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国大不同系列3:感受国内“人际漩涡”

夕子做過記者、PR和廣告人;出过书、写了很多文章,也买卖了很多房子;現居多倫多。
打印 被阅读次数

koreaad_05019.jpg 

老赵故事:把我狠狠卷进去的人际漩涡

近日一个调查研究发现,从加拿大回国的华人中,回国后对工作、生活环境感到不适应者高达一半以上,因难以适应而返回加拿大的超过10%。在重新回到加拿大的人群中,更有10%左右的华人放弃了原来持有的永住签证,转而申请加入加拿大国籍。

    近年来,中国经济持续高速发展,社会环境、人文环境也随之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对于海外华人来说,故乡早已不是昔日的故乡,回家需要重新适应新的社会环境和文化氛围,俨然成了“二次移民”。

    老赵就是一个典型的“二次移民”。 他在加拿大留学、工作共呆了15年,回到上海后回到了出国前的单位—一家大医院。发现在他缺席的15年中,中国的变化太快太大了,人的观念、同事间的关系已全部改变,不再是他原来熟悉的地方,而是一个全新的单位,他需要从头开始建立自己的人际关系。中国人际关系的复杂性和多面性又与加拿大完全不同,不适应的地方,首先集中在人际关系和子女问题上,其次是公共服务系统和生活环境。

   老赵对夕子说,很多人说我们在加拿大时间长了,人都变呆了变傻了,回国后遇到错综复杂的人际关系,无从着手不知如何面对;以前还当笑话听,现在自己亲身一体验才发现不服不行。

    首先从我回国办二代身份证说起吧。我家四口人,太太在10年前就入了加籍,而我一直没有入籍。所以这次回来面临的第一个问题就是原有的身份证过期,要换一个新的IC卡身份证。

  原以为用原有的身份证,再拍张新照片就能搞定的事儿。结果花了我差不多一个月的时间才搞妥。

去派出所办身份证之前我就在网上查到电话,询问后被告知每天早8点到下午5点都可以办身份证。结果到了派出所之后,却被一个忙着修指甲眼睛翻在额头上的户籍“娘娘”告知,只有周一和周三才能办。好不容易等到周一,一大早跑去又被告知说网坏了,不能办身份证,给我一个电话说到时候打电话询问吧。周三我打电话问,那头说可以办了。结果折腾到派出所,又是那位“娘娘”,头也不抬地说,网又坏了,何时修好不知道。强压住一肚子的火,一直等到下个星期。结果网倒是好了,照相机坏了;又是不知何时才能修好。最后实在没辙,还是久居本市的姐姐帮我找了人,才办上这个“珍贵”的身份证;想着什么关系如此神通广大,结果一问姐姐,她求的那个人是给派出所长开车的司机。我当时无言了。

后来几次因为孩子的身份手续问题又接触了几位政府的“皇上和娘娘们”;深刻感受到,政府工作人员脸色难看,事难办。上班打电子游戏、炒股、看黄色网,就是懒得搭理你;不过,在中国要认识人,那事情就好办多了,甭管是给领导开车的司机还是做饭的大妈;让人感到政策由人制定的灵活性与快感。

老赵比较了一下加拿大和中国的人际关系,他说,其实外国人也有非常擅长搞人际关系学的人,不过西方的人际关系学,通常不是以血缘关系而是以利益关系为基础的。我们中国人却是左右开弓,血缘意味着利益的共享,血缘时不时还凌驾于利益之上,怎一部《儒林外史》和《厚黑学》说的清楚!而在北美工作,当然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但不至于需要知道某某之背景,绝大多数人都出身普通,混饭吃还是靠本事。

U763P54T3D25742F59DT20051226143851.jpg

在国外留学和工作时,感受到的学术氛围好一些,很多事情都是能简化尽量简化,但是在国内就有所不同,有些事情明明很简单,但一办起来就会遇到很多麻烦。老赵用一个字眼 来形容,他说,“圈子,主要是各种各样的圈子,对于我们来说实在是难以理解。”

老赵说,在国外,圈子似乎只是在专业上形成的,比如某个专业会有一批该领域的专家形成一个学术圈子。可在国内就有所不同,不但有学术圈子,还有行政圈子,甚至学术圈和行政圈结合起来形成更复杂的圈子。“在这些圈子中,各有各的利益代表,相互之间总会有矛盾。”他表示,如申请课题,圈子内的人自然享有优先权,因为这个圈子的利益代表会优先照顾内部人士,而且,还会对其进行所谓的包装、攻关等,尽量让内部人士达到目标。

  老赵表示,最不适应的是国内人际关系比较复杂,而学术圈子只不过是这种感受中的一种。事实上,在科研和教学中,乃至在日常的生活中都会有不同程度的摩擦存在。“有些东西真的不想去面对,耗时费力不说,得罪人更加对自己的科研没有好处,毕竟有些事情是需要相互之间共同努力的,所以,有时候干脆惹不起就躲。”

 离开多伦多的时候,老赵在大学做教授负责带一个项目。他说自己喜欢教书、搞研究,本来想回国好好带几波学生,搞点研究。但是没想到,国内的大学老师需要应付教书之外的事情太多。评职称要论资排辈,申请科研经费要靠关系,像他这样的外来户也受了不少排挤排挤。“如果成天应付这些事情,搞好‘关系’,哪有时间教书、搞研究啊?这一点让老赵很头疼。

老赵最后说,想献身学术的海归们,还是留在北美做学术吧。中国的大小环境是容不下一张安静的书桌的。想投身商海的海归们还是不要急着一毕业就回来。好歹在北美混个一两年工作经验,回来的待遇会好得多。绿海龟在国内已经不稀罕了。不过,踏入这个人际关系大漩涡之前,还是最好要心理准备。

在下一期里,夕子将会为大家讲述 “回国大不同系列”之“小朋友故事”;大人长久离家在外回国会有很多不适应,那么对于在北美出生长大的小朋友们呢?遭遇两地文化的碰撞;面对面包牛奶和油条豆浆的文化差异;尤其是两地教学风格的迥然不同;都让人觉得新鲜有趣。敬请收看下期11月21日的《北美时报》)

muckelchen 发表评论于
我要是在国外15年了,就不会彻底回国。的确到哪都要时间来适应,但是出国的时候是年轻精力旺盛,等过了10年20年的,都人到中年再去重新开始打下天地,就不容易了,生理和心理都需要更长的过程。还有,有了家庭的,也得为孩子的各个方面考虑。虽然有人的地方就有人际关系,但是国外相对国内还是简单许多,毕竟竞争不是那么激烈,就没有那么多的事情。当年出国也就是这个原因。
think_900035 发表评论于
虽然国外未必好,但既然选择了出来至少可以证明有它致命诱惑你的地方,否则你也不会背井离乡。。哈
think_900035 发表评论于
选择回国未必是上策,因为那个社会早已经把你抛弃了,你想重新在那个地方再来吗?你没有资本了,但你更不大适应那里的生活,生活是包括很多很多很多方面的.............
夕子 发表评论于
回复37213824的评论:很生动的例子,谢谢。
37213824 发表评论于
当你是一介农民时,你就知道“身份证”的重要。
我回国,一农民亲戚要取银行帐户里的几百块钱,但的银行卡坏了;而银行卡是在外地打工时办的。俺银行规定,要亲自到开户行换了新卡才能取;而要这样,得花一个星期在路上。
我自告奋勇,帮助办。我这个网点、哪个网点试试,希望“不幸”刷通,但终不如愿。发卡行的所在地有的熟人,我就打电话问能不能寄卡过去,帮我办成。人家就去问了,不知是什么关系,说要同时要身份证。我想,好呀,不用亲自去了。但是,我向当事人要身份证,就有各种事情“发生”,身份证迟迟到不了我手上。
我想再试试,方正卡是坏的,我就把卡在火上烤烤,到附件的营业网点碰运气;要是刷不过,就给自己半个帐户,好让朋友把钱取了放到我的帐户上。到了那里,办事员帮我刷了几下,告我卡不能用,疤瘌疤瘌。我把自己身份证递过去,要求帮我开个帐户。那人拿过我身份证仔细看了看,突然说:“是3721大哥吗?什么时候回来的?”。他原来是我十多年前帮过的一个人。这下好了,哪里也不用去,银行的规定也不存在了,钱取出来了。当我在银行喝完茶回家,又在家里碰到一个那家银行的职员。反正哪天我是如何都运气好。

当我把钱给亲戚,人家才说告诉我,不敢把身份证给我。要是弄丢了,就难办了。后来才了解到,农民要不一个身份证,的确不容易。

我的亲戚,宁肯不要相当于十天的打工工钱,也不想拿身份证去冒险。
扬子江酒店 发表评论于
三个星期前快递了一箱食品去上海,里面有奶粉(commercial invoice上写明了),给卡在浦东机场了。上海方面和收件人说奶粉进关要质检报告,提供不出来就放弃奶粉,其他食品清关。我同学给他们一说决定放弃奶粉。我才不干呢,邮局寄奶粉一直都没问题,凭啥快递不行,邮局难道不经过海关?
打电话,email和上海那边快递公司谈,把邮局也搬出来了,不过上海那边也提供不出关于奶粉进关的具体公文,(里面绝对有猫腻)。后来上海让步,说质检报告不用了但要收件人去医院开证明(说此小孩要吃这牌子奶粉),还要盖医院公章。我们又不认识医院院长,哪里去盖医院公章?!
快递公司和收件人划灵子了,说上次有人认识海关的,东西就放行了。瞧瞧,什么报告,证明都是务虚子有,你提供不出来他们就白吃你的奶粉,如果你认识什么什么人,东西你可以拿走。
投诉?投诉快递公司?他们说和他们没关,是上海海关的规定,投诉海关?肯定没用,海关才不来睬你呢。
本来想快递第二天就到了,现在3个星期了,都慢过海运了。我和我同学说实在清不了关,出钱退回来,给澳洲海关没收也不给中国海关没收,澳洲海关不没收,我再用邮局寄。
各位说说,怎么办呢?有啥高招?
mountain7 发表评论于
这些失败者当年不过因为别国要招收现成的廉价劳动力而出的国,本来就不是什么能人。
还真自以为在国外呆了几年,就以为回国之后就是人上人了。
哪知道回国以后,在众能人面前,时间一长,原形毕露,败下阵来。还唧唧歪歪说个屁阿?!

当初你都能适应国外,现在你回去还适应不了生你长你的地方?还真把自己当根葱了。
lycinter 发表评论于
身份证这事,怎么都觉得不可能啊。
这种事情,如果跑了三次,直接就可以上他们处长局长办公室堵人投诉了。
不过,第一次去态度要端正,不要动不动“xx我在加拿大的时候xxxxxx”。国内人民爱国主义高涨,最瞧不起拿海外经历摆谱的。否则小姑娘动了气,局长也不会帮你。
lycinter 发表评论于
你可以投诉啊,投诉电话现在办事窗口都有。
在内陆重庆,办身份证和护照都比在比利时快多了。
不知道是不是上海腐败。
国内科研项目也不少,很容易结题,生活比较腐败。要拿到项目,要么有关系,要么真有本事。如果两者都没有,那......
pcboy888 发表评论于
办身份证的故事编的吧,这种事情早就不用托关系了。
凡人凡人 发表评论于
退休再回去吧。真的想为祖国作贡献,舔砖加瓦?如果真的只想舔砖加瓦,也不会有这些牢骚文章了。
低见低见 发表评论于
回复redwest的评论:
同意你的观点。在国外我们没能力跟老外拉关系,打不进去啦!所谓国外不高关系,纯他妈扯淡!
redwest 发表评论于
新到哪个地方不用适应环境?何况十年也不是一个短时间。在中国还有搞好人际关系的可能,在美国谁跟你搞啊。在美国靠牛比学术文章混,在中国你有这本事混得还要好。我觉得,只要好好工作,多交朋友,一定可以过得好。短时间的适应环境和一些小困难,在哪儿都免不了。
1si 发表评论于
上海办身份证很高效,你如果不是造谣,那你应该去投诉
wanglaoji 发表评论于
关于身份证的事只能说楼主遇到的是特例,至少在大城市是十几年前的现象。现在在广州政府部门办事,效率和速度要比加拿大快。也许有些小地方还是会像以前一样。但我相信随着经济发展和观念改变会越来越好。反而加拿大有些老态龙钟,办事人员态度很好,但是老是出错,速度也慢。
夕子 发表评论于
国内的确办身份证不太一样,朋友去办身份证正好赶上户籍处是一个实习民警,态度大好,让朋友感觉很惊讶。
回国种种,让人感觉“关系”、“门路”占了很大一个方面;所谓混得好混不好,在于关系和背景是否过硬,否则钱再多、知识再高,碰到这些,还是一样。
南翔小笼 发表评论于
这种情感、认知、取舍上的反复及最后欲去还休的无奈,在唐诗中早巳有表述:"客舍并州已十霜,归心日夜忆咸阳,无端更渡桑乾水,却望并州是故乡。"
river01 发表评论于
回国没混好
zczc 发表评论于
中国的实情比起这位教授的经历有过之而无不及。在国外待的时间超过10年以上的华人,要想能搞清楚现在的国人在角斗时脑子里想的什么大概需要花X时间,到那时你才能融入现在的中国社会,这或许比当初各位第一次移民时花的时间更长,为此你要有足够的耐性、年龄要相对年轻才经得起折腾,长居海外的中华儿女要归之前一定要有比你自己想象的更为充足的思想准备和后路,以免给自己的人生留下无法弥补的遗憾。所谓的归国成功人士,或者是运气好极了碰对了头,更大可能是后台基础够硬(当然人家是不会告诉你的)。
对出国时间不够长的另当别论。他们还不存在二次移民的问题。
sevenfish 发表评论于
我只能说你运气不好。我回上海办身份证。不过拍照不是在派出所,有专门的证件拍照地方。那个女很专业,拍了3次,拍出来的照片比我driver lisence和green card上的不知道要好多少。我问她是不能把照片给我,她说不行,数码照片直接传公安局的。可惜了。
写意中国 发表评论于
毛主席说的好,牢骚太盛防肠断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