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喜欢大宅门和大宅门续集。
当然一是内容丰富,老北京和老北京人特有的 韵味 让人回味无穷 。 这种浓郁的民族特色在当今商业大潮中反而是一股清新的风,令人陶醉,让人回味。
二是,也是最主要的,是每个人物的塑造和形象,从演 戏的角度,他们演的不错。但从他们演的角度看现实生活,真让人吃惊和引以为戒。他们的没一个人物就像一面镜子,照着现在的人,现在的社会。那些贪得无厌,奸臣小人都没有好下场。
我最喜欢和崇拜的还是白景奇,他就有一股少有的男人气概,不得不服他。现在的现实生活中,这种人太少,几乎没有,这是一种悲哀。许多国女外嫁了,国男们忿忿不平的出来讨伐,贬低人家如何如何的又丑又没修养。说这些话的人应该自己照照镜子,问个为什么?看看你们身上还有一点点国男的气度吗?现在有几个国男像白景奇那样的有智慧,有胆量,不屈不挠的为自己,为家族出生入死的付出一辈子,一句话一个钉的让人佩服。如有这样的男人在身旁,还干什么要去找那些外来小子?
白景奇有那么多外表看起都是帅男美女的子孙们,但几个能上台面的?就这个占元,虽然出生入死,走对了路线,当上了新政府的官,但就是没法与白景奇相比,没法景仰他,一个大男人不敢狠,也不敢爱的,为了自己的利益,就知道让老爷子捐东西,为他升官而铺路。没出息,很让人瞧不起。
即使那个李心意,是买来的,积极要求进步,放弃资本主义剥削来的一切财产,但他对他养母的最后那一段,实在让人扫兴,太没有人情味了,如我找对象,打死我也不会找那样的,为了他自己的前途,不过养育之恩,这种人,即使他哪天爬上了高位,当上了大官,他还是以他自己为中心的,这种人不值得别人去爱他。
所以,要提醒年轻人,找对象千万别只看他们的外表,心里美,心灵美,才是真正的美。
这个陈宝国一直是我的偶像,特别喜欢他嘻皮笑脸,似笑非笑的那神态,很是作弄人,但从他演了那个 色戒之后,对他很失望,怨他怎么演那种下三烂的东西?但看了续集之后,又重新认识了他,唉,演员吗,毕竟是演员。演的逼真就是本事,因为他们必须吃这演戏的饭。情有可愿。
以下是从大宅 门的网上摘下的介绍: 省得我写了。
《大宅 门续集》的播出在观众中再次掀起了对 “ 宅 门文化 ” 的 热衷与探索。或许是融入了自身经历的原因吧,作为《大宅门》的掌门人 —— 编剧、导演郭宝昌在续集中进一步显示出了非凡的才华,透过曲折的情节,鲜活的人物成功的再现了 “ 白氏家族 ” 这个封建大家庭的蜕变与新 生。
白家大宅门经过了三老太爷白颖宇与日本大义凛然、慷慨就义的斗争后,七爷白景琦立下遗嘱,抱着视死如归的信念,决心与日寇周旋到底。七爷与李香秀计议转移了 “ 秘方 ” ,但却遭到了杨九红、白敬业等人的一致反对。第二天,七爷与其孙子白占元被捕入狱,经李香秀等人设计,冲破日寇及汉奸的层层防线,以假结亲救出占元,占元离家出逃。
七爷遭受酷刑危在旦夕,在地下党的周密安排下,七爷获救。七爷以商会会长的身份,利用敌人的内部矛盾除掉汉奸王喜光,将大批禁运的药品偷运到抗日前线和解放区。七爷之孙女白美与同学童越等年轻人坚持抗日。童越身受重伤,被七爷救活。正在汉奸关静山搜查童越的千钧一发之际,日军投降,白家举家欢腾。
国民党统治时期更加黑暗。关静山竟成了抗日英雄,再陷七爷于大牢之中。经李香秀多方斡旋,终判七爷无罪。家中七爷之子白敬业千方百计阻挠白美和童越之亲事,致使白美神经失常离家出走。七爷之妾杨九红一心想与女儿白佳莉和好,经七爷苦口婆心的劝说,于解放前夕放外孙女何祺与佳莉同赴台湾。但佳莉最终未认九红,九红悲伤失望绝食而死。
解放大军开进北平,白占元成为军管会的领导,全家震惊。在肃反中,关静山终于露出狰狞面目,在刺杀白占元时,被我军击毙。此时,失踪一年多的白美突然回家,无人能问出她的去向。经过 “ 抗美援朝 ” 、 “ 三反五反 ” 、 “ 缴双枪 ” 等运动以后,七爷和李香秀均受到了深刻的教育,感到只有跟着共产党走才有出路。两人先后参加政协学习班,七爷还光荣地参加了 “ 国庆茶话会 ” ,并在 “ 公私合营 ” 运动中,率先在药行实行了 “ 合营 ” ,并最终将珍藏百年的 “ 白家秘方 ” 献给了国家。李香秀为了个人前途,买了一个孩子李天意作为养子,继承她的全部财产。
此时家中已为分割财产打得乌烟瘴气。七爷之妹白玉婷要选择财产继承人,结果父子、夫妻、兄妹、姐弟先后反目,以至死的死、疯的疯。白美在经过两次婚姻不幸之后,怒而挥刀砍伤了造成她不幸的母亲和妹妹。妹妹伤重不治,白美也惨死在医院中,方知多年前失踪时的白美已身怀六甲并产了一子。而李香秀的养子李天意考上了大学后,由于长年受到党的教育,仇恨资产阶级家庭,拒绝继承遗产,并找到了自己的亲生母亲和哥哥,终与李香秀决裂,离家出走。白玉婷所选的继承人竟将她的财产全部卷走出了国。她凄凉地死在七爷的眼前。
七爷目睹家中的种种不幸,深刻意识到这样的封建家庭必将被历史和社会所淘汰。他立下遗嘱,将股息全部放弃,将财产捐献给故宫,并叮嘱后代,自立成材之日, “ 家祭勿忘告乃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