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代中国疆界变迁图 zt

历代中国疆界变迁图
来源:战略图库



[夏朝疆域图] 早期的中国人并没有地域概念,只有人群的概念。人们随着部落迁移。随着农业发展,人类逐渐由迁徙不定转变为定居,由于有一定的区域被长期控制,才渐渐有了地域观念。最主要的标志是国家的开始,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国家是公元前21世纪出现的夏朝。





春秋时期疆域图 战国时,各国都努力向外开拓疆域,修筑长城。后世常常爱用的“天下”观念也是这个时期形成的,是对战国时各国疆域的总称。中国早期的地理著作《禹贡》、《职方》所记载的“天下疆域”:“芒芒禹迹,化为九州”,就是以春秋战国时期为蓝图。“天下”就是“九州”,“九州”的涵义实际是代表整个天下的九大地理单元。





秦朝疆域图 秦朝的疆域东到辽东半岛西北部,西到今天的甘肃东部及四川、云南一带,南到岭南(在广东),北到蒙古高原。由于秦朝皇帝的暴政,秦朝存在了不到二十年就灭亡了。





西汉疆域图 西汉(前206年~8年)和东汉(公元25年~220年)在秦朝版图的基础上建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仍在黄河中下游地区(西汉建都长安,东汉建都洛阳),但疆域范围有所变化和发展。西汉疆域的拓展主要是在汉武帝时期。东北拓展到朝鲜半岛中部,西北拓展到河西走廊和西域地区,西南拓展到云南和四川地区以及海南岛北部。著名的丝绸之路就是这个时候开通的,它的重要意义就是加强了中国和中亚、西亚和欧洲的交往。






东汉疆域图 东汉时期,因为北方的匈奴南侵,疆域缩小。势力范围不如西汉,辖境内缩主要是因为弃守朔方郡。






隋朝疆域图 杨坚统一中国后,建立了隋朝(公元581年~618年)。隋朝仅存38年。它极盛时期的版图没能达到汉代水平,与西晋盛时相比,虽拥有河套及蒙古高原东南部,但失去了辽东、西域西部和云贵高原大部。






初唐时期疆域图 唐朝前后时期盛衰反差很大,疆域盈亏也很明显。唐在最辉煌时的疆域不仅拥有秦汉时期的疆域范围(只缺今天的云南西南部),而且东北推進到日本海西岸地区、库页岛和朝鲜半岛西南部,北方到达贝加尔湖和叶尼塞河上游,南方拓展到海南岛南部。在西部,唐朝还统一了西域,并加强了对西域的统治,其疆界推至咸海,势力范围延至里海。







晚唐时期疆域图 唐朝末年,出现军阀混战,前后五十四年,称为五代十国(公元907年~960年)时期。随之出现的是辽(947年~1075年)、宋(北宋,960年~1127年;南宋,1127年~1279年)、金(1123年~1223年)等朝。辽的疆域只限于东北和今天华北的部份地区。北宋的疆域与唐朝晚期疆域比较,北宋南疆已不含越南北部,西北以陕西横山、甘肃东部、青海湟水流域与西夏、吐蕃接界,北部则在河北、山西中部一带与辽对峙。






元晚期疆域图 元朝(公元1206年~1368年)时期,随着对外扩张,其疆域曾一度横跨欧亚大陆:东北到日本海,北到今天的俄罗斯西伯利亚北极圈内,西北接窝阔台(成吉恩汗三子)汗国(在今天的新疆)、察合台(成吉思汗二子)汗国(在今天的新疆)、钦察汗国(成吉思汗孙拔都所建,在今天的俄罗斯)和伊利汗国(成吉思汗孙旭烈兀所建,在今天的伊朗),西南接尼波罗、印度、缅甸、越南,东南至海。





明晚期疆域图 明朝(公元1368年~1661年)前期时的疆域基本与元后期时差不多:在东北的鸭绿江一线与朝鲜接壤,在北方与蒙古各部有不同程度的藩属关系,在西北哈密以西一线与亦力把里(察合台汗国演变而来)相接。到了明朝后期,北方蒙古诸部地域有所发展,与明相交于西起嘉峪关,东至山海关的长城一线;东北边界退至辽河流域;西北有由各部蒙古建立的王国;西南部云南西界也有东移。明后期澳门和台湾也被西方人入侵。





清时期疆域图 19世纪中叶以后,西方国家入侵中国;割占中国领土,是本时期最重要的边疆大事。西方国家侵占中国领土大致可分为四种类型:第一种是邻国强占中国领土。俄国和日本是典型。在东北,俄国通过强迫清王朝签订1859年《中俄瑷珲条约》和1860年《中俄北京条约》,强占黑龙江以北和乌苏里江以东地区;在西北,俄国通过签订1864年《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1881年《伊犁改订条约》等不平等条约,强占了从唐努乌梁海、科布多到巴尔喀什湖、帕米尔地区的大片领土。日本在甲午之战(1894)中打败中国后,次年迫使中国签订中日《马关条约》,割占中国的台湾省.





建国后,中国的领土范围是:东起黑龙江和乌苏里江交汇处,西至帕米尔高原,南到曾母暗沙,北到漠河。但在一些疆段仍存在着领土争议问题。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