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不听】小提琴:贝多芬《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
第一乐章
我欣赏小提琴协奏曲由中国的《梁祝》开始,很长时间之后才有机会听到贝多芬《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这也是我欣赏古典小提琴协奏曲的第一部,然后才渐渐接触到其它四大或八大协奏曲。
难以想象,贝多芬这样写出《命运》和《英雄》交响曲的作曲家,可以写出《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这样温情的协奏曲。也难得大师的笔触是这么简单,用大段的音阶谱写出辉煌的乐章,挥洒着绚烂的情感。
我听这部协奏曲的感觉是美到家了,听不厌,每一个音符都能深入到灵魂深处,不像有些作品,只有部分乐段能打动我,可以跳跃地听。
贝多芬《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Violin Concerto in D major Op. 61
这是贝多芬唯一的首小提琴协奏曲,完成于1806年间,题献给他青年时代的即友斯蒂芬·封·勃莱宁。
贝多芬的协奏曲创作,基本上遵循着莫扎特的发展道路,但他的协奏曲比较有气势而有深度,主题形象本富,独奏声部始终起着主导的作用,技巧性的传统特征也有所强调和发展;但乐队并不处于从属的伴奏地位,而是积极参与发展乐曲的音乐形象。乐队的音响效果特别具有一种昂扬振奋的紧张度。贝多芬创造的这种新型的协奏曲,特别是这首小提琴协奏曲和《第四钢琴协奏曲》、《第五钢琴协奏曲》,都更接近于交响曲的范型;因此,常被称为“交响协奏曲”。他的这首小提琴协奏曲也是小提琴演奏家经常演奏的曲目之一。
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作品61号,这是贝多芬唯一的一首小提琴协奏曲,与他的第四、第五交响曲是同一时期的作品,虽然贝多芬只创作了一部小提琴协奏曲,但这却是世界四大小提琴协奏曲之首,是任何一位小提琴家的最高境界的试金石。
第一乐章用奏鸣曲形式写成,高昂、神圣的英雄气质是这一乐章的主要特征,但没有紧张的矛盾冲突。在第一乐章中还有着温文典雅,端庄优美,含而不露,柔中见刚的因素,与英雄的气质形成一定的对比。在这部小提琴协奏曲中第一乐章是最难把握的,既要有宏大奔放的英雄性格,又要保持温文尔雅、柔中见刚的特质,这是一个考验演奏家把握自己的问题,如何解决好这对矛盾是对贝多芬的理解和演奏家自身艺术造诣水平的考验。第一乐章结束前按传统的习惯有一个华彩乐段,由小提琴家自由发挥,音乐史上为这华彩乐段谱写的最为著名是约阿希姆、克莱斯勒和奥依斯特拉赫。
同莫扎特的大部分协奏曲一样,这一乐章也有两个显示部。乐曲开始时是定音鼓单独的几下敲击;把定着鼓作为“独奏乐器”使用这在当时是十分大胆和具有独创精神的。乐章的第一个呈示部按惯例交给乐队演奏,它的第一主题庄重流畅,由木管乐器和弦乐器先后接奏,这是主题的前半都分。在弦乐器接奏主题的后半部分之前,有三小节的穿插,用弦乐器模仿乐章开始时定音鼓敲击的节拍。但在这里,为了增强戏剧性效果,使后半部分呈现时能显得更为明朗起见,贝多芬把小提琴奏出的主音D改为升D音——这个不期而至的升D音的出现,违反了当时严格的教学法则,因此当时曾引起音乐界的一些非议。
在第一主题之后的连接段,有很大的发展,出现了英雄性的因素,情绪昂奋、激烈。乐章的第二主题温文典雅、端应优美,先由木管乐器奏出,然后由弦乐器接奏,这时候主题转经d小调而进入F大调。
第一乐章的第二个呈现示部开始时先有一段引子。这是独奏小提琴在D大调的基础上奏出的装饰乐句,十分辉煌有力。随后引出的第一主题也有不少装饰,比前更为动人,但仍保持它原来的风格。第二主题由独奏小提琴和乐队一起奏出,独奏小提琴以其对位化的助奏旋律,使这一段音乐更显得琳琅满目。在贝多芬的协奏曲中,独奏乐器相当扩展的技巧性声部,总是起着很重大的作用。
乐章的发展部主要发展引子和第二主题的素材,乐队担负着很重要的任务。在这里,应用了动机分解变化和频繁转调等手法,音乐的发展自然圆顺、淋漓尽致。乐章的再现部从整个乐队的全奏开始,第一主题再现时变得十分威武有力。临近乐章结束前按传统惯例有一个华彩乐段,一些小提琴演奏名家,如的阿希姆、克莱斯勒和奥伊斯特拉赫为这一乐段谱写的音乐都很出名。
第二乐章——小广板,变奏曲式,深沉而带有一定伤感因素,饱含着生活中的酸甜苦辣,一颗真诚善良的心在生活的磨难中所反映出的悲凉与孤独的情感。当时的贝多芬已是36岁,耳聋已与他为伍,可以想象内心的痛楚。这一乐章是凝神深思的集中体现,同前后两个乐章闪耀的光辉相映成趣。这一乐章的基本主题庄严壮丽,配置朴素的四部和声,具有颂歌的风格,由弦乐器加弱音器演奏。这个主题经过三次变奏,由单簧管、大管等乐器分别奏出,除了伴奏方式以外主题的调性、节奏和曲调都没有太大的变出。接着又出现一个新的主题,它的曲调流畅、纯朴自然、优美如歌。 总的说来,这一乐章主要是发展两个纯朴主题的抒情旋律,但其中也有热情的爆发,乐章中的这样一些插段所造成的对比,也大大加强了音乐的表现力。
第三乐章用回旋曲形式写成,它的基本主题轻快活泼,富于动力。这个主题最初由独奏小提琴奏出,主要是强调G弦上的低音效果,但当它反复出现时,已经翻上两个八度的高音区,并且逐渐发展为乐队的全奏,在反复出现的这一主题之间穿插着一些新的旋律素材,其中以g小调的委婉动人的一段最富有诗意,它同乐章的基本主题形成鲜明的对比。在經历了第二乐章所表现的生活体味之后,贝多芬在精神力量的推动下,摆脱了个人的痛苦,重又振作起来,仍然是那样的轻快,那样的欢乐,那样富有朝气。最后乐章以欢快的驰骋为特点,通过跳跃的节奏展现了轻松的身心。乐章中也穿插着他固有的柔情的因素,在乐章结束前也有一篇幅不长的华彩乐段,最后在欢庆和明朗华丽的音乐中结束全曲。
/>
Perlman - Beethoven Violin Concerto, 1st mov (2)
/>
Perlman - Beethoven Violin Concerto, 1st mov (3)
/>
Perlman - Beethoven Violin Concerto, 2nd mov
/>
Perlman - Beethoven Violin Concerto, 3rd mov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