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t:人民网:中国“被强大”了吗?

人文历史回忆四海 古今中外上下五千年
打印 被阅读次数

http://theory.people.com.cn/GB/9843331.html

2009年08月12日14:02

中国常常被第三世界国家特别是非洲国家誉为经济发展的“楷模”,但是我们却没有完整的经济发展理论向发展中国家输出

一段时间以来,“被”字句在中文网络忽然走红,从与个人生活息息相关的“收入被增长”,“工作被就业”,乃至关乎整个国家实力的“中国被G2”、 “中国被强大”等说法不胫而走,也引来议论纷纷。说起来,这种“被”字句自古有之,不是最新的网络语言。西汉司马迁的《史记·屈原列传》中就有“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的记载。意思是说,诚信而被怀疑,忠诚而被毁谤,能没有怨恨吗?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在汉语语境中但凡是和这种“被”字句挂上钩,多少都有些“怨”在里面,而“怨”的原因又往往和“信”字有关。

就拿“中国被强大”来说,这种提法本是国际社会一部分舆论对中国经济实力快速增长的溢美之词,进而要求中国在国际舞台上做一个“负责任的大国”;而中国的主流观点认为我们仍然是个发展中国家,不能承担超过自己能力的责任和义务,做好自己的事才是对世界最大的贡献。这就产生了“信而见疑”的问题:有西方政客认为中国的谦虚是“虚伪”,旨在逃避自己的责任,而国内则有学者认为国际上的某些说法属于“忽悠”,企图诱使中国为西方的经济危机埋单。

在我看来,在“中国被强大”这个问题上,与其埋怨他人的诚信,不如建立我们的自信,而建立自信的第一步就是“自醒”。所谓“自醒”就是对我们自己的强项和弱点有一个清醒的盘点。今天的中国是否强大,要看怎么比、跟谁比、跟什么时候比。印度最近建成了现代化的孟买跨海大桥,举国弹冠相庆,但有一家清醒的印度媒体做了这样的比较:印度造这座跨海大桥历时8年,而在此期间中国建了7座大桥,包括世界上最长的杭州湾大桥。然而,这并不等于中国已经是一个强大的国家。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逐步成为“世界工厂”,但是要成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强国,中国不能满足于当“世界工厂”,而是要成为“世界大脑”,让“中国创造”走遍全球。

这里所说的“中国创造”,不光是指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专利,更主要的是要有自成体系的发展模式和文化价值。曾任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主任的赵启正先生说得好:“作为一个拥有5000多年文明史的文化发源地,只出口电视机,不出口电视机播放的内容,也就是不出口中国的思想观念,就成了一个硬件加工厂……”

中国常常被第三世界国家特别是非洲国家誉为经济发展的“楷模”,但是我们却没有完整的经济发展理论向发展中国家输出,总不能说我们的理论就是“摸着石头过河 ”吧。这样,在有关非洲经济发展的研讨会或培训班上,依然还是西方的经济学家在年复一年地讲解其发展经济学理论,中国的经验至多只是他们的“案例”。在各种多边国际战略和政策论坛上,来自中国的与会者“韬光养晦”已经习惯成自然,极少听到中国人用流利的外语畅抒己见,即便发言也是在“我们的立场是一贯的和明确的”框框里的老生常谈。

虽然中国早已成为国际社会的重要成员,但是在理念上却依然不具备全球的辐射力。从这个意义上说,目前国际社会上对中国的溢美之词对中国而言就是一种“被强大 ”。我们既不要动辄抱怨“被伤害了感情”,也更要做好“被强大”的心理准备,把自醒升华为自信,一步一步地实现中国的自身价值,实实在在地为人类做出较大的贡献。(作者系亚洲开发银行项目官员)

来源:国际先驱导报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