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奥运时代的中国:长江三角洲“两江一海”掀大潮
俗话说“百闻不如一见”。十月国庆期间回国转了华东地区多个城镇,感受颇深的是,长江三角洲地区一片繁荣,充满了活力。很多城市正以前所未有的大手笔搞建设,蓄势待发,一点也看不出受到美国经济危机和金融风暴的影响。
从报纸电视新闻里常听到关于“长三角”的论述,觉得颇有新意。联系到2年后在上海举办的世博会,看看17届三中会关于农村改革的新构想,再读读前两天国家发改委委员会副主任杜鹰关于“长三角”发展蓝图的解析,我们没有理由不相信,中国未来10年、20年仍将保持高速发展的势头。
我对于某些所谓经济学家,在欧美金融危机之际,危言耸听,唱衰中国是不以为然的。中国的情况与欧美及亚洲等新兴国家均不同,因为中国有庞大的人口和自然资源,回旋余地大。美国有爆发金融危机的土壤,而中国没有。中国人长久以来养成了储蓄的习惯,而不像美国人家家债台高筑。连像我这样的华人中产阶级的上层也因买房买车,欠下数十万,这就是美国的生活方式。而我在国内的同学们很多拥有两套以上房产,只有存款,绝无欠账。
虽然中国的不少城市已初步现代化,但广大的乡镇仍有无穷的发展潜力和广阔的市场。30年前,十一届三中全会确定了中国的改革开放政策,由农村起步的改革,开啟了30年的经济腾飞。刚刚结束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确定了农村改革的新起点。相信在未来10年内,中国必然大踏步解决城乡二元结构的问题,包括土地制度、户籍制度等等问题。可以预期,城市和农村的发展将出现一个良性循环,从而逐步实现农村城镇化和城乡一体化的理想境界。
30年前的农村改革由“泛长三角”的安徽省开始,30年后的再改革会不会也由此出发呢?从目前国家对“长三角”战略地位的重视程度,我猜测这个可能性很大。退一步讲,新一轮农村改革应当从“长三角”发力,从而带动这个地区乃至全国的都市化建设。
中国的三大经济圈
中国有三大经济圈,即珠江三角洲经济圈(又称珠三角),环渤海经济圈与长江三角洲经济圈(又称长三角)。
改革开放初期国家着力于“珠三角”经济圈
“珠三角”包括珠江沿岸广州、深圳、佛山、珠海、东莞、中山、惠州、江门、肇庆9个城市。2003年,经贸关系密切的福建、江西、广西、海南、湖南、四川、云南、贵州和广东9省区,以及香港、澳门2个特别行政区,提出来了“泛珠三角”的概念,共同展开泛珠三角区域合作,简称“9+2”。珠三角城市群是我国沿海开放区最具活力的地区,也是我国城市化水平较高的城市群之一,经济的迅猛发展使原来以农业为主的珠三角城市化加速形成。“泛珠三角”面积200.6万平方公里,户籍总人口45698万,GDP总值52605.7亿元(6356亿美元)。其中,9省区面积占全国的20.9%,人口占全国的34.8%,GDP总值占全国的33.3%。即使不将香港和澳门计算在内,该城市群仍旧吸纳了全国近1/6的外资。该城市群突出特点是人均指标排名较高,其中人均GDP,人均可支配收入、人均财政收入、人均储蓄余额、人均第三产业增加值等排名均居于所有城市群之首。对外贸易规模与效益仅次于长三角城市群,体现出强劲的经济开发竞争力。
奥运时代侧重于环渤海经济圈
环渤海经济圈,指以辽东半岛、山东半岛、京津冀为主的环渤海滨海经济带,同时延伸辐射到山西、辽宁、山东及内蒙古中东部。环渤海地区是我国北方经济最活跃的地区,属于东北、西北、华北的接合部,改革开放以来,环渤海已经形成了发达便捷的交通优势,雄厚的工业基础和科技教育优势,丰富的自然资源优势,密集的骨干城市群等五大优势。这些优势同时集中地表现为环渤海地区加强东北亚地区国际开发合作的独特优势。据统计资料显示,其经济总量相当于长江三角洲经济圈的 45.3%,比珠三角经济圈低 10%。经济学家们从统计数字的对比中看到了差距,同时也看到了以京津冀为代表的环渤海区域拥有的巨大发展空间和广阔合作潜力。
下一个重心将会围绕上海世界博览会,大力发展长三角经济圈
长江三角洲北起通扬运河,南抵杭州湾,西至镇江,东到海边,包括上海市、江苏省南部、浙江省北部以及邻近海域, 所以称为“两江一海”。面积约为九万九千六百平方公里,人口约7500万,是一片坦荡的大平原。这里岸线平直,海水黄浑,有一条宽约几千米到几十千米的潮间带浅滩。
“长三角”城市群由上海、无锡、宁波、舟山、苏州、扬州、杭州、绍兴、南京、南通、常州、湖州、嘉兴、镇江、泰州16个市组成。长三角城市群目前形成了以上海为核心,以杭州、宁波、南京、苏州等为中心的“一核心、多中心”的空间格局。多元化产业发展布局使得长三角形成了多样化的城镇智能分工体系,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使沪宁杭公路、铁路和大运河沿线的9个城市基本连接成片。这个都市群汇集了产业、金融、贸易、教育、科技、文化等雄厚的实力,具有面向海洋,依托长江、内陆交通发达的区位优势,令其他城市群难以望其项背。随着外资、传统制造业和地方特殊产业的发展和推进,上海的国际性城市职能日益凸显。2007年16城市共实现地区生产总值 (GDP) 超过4.5万亿元,达到46672.07亿元,占全国经济总量的18.9%,平均增幅达到15.2%,16个城市中居民平均人均可支配收入超过20000元。长三角城市群对于带动长江流域经济的发展,连接国内外市场,吸引海外投资,推动产业与技术转移,参与国际竞争与区域重组具有重要作用。一九九三起步,长三角只八年就超越了起步早十年的珠三角。
“泛长三角”概念
八百里皖江承载着皖人崛起的希望,滔滔而下,过苏沪,东向奔流到大海。安徽与长三角山水相连,人缘相亲,交流合作源远流长。今年初,胡锦涛总书记在视察安徽时明确指出,安徽要充分发挥区位优势、自然资源优势、劳动力资源优势,积极参与“泛长三角区域”发展分工。
交大报告: 长三角有望成全球最大都市圈
在全国18个都市圈中,珠三角都市圈是投入产出比最高的都市圈,代表了今后都市圈发展的方向;而长三角都市圈是最有增长潜力的都市圈,有望在10年中成为全球最大的都市圈。上海交通大学中国都市圈发展与管理研究中心近日公布的中国都市圈评价报告,是该中心从2005至今对全国18个都市圈进行综合竞争力全面评估和跟踪研究后得出的结论。
报告显示,从2005年开始就一直荣登榜首的长三角都市圈,如果一直以11%的速度增长,其GDP到2020年将达到15.92万亿元,若是现在纽约都市圈和东京都市圈每年2%的增长速度不变,到2013年,长三角都市圈的经济总量将超过世界著名的纽约都市圈,而到2018年,将赶上东京都市圈,在总量上将成为世界上的第一大都市圈。
国务院《指导意见》为长三角的腾飞指点迷津
据悉,2008年9月,印发了《关于进一步推进长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意见》。《指导意见》明确,将把长江三角洲地区建设成为亚太地区重要的国际门户、全球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世界级城市群,为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现代化做出更大贡献。
为实现上述目标,《指导意见》提出了进一步推进长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十大重点领域:
- 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努力形成以服务业为主的产业结构;
- 全面推进工业结构优化升级,努力建设国际先进制造业基地;
- 大力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 是大力推进自主创新,加强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加速建成创新型区域;
- 走新型城市化道路,培育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世界级城市群;
- 积极推进重大基础设施一体化建设,增强区域发展的支撑能力;
- 推进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全面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
- 加强文化建设和社会事业建设,加快完善就业和社会保障体系;
- 着力推进改革攻坚,加快市场化进程,率先建立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 健全开放型经济体系,全面提升对外开放水平。
长三角地区是我国综合实力最强的区域
2007年,一部针对长三角区域经济提出战略分析的学术调查报告《重返经济舞台中心——长三角经济区融合转型研究》问世。报告称,最近10年,在私营经济的推动下,长三角经济融合正在前所未有地展开。今天的长三角在各个经济总量指标上都已经超过了珠三角,成为中国经济增长最重要的引擎之一。而中国社会科学院在2008年3月发布的《2008年中国城市竞争力蓝皮书: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称,综合竞争力排名香港位居第一,深圳第二、广州第六,上海、北京则分列三、四位。通过对中国30个城市群分析,长三角则略强于珠三角。在成长竞争力的比较中,长三角最强,京津唐次之,珠三角第三。
10月16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杜鹰表示,长三角和珠三角都是中国重要的经济重心区,是中国经济发展的两大引擎。杜鹰表示,国务院的指导意见文件里对长三角有一个明确的定位,概括起来就是三句话,经过我们一段时间的努力,到2020年要把长三角地区建设成什么样的区域呢?第一句话叫亚太地区重要的国际门户;第二句话,全球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第三句话,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世界级城市群。
杜鹰还指出,长三角地区是我国综合实力最强的区域,不是最强的区域之一,而是最强的区域。
杜鹰介绍说,党中央、国务院对长三角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和改革开放历来高度重视,改革开放的不同时期都作出了非常重要的战略部署。这个地区也不负重望,加快改革开放、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对于服务全局、带动周边,加快全国的现代化建设步伐,两省一市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长三角两省一市自身的发展面临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比如说如何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如何加快产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使我们的产业链从低端向高端来延伸。如何统筹区域内的的基础设施建设,实现一体化的发展。如何在资源和环境约束日益增强的情况下,走一条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型的发展之路,以及如何实现和谐发展,加强社会的建设和社会事业的发展。
制定这样一个文件,第一个意义就是有利于长三角地区作为全国综合实力最强的地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在新的起点上,来创造新优势、获得新的发展。
第二个重大的意义,就是长三角作为全国经济发展的龙头,把它的综合实力进一步的提升,有利于促进全国区域的协调发展。各位都知道,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以后,我们逐步形成了实施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促进中部地区崛起和东部地区率先发展这四大板块构成的区域协调发展战略。这里很重要的一个就是东部要率先发展,只有东部率先发展了,才能带动其他三大板块。长三角是我们沿海地区三大引擎之一,珠三角、长三角、环渤海,长三角这个大引擎,一定要加快发展,才能实现全国区域的协调发展。
第三个重要意义,面对全球经济风云变幻,怎么样进一步提升、提高我国的综合经济实力、提高我们的国际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长三角地区也承担着责无旁贷的重任。加快这个地区的发展,有利于提升我们对外开放的水平,有利于进一步改进、完善我们的外贸的增长方式;有利于抗御国际上的金融风险,提高我们国家的抗风险能力。
第四个重要意义,就是长三角地区是领改革开放风气之先的地方,这个地方的进一步开放,进一步地深化改革,有利于为全国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发挥探路的作用,发挥示范的作用。正是在这样一个背景下,党中央、国务院非常关注长三角地区的发展。去年5月15日,温家宝总理亲临上海,在上海主持召开了进一步推出长三角地区改革发展的座谈会,在会上,温家宝总理全面分析了长三角面临的形势,总结了长三角多年发展的经验,提出了今后长三角地区努力的方向,同时明确,国务院要专门制定一个推进长三角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文件。
经济危机既是一个挑战,同时也是一个机遇
受美国次贷危机加深,全球经济动荡,经济下滑这样一个明显的国际经济环境的影响。我们的沿海地区,外贸的进出口,工业企业的增长速度,工业企业增加值,以及工业的效益,今年下半年以来出现了下行的趋势。
三十年的改革开放,出现过多次的通货膨胀或紧缩的局面,每一次我们应对之后,取得了一个什么结果呢?就是整个国民经济又会上一个新台阶。这次也是同样的,这个冲击不可小视,不可轻视,影响可能还没有完全显现出来,我们要充分估计它给我们带来的困难和挑战,但是我们坚信,有如过去几次一样,战胜了这次的危机挑战以后,中国经济会上一个新的台阶。
毫无疑问,未来一个时期长三角地区将会成为经济发展上领头羊,改革开放的排头兵。后奥运时代长江三角洲“两江一海”将掀经济建设的大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