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新中国建国60周年。60年来的发展成就将与海洋上和陆地上的盛大阅兵式结合在一起,展现在世人面前。中国的军事发展方向则越来越成为外界关注的焦点。美国学者季北慈是世界知名的中国军事、安全问题专家。他领导的瑞典斯德哥尔摩国际和平研究所也将中国列为重点研究目标。近日,季北慈接受了《环球时报》的独家专访。在他看来,中国在军事问题上仍需向外界作出更多的解释。
中国所处环境不具威胁性
环球时报:前段时间,中国人大会议公布了2009年中国国防费增长14.9%。对此,外国媒体有一些质疑的声音,您怎么看?
季北慈:中国作为一个大国,当然有追求军事现代化的权利,但在方式上应该更开放、更透明,这有利于消除邻国和其他国家的疑虑。自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中越战争以来,中国已享有近30年的和平,现在世界上没有哪个国家追求侵略中国或欺负中国。中国享有的和平环境使其经济快速增长,并重新跻身于世界强国之列。不过,中国的邻国和其他重要国家还是不清楚中国的长远战略意图是什么,即未来中国会如何使用其更强大的军事力量。这不是一个具有威胁性的环境,整个世界都欢迎中国成为一个和平的、负责任的、建设性的伙伴。
环球时报:前不久,南海发生中国船只与美国测量船对峙事件,菲律宾也在争议岛屿问题上向中国发难。类似事件给中国提出了一个什么样的课题?
季北慈:中菲在领海问题上已争论了多年,此外美军和中国军队之间过去也发生过对峙事件。今天的不同之处在于,中国的海上力量更强大了,中国在领海要求问题上处于更为有利的地位。然而,这些问题的解决应在遵守国际法和外交惯例的基础上,而不是通过显示威力。对于中国来说,重要的是同意与美国,可能还有该地区的其他国家,谈判达成“海上安全”协议,以避免双方海军之间潜在的意外事件。
“中国安全”成世界课题
环球时报:您领导的斯德哥尔摩国际和平研究所对中国的关注度是否越来越高?
季北慈:2007年10月1日我担任斯德哥尔摩国际和平研究所所长后,研究所加大了对中国研究的力度,因为中国的全球性影响在上升。近期我们准备增加3至4名中国问题专家,加强对中国的研究。最近我们还在北京设立了一个办事处,虽然目前只有一个人。现在所里与中国有关的研究课题主要有“中国与全球安全”、“中国在世界上不断增强的维和作用”、“中国在非洲不断增大的安全作用”等。
环球时报:斯德哥尔摩国际和平研究所目前已成为世界知名的研究机构,请问其成功的秘诀是什么?
季北慈:我想可能有这么几条:第一,研究所很好地利用了瑞典独特的中立地位。研究所1966年成立时正处于冷战时期,国际话语权基本上被美苏两家垄断,而瑞典独特的中立地位使研究所可以用第三种声音说话。冷战结束后,研究所密切追踪国际安全热点问题,如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扩散、地区安全、军火贸易等,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第二,研究人员的国际性。我们目前共有30多名研究人员,其中瑞典人只有两三名,其余都是非瑞典人,来自世界各国。研究所还特别规定,所长必须是非瑞典人。研究人员的国际性使研究工作不偏向于哪一国政府,而是在客观分析的基础上,拿出独立的判断。
第三,现在我们没有足够的钱,因此不得不努力工作,不断创新。10年前,研究所的所有经费都是瑞典政府资助,目前只有40%的经费来自瑞典政府,60%的经费要靠我们自己解决。
环球时报:你们的研究成果中有大量数据,你们是如何获得这些数据的?又如何保证它们的准确性?
季北慈:我们所有的数据都来自公开材料,没有情报,也没有内线。大部分工作都是在办公室完成的,研究人员分析从各种渠道获取的公开数据。如果同一个数据有两个以上的版本,并且相互冲突,那就要靠研究人员根据他的知识积累和实践经验进行分析,做出判断。我们也要求有关国家政府与我们合作,提供数据,如海关提供出口数据等。有条件时我们的研究人员也到各地调研走访,例如最近我们有研究人员在阿富汗待了3个星期,但这种情况比较少,并不常见。
环球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