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克印象 (上)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因身在此山中。
打印 被阅读次数

我在英国已经生活很多年了,却一直没有去过约克。因此每当有朋友们告诉我说,约克的城池是多么的古老,约克的教堂是多么的宏伟,约克的城墙是多么的完整,约克的街道是多么的特别时,我就很想亲自去体验一下我自己对约克的印象。

从伦敦国王十字车站坐上National Express火车,只需要两个小时多一点就到了约克火车站。一出站,一股古老的气息迎面扑来。我第一眼看到的就是一堵没有尽头的城墙,横卧在马路对面的萋萋芳草之中。

进入最近的一座城门以后,我惊喜地发现,这里的城墙是可以攀登的,墙的内缘筑有一条长长的走道,供人沿着城墙行走。走在城墙上,我不得不承认英国对自己历史的尊重。因为在城墙内的房屋,几乎无一例外地全是传统的砖石结构,一看就知道是原汁原味的约克建筑。

约克的城墙在罗马人统治时期就古已有之。也就是说大约有1500年的历史了,后来约克又经历了丹麦维京人的侵犯和诺尔曼人的统治,直到进入中世纪以后,约克才变得稳定和繁荣起来。我们今天所见到的约克,其一砖一瓦,一草一木大多都遗存了中世纪的风韵。

我在城墙上一直走到乌斯河畔,可是仍然意犹未尽。从地图上看约克,整个的城池至少被五分之四的城垣包围着。于是,我这天下午又从僧侣门继续行走,直到乌斯河的另一条支流边才罢休。晚上和第二天清晨我接着将约克剩余的两段城墙走完。我最最欣赏清晨走的那一段,约克大教堂在一片树丛的背后时隐时现,绿叶里不时地传出唧、唧、唧的鸟鸣。嫣红的早霞正巧从天际升起,这时候,突然响起了大教堂的钟声。钟声过后,留下了一阵袅袅的余音。我想,真是多亏了约克的城墙,没有它,约克的历史就会变得支离破碎。

在约克,给我印象最深的当然是约克大教堂了。这座大教堂据说是英国最大的一座,也是欧洲数一数二的哥特式建筑。

教堂内部呈十字形,那是为了纪念耶稣受难日。和英格兰另外两座齐名的西敏寺大教堂和坎特伯利大教堂比起来,内容显得有些贫乏。大教堂里最值得炫耀的恐怕就是花窗了。这些精美的花窗不仅仅表现在墙上,还出现在天穹上。为了能让参观者欣赏到教堂顶部的奇迹,大厅的中间,还布置了一座镜台。

在教堂里,我还见到一堆堆的人群,正在倾听导游的讲解,偶尔我也会凑上去,听听导游在说什么。慢慢地我发现,这些导游全都是老年人。经过交谈,我才知道教堂里的导游全是义务的,所以游客得到的是免费讲解。一位导游告诉我,他今年已经71岁,每周来教堂义务讲解三次,每一次单程来到大教堂,就要开50英里的路程。

在约克大教堂里,我最难堪的经历是登大教堂的塔楼。虽然只有275级的台阶。然而过程之艰巨,令我终身难忘。登高分成了两个阶段。第一段比较宽敞,同我登过的泰晤士河边的伦敦纪念碑里的空间差不多。当我登完第一段,站在大教堂的两座塔楼之间的空中走道上时,约克城的全景已经清晰可见。这时,大教堂的屋顶和塔楼的墙体遮挡了我的部分视线,就像我从飞机的舷窗中向外遥望白云和大地时,总会有一片巨大的机翼在我的眼前晃荡一样。

空中走道连接着另一座塔楼,我从那里继续登高。可是这一段的石梯只能容得下一个人,如果迎面遇上其他人,则必须得有一个人要原路退回。我一口气攀登上去,等我站在塔楼屋顶的阳台上时,已经气喘吁吁。我望着约克城外那延绵的山谷,不禁想起了这片土地曾经诞生过影响我年轻时生命的小说《简爱》和《呼啸山庄》。

当我下楼的时候,我遇到了难题。因为我在空中走道上呆得过久,登第二段时又走得太猛,因此体力还没有恢复过来,就要被清场了,否则下一批参观者将无法登楼。在仅容一人的梯道里,我承受着精疲力尽带来的窒息感。更加令我后悔的是,我没有走在最后一个,所以连坐下来休息一会儿的可能性都不存在。我只能硬着头皮,高一脚,低一脚,躬着腰,趑趄往下行。等我到了第二段较为宽敞的楼梯时,我才总算看到了希望。下地后,我一屁股坐在大教堂门口的石阶上,喘着大气,很长时间也没有恢复过来。






小媛 发表评论于
我在城墙上走了一圈。Shambles很值得逛。
飘侠 发表评论于
很美的城市,古色古香。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