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在伊拉克的日子(四):国际贸易

记在伊拉克的日子(四)"国际贸易"
我看当时工人们最大的生活乐趣,就是与周围来自各个国家的劳工互相交换随身带的物品;物以稀为贵,好像异国的东西都是好的,都是稀世珍宝,特别是临近回国
的时候这种交易就变得非常疯狂,直到自己带来的东西全部换完为止。以致不少中
国工人再回到北京时,已经鸟枪换炮,就像马戏团的小丑,身上五花八门:他们带著
巴西的帽子,意大利的墨镜,穿着巴基斯坦的西装,拎着印度产的皮箱,披著伊拉
克的花毛毯,挂著德国产的相机,非常神气,已经完全"国际化"了。这与刚出国时
穿着在王府井百货公司统一买的宽大的中国式西装,已经判若两人!
有一个开水车的中国司机到幼发拉底河去灌水,来了个不知那个国家的司机也来河边灌水,那个外国司机要求看看他手上戴的上海牌手表,似乎爱不释手的样子,即
提出要交换;中国工人不肯,他拿了就走,同时把他的手表摘下来丢在地上,意思
是不管你愿意不愿意都要换,这个工人气呼呼的拿着这块又大又厚的表来找我,要
我看看是"啥玩意儿"。我一看,是块瑞士产的海霸"梅花"表,我说:"你发财了,这
块表可以抵你十块上海牌手表!"他这才眉头舒展,笑呵呵的走了。
我们中国的东西人人看好,在伊拉克这样的气候环境里,特别让人青睐的是中国的清凉油(万金油)以及檀香扇;我常常给人家说:"万金油价值万金,檀香扇香飘四海
"中国万金油成了在伊拉克可以带来种种方便的"特别通行证",可以代替小费,甚至
可以当"车票"使用。我外出搭车就是用清凉油。有一次让我搭车的是个来自科威特
的老头,应该是个富翁了,因为他开的这部德国高级宾士车,里面非常考究,硬木
内装饰,冰箱,地毯,电视机,甚至还有很精致的吐痰的痰盂,就是不知道他把尿
壶藏在哪里,总之生活用品一应齐全。我一上车就在他的车前放了合清凉油,他笑
眯眯的点点头,心领神会,这个姿态,好像是在说:"我带你到那儿都行!"。
我本人在交换物品方面也可以说是乐此不疲,因为我带的东西花样繁多,而且有语言和行动上的方便,交易的层次自然要高一点。
有些交易非常有趣,就像做特工一样,先约好什么时候在什么地点会面看货,然后车子开过去,互相先用车前灯闪烁几下打信号,算是打了招呼,然后才下车看货交
易,一般在这种环境下互相都不挑剔,几分钟就成交,双方都很满意,笑嘻嘻的走
了。后来就形成了专门交易地点,一有空大家都去。其中常来的是一个南韩工程师,
对别人的东西是什么都好,什么都要;问他要时,他就推说"Tomorrow" ,后来我们
就叫他"Mr. Tomorrow"。他拿了我们中国人不少东西,但从他身上又榨不出什么油
水,他好像是赤贫阶层,光身一人,一无所有,或者说是死猪不怕开水烫,做出一
付"要东西没有,要命有一条"的样子;后来中国工人就拿他开来的这部TOYOTA来练
习开车,总算得到了一些补偿;我就是用他这部车第一次学会了开车的;开他的车
练车胆子特大,横冲直闯,好像巴不得能撞一下解解气似的。
有个德国工头名叫"Holtz",中国工人根据译音,叫他"好辣子",是个自命不凡而又嗅觉灵敏的家伙,他几次旁敲侧击的来讨我的口气,希望从我这里能挖出点重量
级的东西。后来我才明白,他是要中国的银(洋)元;这在当时的中国也是比较稀贵
的东西,特别是经过文化大革命。但是我在出国前,在上海南京路的一家绸缎店买
了一块杭州织锦缎带在身边,我深知它的价值,因此奇货可居,不轻易亮出来。但
终归是要亮从来的,因此在一个星期天,我约Holtz来我住的集装箱看货。他来的时
候我故意把窗帘拉上,显出非常神秘的样子,然后把这块织锦缎从我的衣箱里慢慢
拿出来,我这才把窗帘全部拉开,让强烈的阳光像探照灯一样照射在我渐渐展开的
这块织锦缎上,让它闪闪发光,同时配上犹如电影旁白这样婉转而动听的解说词:"这
是世界上最好质量的丝绸,美丽无比,巧夺天工;想一想,如果做成一件衣裙穿在
你妻子的身上,这会产生什么样的效果!"当他呼吸急促,用他那双发抖的手来触摸
这块锦缎时,我马上见好就收,若无其事的再放进了我的衣箱里,约好明天上工时
在工地再谈。
第二天我见他眼睛发红仍然睡意惺忪的来到工地,就问他:"你昨天晚上好像没睡好,为什么?"他说:"就是你那块该死的silk!"我说:"这也好办,听说你们德国的‘蔡司’,‘莱卡’相机都不错,你也快回去休假了(德国人是三个月一休假),你从德国带一架相机给我,咱们二不吃亏,皆大欢喜。"
但是后来他从德国给我带来一架简易相机,就是人们叫‘傻瓜相机’的那一种,我看他是把我也当傻瓜了,很不老实。后来我这块锦缎与一个伊拉克工程师换了一台他放在公桌上的Casio综合型机计算器;这种新型的计算器我回国后在当时的市面上
还见不到;我送给了我哥哥,他至今还在用,因为功能实在太齐全了。其他的中国
劳工几乎都通过各种手段换到了德国相机,其中以姚工长那个相机为最高级,他说
如果在国内要卖好几千元人民币,那时的几千等于现在的几万元了;除交换物品,
我们还交换各国钞票,钱币以及邮票等,总之是有什么换什么,国际贸易的概念在
那里是再清楚不过了.



yangwenxue 发表评论于
好文章!!!感觉很亲切,很有趣。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