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镇西在一起时,也偶尔说起子女的教育。不知为什么,我很少听到他说女儿的成绩或考分,说得比较多的,是与孩子在一起的愉快。的确,家长和子女之间,远远有比考试分数重要的话题。我现在不愿意用“应试教育”这个词,而觉得应称之为“应试教学”。“教育”,多么神圣的一个词,那是诗一样的事业,它代表了人的理想和人的权利,怎么可以借它的身躯灌入陋俗的灵魂?读了李镇西的《做最好的家长》,我更相信自己的这个判断。 去年,镇西曾把他的岳父万鲁君先生的自述送我,希望我能看一看。万鲁君先生饱读经史,性情豁达,为有胸襟之士,可以看出,他有关家庭教育的思想影响过李镇西。我那时曾想到,要到什么时候,我们的国家能保证每一个善良正直的公民能享有宪法赋予的一切权利?要到什么时候,我们的后人能无忧无虑的从小生活在民主平等的社会里?在这一方面,镇西是坚定勇敢的践行者。如果想让孩子知道什么是民主平等,那就从家庭教育开始吧。读《做最好的家长》,看到了镇西作为教师在教育子女方面的思考,看到了作为教育专家的镇西教育思想和观念形成的轨迹,也看到了他的女儿李晴雁的思想印痕。可以说,这本书记录了三代人对家庭教育的思考,因而更显出了它的特殊价值。 读这本书,既看到作为父亲的镇西在哺育女儿成长中倾注的心血,也看到了一位教师自我生命自由与健全发展的历程,镇西说要“和孩子一同成长”,是因为他发现自己的教育孩子的过程中,作为一个人的自身素质得到了提高,这也是作为一个教育者的幸福。 鲁迅在《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中说了这样的话:“总而言之,觉醒的父母,完全应该是义务的,利他的,牺牲的,很不易做;而在中国尤不易做。中国觉醒的人,为想随顺长者解放幼者,便须一面清结旧账,一面开辟新路。就是开首所说的‘自己背着因袭的重担,肩住了黑暗的闸门,放他们到宽阔光明的地方去;此后幸福的度日,合理的做人。’这是一件极伟大的要紧的事,也是一件极困苦艰难的事。”读了《做最好的家长》,我看到镇西作为一位父亲,为女儿能有健全的人格付出的牺牲,同时也看到作为一位有独立思考意识的知识分子,面对社会习惯势力,是如何作出了选择。本书中,有很多与旧教育观念决裂的离经叛道做法,表现出作者不肯因袭旧意识,勇于直面社会现实,为坚持理想主义的追求而作的理性探寻。 作者改革家庭教育的主张,源自他对中国传统社会家庭教育的所作的考察。我们今天的社会,父母对于子女,仍旧有不可置置疑的权利和威严,而最终父母也没有能力解决子女成长过程中所遇到的一切问题(非但如此,即便是为父母的,也无法面对一个开放、发展和矛盾的转型期社会遇到的大多数问题)。然而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得停止自己的思考。在这本书中,镇西写给读者的建议是很动了一番脑筋的。比如《手记八:孩子,善良最美!》一章中的“我的建议”共4条,第一条“应该树立这样的观点,只有善良能够给孩子带去终生的幸福”,强调的是“终生的幸福”,而非眼前利益;第二条“最好每天都问问放学回家的孩子:‘你今天给别人做了什么?’”要求的是“每天问”;第三条“给孩子买一本《爱的教育》和《做人的故事》,并和孩子一起读”,要求的是“和孩子一起读”;第四条“告诉孩子,不要滥施爱心”,他在让孩子坚持用零花钱捐助一位需要帮助的贫困孩子的同时,也注意要求孩子做好事必须把握住“度”。这正是对保持孩子爱心的一种珍惜。李晴雁高中毕业考上大学后,面对大学五花八门的社团,她选择的是“青年志愿者社团”,当别人问她为什么要这样选择时,她说自己喜欢为别人服务。如果当今的父亲们母亲们都能这样注意培养子女善良的秉赋,我们将生活在一个多么幸福的时代! 本书体现了开明的家庭教育意识。作者在书中但没有回避“早恋”的话题,而且认为应该对孩子进行“爱情教育”,并把爱情教育作为人格教育的一部分。“因为爱情是一个人美好精神的组成部分,是美好人格的要素。而且,今天的孩子就是明天的妻子或丈夫、母亲或父亲,他们应该懂得爱,并知道怎样去爱。” ——我赞同这样的教育,当今社会极其功利的教育所造成的学生人格缺陷中,缺少爱情和家庭伦理教育造成的危害最为严重,而相当多的家长仍没有能力认识到这一点,他们即使在悲剧发生之后也无法理性地反思,而教育界在这方面发出的声音也是极微弱的。 我相信这本书的许多读者将是教师同行,因此在这里特别地想说说自己的感受。20多年前,我在外地访问一位前辈名师,无意间发现他的孩子没能考上大学,而这种情况在当时比较普遍。我们用了很长的时间讨论这个问题,最后得出一个一般人不会想到的结论: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很多教师把子女放在自己的学校读书,一些同行在学校没把读书的孩子当作学生,放松了要求;在家里则又不把子女当孩子,过多地强调学习要求。也就是说角色全搞反了。孩子混淆了两方面的要求,他的学习与教养形成很容易产生偏差。教师通过教育教学参与并促进教育的改革,同时,教师作为社会人在家庭生活中担负自己的角色,这两重任务并没有实质性的矛盾。教师在学校教育中是教育者,在家庭生活中没有必要再把自己放在教育者的位置。我觉得镇西在这方面处理得好,值得同行们学习。 读这本书,也想到一个老话题。现在一些教育工作者向社会宣讲现代教育理念,鼓吹素质教育,介绍教育管理经验,总是说得头头是道;但是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做的却完全是另外一套。有些教师教育学生要团结友爱,但回到家里向孩子私授的却是如何防人,如何争名夺利;在学校大谈呵护人性,却在家中向子女私授“狼羊论”;公众面前大谈民主平等、独立人格,在家中却肆无忌惮地向子女传授庸俗不堪的权经钱经马屁经,一如西汉陈万年教儿子拍马,被儿子嘲笑故事。以这类双重人格与混乱的价值观非但不能担负家庭教育大任,也是根本不具备教育者资格的。而我们从李镇西的故事中可以看出他是真人,他的表里如一,从李晴雁身上的正直善良就能看出来。 这本书给我的启发还在于,镇西家三代人都爱写作,视写作为一种生活的方式,他们用写作记录家庭幸福,记录和孩子一同成长的历程,在写作中独立思考,陶冶情操,这对创建文明社会,提高民族文化素质,有着不可估量的意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