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铁贸易战”的启示(每周经济时评) |
上周,我国首次动用世贸争端解决机制,应对美国筑起的钢铁贸易壁垒。虽然这场“钢铁贸易战”可能充满艰辛,却也给我们提供了加入WTO背景下解决争端的学习机会,为中国钢铁业加快结构调整提供了外部动力。更重要的是,分析美国钢铁业面临的危机可以发现,政府的过分宠爱可能是企业变革的最大障碍。这对我们的国企改革具有一定警示作用 上周四,加入WTO不满3个月的中国,首次动用世贸争端解决机制捍卫自己的权利。这一天,中国政府正式向世贸组织提出就美201钢铁保障措施案与美国进行磋商,要求美方尽快确定磋商时间和地点。 眼下,全球一场大规模的“钢铁贸易战”开始“白热化”,而挑起事端的是美国。3月5日,美国总统布什宣布进口钢铁201保障措施调查案的最终救济方案,对钢坯、钢材、长板等进口的主要钢铁品种,实施为期3年的关税配额限制或加征高达30%的关税。美国“大棒”挥舞之下,日本、欧盟、韩国和中国等国的钢铁业深受其害。可以肯定,这是全球钢铁业遭遇的最大一宗贸易壁垒案。而对于中国来说,则意味着我们遇到了加入WTO后的贸易“第一战”。 从某种意义上说,这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实战”场地。因为要对付这类贸易壁垒,加入WTO前后的做法是完全不同的。若是以前,我们只能进行双边贸易磋商,往往旷日持久,且容易演化成一场没有规则可循的“拳击赛”。现在,则必须按照WTO的规则寻求解决方案,而且受害方还能抱团合作。这是加入WTO的变化,也是加入WTO的优越性,当务之急是适应变化和用好规则。 不过,这还只是从解决贸易争端的角度看问题。在笔者看来,应高度关注隐藏在“贸易战”背后的东西。美国钢铁业目前面临的深层危机,以及美国政府对该行业的所作所为,其实正在成为一部颇具警示意义的“反面教材”。 说来有趣,就在美国政府宣布即将提高进口钢关税后,面对如此重大的“利好消息”,位居美国钢铁业龙头地位的美国国家钢铁集团却于第二天正式申请破产保护。仅过去4年,就有28家美国钢铁企业向政府申请破产,占美国钢铁业的一半多。危机之严重可见一斑。 也有一种观点认为,美国钢铁业的现状,只是全球钢铁产业全面疲软的一个“缩影”。去年全球钢铁的需求,出现了自1986年以来的首次衰退。由于需求减少,一些国家的钢铁价格跌至20年来的最低点,直接导致更多钢铁公司破产或寻求合并以降低成本。但是,美国钢铁业的危机并不能全归咎于大背景,而有其自身结构上的深层矛盾。由于长期受到政府保护,美国一些传统钢铁企业疏于变革,而退休人员的负担却日益加重,以致生产成本居高不下,严重缺乏市场竞争力。 看上去,这似乎有点像我国国有企业的“常见病”:政府的过分宠爱成了企业变革的最大障碍。笔者手上的一份资料显示,近几十年来,钢铁业一直是美国最受保护的工业。1999年前美国提起的286件反倾销案件中,110件是钢铁方面的,占总数的37%。然而,尽管对外国进口钢铁的反倾销指控屡获成功,美国钢铁业的病态却日趋严重,实在具有十足的讽刺意味。 现在,美国钢铁业正站在历史性的十字路口,一条路是向效率高的小钢铁企业学习,走向改革,另一条路是墨守成规,继续寻求政府保护。让人遗憾的是,美国人又一次选择了后者,而这可能导致这个国家的钢铁业滑向更深的危机。因为,让已经没有竞争力的企业自然破产,对整体经济发展更有好处,即使淘汰过程是残酷的。 因此,虽然这场“钢铁贸易战”可能充满艰辛,但我们还是应当注意它的积极意义:这不仅是学习解决争端的绝佳机会,也是推动我国钢铁业加速产业结构和组织结构调整的一大动力,更对进一步深化国企改革具有一定的警示作用。 本栏作者 高渊 |
《人民日报 . 华东新闻》 (2002年03月18日第一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