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在这里沉思--试评《朗读者》

我是一粒蒲公英的种子,撑着小伞走南闯北。如今降落在多伦多这快沃土,我愿把我在这里生活的甜酸苦辣讲给大家听。希望你们喜欢我的故事。
打印 被阅读次数

得知《朗读者》被搬上银幕,扮演汉娜的影星凯特·温斯莱特得了奥斯卡最佳女主角奖,欣喜万分。虽没有观看影片,但对她却充满期待。

小说《朗读者》是近年来难得一见的好书。青年时捧起一本书就放不下,不吃不睡一口气读完的日子已经很遥远了。自认为是由于精力不济,眼神不逮的缘故。然而,当我捧起《朗读者》的时候,仿佛时光倒流,又回到了三十年前,不吃不睡,一口气读完(当然,它不太长,133千字)。由此可见,真正的好书有多大魅力。

都说德国人爱思考,德国出了那么多哲学家便是明证。这本书虽然是一本小说,但作者对纳粹统治给人类带来的悲剧进行了深刻的思考。

书中的主人公米夏认识汉娜的时候才十五岁,由于得了黄疸病而在回家的路上止不住的呕吐起来,一位三十六岁的的陌生妇女照料米夏并送他回家,这就是机缘。由此引出了一段忘年之恋。

少年米夏与成年汉娜的爱情简单美丽。特别独特的是,在每次做爱前,汉娜都要拼命洗涮自己,仿佛要洗掉什么。在他们做爱之前或之后,少年米夏都要为汉娜朗诵一些文学作品的优秀篇章。他们的爱因此而变得优雅起来,少了一份肉欲,多了一份精神享受。而米夏的朗读却是此书的一个玄机,小说跌宕起伏的情节借此而展开。

如果仅仅是为了讲述一个情窦初开的小男孩和一个母亲级别的成熟女人的恋情,那么它充其量只是一个变态的恋情故事。小说之所以安排这么一种关系,完全是为了反映德国战后的一代对他们父母一代所犯的罪行的审视。当米夏得知自己曾经深爱的女人当过纳粹并且在一次对犹太人的迫害中负有责任时,他再也不能对那段历史无动于衷了。是爱,将米夏卷入了汉娜的罪责之中;是爱,孩子对他们的父母、亲人、老师和神父的爱将战后一代卷入了他们上代人的罪责之中。

以米夏为代表的战后的一代对他们的父辈很不满意,因为,他们认为,在第三帝国时期以致帝国垮台之后,父辈们根本就无所作为。父辈们或者直接犯下了纳粹罪行,或者对罪行袖手旁观,或者碰到罪犯就视而不见,要不就是在1945年后容忍罪犯、接受罪犯。怎样对待父辈呢?有些人为他们父辈的行为感到羞耻和痛苦,于是便与父辈们划清界限。而米夏的问题却不是那么简单。是他爱汉娜并选择了汉娜,这种爱对于米夏这一代来说,某种程度上是一种命运,是德国人的气数。

随着米夏的反省,思考,我们看到了“施图霍夫-纳茨外勒集中营”,似乎看见了以屠杀犹太人为职业的纳粹军官在完成了一天的杀人工作后挂在嘴角的满足及得意,与我们完成一天的工作就要下班回家的表情别无二致。他们杀犹太人只是在完成工作!这世间竟有这样无动于衷的杀人者!

那么,爱着有罪责的父母的战后一代怎样帮助父辈们认清他们的罪责呢?汉娜不识字,被判了刑。米夏就朗读文学作品,他把他的朗读制成录音带寄给狱中的汉娜。汉娜在狱中学习识字,读了许多有关集中营的书,开始反省自己。汉娜在刑满出狱的那天的黎明时分自杀而死。她把自己所有的钱留给了她负有责任的那次教堂大火中的幸存者和她的女儿。

由于作者哈德-施林克善于写侦探小说,他在书中暗设机关,悬念处处,故事情节紧凑。小主人公米夏是以第一人称的手法来描写,心理活动刻画生动,又有对历史对人物命运的深刻思考,加之感情真挚,文笔优美,使得本书十分吸引人。

作者哈德-施林克在回答此书成功的原因时说:“人并不因为曾做了罪恶的事而完全是一个魔鬼,或被贬为魔鬼;因为爱上了有罪的人而卷入所爱人的罪恶中去,并将由此陷入理解和谴责的矛盾中: 一代人的罪恶还将置下一代于这罪恶的阴影之中——这一切当然都是具有普遍性的主题”。本书的成功正是由于它深刻的阐述了这一主题。

黑眼睛的苏珊 发表评论于
一个健忘的民族一定会重复以前的错误。善于反省、思考的民族是伟大的民族,佩服德德意志民族。
独坐幽篁里 发表评论于
电影看得令人窒息,真是非常深刻的一部电影。
其实我们的民族也有过类似的经历。我们当中,有许多人曾做过和汉娜类似的事情。汉娜是坏人吗? 如果没有纳粹,她是一个心地善良,是想把每一份工作都做好的那种人。她是那个时代的产物。她在法庭上的回答,“要是你,你怎么办? ”
我们又该怎样回答这个问题?现在似乎答案很明确,可放在当时,。。。
德国敢于反省自己,曝露自己,是一个让人佩服的民族。

谢谢你的介绍。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