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争没有胜利者

在纷繁的尘世中,找一个角落,与自己对话,升华心灵.
打印 被阅读次数

  搬家整理东西的时候,看到了Jeff以前在空军的照片,我问:“你当年为什么突然想到加入空军?爱国主义?”

    他摇摇头:“只是想体验一下不同的生活,就象我后来又辞掉空军基地的工作,卖掉房子,去中国一样,都是想要体验不同的生活。”

    看着照片里那些年轻的美国大兵,想起了自己曾经很喜欢军人,觉得军人特有男人味,而且军装很帅气。

    也许,不论是少男还是少女,对军人都有某种程度的向往,参军被蒙上了爱国主义、荣誉、神圣、甚至浪漫等色彩。年少的激情使很多人不会把军人与残酷、血腥、甚至卑劣联系在一起。充满稚气的士兵兴奋地扛起枪, 很少想到自己会死在战场上。

    这也能说明为什么有那么多年轻人喜欢飙车----他们脑子里想到的只是爽和酷,而不是可怕的车祸。谁都不愿意老去,但年轻时的浮躁与疯狂,却能毁了自己和他人。美国谋杀无家可归者的凶手常是觉得生活无聊的青少年,晚上从酒吧出来,酒精与荷尔蒙使一帮追求刺激的青少年对无辜的无家可归者拳打脚踢。

    怪不得征兵的对象多是不成熟的青少年----正是因为不成熟,才不怕死,确切地说,是想不到去想死亡的问题。

   政府利用了青少年的“无知与无畏”,却对随之而来的一系列问题束手无策。

   在依拉克,美军的敌人不穿军装,混在平民中,躲在暗处,每当受到攻击,美军会本能地端起枪,向四周扫射,这样势必造成很多平民伤亡。有个美国士兵看到战友倒下后,大叫着连射600多发子弹,即使接到停的命令,他也不停,大家都觉得在那一刻,他已经疯了。

   后来在接受“战争罪行”调查时,被问到那一刻杀死了多少人,他说:“不多,十来个。”

   他不仅疯了,他也麻木了。

   如果死在战场上,对大家都是个悲剧;如果伤残,那这辈子基本上是玩了,因为美国政府很快就忘记了他们;如果毫发未伤,还不能叫庆幸,因为会被心灵的创伤永久折磨。很多从依拉克回来的士兵,很快就犯罪入狱,战后归来的英雄马上沦为危害社会的罪犯。---当杀了第一个人后,就不再是以前的自己了。 

  所以《黑暗中的眼泪》的作者在讲述二战“巴丹死亡行军”时,才说:“从战争打响的那一刻起,就没有胜利者。”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