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观察 2180 --- 微软vs谷歌:螳臂挡车?

写日记的另一层妙用,就是一天辛苦下来,夜深人静,借境调心,景与心会。有了这种时时静悟的简静心态, 才有了对生活的敬重。
打印 被阅读次数

微软vs谷歌:螳臂挡车?


微软(Microsoft)首席执行长鲍尔默(Steve Ballmer)一直说,人们不理解微软与雅虎(Yahoo)之间的搜索协议,他说这桩交易是“双赢”。我的问题是,对谁来说是“赢”了?

对微软来说,它将从雅虎获得市场份额和搜索技术,而没有前期成本。如果正如我所认为的一样,有效的搜索与规模密切相关的话,那么微软的收获可是非同小可。从某种程度上讲,搜索算法要利用用户提交的数百万条搜索请求和搜索结果。正因为如此,我相信谷歌(Google)是个天生的垄断者,而且根据我的经验,谷歌的搜索比竞争对手们要有效的多。(以我来看,“必应”就是说明微软仍缺乏足够规模的一个有力证据。)


Associated Press
即便是与雅虎签订了协议,微软的搜索份额将远远落后于谷歌:根据comScore的6月份搜索数据,微软目前份额为28%;而谷歌为65%。不过,有可能存在报酬递减的现象,也有可能一旦达到一定的规模,搜索算法就不会有太多改进了。

假如真是这样的话,那么微软已经做出了漂亮的一击。当然,微软仍将与谷歌开展持续的研发大战,不过不管怎样这些费用都是要发生的,除非微软全盘放弃搜索业务。我认为微软在这桩交易中没吃什么亏,鲍尔默也许应该对雅虎此前愚蠢地拒绝了微软475亿美元的收购要约感到庆幸。

对雅虎来说,它这是在搜索业务上甘拜下风了。那么它换回来的又是什么呢?前期什么也没换回来,不过它将获得源于其网站的搜索收入的88%,尽管搜索业务将由微软来进行了。

或许更重要的是,雅虎将省下与谷歌的徒劳竞争带来的研发成本。雅虎没有透露能节省多少研发成本,不过曾暗示,如果交易达成,预计每年的营运利润将增加5亿美元。这也是我早就提倡的做法。如果正如我认为的那样,谷歌确实是个天生的垄断者,那么雅虎的努力就注定会付诸东流。没有理由一再往里砸钱。

可以肯定的是,与谷歌竞争的成本会远远大于雅虎现在让给微软的12%的微薄收入。只有仍沉迷于雅虎可以拥有同谷歌一样利润丰厚的搜索引擎的人才会将其视为损失,这群人中显然也包括雅虎的前管理层──可能就是这个盲点导致雅虎拒绝了微软更为慷慨的收购报价。这注定将成为历史上最重大的一次商业失误。雅虎新任首席执行长巴茨(Carol Bartz)的功劳就在于面对现实。

但我还不清楚这项交易能否解决雅虎长期的根本问题:人们为什么要上雅虎网站?

在我看来,互联网内容领域从来就不存在不言自明的天生垄断或是强大壁垒。的确,雅虎提供的电子邮件、日程安排等服务可以留住用户,但它也面临着谷歌在这些领域的强有力的竞争。如果雅虎的访问人数减少,它的搜索业务也会如此,这些搜索业务带来的88%的公司收入也会下降。如果出现这种情况,雅虎获得一大笔预付款就是一个更好的结果。

而且,通过将搜索功能外包给微软,(我认为)雅虎选择了次等的搜索引擎。这可能会进一步流失访问者,而他们应该永远是雅虎的重中之重。

雅虎应该像我以前主张的那样,将这个功能交给谷歌,即便是反垄断执法者可能会干预。他们已经做过不少事情:他们阻止了此前雅虎与谷歌合作的计划,对消费者来说,其结果就是,现在将只有两个不错的搜索引擎,而不是三个了。

因此,我这样理解鲍尔默的意思:这项协议对微软明显是一个胜利,对雅虎则是有保留的胜利。最大的问题是,它在唯一真正重要的比赛,即与谷歌的角逐中能带来什么不同。微软和雅虎的风险是这场比赛已经结束。排在第二位没有什么意义,特别是在竞争已转移到微软的地盘──操作系统──上时。

我曾经同时是微软和雅虎的股东,但现在已经不是了。除了搜索大战之外,所有的天平似乎都转向了谷歌、苹果和亚马逊,他们三家对微软的担心日渐减少,正在彼此相互竞争(谷歌首席执行长施密特(Eric Schmidt)本周从苹果董事会辞职就是明证)。

如今的这场竞争将会让人兴奋不已,这也是我持有(以前也推荐)所有这三家股票的原因。

James B. Stewart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