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 欧洲游 -- 人物篇 3 - 落难公主如花

落难公主如花

最初,她的形象让我认定她是东南亚一带的难民。她长了一张圆的猫脸,穿的大红大紫,脑后的发髻上总别着只硕大的粉红绢花,透着跟她的年龄不太相符的俏皮和鲜艳。配衬她黝黑的肤色,再和着常常让人感觉精光四射且目光挺凶的猫眼,是我不大能欣赏的搭配。

“如花” -- 就是当她脑后的大粉红绢花不时晃动于眼前的时候,我心里冒出的撮号。

她不是一个人出来旅行,另有两位同样穿红着绿的伙伴,但是她似乎跟另两位女伴又不是很亲密,在车上她们坐在一处,下了车,拍照时她们会互相你帮我拍,我帮你拍,大多数时候,另两位女伴成一伙,她落单,各玩各的, . 看起来是个松散型的小团体。

又常常看她跟另两位讲话颐指气使的,她们讲的鸟语,我听不懂,但知道是东南亚一带的语言。而且听得出那两位要么是怕她要么烦她,她讲什么,另两位就听着,偶尔回应一下,互动并不热络,总之只听她一人在那里演讲似的。

在餐馆吃饭的时候,她总是一个人一台,丰盛的点上好几样儿,碰上饭菜摸样有特色的,她会拉了 WAITER, WAITRESS 给她拍照。请求人家帮忙的时候,态度一点儿也不 HUMBLE ,把相机差不多是往人家跟前一递,自己就摆好 POSE 等那里了。那意思,喂!给我拍个照!

两个女伴估计不太懂英文,又不求甚解,在威尼斯,在佛罗伦萨两次到点没准时出现在集合地点,害的导游大街小巷的找,还浪费大家的时间。等她们气急败坏的上车后,她瞪圆了猫眼,眉头紧皱,站在车厢过道,用鸟语激烈地对她们一顿好说,虽然听不懂,但是我估计全车的人都明白她是在责备她们。

坦白说,从注意到她的那一刻,我就不喜欢这个人,不喜欢她的态度,总觉得她会是待人刻薄,自以为是的那种人。

在法意边界那个梦一般的海滨小镇,她和我们前后脚选择了同一家海边餐馆用晚餐,又一次,看她洋洋洒洒点了足够两个人吃的东西;又一次,看她老实不客气的叫住美丽的女招待给她和她的晚餐合影;又一次的,我在心里对自己说我不喜欢这样的人。

饭后,彼得童鞋与我把臂漫步海边小径,听海 , 听歌 , 看景。海边的小公园里有几对当地的居民在那里溜狗溜猫,我们驻足看看猫逗逗狗,跟人聊聊天。正准备继续往前走,她不知何时出现在我们身后,搭话说:那猫长的真好看。回头一看是她,我心里嘀咕:你当然说好看,你们长一样的脸,一样的眼睛。但是,表面上还是理智又虚伪的答:是的,长的不错。然后就这样你一言我一语的对起话来,二人行也自然变成了三人行。

我们说:这个小镇好美啊 !
她不屑地笑:这里一般啦,明天你们看蒙地卡罗,那里才美,那里是有钱人住的地方,我就喜欢去蒙地卡罗。我每年都去!
我们好奇:你从哪里来?
答:我是越南的难民,法国巴黎现在是我的家。
问:那你出来已经很多年了吧?
答:是的,我们家是贵族,母亲出生皇家。革命的时候,父母亲逃去了加拿大的蒙特利尔,那里说法语。
问:那你也去过蒙特利尔?
答:去过。那里太远太冷。我喜欢比较不冷的地方。我去看过他们几次,妈妈去世了,爸爸很老了, 90 多了。
我说:我去过西贡,就是现在的胡志明市出差,是个不错的地方呢!吃到很多好吃的东西。
“如花”看了我一眼,说:我的丈夫在那里被“咔”(她对着自己的脖子做砍头状),我的弟弟也被“咔”(又做砍头状)。我们曾经生活在那个城市。不,我不会再去那里!
我一时不知接什么话。想象着血肉横飞的场景,再看看“如花”,之前对她的的看法有了出处。

“如花”没等我们再问什么,她又慢慢用有限的英文夹着法文跟我们述说着:
“在法国是难民,但是我会说很好的法语,生活还不错”
“还有几个弟弟在越南,我寄钱给他们,一个人给 500 欧元,可是他们连声谢谢也没说,一声都不说,我不会再给他们寄钱了”
“我一个人,也有些朋友,生活还可以吧”

“如花”和我们一起沿着海边的小路走了很久,夜深了,路上已经没什么人了,只有一群少年在海滩上燃着篝火,弹着吉他,唱着歌,看着她脑后发髻上的粉红绢花在夜风里微微颤动,看着她两鬓隐隐的白发,我忽然很想给她一个拥抱,但是最终我没有勇气给她一个能温暖彼此的拥抱。

人在命运面前是何其渺小,“如花”小时候一定以为自己会象公主一样快乐无忧, 骄傲的活一生吧。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