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DP 不可衡量之重:快乐、资源及其他

天下本无事,庸人自扰之。鹰击长空,笔走琐事。 本博客(原名青山依旧在)系个人文集,所有文章均为笔者原创,如转载,请标明出处。
打印 被阅读次数

在 GDP 大行其道的今天,相信没有学过经济学的普罗大众也知道 GDP 的意思。 GDP 是英文“ Gross Domestic Product” 的缩写,作为衡量一个国家经济的基本指标,它是一年内该国所有物品及服务的市场价值总和。令国人感到欣慰自豪的是,经过近三十年来的迅猛发展,我国的 GDP 如今已位列三甲,仅次于美日两国,且据乐观估计,赶超日本也就是未来一两年内的事情,赶超美国要长些,可能要二三十年后。

能够重回 GDP 世界第一的位置应该是近几代中国人的理想,毕竟在历史上的大部分时间里,我国的经济总量以 GDP 衡量是当仁不让的老大。相信没有哪一代人愿意在自己的手中丢掉第一的桂冠,相信没有哪一代人不愿意通过努力夺回曾经失去的桂冠。不过, GDP 总量第一就一定意味着该国的国民比他国国民生活好并快乐吗?看看当前美国的犯罪率之高以及经济危机下普通百姓的现状,恐怕不难得出结论:在 GDP 的光环之外,还有很多东西在影响着人们的生活。

经济学家们也逐渐认识到,要衡量一国国民的生活质量,光看 GDP 一项指标未免失之偏颇。据《经济学家》杂志最近的报道,法国总统萨科齐组织了一个由 25 个知名社会学家,其中包括 5 位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组成的团队对此进行了研究。他们出了一篇长达 252 页的洋洋洒洒的报告,号召要摒弃对 GDP 的盲目崇拜,因为很多东西是无法用货币价值来衡量的,比如说快乐,比如说我们赖以生存的自然资源和环境。报告说,虽然美国的人均 GDP 高于法国,但法国人均的工作时间比美国少,法国人有更多的余暇时间去快乐地逍遥。按当前的算法,在 2005 年,法国的人均 GDP 是美国人均 GDP 的 73% , 但如果考虑到政府服务,家庭生产和多出来的余暇时间,两者的差距缩小了:法国的人均 GDP 升至美国人均 GDP 的 87% 。据说,萨科齐对此报告非常感兴趣,指示法国的国家统计部门要增加考量指标,不要只看 GDP , 可能是想向法国人民证明, 在自己的治下,“这边风景也不差吧”?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也许我国也可以从中借鉴, 不要一味地盯着 GDP 的多寡,也分一些精力去研究 GDP 高增长后面的代价, 比如说对自然资源的掠夺式开采和对环境的肆意破坏。记得上中学时地理课上就说,我国的稀土资源储量世界第一,多年来为了出口创汇,我们廉价地卖出了太多稀土, 在带动了地区经济发展提升 GDP 的同时,付出的代价可能是得不偿失。鲜为人知的是,美国的稀土储量世界第二,但美国人封存不采,只从我国进口。类似的例子还有我国多年廉价地向日本出口煤炭,人家也封存起来留待以后使用或转手卖个高价。毕竟, 像稀土或煤炭这些资源是不可再生的资源,用一点少一点。我们不能为了 GDP 的短暂增高,而断了子孙后代的活路。还好,我国相关的部门如今总算认识到了这一点,开始对稀土的出口进行有序的控制。

谈到高 GDP 或财富与快乐的关系,笔者 不由得想起了以前看到的一则故事。一位美国富商到墨西哥海滨度假,看到一位渔民在辛苦地打渔,便劝他用现代管理的方法,成立公司,招聘人手,批量捕打,达规模后到 NASDAQ 上市,然后他就可以当上上市公司的老板,过上喝两口小酒和朋友打打扑克的逍遥生活, 富商并表示可助一臂之力,帮渔民达成此目标。渔民问需要几年可以做到,富商说可能要十年以上。渔民笑了,说他现在就已经过上了这样的生活,何须再搞什么纽约上市的事情。也许有人会想,该墨西哥渔民胸无大志, 富商在鸡同鸭讲,对牛弹琴。不过,有句古话说得好, “子非鱼, 安知鱼之乐?”

回到 GDP 话题上来,笔者认为,我们没有必要为了尽快达到世界第一, 就对其他攸关生活质量的因素忽略不计,毕竟提升 GDP 的终极目的也是为了让老百姓过上快乐舒服的生活, 切不可竭泽而渔, 舍本逐末。对于外人的预测不必太挂在心上,随人家的预测或沾沾自喜, 或怅然若失。我们的信心要靠自己的努力来打造培养, 而不可随着人家的褒贬忽上忽下。

最后,套用一句耳熟能详的话说,不注意提升 GDP 是不行的, 但唯 GDP 至上的做法也是万万不行的。在新中国成立 60 周年庆典日即将来临之际,笔者衷心地祝愿我们的国家能够持续、健康、有序地发展,在不知不觉、自然而然之中,在未来的某一年, 重返世界之巅。


谢谢阅读我的原创文章。如转载,请不要忘了标明作者出处:)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