他还是带着两个人把门关上,又哄走围墙上看热闹的顽童。等到法事做完,他小儿子已经昏昏沉沉地,他连忙叫人送回房去,又招呼几个道士吃了酒饭,才送他们走。回到房里,见老母对着小孙子哭泣,妻子却坐在一边,脸色不定,大儿子只在房门口坐着擦鼻涕。他心里乱乱地,叹息一声,回院里坐在石阶上,只是发呆。
这件事再次闹得整条街沸沸扬扬。府尹大人体恤富查家中有事,也特许他不必到衙门办差了。他家门整日紧闭,除了每隔两日有人出门买菜,完全不与人往来。
张保回家跟夫人说起这事,也感叹不已:“富查老兄在衙门里做了十几年,好不容易熬出头来,却没生养个好儿子。如今这事一出,恐怕他的差事也泡汤了。”佟氏十分诧异:“不能吧?府尹大人只是让他回家处理家事,并没有辞了他啊。”张保却只摇头:“你哪里知道这其中凶险。那日做法事时,富查小儿子说的话,有半条街的人都知道了,那可都是诛心之言啊。万一上头得知,怪罪下来,府尹大人说不定会受牵连哪,所以早早让富查回家去,以后也不会要他回来。你看平日里跟富查交好的几家,可有人到他家去慰问?”佟氏叹服:“爷真是火眼金睛,妾身就看不出这些门道来。既然如此,妾身就吩咐下去,不许下面人跟他家人来往。”张保欣然同意。
最受这条禁令影响的,就是小桃。她虽然从邻居小厮那里打听到了当日的情形,但后续也很重要,她心里怎么不好奇?但事关重大,二嫫又看紧了她,连找香儿都不能,只好留在屋里,一边做活,一边自顾自地YY。
柳西西知道其中细节,已是几天后了,还是刘婆子上门来给几件冬衣作最后修改时跟小桃闲聊,她才知道的。她没有为这位穿越同伴可惜,只觉得他太不小心,可能只是一个不懂事的大孩子,在起点看了几本穿越YY种马书,就以为是世间真理,一来到这个时代,也不弄清楚情况,就照着YY书的做法来,起先只是闹笑话还罢了,后来生搬硬套书中的情节,居然弄出人命来了,虽然不知以后会怎么样,但想必他也受了教训了吧?不管古代还是现代,女人都不是会乖乖赞成三妻四妾的,先别说自家老娘不声不响就干掉了一个小妾,那玉珠已经有了正经姻缘,怎么可能会愿意嫁一个小屁孩做小?可见,尽信YY种马书,会害死人的啊!
第二天一大早,出现了难得一见的晴天。阳光洒在地面上,照得人人身上心上都暖和起来了。过了晌午,佟氏命人抱了儿子女儿到前院,好好享受一下初冬的暖阳。端哥儿听见门外孩子们的嘻闹声,心就有点痒,但他刚病愈不久,佟氏怎么肯让他出门胡闹?他只好乖乖待在母亲身边。因见妹妹在乳母怀里,阳光晒得小脸粉红粉红的,眼睛眯眯,分外可爱,便闹着要抱妹妹。二嫫被他缠到怕了,见佟氏笑眯眯地没有反对的意思,便将小妞妞轻轻放到他手上,叮嘱道:“千万抱稳了,摔着了可不是玩的。”端哥儿抱着妹妹,心满意足,一个劲儿地点头。他虽然过年才满六岁,但力气不小,把小妹抱得稳稳当当地,在院子里来回走动,唬得二嫫跟在后头,看得死紧。
柳西西虽有些怕他小孩儿未必抱得稳自己,但抬头见到他一脸坚毅,又抱得自己稳稳当当地,心也柔软起来。看着他粉嘟嘟的小脸,分外觉得可爱,忍不住咧开嘴,伸出手去摸他的脸。
端哥儿哪里想到“妹妹”是在吃自己豆腐?只当是她在亲近自己,喜得见牙不见眼,特特抱到母亲面前显摆,佟氏也开心不已,捏了他的脸几把,端哥儿不依,抱着妹妹跑远了,惹得母亲大笑,众人也跟着笑起来。
这一家大小正和乐融融时,街上传来一阵马蹄声,伴随着整齐的步伐,似乎是哪里来的兵马。众人都在奇怪,佟氏沉吟片刻,就命一个办事老到的家人,也是二嫫的丈夫长福,到街上打听是怎么回事。不一会儿,长福就来回话,原来是郑亲王亲自带了大儿子上富查家去了。佟氏让他再去打听,又吩咐二嫫和小梅看好儿子女儿,不要晒得太久,说罢就回屋里去了。
端哥儿没了母亲管束,更高兴了,抱着妹妹去看树、看花,最后甚至来到大门口,抱着妹妹指着街上的行人瞧。有几个往日与他要好的孩子经过,招呼他一起去富家门口看大马,他十分想去,但二嫫拉紧了他,他又抱着妹妹,十分犹豫。那几个孩子见他这样,就一哄走了。
端哥儿见朋友都走了,心里更是痒得不行。只听见不远处的富家大门吱呀一声的开了,走出两个穿着华贵的人来。街上有不少人围着看热闹,还有几个孩童想偷偷上前摸一摸那明显跟常见的马匹大不相同的高头大马。端哥儿小孩子心性,哪里忍得住?趁二嫫也在探头探脑地瞧,手上松了,就趁机跑到街上去。二嫫连忙跟在后头。
出来的两个人,一个是面相威严的老人,另一个是面色铁青的中年男子。他们头也不回地走到马跟前骑上去。后面几个牛高马大的男人捆着一个少年出门来,要往街上停的一辆马车上拖。那正是富查的小儿子,他不停地挣扎,嘴里叫骂不已。富查跟着出了门,闭着嘴,脸色也是一片铁青。他母亲和妻子在后面哭哭啼啼,老人家几乎要抢上去拉小孙子,却被媳妇扯住,于是大骂:“难道他不是你的骨肉,你就这样狠心?”她儿媳哭着道:“媳妇如何不心疼,只是那不是我的孩儿,而是赶走孩儿魂魄、占了他身体的恶鬼,若是容他作恶下去,我可怜的孩儿又如何能超升?早早舍了他,也好让我的骨肉早日解脱。”说罢哭得更狠了,几乎站不住。那老人也悲从心来,婆媳俩哭成一团。
五、烦恼
那马上的中年男子是郑亲王的长子,听着她们哭哭啼啼早不耐烦了,招呼了手下快把他小侄子搬上车,也不理会庶弟,跟父亲一同骑马走了。
他手下的人正搬着人,也不知那小子哪来的力气,竟被他一脚踢倒一个人,逃出众人的掌握,窜到人群里去了,一帮人连忙跑去拉他回来。也许是危机关头,人的潜力特大,那十一岁的孩子,竟然撞倒了好几个大人,脖子上青筋都冒了出来,嘴里嘶喊着:“凭什么?凭什么?我不要听你们的,我不服!你们不过是无权无势的落魄亲王,凭什么在我面前耍威风?凭什么别人都能飞黄腾达,我就只能送死?我不服!我不服!上天让我穿越到这个时代,就是让我创一番事业来的!我不会死!我不会死!等我以后发了达,看我怎么收拾你们!我要报复!我会报复!!!”他喊叫着,正好逃到端哥儿跟前。端哥儿看着他那张狰狞得变了形的脸,吓得动都动不了。二嫫也只是吓得发呆,柳西西被他可怕的样子吓到,瞪大了眼睛,只是盯着他看。
富查几步冲上前来,狠狠刮了小儿子一巴掌,喝道:“ 畜牲!还敢胡言乱语!还不给我闭嘴!”说罢亲自扯过那几个男人手里的绳子,把小儿子捆起来,又脱下身上的褂子,团成一团,要堵住他的嘴。他小儿子被这一巴掌打蒙了,等醒过来时,看到自己被困住,一双眼睛直把怒火喷向父亲,嘴里不干不净地骂他“你他妈的居然敢打老子,我X你娘!!!”一听这话,他的老祖母两眼一番,昏死过去,富查老婆忙叫人抬她回家。富查已是气得青筋直冒,一把塞住了他的嘴。旁边几个人按住他,都阻不了他挣扎。后来一个人一个掌刀劈在他后颈,才让他昏过去了。众人七手八脚把他抬上车,扬长而去。
围观的人见热闹没了,渐渐散去。端哥儿还没喘过气来,只是站着发呆。二嫫只觉得脚软。幸好柳西西觉得端哥儿的手有些不稳,叫出声来,二嫫才醒悟,连忙把孩子抱过去。这时旁边抢出一个人来,吓了她一跳,才发现是她男人。长福一把抱起端哥儿,埋怨妻子:“你怎么不看紧些,这两个小祖宗被吓到了,你回去又要挨骂。好不容易有了几天安生日子,你怎么这样大意。”二嫫也不说话,跟着丈夫回家去了。
柳西西攀着二嫫的脖子回头看,只见那富查一个人孤零零站在大街中央,脸色阴阴地,显出一份苍老来。
端哥儿这次受惊不轻,佟氏狠狠骂了二嫫一顿,连小梅也挨了几板子。幸好端哥儿只是害怕,并不曾引发病症,不久就想起小妹妹也受了惊,硬求了小梅带他去看小妞妞,见她没事才罢。他年纪虽小,但也知道好歹,知道这次是自己鲁莽,主动到父母跟前认错。张保与佟氏见他这样懂事,也很欣慰,只是象征性地罚他写了一篇字,也没责怪他,但他自己知错,就改了往日贪玩的性子,认真读起书来。父母虽然高兴,却又担心他年纪小、累坏了身子,每天只是叫他多休息、多吃饭。
过了个把月,家家户户都开始为过年作准备,这件事就渐渐不再被人提起。只有跟着张保到衙门去的一个年轻的家人长贵,在小桃的新鞋子和点心的攻势下,透露了他在衙门里从别家下人那里听到的消息。郑亲王往京里上了折子请罪,又把那富查的小儿子关在王府里,没两天就传出消息来说是死了,尸体还给了富查,还给了一笔银子。富查带着全家,离开了奉天,不知去向,听说是去了宁古塔。往日认识他的人听说这事,都唏嘘不已。
那天柳西西的确有点被吓到,回想起来,大概是那个穿越小子说的“后宫”、“成王成帝”之类的话闯的祸,而且因为他性格爱好与前身相差太大,引起家人疑心,连母亲都觉得是恶鬼附在儿子身上,不愿救他。这件事给柳西西提了个醒。虽然自己穿的是个一岁多的小女孩,没什么性格可言,但如果日后说话做事太出格,难免会引来祸患。她穿越前就不是个爱出风头的人,性格一向温和内向,也不怎么爱出门,只是窝在家中当宅女。因此成为不自由的古代女子,倒不是太难过的事,只要好好过日子就行。
不过难得穿越一次,要她一个受过二十一世纪教育的大学毕业生乖乖当个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千金小姐,她又未免有些不平衡。她是好好走在路上时,遇上车祸突然就穿过来的,根本就没有死的心理准备,也就不会有“又多了一条命、能活着就好”的想法。她也希望在新生后,能做些前世不能做的事,挽回一些前世的遗憾。而且她在起点晋江也泡了几年,看的穿越小说不少,真的能不利用一下后世的知识吗?她觉得有点理解富查家小子的郁闷了。
如果要利用一下后世的知识,那有什么是她能利用的呢?
首先,这是清朝,唐诗宋词就不能用了,清朝以后的诗词,她记住的不多,就连《红楼梦》里的诗,她也只记得几句。至于晚清民国期间的诗词,多是诗人觉得国家沉沦,有感而发,背景与此时的社会环境非常不一致。而著名的毛泽东诗词,除非她是傻了,不然怎么敢拿出来?万一被人说是造反,她岂不是落到跟富小子一样的下场?而且这年头,诗人才女可不是一两道诗就能造就的。就算一时能震住人,过后没有好作品,也会穿帮。
总之,抄袭“前人”诗词,恐怕是不行了。
接着,是小发明。玻璃已经有了,而且还相当普遍。火药火器也有了,而且就算没有,她一个小女孩,也不可能有机会在这方面出头。酿酒?这不是富小子弄过的么?失败了,而她也不知道怎么酿。钟表?拜托,清朝已经有西洋钟表了好不好?再说,她除了知道钟表要用齿轮,其他的一概不知。以前看的穿越书不少,主角们个个身怀绝技,可轮到她,就只有两眼一摸黑。她不擅长理科,也对科学杂志不感兴趣。飞机大炮轮船她是造不出来了,也许日后有了灵感,还会造些小东西吧?
然后,是历史知识。不少清穿女都是凭着对历史知识的了解,在九龙夺嫡过程中呼风唤雨、左右逢缘的。她可以吗?摇摇头,柳西西很清楚自己并不是清朝历史的达者。她只知道最后做皇帝的是四四,太子两次被废掉,八八和九九都没好下场,十三早死,十四守陵。皇子们几个有名有姓的老婆,太子的是石氏,四四是乌喇那拉氏、钮祜禄氏和李氏,八八是郭络罗氏、十四是完颜氏,除此之外,就不记得了。其中的具体史实,她说不上来,发生的年代,更是记不清。而且这点知识还是从清穿文中来的。清穿文到底不是历史,里面写的未必就准,绝不能拿来当历史教科书用。况且她都有两年没看清穿文了。而且,柳西西对那帮数字军团不大感兴趣。看书是一回事,现实中谁愿意跟一大帮女人争男人啊,而且说不定还会被那男人连累呢。权衡之下,她还是决定,老老实实不出头的好。她不能跟那些历史专业出身的清穿女比。
唉,为什么当初不多看看清朝历史呢?哪怕是多看些清穿文,也比她现在两眼一摸黑强啊!
再来,是唱歌跳舞。这就更不能了。前世她五音不全,小时候虽练过舞蹈,但已有十几年没碰过了。而且她既然决定不去跟数字皇子们搅和,还唱什么歌跳什么舞呀?再说,现代的歌舞未必合清朝人的意。清穿文中女主唱的情呀爱的总能引起帅哥们爱慕不已,但在一个小丫头说说别人绯闻八卦都不行的年代,唱那些歌一定会被打成牛鬼蛇神的。
那还有什么呢?数学知识?现代会计制度?企业管理?可这些都不是她擅长的,就算可以借用,也精不了,很快就会泄底。而她比较擅长的,就是英语,但正象以前担心的那样,跟“现在”西方所讲的古典英语肯定有所不同。
不过有一点倒是可以肯定:莎士比亚这时已经死了,不过也只死了几十年而已。
柳西西胡思乱想了半天,得出的结论是,她并不比这个时代的人多多少优势,顶多是见识广阔一些。许多后世的知识,她因为没有深入了解,所以用不了。而且等她长大到可以利用这些知识的年纪,已经是许多年后了,到时恐怕也忘得差不多了吧?
她不免有些泄气,低落了好一阵子。
二嫫自从端哥儿交给佟氏亲自抚育后,就只负责照看小妞妞,外加厨房的一些琐事。她见小妞妞这两日不大精神,有些担心,便想着法儿的逗她,又教她说话。原来这个身体的前身一岁多还没学会说话,佟氏担心她开口太迟,听别人说找个爱说话的人在跟前,可以引孩子早些开口,偏偏二嫫是个少话的,因此买了个绕舌的小桃回来。但小桃说话都是背着小妞妞说,结果任务还是落到二嫫身上。这日她哄了小妞妞半天,惹得柳西西不耐烦了,就跟着说了“嫫、嫫”两声,喜得二嫫什么似的,忙忙抱了她去给佟氏报喜。
六、起名
佟氏知道小女儿会叫人了,起初十分欢喜。但一听说女儿叫的是二嫫,心里有些酸,加上自从儿子在街上受惊,她就有些怨恨二嫫照看不周,于是脸上收起喜意,淡淡地道:“总算开口了。别人家的女儿一岁就会说话了,偏小妞妞现在才开口,叫我愁得不行。我本来叫小桃去侍候她,就是想让她早些学话,偏偏你总是压着小桃不让她说话,小妞妞才这样迟开口。不过这总是喜事,我就不怪你了。”二嫫知道主人是有意挑刺,不敢回话,低了头,不再开口。佟氏见她伏低,气也顺了些,抱过女儿,哄着要她叫额娘。
柳西西不忍见二嫫受责备,模模糊糊地“娘”了几声后,终于叫出一声清晰的“额娘”来。佟氏听了大喜,又哄着要她多叫,等听她叫了几声,又教她说“阿玛”,打定主意晚上要给丈夫个惊喜。结果一个下午,就在“额娘”、“阿玛”和“哥哥”声中度过。
晚饭前张保回家来,听到女儿喊自己“阿玛”,果然十分高兴,抱着女儿亲个不停。用过饭,他还抱着女儿带着儿子去书房说笑,不一会儿佟氏也过来了,一家人商量着要给小妞妞起闺名。
张保说:“端哥儿的大名是端宁,是人品端正的意思。我们家‘宁’字辈的孩子,按规矩起名用字都应与性情人品相关。小妞妞也是‘宁’字辈的,要找一个与品德相关的字才好。”
佟氏便问:“我记得你大哥的长女名字是芳宁,长子叫庆宁,小儿子叫顺宁;二哥的儿子叫诚宁倒还罢了,其他几个字多与性情品德不相关啊。”
张保笑答道:“其实大侄女那个名字原本应是‘方宁’才对,取人品方正的意思,原本以为是个男孩儿,所以起了这个名,谁知生出来是个女儿,只好改成同音的 ‘芳’字,女子品德,也讲究如兰芷芬芳,因此并不算很离了格。大哥的二女儿,只比我们小妞妞大两岁,名字就是‘婉宁’;二哥的小女儿,只有一岁大,上次来信时提到已经起了个名字叫‘媛宁’,都是女子美好之意。三个侄女的名字,俱是额娘亲自起的。至于男孩儿,按规矩却都是由各自的生父起,我大哥二哥都是军伍中人,不爱读书,他们能起这样的名字,已经很不错了,听说也是翻烂了几本书,又请教了别人才想到的。”
佟氏这才恍然大悟:“原来如此。”只是提起家里的事,她难免有些黯然。张保见妻子难过,连忙安慰她:“你也别太担心,日后回京升了职,额娘又见了孙子孙女,心里自然欢喜的,怎里还会给你我脸色看?”
原来这张保出生时难产,几乎害得生母丢了性命,母亲对他一直不太喜欢。他又是排行第三,刚出生半年,母亲再次怀孕,于是全副精神都放在小儿子身上,自然就忽略了他。他身体不好,练不好武艺,无法象其他兄弟那样立下军功,为家族增光,因此在家中一直立场尴尬。本来象他这样的八旗子弟也多,说不定家人就以为他是个白吃饭的闲人了。他为了争一口气,下功夫读了几年书,考了个举人,因为满人考科举的不多,出身显贵之家的就更少了,殿试时颇引人眼球,搬了个二甲进士回家。他本以为家人会对他另眼相看,但满人家庭,还是军功第一,他虽有了官职,但位卑职小,也没什么光明前途,在父母跟前还是不如其他兄弟得宠,反而因为他身为满人,不是凭荫任官,却去考科举,让父兄在亲戚朋友受了些闲话。父亲哈尔齐出于联络勋贵以为援助之意,帮他订了康熙帝的舅舅佟国维的同族兄弟一个没通过选秀的女儿为妻,就是佟氏。佟氏虽是由父亲正室养在身边,却是庶出,生母是个汉官的女儿。佟氏自小是在生母身边养大,直到十一岁生母过世,才由嫡母认养。张保的母亲原来给三儿子看好了一桩婚事,是她娘家伊尔根觉罗氏的远房侄女,但最后还是拗不过丈夫,不甘不愿地放弃了本来的打算。但她一直对三儿子的婚事不满,从佟氏入门起,就对她十分不喜,又嫌弃她是个读书识字的反衬得婆母妯娌村,又嫌弃她不如其他媳妇伶俐讨喜,一边整日指使她做事,一边还挑三拣四。佟氏娘家自从几年前从山东巡抚任上期满,就一直没谋到好差事,在京中势力大不如前,只能依附族兄,她父兄不愿意帮她出头,得罪亲家,她只好忍气吞声。后来她生了儿子,本以为会好过些,谁知境况也没什么改善,未免心灰意冷。张保被外派奉天,她不想再待在那个压抑的府里,才跟着丈夫上任的。这时候说起京中府里的旧事,未免有些伤感。张保愧疚妻子跟着自己受了不少苦,心里只有柔情万种,想尽办法要让她欢喜起来,却把儿子丢在一边。
佟氏见他这样,有些不好意思,就转移话题:“话说远了。你说咱们女儿该用哪个字好?方才你挑了几个字出来,有‘淑’字,有‘贤’字,有‘悦’字,有‘嫣’字,也有‘珏’字,都是适合女子用的,你说哪个好?”
张保摸摸只有一点点的小山羊胡,想了想说:“用‘淑’字吧,愿她长大以后能成为一个贤淑的女子,宜室宜家。”
佟氏笑道:“那为什么不干脆叫‘宜宁’呢?那就再适宜不过了。”
张保只是摇头:“‘宜宁’的含义虽好,却有些男孩气。这是我们的长女,应当稳重些,我希望她象她母亲一样,温柔贤淑,做个纤纤淑女。因此‘淑宁’比较好。若日后又生了女儿,再用‘宜宁’这个名字吧。”
佟氏红了脸:“夫君谬赞,倒叫妾身不好意思了。”
“你又讲起规矩来。我们夫妻二人,何必这么彬彬有礼地说话,倒不象是一家人了。”
“亏你还是进士出身,读书人文雅些也是应该的,若我说话随便一些,你又要说我该象个夫人的样子才是,怎么能学泼妇讲话呢,是也不是?”佟氏反驳了回去,拿了帕子掩着嘴角笑,一转眼,冷不防看见儿子在一旁坐着,一脸好奇地看着自己。她不好意思地转过头,又看见丈夫怀里的女儿也是瞪大了眼睛望着自己,脸刷地一下就红了。她不好意思,只好赖起丈夫来:“都是夫君招的,却叫我当着儿女与你调笑。我都没脸见他们了。”说罢握了脸,万分娇羞。
张保看她这付娇态,心中一动,但儿女还在跟前,多有不便,他只是笑着睨了妻子一眼,也不说话。佟氏被他这一眼看得连耳根都红了,连忙转过头去道:“‘淑宁’ 这个名字也好听,就依夫君的意思吧。”说罢叫了二嫫来抱起已经昏昏欲睡的儿子,自己抱了女儿送回房去,然后找了把梳子抿抿头发,整整衣服,才慢慢走回房。至于夫妻俩之后又做了什么,就没有人知道了。
柳西西知道以后自己的名字就是淑宁了。刚一听到这名字时真是万分黑线。幸好她不姓郭络罗氏,也没有两个好姐妹,一个叫尔淳,一个叫沅淇,不然真是呕死了。虽然自己叫淑宁,日后也有很大机会参加选秀,但绝不会走上那位小主的道路的。
想到这里,她不禁觉得心里霍然开朗。穿越了,名字啊身份啊,都不重要,重点是自己现在已经有了一个截然不同的人生。为什么总要特地想着用前世的东西来影响现在的自己呢?不管有没有利用那些未来的东西,她本身的灵魂就来自未来,她的想法、她的性格,都是在现代生活中养成的,受现代影响极深。这样其实已经是在利用未来了,那她为什么还要刻意去想怎么利用现代知识呢?剽窃“后人”诗词,或是用未来的科技为自己谋利顺便推动社会的发展,或是利用对历史知识的了解影响政局,所有的这些都与自己的性格南辕北辙。为什么一定要按照穿越套路来改变自己呢?她不想成为才女,不想成为发明家,不想赚一大堆钱然后为了保住它们而绞尽脑汁,更不想卷进政治斗争的漩涡中。她想要的,大概是衣食不缺,有空闲时间学点琴棋书画陶冶情操,做点感兴趣的小手工,看看书,吃吃美食,闲了出门看看风景,有三两手帕至交,偶尔可以一起喝喝茶聊聊天八八卦……天啊,这样的生活实在太完美了!!!
现在的自己,还不满两岁,想要学什么,想要成为什么样的人,都可以从头开始计划。就算是不学其他的穿越女,就算是不跟数字军团谈情说爱,她依然可以拥有一个完美的人生。至于未来的婚姻,还远着呢,暂时不去想它,反正船到桥头自然直。
“好吧,从今日开始,我就好好当他他拉•淑宁吧!”
这样想着,她心情也松快起来,高高兴兴地期待着穿越后的第一个新年的到来。
七、年礼
满族的新年,繁琐处也不亚于汉人的新年,而且自清兵入关后,两个民族互相杂居,风俗也渐渐趋同,而在奉天这个满人的大本营,倒还保留了一些旧时风俗。
自从秋天过后,城里各家各户都在腌制大白菜,贮存萝卜,采买各种过冬食品,还要准备红纸做窗花和福字,女孩子和小媳妇们都连夜赶制送人用的荷包。
张保家不但要准备这些,还要烦恼送回京城家中的年礼。往年送得不算丰厚,京里也知道奉天苦寒,倒没什么,但今年因奉天特制的精酒在关内打响了名声,卖得极好,京中就有传言说回屯的旗人发了财。前两个月京中伯爵府来信,话里话外就有抱怨他们藏富的意思,说家中人口多,花费大,他们一个小家通共才几口人,奉天又富有,还向家里要钱。张保与佟氏都是在兄弟妯娌中要强的人,商量了半日,决定今年宁可自家节俭些,也要办一份体面的年礼送回京去。以往都是派长福和小听差马三儿送礼回京,今年怎么也要再添一个人。
佟氏见这段时间淑宁好像突然开了窍,说话走路都会了,虽然年纪还小,但性子乖巧不哭不闹,加上儿子也大了,不必像从前那么费心照料,就决定亲自抚养女儿,趁着送年礼的机会,把二嫫打发回京去,还嘱咐她在家多呆些时日,不必着急回来。二嫫虽然知道佟氏不待见自己,但有机会回京与儿女团聚总是好事,心里仍是将佟氏感激到十分。她见佟氏烦恼准备年礼的事,便使出浑身解数出主意,令佟氏十分满意。两主仆有商有量,就定了要送十二只风鸡、十二只风羊,再加十二坛奉天精酒。佟氏还嫌不足,还要备送婆婆妯娌们的礼。再说,两个月前的信,其实主要是为了报喜。张保的小弟容保,十五岁时就当上了御前侍卫,在皇帝跟前挺得圣宠,刚满二十就派了外任,到天津大营去了,一直耽误到年中才成了亲,这次新年,是新婚后头一次回京过节。佟氏除了给家里的年礼,还要备一份贺礼另送小叔夫妻。她与二嫫商量半日,才决定要订做两套玻璃器皿,再请银匠打几盒精制的银锞子,遂叫了玻璃匠与银匠家的婆子来家,商量要什么花色。
淑宁(以后就这样叫了)学了半日走路,小胳膊小腿也累了,小桃就抱了她到堂屋去。正巧几个匠人婆子都拿了花样出来给佟氏挑,众人正眼花缭乱呢。淑宁也有兴趣瞧,就伸手叫额娘。佟氏一把抱起她,让她坐在自己膝盖上,指着花样给她瞧。
淑宁看到一旁已事先挑出来的花样,是一套大小十来幅五蝠连云的全套玻璃碗碟茶具花样,还有一套是万字不尽的花样,虽然好看,但有些俗。淑宁知道这新父母在家里不太得宠,想着要帮他们一把,也兴致勃勃地帮着挑起来。佟氏只道她是小孩子心性贪玩而已,并不在意,只是低头看那花样。
淑宁发现一幅缠枝莲的图,还算雅致,而且莲花有多子多福的含义,送新婚夫妇刚好,而且样式清新,年轻人会更喜欢,就指着那幅图样,嘴里喊着“那个、那个”。一旁的婆子笑着开口道:“府上的小姐真真好眼光,莲花寓意多子多福,缠枝又有连绵不尽的意思,真是大吉大利。这和往日的缠枝花样不同,是南边儿新出的花样,我侄儿昨天从江南回来,亲自带来的,连京里也未必有呢。”
佟氏果然觉得好,就拿它换了万字花样,嘱咐婆子交待她家的玻璃匠,五蝠连云的花样烧全套的碗碟,缠枝莲花就烧整套的茶具,都要赶在腊月初十前就要完工。那婆子忙着应了,带了花样告辞。
接着银匠老婆上前来递了花样,却都是大小不等的各式元宝铜钱的花样,太过单调了,就有一两样蝙蝠或是桔子样式的,也算常见。那银匠老婆见佟氏脸色不豫,连忙说道:“这都是常用的样式,若奶奶有想打的式样,尽管吩咐,俺们当家的定能做出来。俺们当家的原在山东,出了名的手艺好,是祖传四代的本事。”
佟氏也没什么主意,瞧了二嫫一眼。二嫫犹豫了一下,说:“元宝铜钱总是要做的,多做些桔子式样的也好。”淑宁在一旁听了,眼珠子一转,扮作小孩状,拍着手说:“桔子、桔子、果果、瓜瓜……”二嫫灵光一闪,忙道:“小妞妞说得好,既有了桔子,自然要做些梨子、李子之类的,大吉大利嘛,再来做些瓜果蔬菜,不是又新鲜,又有丰收满载的意思吗?”佟氏点头:“这主意好,也难为你,能想到这些。”二嫫摆手道:“这是小妞妞的主意,奴婢不过帮她说出来罢了。”佟氏笑了,转头对那银匠老婆说:“就这样吧,小元宝小铜钱都打三十个,瓜果蔬菜也打三十个,另外再拣那新鲜的十二种花卉式样,各打一双银簪,都要细细地做好了,我是要送京里的。”那女人忙应了,也约好是腊月初十前交货。
这些事交待完了,佟氏又让人叫了木匠来,专做送礼的盒子,盒面雕饰与漆色,还有里衬用的面料,都细细叮嘱一番。然后就叫上二嫫,检查最近家里做的各式荷包,把其中做得最好的挑了十二个,另外包起,只等盒子做好了再放进去。
接下来的日子,还得准备送张保衙门里上司同僚的年礼,还要收拾别人送的礼,真是怎一个忙字了得。佟氏没功夫照看儿女,就每天把淑宁抱到端宁房间,让孩子们在一处玩耍,叫小桃呆在旁边,边做针线活边照看。她自己带着二嫫与小梅,还有长福马三儿,天天忙里忙外。张保也要把衙门里的事务作个结尾,有两天甚至连晚饭都来不及回家吃。就连家里赶车的老五头,都天天赶着拉年货。
好容易到了腊月初十,玻璃器皿和银锞子都做好了,佟氏亲自带人,先把器皿装了盒,用细白绵花塞住空隙,再用绸缎包袱包好盒子。再来又叫丫头用上好红丝线缚住银锞子,打出花结来,十二个一盒地,装了两盒小元宝、两盒小铜钱、两盒瓜果蔬菜,再装了两大盒银簪子。所有盒子全部捆好,连同先前准备好的用麻布包好的十个上好绸缎,再加上风羊风鸡和酒,满满装了三大车。第二天一早,就让长福二嫫和马三儿三人,带着张保前一晚上才写好的信,赶着往京里去了。
送年礼的事告一段落,但家里也因此花费了一大笔钱,过年只好节俭些。此前已做过一次冬衣,有些还没穿过,佟氏就打算不再做新的了。过年的制令食品,数量也比往年少做了一半,连炮仗都只准备了必要的份量。佟氏没了二嫫在身边参赞,每日里都要独自绞尽脑汁,想着过年时的菜式,又要节省,又要体面,愁得她连晚上都睡不好,倒叫张保心疼不已。
除夕一天天地接近了,家人们忙着清扫庭院,张贴对联、挂笺、窗花和福字,佟氏带着小梅小桃忙着蒸年糕、做点心。张保终于放了年假,也亲自往门上贴红挂旗。放眼望出门外,街上各家各户都贴了各色挂旗,有的人家还在门前绑杆子,预备放炮仗。
长福带着马三儿在腊月二十七赶回了奉天。年礼送到了,老爷太太都觉得很体面,亲自回了信,赏了几个荷包带回来,还有给孙子孙女们的压岁钱。张保与佟氏看了信,都松了一口气。再看四弟夫妇的回礼,原来新进门的弟媳本是斯文的大家闺秀出身,嫁人之后一直觉得婆家用具物件都俗气,见了未曾某面的兄嫂送的茶具和饰品花样清雅,又听说他们是读书人,就觉得与她同一路,亲自回了一份礼,却是几幅绣品,还有几本上造的新书。虽都是好东西,到底没什么用处。佟氏叹了口气,自将东西收起不提。
到了除夕当日,佟氏一大早起来,带着女孩子们做血肠、包饺子。张保无所事事,就留在书房里,给儿子女儿仔细讲过年的规矩,该怎么拜祖宗,从前在京里时如何如何。他说得慢,又无趣,两个孩子都听得打起磕睡来。
天一黑,全家都点起灯来,前院的杆子挂着红灯笼,是不许熄灭的,佟氏特地交待了老五头要时刻留心续蜡烛。长福早带人在前院摆好了供桌,只等到了时辰,就要拜祭祖宗。
一家人团团围着桌子坐下,吃些过节的食物。淑宁年纪小,张保便亲自抱着她。淑宁看着桌上大大小小的碟子,奇怪怎么没有北方人过年必备的饺子?
吃过饭食,张保抱着女儿,带着妻子儿子在坑上坐着说笑。不一会儿,淑宁就觉得有些掌不住,抬头看到对面端哥儿也是头一点一点地打着磕睡。张保笑了:“这是饭气攻心的缘故,快带他到院子里走走,只怕就好了。”佟氏到底心疼儿子,说道:“晚上还要守夜,不如让他先睡一觉吧。”张保觉得有理,便放下女儿,抱了他上坑,佟氏又替儿子脱了外头大衣服,再盖上一床小被,看着他睡了。张保回头见小女儿也是睁不开眼,笑着把她抱到儿子旁边,让她也睡一觉。
淑宁迷迷糊糊地,也不知睡了多久,忽然听见外头“轰”的一声,接着便是“噼呖啪啦”的爆炸声音,吓了一跳,登时清醒过来。
八、新年
原来是子时到了,府衙里点燃了报时烟花,全城得了信,都烧起烟花鞭炮来。佟氏连忙叫醒儿女,急急给他们穿上衣服,整理头发,就带了他们到前院拜祖宗。先是张保带着端宁拜,接着佟氏带了淑宁跟着拜了。等一套规矩做完了,才叫人抬出一口锅放到桌子上,锅里的饺子正在水面翻滚。原来这时候才吃饺子。
还不等起筷子,佟氏给了张保一个眼色,张保会意,忙端正坐好了,摸摸下巴的小胡子,扬声问道:“小日子起来了吗?”端宁淑宁都笑了,佟氏忍住笑,回话道:“起来了。”夫妻俩笑成一团,张保笑道:“我今儿也当一回家主了。”好容易笑完,张保一把抱起端宁,把他放到门边的柜子上,说:“儿子,蹦几下。”端宁前两年都做过,如何不晓得?便笑嘻嘻地蹦了三下,不肯要父亲抱,自己溜下地来。全家这才围到桌边等着吃饺子。
一家人吃着热腾腾的饺子,和乐融融的气氛连淑宁也受到了感染。她自穿越过来,总觉得和现在的新父母隔了一层,佟氏心计深,又重儿轻女,张保人才平庸,花心,耳根子软,她本是有些看不惯的。但今晚坐着,她发觉最近佟氏劳累了许多,想到她也是为了维护自己的家庭幸福才用心计,而张保虽然有种种缺点,对自己倒是真心疼爱。可爱的小哥哥也带给淑宁不少快乐的时光,人心肉长,淑宁渐渐地接受了新的父母家人,也渐渐融入了这个新的身份。
一家四口正高高兴兴地吃着饺子,突然,“磕”的一声,张保全身一僵,停下了筷子。原来他是吃到了饺子里包的小铜钱,佟氏忙倒茶给他嗽口,道;“恭喜夫君,来年必有大福。”张保原吓了一跳,见是铜钱,也十分欢喜,听了这话,忙回答道:“夫人同喜。”又问哪些饺子是有“馅”的,佟氏指出特地做出记号的几个,张保挟了,小心喂了儿子,让他把铜钱吐出来,交给佟氏帮儿子放进衣兜,然后又另挟一个喂女儿。
待吃得八分饱,张保拿起酒杯,对佟氏说道:“这一年辛苦夫人了。”佟氏也拿起酒杯回敬:“夫君也辛苦了,这都是妾身应该做的。”
张保摇头:“我敬你,自有我的道理。自我们成亲,我知道你在家受了许多委屈,你为了我着想,把难过的事都埋在心底不说出来。我来到这天寒地冻的地方,你也硬撑着跟来了,我心里其实是十分感激的。”
他突然提起旧事,佟氏听得红了眼,呜咽着回答说:“大节下的,说这些做什么。”
张保继续道:“如今有感而发,你就让我说罢。”说罢喝了酒,也劝佟氏喝了,又再给两人各倒了一杯,举着酒对佟氏说:“我这人耳根子软,容易听信别人的话,我原也知道。翠蕊那丫头,我小时候看着她还好,素来与她亲近,没想到知人知面不知心,我那时也不知怎的一时糊涂收了房,还当她是个好人,叫你吃了许多亏,还好没有酿成大祸。如今总算雨过天晴,我知道你心里一定很难受,这都是我的不是,这杯酒就当是我向夫人陪罪,从此再不会那样了。”
佟氏原本听头一句话时脸色有些发白,听到后头已是忍不住掉下泪来,连忙接过杯子,微微侧了脸,抿了一口酒。等她回过脸来,已把泪痕都擦净了,强忍着露出个笑脸来,对张保说:“都过去了,日后再不许提起。”
张保连连点头,也把自己杯里的酒喝了,又从碗里舀了两个饺子,添到佟氏碗里去,劝她多吃点。佟氏笑着应了,见端宁在一旁听得一头雾水,也从自己碗里舀了两只递过去给他,端宁有了吃的,也不再想刚才父母是在说什么,只管埋头大吃。
吃完了饺子,一家人又再说些闲话,天边已经开始发白。张保抱起睡着的儿子,把他送回房去,佟氏交待几个走得歪歪扭扭的家人收拾东西,自己也抱了女儿回房。淑宁耷拉着眼皮着,模模糊糊看到她抱着自己走过东厢门外的长廊时,慢慢停了下来。她感觉到佟氏把头转向东厢的方向,看了许久。等到淑宁以为她就要在那里生根时,才听到她几乎低不可闻的声音:“贱人,你以为真能抢走他的心么?他现在又是我的了。”说罢转头继续往前走了。
淑宁看着后面东厢越来越远的门,打了个冷噤。
到第二天初一,全家都早早地爬起身来。
小桃小梅早给端宁淑宁换好了新衣裳,梳好头,又给他们带上吉祥如意金项圈,带着他们往堂屋里去了。堂屋里早已摆好桌椅和垫子,两兄妹依照别人指示给父母磕头拜年。
淑宁这是穿越后头一次给人磕头(之前是被人抱着跪牌位不算),发现以前那些琼瑶编的清装剧都是胡说八道,她还以为满族人行礼真是要把手帕往后一甩,蹲下去就行呢,原来不是,幸好有专人指导,不然可是出丑了。不过这么小的孩子不知道也是正常的。
虽然要给人下跪让淑宁很不爽,而且想到以后带要经常跪就更郁闷了,但行完礼后能从父母手里拿到压岁钱,也是一件开心的事。可惜这钱刚到手,就让小桃丫头收了过去。淑宁一脸郁闷,等到佟氏给她在手腕上系了个银晃晃的小桔子,她才高兴了些。但转过身,她心里却吓了一跳,心想难不成装小孩久了,她连心理都变得跟小孩子一样了吗?
张保抱了淑宁,牵着端宁的手,带他们来到桌上吃早饭。桌上摆了四五个碟子,还有几碗羊奶,看着很丰盛。淑宁只认得其中一种是萨其玛,一种是年糕,别的都不认得。张保一样一样地挟到她跟前,轻声问:“这是什么呀?”不等淑宁回话,就把答案说出来了,倒让她认识了好几样点心。佟氏在一旁照看儿子,不停地叫他慢点儿吃。到后来,她叹了口气:“我知道你今天必要出去玩,我也不拦你,但你好歹慢慢吃了,别噎着才好。”端宁傻笑了一阵,果然吃得慢点。张保笑佟氏是个“无事忙”:“男孩子家,你操这心干嘛?”
果然还不等端宁吃完,就有别家的孩子来叫他出门。他坐不住了,拿了两块点心就跑,佟氏在后面只叫他走慢些。淑宁有点想出门瞧瞧,穿过来那么久,只出过一回门,还是在家门口遇上个疯子,古代的风光可是一眼都没见过。但佟氏何等精明?看到小女儿脸上也跃跃欲试,马上就说:“小妞妞年纪太小了,不能去!”让淑宁好生失望。
佟氏回座继续吃早饭,心里却暗暗称奇:“怎么才这几个月功夫,女儿就变得聪明起来,居然已经能听懂大人的话了?”她这样想着,就忍不住朝女儿多看了几眼,倒吓得淑宁出了一身冷汗,心想难不成自己太夸张了?还是低调点好。
佟氏只盯了女儿几眼,就把注意力放回丈夫身上。看着桌上的几碟点心,她一脸愧疚地说:“妾身无能,只备得这几碟点心,实在太寒酸了。”张保闻言放下筷子,笑道:“这如何能怪得夫人?家中又不富裕,为年礼的事想必花了不少银子,我心里知道家里的难处。何况这已经很好了,我们一家四口人,能吃得了多少?” 佟氏仍然觉得过意不去:“虽说如此,但大过年的,只有这几样点心,到底不好看,若家里知道了,只怕要怪我不会持家呢。”张保笑笑:“谁管他们怎么想。”
他素来注重家里的看法,今日这样说,倒叫佟氏诧异不已,但她察言观色,见他似乎不想再说这件事,就转而谈起了年后给端宁请西席的事。
端宁今年已经6岁了,他从小就跟着父亲读书认字,虽然不算太差,但也算不上好。张保公事繁忙,这两年都没有太多时间去指导他功课,佟氏又溺爱儿子,未免有所放纵,因此几个月前张保问起端宁学业,才发现儿子已经落下了许多功课。最近,端宁经过几番磨难,懂事了些,又勤奋起来。张保担心年后无人督促,儿子又会回复散漫,就跟妻子谈起,要请一位正式的西席来教他。
佟氏担心请的先生太严,会让儿子吃苦,想要寻一位脾气好的。张保不同意道:“ 脾气太好,如何压制得了他?还是请一位严师好。我托了衙门里的同僚帮我寻人,有一位周府丞,替我介绍了一位丁先生,是本地的举人,已经四十多岁了,世居奉天,学问还好,人品也方正。过了年我就上门拜访,若合适,就请他来了。”
佟氏见他主意已定,也不再争论,只想着待先生上门时,请先生对儿子好点就是了。她倒是想起了另一件事来:“虽说学问重要,但我们这样的家世,还得多请一位师傅教授端哥儿骑射功夫才是。不然日后回了京,阿玛定要说我们重文轻武,有负家风了。”
张保冷笑一声:“回京?谁知道那是猴年马月的事儿呢?”这话让佟氏一惊。
九、疑虑
张保又继续说道:“一家子都舞刀弄枪的,多两个读书人有什么要紧?阿玛总说要振兴家业,难不成靠刀枪就能振兴了?兄弟们都舍不得京中繁华,不想到边疆受苦,可在京里哪里有什么军功可挣?到底还是要在朝堂上争气!”
他这番话大异平常,佟氏不敢接口,递了碗羊奶给他。张保默默喝下,也拿了碗喂女儿。
过了一会儿,早饭吃完了,佟氏叫人收拾了碗碟,陪着丈夫到书房去,见他没有生气的样子,才稍稍试探他的意思。
张保见她这样小心翼翼的样子,反倒笑了:“有什么话你直说就是,夫妻间用不着这样躲躲闪闪的。”佟氏有些讪讪地:“也没什么,只是方才你似乎对家里有些不满,是不是出什么事了?”因见张保脸色难看起来,她连忙道:“你若是不想说,也不必告诉我,横竖这些事,我一个妇道人家,哪里懂得?”她顿了一顿,又说:“你抱了女儿这么久,想必累了,给我吧,她小孩子家听了这些事也不好。”说罢伸出手去抱女儿。
张保不放手,说:“她哪里听得懂?让我多抱一会子,平时也没能见几面。”他抱着女儿转过身坐在桌前,又指了指另一边的椅子:“你坐下吧,其实这事跟你说说也无妨,好叫你心里有算。”
佟氏有些不安,依言坐下了,认真听丈夫说起事情的来龙去脉。
“我到奉天也有三年了,一起来的十几个人,回京的回京,高升的高升,如此除了我,只剩下三四个人,都是没什么根底的。去年朝廷平定三藩,举国大庆,我本有机会回去,只要家里疏通一下就成,但家里写信来,说是要趁机会让小弟调回京里来,兵部有个缺正好可以给他,因此银子先给他用,待来年再替我谋划。我本想家中闲钱也不多,小弟当时又准备成婚,就应允了,从没抱怨什么。去年秋天新来的那位周府丞,与我甚是相得,年前吃酒时谈起,才知道我那位大哥,夏天的时候死了一个小妾,居然花了大钱办丧事,送葬的仪仗,足足有百人,少说也得一二千银子。他有钱替小妾办丧事,就没钱替亲兄弟求个缺?我一个六品小官,能花得了多少钱?他若不愿意,直说就是,何必哄我?!”
张保说到后来,几乎要拍案而起,淑宁被他抱得太紧,有些吃痛,但此时也不敢张口。佟氏起身安抚着丈夫的背。张保按捺下来,见女儿眼泪汪汪的样子,连忙把她递给妻子,自己呆坐在桌边,过了一会儿,才再度出声:
“如今我们也别总想着回京的事了。我也想过,如今只做这六品小官,这几年上官评语只是中等,就算回京,不过得一个员外郎,只怕要熬上十年八年,才有机会升上去。家里如今无心于我,我还不如留在奉天,岂不自在?就算是你,也少受些气。”
佟氏低头不语,好一阵才抬头说道:“话虽如此,我们是好过了,可儿子怎么办?总要为他前程着想,难道要他在这种地方陪我们一辈子?”
“这你不必担心。我方才是说暂时留在奉天,也没打算真在这里做一辈子。这京旗回屯的事,事情繁琐又多纷争,如今我也算有了经验。再过一两年,府尹大人或是萨将军看在我勤勉的份上,也会为我说话,只要品阶升上去了,难道还怕没有前程?若是能遇上机会,为他们二位大人立上一功,岂不比回京熬资历还要看家里眼色要强?说到底,与其在京中做个没人看得上的小官,还不如外放。”
“那儿子……”
“你不必担忧,年后我就请先生,必得好好教他读书成材。你先前说得也有道理,光会读书,不会骑射也不好。我会写信跟家里说,荐一个好师傅来。”他冷笑一声,“难不成这点子小事,他们也说不行吗?”
佟氏也不去惹他,心头大事总算放下了。虽然丈夫与家人起了嫌隙,但她素来就对婆家人没有好感,倒不怎么伤心。只要丈夫儿子前程有望,能不回大家族里去,自然是好的。如今她也是女主人一般,在自己的小家中当家作主,早已习惯了,现在要她重回那个伯爵府去做牛做马,她才不感兴趣呢。
果然过了十五,张保就托周府丞带路,亲自去拜访了那位丁举人,很是满意。虽然只是一位举人,年纪也不小了,但教儿子已是足够。他郑重带着端宁上门行礼,丁举人欣然收了学生,约好每日由家人带着端宁去他家上课,午饭也在他家吃,饭钱早已付给附近的餐馆了。
佟氏本想让儿子在家学,但那位丁举人为人有些古板,认为张保天天去衙门,家中多是女眷,有所不便。他坚持,佟氏只好作罢,每日目送儿子出门,就想着他什么时候回家。她这个样子,家中诸事都有些懒得去理。淑宁也不理她,每日都十分努力去练习走路和说话。她是成年人的灵魂,比起一般小孩自然学得快。等到张保发觉儿子不在家让妻子魂不守舍时,就发现女儿已经能跑能走,说话也很流利了。
佟氏被丈夫说了几句,很不好意思。过了几个月,她也渐渐习惯了,不再天天呆坐着等儿子回来,转而去花时间心思想着晚上的饭菜和丈夫儿子的衣服。女儿乖巧听话,又不胡闹,于是她就放心任孩子在家中乱跑。
之前总是被人抱着走来走去,淑宁无法控制自己能去的地方,现在能自由在家中走动,又不用担心总是有人跟着,她才第一次仔细地打量起这个家和家中的一切。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她是越看疑问就越大。因为她看到了花露水,看到了肥皂,看到了佟氏妆盒中巴掌大的镜子,还看到了玻璃做的灯台灯罩。这些东西不是都要清朝后期才能有吗?就算镜子和之前见过的玻璃器皿已经出现了,那么花露水是怎么回事?难不成这个世界上还有别的穿越者?难道这里的历史已经发生了改变?
淑宁这时真是无比想去翻翻书房里的史书,好弄清楚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如果历史真的发生了变化,那么她所生存的,还是她原以为的那个清朝吗?
可惜,无论淑宁有多聪明,两岁的小孩子去看史书,仍是一件惊世骇俗的事情。所谓反常即为妖,她可不会忘记太过锋芒毕露,会有什么后果。此时她只能按捺下来,不能查书,就只能问人了。于是她装成问题宝宝的样子,整天指着东西问人“这是什么?”“那是什么?”虽然别人被她问得烦,但好奇宝宝毕竟很正常,多数问题都能得到回答。其中,八卦小桃成为最受淑宁欢迎的回答者,因为她总爱东拉西扯,往往会说出很多东西来,虽然可信度相当可疑。以下这样的情况,就常常发生。
“这是什么?”
“这是肥皂。是洗白白的东西,很有用呢,能洗得很干净哦。比我们乡下洗东西的皂荚膏子好多了。听说还有香的肥皂呢,就是加了香料的,洗衣服时只用一点点,就能让衣服香足三天三夜呢!”
“这是怎么来的?”
“我早听东街口那个说书先生说过了,这是宋朝时就有的东西,是一位驸马爷发明的。他是为了让公主老婆香喷喷的,所以特地做出来讨她欢心。结果那位公主娘娘发了善心,特地把方子传给穷人,穷人起了作坊,做出肥皂卖了钱,就不再受穷了。小妞妞长大了也要像这位公主娘娘一样做个好人啊。”
“……”
“这是什么?”
“这是花露水。”
“什么是花露水?是花做的吗?”扮小孩谁不会啊?
“这我可不知道。这是人家的秘方呢,听说唐朝时就有了呢,足有上千年啊。人人都说这花露水是用了几百种鲜花制成的,还加了很多名贵药材,能够提神醒脑,还能驱除蚊虫。买一小瓶就要花上五两银子,只有富贵人家的夫人小姐才配用呢。三奶奶这一瓶是大瓶的,足足值十两银子呢,还是她娘家给的,来奉天这几年,才用了不到一半。”
“……”
淑宁觉得自己好像在听一部穿越史,这些故事她怎么听得那么耳熟啊?虽然与小说有些出入,但怎么听着那么像《宋风》和《唐朝好男人》呢?该不会是那位名叫王子豪的牛人,真的穿越到唐朝去做花露水了吧?但如果这些小说中的情节真的在历史上发生了,那历史该有很大的不同才是,为什么现在她还是生活在历史上的康熙二十一年?
慢着……历史似乎真的有点不同了……
淑宁想起了总是听到的“京旗回屯”四个字,难道说,《水煮清王朝》也正在发生吗?可这年代不对啊!天啊,她到底是穿到了哪里啊?
她觉得自己已经不知说什么好了,头脑中只有一片空白。
十、学习
所有的疑问,似乎只能从史书或长辈那里才能得到解答。但淑宁还没白痴到让一个两岁小女孩去问父亲这种深奥问题的地步。天才的光环或许很耀眼,但她没有兴趣头顶着这个环。而且太过天才的话,说不定佟氏也要把她当成是鬼上身了,富查家小子的事毕竟才过去不久。要看史书的话,现在的年纪也嫌太早了,何况她还没启蒙呢。虽说家人放任她满屋子乱转,但要是她真要一个人到书房去,不一会儿就会有人来——谁放心她一个小娃娃在那里乱转。就算不怕她被书本打到,也要怕她会不会把墨汁弄到书本上啊。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淑宁决定:她要先学认字,再好好读书。只有等到她的学识足以让人觉得她看史书是件正常事的时候,才不会引来别人的疑虑。
虽然她很想知道答案,但她人都已经来了,无论这是个什么世界,她都回不去了,只好既来之,则安之,随遇而安吧。
端宁到丁先生处上课已有好几个月了,功课比起之前自然是进益了许多。但他小孩子心性,未免贪玩。在自己家里用功是一回事,每天起早摸黑上学又是另一回事了,现在他连和朋友们一起玩乐的时间都没有。如果上课不认真,先生还会打板子。父亲是嘱咐过的,一定要先生严厉管教,而且每隔几天父亲就要检查他的功课,根本没机会偷懒。在这样的高压下,虽然端宁的确有了进步,但也起了逆反之心,凡事只要达到要求,就不想做得更好,因此他的功课长期只处于中下水平,却不打算更用功了。
这天端宁下学回来,天色尚早,他留在房间里看书,一刻钟才翻得一页,眼睛倒是往窗户外头看得多些。正百无聊赖之际,他忽然看见小妹淑宁摇摇晃晃地走进来了,伸出小手对他笑:“哥哥,哥哥~~”
端宁眉开眼笑地,一把抱起淑宁:“怎么来看哥哥了?我可好久没跟你一处玩了。”
“哥哥在做什么?”
“做功课呢,正看书。”端宁抱着妹妹坐回座位上,指着桌上的书本纸张给她瞧。
“指得好,正好撞上门来了。”淑宁暗暗想道。她指着纸上一个字,问:“这是字吗?是什么字?”
“这个呀,是‘远’字,是很远很远的地方的意思。”
“那这个呢?”
“这个是‘亦’字。”
“这个,这个呢?”
……
端宁很惊奇地发现,只有两岁多的小妹妹非常聪明,无论是什么字,只要教过一遍她就能记住。有两次他念了白字,居然被妹妹指正过来了。这真是太没面子了!他都七岁大了,居然还不如两岁的小丫头?!!!真是奇耻大辱!!!他决定要发奋努力,绝对不可以再被妹妹指出他念了白字!!!
小孩子心思简单,端宁这个真小孩很轻易地就被淑宁这个西贝货给套住了,不但每天放学回来都教妹妹认字,而且自己还学得更加认真了。以前偶尔会出现的白字,再也没有出现过,对于先生教的经史名篇,也渐渐熟悉起来,虽然算不上十分优秀,比起原来那勉强过关的成绩,已算得上是飞跃性的进步。张保几次从丁先生处听到赞扬,都感到十分欣慰。回家告诉佟氏,更是让她高兴得破例做了一大桌好吃的,慰劳读书辛苦的儿子。
端宁教妹妹认字的事,不到一个月就曝光了。幸运的是,张保和佟氏都没有阻止,只是为了不增加端宁的学业负担,把这个任务转交给了佟氏。
端宁原本教给淑宁的,都是他自己的功课,是《论语》。但佟氏接过教鞭,却从《三字经》、《百家姓》交起。淑宁早在前世就学过这些,但郁闷归郁闷,她还是得乖乖地重头再学一遍。所幸她学得很快,没过多久,佟氏就开始教她写一些简单地汉字了。
这年的夏天发生了一件大事——皇后死了。佟氏与这位新封的皇后是同族姐妹,小时候也常见面,因此难过了好几天。由于国丧,未来三个月内所有有爵位的人家都要禁婚嫁,一年内要禁止宴乐,京里许多大户人家都纷纷遣散家养的乐伎优伶,有些人家就把这些小戏子转成了丫环小厮使唤。伯爵府也不例外,一下子增加了不少人手。人手的充足使得二嫫没了用武之地,于是又要被送回奉天来了。
中秋前夕,又到了送礼回京的时候了。虽然国丧期间不能大操大办,但节礼还是不能少的,佟氏省吃俭用了一个月,张罗了一车东西让长福送回京城。长福回奉天时,就带了二嫫回来,顺道一起来的,还有一位三十多岁的汉子,叫成昆。不过他可不是金庸老爷子笔下的那位大奸徒,而是绿营退伍兵一名——伯爵府送来给小端宁当骑射教习的老师是也。
这下可把端宁乐坏了。他终于不再需要整天坐在书桌前啃四书五经练大字了。有了张保的命令,他每天放学回来都能在外头骑上大半个时辰的马。等他再大些,时间还会加长,而且还有机会学射箭、刀枪和打猎。这怎么能不让他兴奋呢?
这位成昆老师,虽然有些沉默寡言,腿也有些跛,看着似乎有点落魄,好像不太可靠的样子,但实在是有真本事的。骑术好是不用说了,他只来了不到十天,连盛京将军都知道张保家来了一位骑术高手了,除此之外,他射箭还百发百中,百步穿杨、百步穿铜钱等等都不在话下,难得的是还会三连发、五连发,还发发中红心。这样的高手,伯爵府是怎么找到的啊?
成昆不爱说话,但也耐不住别人磨,到底还是透露了一点,加上旁人从几个新来的回屯旗人那里打听到的消息,终于知道了他的来历。
原来他是京郊绿营的一个小军官,因为本领高强,已做到了把总,但他生性耿直,又不会讨好上官,对下属又严,所以在军中颇受排挤。去年秋天时,他出营办事,见到有权贵子弟欺凌一对卖唱的父女,就上前救人。谁知那对父女一脱身就快速逃走了,那帮权贵子弟丢了美人,拿他出气,他只身难敌对方势众,被打断了一条腿。回营后,上司不但不替他出头,还埋怨他多管闲事。因为没什么人关心他,他才发现过去自己做人有多失败,于是觉得心灰意冷。他伤势严重,断了的腿接回来以后,还是有些跛,上头认为他不能再做军官,就给了他遣散银子,让他自行谋生去,却把他的缺拿出去做了人情。他的积蓄都拿去付医药费了,几两遣散银又能做什么?所幸有个昔日同乡帮他做保,他从前又曾有过盛名,才得以进了伯爵府当个骑射师父。但他的性格还是一如往日的耿直,处处受排挤。这次三爷张保写信回京要求给儿子找个师父,人人都当是个苦差事,怕一去奉天跟着个出不了头的三爷,就再也没有了前程,所以无人敢应,最后把成昆推上来当了冤大头。
张保知道此事,倒有些佩服他的为人,对他的遭遇也很同情,因此对他很客气,还吩咐全家,对成师父绝不能怠慢。
成昆原以为来了以后会受苦,不料这份差事轻松得很,主家也很和气,下人们都不排挤他,倒觉得比往日京中更舒心。他心中感激,就打起十二分精神教导端宁大少爷,把他磨得够呛。
二嫫的回归并没有让佟氏有所担心。今时不同往日,这大半年功夫,儿女都在她身边成长,女儿又已懂了事,不再像以前那样,时刻都要人照顾,就算现在二嫫回来,也不必担心她会抢走儿女的敬爱了,因此佟氏在面对二嫫时,比从前和颜悦色了许多。
相反,二嫫却憔悴了不少,不过三十岁许人,原本的一头乌丝已夹了几缕银白,倒让佟氏大吃一惊,连忙问她是怎么回事。二嫫眼圈一红,呜咽着说出缘故。
原来她那个小女儿,自幼体弱多病,虽然有了亲生母亲在身边照顾,但还是在六月中夭折了。二嫫自女儿满月后就与她分离,直到去年除夕才再见到她,才相聚半年,就天人永隔,大受打击,精神比以前差多了。佟氏听她讲得伤心,自己也是做母亲的,也忍不住流了几滴泪,柔声安慰她道:“你也别太伤心,她是个好孩子,上天必保佑她投生个好人家,下辈子说不定怎么享福呢。”
二嫫哭着给佟氏跪下了:“多谢三奶奶这话。若不是您开恩,让奴婢回去与家人团聚,奴婢恐怕见不到女儿最后一面。如今不但能送她最后一程,还能陪了她这半年。奴婢这辈子都不会忘记奶奶的大恩,就算做牛做马,也会报答您的。”
佟氏连忙扶起她,又叫小桃去绞帕子给她擦脸,说道:“不必行这样大礼,我知道你是个可靠人。以后你就安心待在这里,每年我都让你送年礼回去,等你儿子再大些,就让人把他调到咱们这边来,可好?”
说得二嫫大喜,连忙又跪下了。佟氏扶起她,又安慰了她几句,就叫人去喊淑宁。
淑宁来到上房,见到二嫫,先是愣了一下,想喊人,又忍住了,瞄了佟氏一眼,只见她淡淡地笑着,只问道:“你认得她是谁?”淑宁想了想,小心说道:“瞧着眼熟,只怕认错了。”二嫫忙上来抱住她:“小妞妞不记得我了?是二嫫呀。”她瞧着淑宁,倒想起死去的女儿,眼里满满地都是疼爱。淑宁悄悄瞄了佟氏一眼,淡淡地说道:“原来是二嫫,我没认出来。”二嫫只是拉着她的手细看,问些别后的琐事。
佟氏一直都笑眯眯地,只偶尔插句话,过一会儿,就叫二嫫先下去休息了。
淑宁瞧着她的背影,回过头来甜甜地笑着对母亲说:“额娘,您今日可安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