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人民军队历史上级别最高的战斗 | |
2009年 来源:新华博客 |
一渡赤水前,中央红军与川军在贵州习水县土城镇的青杠坡打了一场恶战,共和国的三任国家主席,十大元帅中的七位曾参加了这场战斗。
青杠坡距离红军一渡赤水的土城只有3公里,属战略上的“咽喉要道”。还没到,远远便看到一座纪念碑高耸在一山坡上,那是为纪念在青杠坡战役中牺牲的红军而修建的烈士纪念碑。走近了,一幅长联以大横幅形式出现在眼前,上面写的是“青山埋忠骨,史册载功勋,革命先烈,浩气长存,永垂不朽;赤河育豪杰,肝胆照天地,老区儿女,继往开来,矢志不渝。”据了解,这是往年清明节习水县举办祭奠活动时留下的。
从纪念碑上获悉,这里在解放后就修建了红军烈士陵园。1980年,习水县文化馆在烈士墓前立碑,介绍了青杠坡战斗情况,2000年重建纪念碑,并完成了台阶、护栏等附属设施。2002年8月,原中央军委副主席、在青杠坡战斗中受伤并在战地医院疗过伤的的张震将军题写了“青杠坡红军烈士纪念碑”碑名。
70年前发生在这里的激战,双方各伤亡3000余人。这场战斗是遵义会议后毛泽东亲自参与指挥的第一场战斗,因情报有误,形势对红军极为不利,朱德总司令曾亲自到前沿阵地指挥战斗。后中央政治局和中革军委根据毛泽东意见,当机立断撤出战斗,西渡赤水河,拉开了四渡赤水的序幕。
这是我党有史以来参战人员“级别”最高的一场战斗——党的两代领导核心毛泽东和邓小平,共和国三任国家主席毛泽东、刘少奇、杨尚昆,一任国务院总理周恩来,五任国防部长彭德怀、林彪、叶剑英、耿彪、张爱萍,十大元帅中的七位——朱德、彭德怀、林彪、刘伯承、聂荣臻、罗荣桓、叶剑英,以及陈云、董必武、林伯渠等共和国元勋,200余位将军悉数参战。
惨烈战斗青杠坡 毛泽东:“走出遵义以后,首战失利,我有责任。”
在土城城外约7公里有一个叫青杠坡的山包,现在到那里去还没有一条像样的公路,只有一条坑坑凹凹的乡间土路通到山脚下。从山脚沿石级而上,到山顶便是青杠坡红军烈士纪念碑。70年前,这里发生过一次战斗,上千名红军指战员牺牲在这里。这座烈士墓埋葬的红军战士在贵州省是最多的。
青杠坡战斗是遵义会议后,红军打的第一仗,是毛泽东担任中央政治局常委,重新领导红军打的第一仗,但却是一个败仗。
在红军烈士纪念碑下,土城镇年轻的副镇长袁正刚,指着前面连绵起伏的山头,给我讲述了70年前在这里打的一次极为惨烈的战斗。
遵义会议后,红军计划向北进入四川南部,从泸州、宜宾一线渡过长江与红四方面军汇合。由于军报不准确,使毛泽东主动求战,准备在青杠坡消灭尾追红军到达那里的川军的1个旅,打一个漂亮仗,以振奋军心、鼓舞红军的士气。
1935年1月28日晨,从遵义北上的红军在多处地方受到敌人的阻击,如果在青杠坡歼敌成功,红军就可以摆脱追兵,而且在林彪、聂荣臻领导的红一军团占领赤水县城后,就可以打通道路,红军进渡长江。但是,青杠坡这个小山头,被川军部队提前占领了,他们依据山势构筑了坚固的防御工事,于是在这里红军与川军展开了激烈的争夺战。青杠坡属于大娄山脉的一条支脉,孤峰突起,山势陡峭,易守难攻。为占领青杠坡顶及附近山头的制高点,红军奋力拼搏,一次次发起猛烈的冲锋,经过3个小时的艰苦奋战,到中午的时候突破了川军的防守,占领了山头阵地。
当时毛泽东、周恩来、朱德、李富春、左权等领导,在土城外一个能看到青杠坡的山头上指挥战斗。这个山头,至今土城的老百姓都能指给你看,从青杠坡回土城的路上,我们也下了车,在公路边远远地看到了那座山头。
虽然红军夺得了青杠坡山头,但是情报有误,川军不是情报上所说的4个团六七千人,而是2个旅6个团1万余人。午后,川军的援军越来越多,山头争夺战越来越激烈,山头阵地失而复夺,两军展开了拉锯战。在紧急关头,朱德要亲自上前线。毛泽东没有答应。朱德对毛泽东说:“只要红军胜利,区区一个朱德又何惜!敌人是打不中朱德的,你放心吧!”.
朱德、刘伯承带兵上了前线,连总司令都上了战场,可见战斗的激烈程度。他们分别率领红三军团、红五军团分兵两路向青杠坡敌人阵地发起猛攻。由于川军又有许多兵力增援,使红五军团的阵地被突破,敌人步步进逼土城,一直攻到了军委指挥部的前沿。这时,毛泽东命令陈赓团长、宋任穷政委率领干部团增援。他们以猛烈的进攻阻止住敌人,夺回了阵地。毛泽东看到挽回了败局,对周围的人说,陈赓是个将才,将来可以当军长!
在土城四渡赤水纪念馆的展厅内,介绍青杠坡战斗的内容中,有一个统计数字非常引人注意。那就是,介绍了参加青杠坡战斗的红军领导们在新中国担任的领导职务。三任国家主席:毛泽东、刘少奇、杨尚昆;七大元帅:朱德、彭德怀、刘伯承、林彪、聂荣臻、罗荣桓、叶剑英;五任国防部长:彭德怀、林彪、杨得志、耿飚、张爱萍;党和国家领导人陈云、董必武、林伯渠、邓小平、胡耀邦、邓颖超、贺子珍、康克清以及数百位大将、上将、中将、少将……可以说凡是参加中央主力红军长征的所有指战员,都投入到这场战斗之中,在枪林弹雨中经受了极为严酷的考验和磨练。
青杠坡战斗红军牺牲和受伤者甚众,但是由于这是毛泽东恢复领导后第一次打仗,又是一个败仗,所以红军指战员的回忆录中涉及此战斗的很少,也缺少文献记录。只能从川军给国民党总部的战报中分析(当然他们的数字有夸大的成分):红军伤亡大约2000人。
毛泽东在其后不久的云南扎西会议上,总结青杠坡战斗的主要教训时,将战斗的失利原因归纳为三条:一、敌情摸得不准,误将6个团当做3个团;二、轻敌,低估了川军的战斗力,以为西南军队都和黔军一样不堪一击;三、分散了兵力,一军团北上赤水,使红军没有形成一个强有力的拳头。毛泽东还说:“所以说不要看不起我们的老祖宗,还是老祖宗说得好,知已知彼,百战不殆。土城一役,对敌对我,判断都有失误,因此吃了亏。尽管川军伤亡也不小,但他们兵力雄厚,基数大,补充又快,因此吃亏的还是我们。这是个十分沉痛的教训。走出遵义以后,首战失利,我有责任。”
青杠坡战斗是毛泽东指挥的,他对这一场惨烈的战斗一直记在心间。1956年毛泽东在说到打仗时,讲人是没有不犯错误的,打仗也会有打败仗的时候,并且说自己这一生也打了4次败仗:高兴圩、南雄、土城、鲁班。毛泽东清醒地分析了土城青杠坡战斗失败的原因,他认为遵义会议一结束就提反攻,就提决战,是不明智的、不理性的。敌人内线作战,力量雄厚,红军外线作战,人员装备不足,川军以逸待劳,人地两熟,红军则长途转战,人地生疏。长征本是战略退却,在此情况之下动辄反攻、决战,就违背了自己保存实力以图发展的初衷。
尽管青杠坡战斗失利,但是毛泽东、周恩来、朱德果断决定迅速撤出战斗,减少了红军的伤亡;西渡赤水,揭开了四渡赤水的第一渡,是红军从被动转向主动的开始。
陪同我一起来到青杠坡红军烈士纪念碑祭拜红军烈士的习水县委宣传部副部长叶晓林告诉我,这里是遵义红色旅游的一个重要景点,每年来此的人很多,因为新中国成立后,人们没有忘记在这里曾经发生过的惨烈的战斗,没有忘记永远长眠在这里的红军战士。许多老红军、烈士的后代到这里来凭吊他们的亲人和战友;许多部队的指挥员、军事院校的师生来到青杠坡战场,回忆和学习这一经典战例;许多人特别是许多年轻人到这里寻觅红军的革命精神;当地政府和人民更是怀着崇敬的心情,在高高的青杠坡山顶修建了这座高19.35米(这个战斗发生在70年前的1935年)的烈士纪念碑,永远缅怀革命先烈。
中国长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