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古文化之旅(12) 承德

烹饪,摄影,旅行,经典美食,品质生活
打印 被阅读次数

资料来源: 《北京旅游网》

承德位于河北省东北部,距北京230公里。历史上曾是清王朝鼎盛时期的京师陪都,民国和解放初期为原热河省省会,今为河北省省辖市,辖八县三区:承德县、隆化县、滦平县、兴隆县、平泉县、宽城满族自治县、丰宁满族自治县、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和双桥区、双滦区、鹰手营子矿区。全市总人口340多万,其中满、蒙、回、朝鲜等少数民族25个,人口130万;总面积39548平方公里,其中市区面积18.6平方公里,是燕北地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北部是七老图山脉,有茫茫林海,广袤草原;中部属燕山山脉,为低山丘陵区;南部则属燕山山脉东段之延续,峰峦重迭,峡谷幽深。河流有潮河、滦河、柳河、老牛河等。清美甘甜的潮河水和滦河水,源源不断流往北京和天津。承德市海拔200-1200米,平均海拔350米,最高峰雾灵山2118米。环绕市区的山峦,属丹霞地貌,奇峰异石、自然天成,千资百态,形成独特的磬锤峰、罗汉山、天桥山、双塔山等十大景观。

承德素有“紫塞明珠”之美称,被列为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十大风景名胜、旅游胜地四十佳、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是国家甲类开放城市。1994年位于承德市的避暑山庄及其周围寺庙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为世界文化遗产,从而使承德步入了世界文化名城的行列。

承德,曾与热河并称,最早叫热河上营。乾隆《热河考源》记载:“热河,今称武列水,水源有三……,三源既汇,又西南流沿山庄东北,历锤峰下,山庄之内亦有温泉流出汇之,于是始有热河之名。”热河,即武列水,北从波罗河屯(今隆化县)南流折而东,经热河上营、偏岭、大石庙,在热河下营注入滦河。避暑山庄所涌之水在上营东南与武列水汇合。从此至下营这段河流因有温泉注入,故称“热河”。热河上营即今市中心区火神庙一带;下营即今大石庙乡庄头营子村,相间25华里。

承德历史悠久,有着丰富的多民族历史文化内涵,特别是清王朝康乾盛世时期修建的避暑山庄和外八庙,作为多民族国家团结统一的历史见证,以其北国雄奇风光兼具有江南秀美景色著称于世。根据出土文物考证,承德一带早在中原龙山文化时期就有人类活动遗迹。战国时代,属燕国领地。秦汉至唐宋时期,匈奴、鲜卑、库莫奚、契丹、女真等少数民族曾先后在此游牧。北宋欧阳修留有“儿童能走马,妇女亦弯弓”,“合围飞走尽,移帐水泉空”的诗句。元明时期属北平(今北京)府,为喀喇沁、翁牛特、察哈尔等蒙古族的游牧地。直到清朝初年,热河上营始终没有设立过什么中央或地方管理机构,是一个“名号不掌于职方”的小村落。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清廷在此修建行宫,人口与日俱增。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热河行宫开始使用,标致热河进入了发展期。到康熙五十年(1711年)就已经是“生理农桑事、聚民至万家”的大村镇了。此后,为适应皇帝每年都要到承德避暑的需要,各蒙古王公,朝廷大臣及一些词人文士都争相在承德建设府邱宅院,承德工商业随之高速发展,市井行人杂踏,车马喧嚣,酒楼茶铺鳞次栉比……雍正元年(1723年)设热河厅,第二年设热河总管,统理东蒙民政事务。雍正十一年(1733年),胤祯取承受先祖德泽之义,罢热河厅设承德直隶州,此是“承德”名称的始源。乾隆六年,弘历开始幸避暑山庄,承德开始进入繁荣期。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弘历在一道渝旨中说:“热河地方朕每岁秋弥先期驻跸,数十年来户口日增,民生富庶,且农桑繁殖,市肆殷闻……”“皇祖诗云聚民至万家,今则不止于万,俨成大邑矣”。“热河自皇祖建山庄以来,迄今60余年,户口日滋,耕桑益辟,俨然一大都会”,是年升为承德府。嘉庆十五年(18l0年)设热河都统署。道光七年(1827年)以后,热河文武官员均属都统署管辖,官职与朝廷派出的总督、巡抚同。 辛亥革命后,废除府建制,民国三年(1914年)设热河特别区,民国十七年(1929年 )改建热河省,承德为热河省省会。1933 年3月,承德沦陷,为日寇占领区。 年8 月日寇投降,承德成立了八路军办事处,后改为热西办事处、热西工委。9月筹建承德市人民政府,11月正式成立。1946年8月国民党军队占领承德。解放后,于1948年成立承德市政府,隶属于热河省。1955年热河省建制撤销,承德市划归河北省,为省辖市。1958年,承德改由承德专署领导。1960年承德专员公署撤销,承德市改为省辖市。1961年承德专署复设,承德市再改地辖市。1982年,地、市分署办公,承德再次改为省辖市,至1993年承德地、市合并。

承德旅游资源得天独厚、风格奇特。这里有许许多多的“世界之最”:世界最大的皇家园林--避暑山庄;世界最大的皇家寺庙群--外八庙;世界最大的木制佛--千手千眼观世音;世界最短的河流--热河;万里长城精萃--金山岭长城;被称世界一绝的石柱--磬锤峰;天下第一奇松--九龙松......城内皇家风范,乡村天然乐园。“游承德,皇帝的选择”,这就是承德的旅游口号。

避暑山庄是中国最大的皇家园林,占地564万平方米,墙围长10公里,分为宫殿区和苑景区两部分,西山东湖,山峦起伏,苍松翠柏,水草丰茂,建筑古朴典雅,洲岛错落,平川旷野,莺歌燕舞,麋鹿成群,楼台亭阁棋布,堤桥交织有序,假山叠石点缀其间。康熙乾隆以四字、三字各题“三十六景”画龙点睛。集南北园林建筑艺术之精华,兼具南秀北雄之韵美,园中有园,胜景荟萃,被康熙誉为“自有山川北极,天然风景胜西湖”。

金碧辉煌的寺庙群,融满、汉、蒙、藏、维多民族佛教建筑艺术之长,气势磅礴,风格迥异,是抵御外辱、民族团结的象征,座座寺庙,部部丰碑,如众星捧月遍布山庄外围,加之承德特有的“丹霞地貌”,大自然的亿万年精雕细刻,鬼斧神工,形成了千姿百态的奇观,远眺近视,形态奇特而逼真,“山庄咫尺间,直作万里观”。   以避暑山庄与周围寺庙群为中心的景观,辐射外围。北有承德皇家狩猎名苑木兰围场国家森林公园,夏可观赏茫茫林海和大草原,冬可饱览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北国风光;南有昔日皇家御苑、今日雾灵山自然保护区;西有京北第一草原度假区和白云古洞;东有朝阳洞、御泉行宫和辽河源度假区、潘家口水库世界世界奇观-水下长城游览区;在京承公路间还有巍峨群山之中雄伟峻峭的金山岭长城。全市景观密布,形成了著名的京北黄金旅游带。

承德,物华天宝,人杰地灵,四季如画:初春,滦阳层峦透绿,嫩柳含烟,微风如旭,山花烂漫;盛夏,塞湖绿柳成荫,碧波拍岸,荷莲挂露,群芳斗艳;金秋,云山晴空广袤,霜枫雪栎,层林尽染;隆冬,热河蒸汽弥檬,松柏苍劲,巍峨壮观。


10月18日 承德

早餐

早上在下榻的北京龙城丽宫国际酒店用自助餐。

吃完早饭就坐车去承德。 到达承德已经过了一点钟,先去用午餐。

午餐

中午在上客堂酒店用餐,这家饭馆以藏族情调为主。






席间有向客人献哈达和歌舞助兴。

餐具很别致。


酱蹄膀。

乱炖。

炒鸡肉。

豆角焖排骨。

鸡烧栗子。

绿豆凉粉。

蘑菇炖小鸡。

红烧鲤鱼。

小布达拉宫

资料来源: 《北京旅游网》

小布达拉宫位于避暑山庄之北,须弥福寿庙之西,是承德外八庙中规模最大的一座。普陀宗乘之庙建于乾隆三十二年(公元1767年),竣工于乾隆三十六年(公元1771年),是仿西藏拉萨市达拉宫建成的藏式寺庙。该庙距市区2.5公里左右,占地面积达22万平方米。俗称小布达拉宫。

普陀宗乘之庙由大小建筑60多处组成,殿阁楼亭,房舍塔台,依山就势地建于山坡之上,错落有致,极具层次感。踏近普陀宗乘之庙南向的藏式碉房城楼山门,可见乾隆皇帝亲题“普陀宗乘之庙”石匾。入山门,可见三座方形碑亭,中间碑镌刻有《普陀宗乘之庙记》,左碑刻有《土尔扈特全部归顺记》,石碑刻有《优恤土尔扈特部众记》,三座石碑碑文均为乾隆皇帝亲笔御书,碑亭平面是正方形,重檐歇山黄琉璃顶,白石基座。 由碑亭向北,可见高大的藏式白台,白台上并列着红、绿、黄、白、黑色五座喇嘛塔,此即是五塔门。由五塔门继续北行,是一条随山势起伏而盘旋向上的御路,走过这条路,可见一座琉璃牌坊。三间四柱七楼,正中石匾镌题乾隆御书“普门应现”。琉璃坊后是月台,可见一对石狮和石象。过琉璃坊和月台,有20余座台殿依升高的地势而建。有的是院落与白台联建一处,罡子殿就是其中一处,现能够观览的有中罡子殿和东、西罡子殿。

大红台是普陀宗乘之庙的主体建筑,由远处眺望,一座暗红色调的方形建筑凝重地端应于绿荫白楼之中,背依青山,气势恢宏。在山门前之广场由正面眺望,大红台雄伟地矗立于蓝天映衬下的绿色山巅,拔地入云,肃穆中端庄凝重,巍峨壮观。大红台建筑面积达1万多平方米,以巨大的白台为基座,正面白台宽150米,高17米,矗立其上的大红台高25米,上宽58米,下宽59米。红台上面嵌6个琉璃佛龛,供无量寿佛寓乾隆60岁寿辰。红台上端围墙嵌80个黄琉璃龛,供80尊无量寿佛,寓皇太后80岁寿辰。红台内有三组建筑,一是三层四面的群楼,二是红台中心主体建筑万法归一殿,三是置于群楼顶部的四座殿亭,正南两座是塔亭,西北端为慈航普渡殿,东北为风雨亭与洛伽胜境殿、权衡三界亭。红台群楼外观六层,内里却是三层,一层楼供五祖佛。大红台西群楼顶部便是亭殿,其中这一便是万法归一殿,此殿顶部用鎏金鱼鳞状铜瓦覆盖,仅此一项即用去头等金叶1万余两。万法归一殿主要用于举行重大的宗教仪式或清帝接见重要不得的少数民族部落首领、王公大臣。

此外,普陀宗乘之庙还有千佛阁、文殊圣境、御座楼等胜景,均值一览饱眼福。普陀宗乘之庙的园林艺术也别具一格,境幽、形奇、秀雅,与巍峨壮观的建筑融汇一处,的确是不可不游的著名景点。

大门口。

五塔门。

琉璃牌坊。

大红台上面嵌6个琉璃佛龛,供无量寿佛寓乾隆60岁寿辰。


佛教的转法轮。

远处山上的是城墙,不是长城。

大红台西群楼顶部便是万法归一殿,此殿顶部用鎏金鱼鳞状铜瓦覆盖,仅此一项即用去头等金叶1万余两。


慈航普渡殿。






洛伽胜境殿和权衡三界殿。

避暑山庄

资料来源: 《避暑山庄旅游网》

避暑山庄又名承德离宫或热河行宫,位于河北省承德市中心北部,是清代皇帝夏天避暑和处理政务的场所。避暑山庄位于承德市中心区以北,武烈河西岸一带狭长的谷地上,距离北京 230公里。它始建于1703年,历经清朝三代皇帝:康熙、雍正、乾隆,耗时约90年建成。 与北京紫禁城相比,避暑山庄以朴素淡雅的山村野趣为格调,取自然山水之本色,吸收江南塞北之风光,成为中国现存占地最大的古代帝王宫苑。   

当年康熙皇帝在北巡途中,发现承德这片地方地势良好,气候宜人,风景优美,又直达清王朝的发祥地--北方,是满清皇帝家乡的门户,还可俯视关内,外控蒙古各部,于是选定在这里建行宫。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开始在此大兴土木,疏浚湖泊,修路造宫,至康熙五十二年(1713年)建成36景,并建好山庄的围墙。雍正朝代暂停修建。干隆六年(1741年)到干隆五十七年(1792年)又继续修建直至完工,建成的避暑山庄新增加干隆36景和山庄外的外八庙,形成界墙内约占地564公顷,其规模壮观,是别具一格的皇家园林,为后人留下了珍贵的古代园林建筑杰作。

避暑山庄分宫殿区、湖泊区、平原区、山峦区四大部分。宫殿区位于湖泊南岸,地形平坦,是皇帝处理朝政、举行庆典和生活起居的地方,占地 10万平方米,由正宫、松鹤斋、万壑松风和东宫四组建筑组成。湖泊区在宫殿区的北面,湖泊面积包括州岛约占43公顷,有8个小岛屿,将湖面分割成大小不同的区域,层次分明,洲岛错落,碧波荡漾,富有江南鱼米之乡的特色。东北角有清泉,即著名的热河泉。平原区在湖区北面的山脚下,地势开阔,有万树园和试马埭,是一片碧草茵茵,林木茂盛,茫茫草原风光。山峦区在山庄的西北部,面积约占全园的五分之四,这里山峦起伏,沟壑纵横,众多楼堂殿阁、寺庙点缀其间。整个山庄东南多水,西北多山,是中国自然地貌的缩影。

平原区西部绿草如茵,一派蒙古草原风光 ; 东部古木参天,具有大兴安岭莽莽森林景象。 在避暑山庄东面和北面的山麓,分布着宏伟壮观的寺庙群,这就是外八庙,其名称分别为: 溥仁寺、溥善寺(已毁)、普乐寺、安远庙、普宁寺、须弥福寺之庙、普陀宗乘之庙、殊像寺。外八庙以汉式宫殿建筑为基调,吸收了蒙、藏、维等民族建筑艺术特征,创造了中国的多样统一的寺庙建筑风格。

山庄整体布局巧用地形,因山就势,分区明确,景色丰富,与其它园林相比,有其独特的风格。山庄宫殿区布局严谨,建筑朴素,苑景区自然野趣,宫殿与天然景观和谐地融为一体,达到了回归自然的境界。山庄融南北建筑艺术精华,园内建筑规模不大,殿宇和围墙多采用青砖灰瓦、原木本色,淡雅庄重,简朴适度,与京城的故宫,黄瓦红墙,描金彩绘,堂皇耀目呈明显对照。山庄的建筑既具有南方园林的风格、结构和工程做法,又多沿袭北方常用的手法,成为南北建筑艺术完美结合的典范。避暑山庄不同于其它的皇家园林,它继承和发展了中国古典园林“以人为之美入自然,符合自然而又超越自然”的传统造园思想,按照地形地貌特征进行选址和总体设计,完全借助于自然地势,因山就水,顺其自然,同时融南北造园艺术的精华于一身。它是中国园林史上一个辉煌的里程碑,是中国古典园林艺术的杰作,享有“中国地理形貌之缩影”和“中国古典园林之最高范例”的盛誉。

避暑山庄之外,半环于山庄的是雄伟的寺庙群,如众星捧月,环绕山庄,它象徵民族团结和中央集权。承德“外八庙”分布在避暑山庄东北面山麓的台地上,面积达 40多万平方米,原有寺庙十一座,现存的有普陀宗乘之庙、须弥福寿之庙、普乐寺、普宁寺、安远庙、溥仁寺、殊像寺。这些庙宇金碧辉煌,宏伟壮观。

承德避暑山庄和周围寺庙(英文名称 : The Mountain Resort and its Outlying Temples, Chengde),于1994年根据文化遗产遴选标准C(II)(IV)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编号: 200-011)。

世界遗产委员会评价:承德避暑山庄,是清王朝的夏季行宫,位于河北省境内,修建于公元 1703年到1792年。它是由众多的宫殿以及其它处理政务、举行仪式的建筑构成的一个庞大的建筑群。建筑风格各异的庙宇和皇家园林同周围的湖泊、牧场和森林巧妙地融为一体。避暑山庄不仅具有极高的美学研究价值,而且还保留着中国封建社会发展末期的罕见的历史遗迹。

进入内午门,迎面便是进深赝间、面阔7间古朴端庄的大殿—澹泊敬诚殿。因用楠木建造,俗称楠木殿,1711年(康熙五十年)初建,1754年(乾隆十九年)改建。大殿面积612平方米。殿式为卷棚歇山顶,墙体的屋面皆用青砖、灰瓦,梁柱、隔扇、天花均为本色楠木。周廊及室内地面为天然紫豆瓣大理石铺砌。四周48根楠木大柱,经烫腊后色泽沉黄发亮。整个殿字在满院苍松映衬下,庄重巍峨,清幽典雅,古朴无华。大殿的隔扇门心和殿内735块天花板心,饰以万字、蝙蝠、寿桃等浮雕,图案精美,刻艺高超,是文物珍品。楠木不仅质地坚实,色泽古朴,还能散发一种淡淡的清香,阴雨天,香气更郁。楠木产于川贵,如此遥远运到承德,更显得高贵和神秘。

澹泊敬诚殿檐下,悬有三块深雕金漆云龙匾,为乾隆皇帝退位当太上皇时写景抒怀之作,字迹流畅,十分醒目。值得注意的是,三首诗流露出乾隆帝晚年因白莲教农民起义而产生的不安和优虑,反映了清朝统治在乾隆末叶以后由盛而衰的趋势。

澹泊敬诚殿内正上方匾额书写“澹泊敬诚”四个大字。“澹泊”,源于《易经》,“不烦不扰,澹泊不失。”诸葛亮在《戒于篇》中说:“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康熙皇帝非常欣赏这两句话,以“澹泊敬诚”来律己并教训子孙,作为治国之道。

今天,根据清朝陈设档案,殿内复原了宝座、屏风及各种精美古朴的陈设。宝座后屏风雕刻《耕织图》,描绘水乡种稻和丝织生产的情景,有从事耕织的人物年163个。殿内东、西两侧的北山墙装有楠木书隔、布帘遮档,曾存放《古今图书集成》1万卷。殿外东西各有朝房5间及方形乐亭两座。

四知书屋位于澹泊敬诚殿后,是面阔5间、外形简朴的四知书屋,以小巧的抄手回廊与大殿相通。康熙皇帝曾题名“依清旷”,1788年(乾隆五十二年),乾隆皇帝更名为“四知书屋”。

所谓“四知”源于《周易·系词》:“群子知微、知彰、知柔、知刚。”四知书屋尽东墙挂有嘉庆帝写的条幅,推崇他父亲乾隆皇帝,其中“刚柔相济政胥协,藏显咸孚治允宜”,说明“知微”是要善于隐藏自己的内心;“知彰”就是宣扬自己的功德;“知刚”是要懂得发挥武力和权威的作用;“知柔”即怀柔安抚的手段。统治者只有学会灵活运用刚柔相济、恩威并施的手腕,才能达到巩固其统治的目的。

清帝在举行大典前后,都在这里休息更衣,也作为“常朝”处理日常政务的所在。乾隆皇帝在这里召见过许多少数民族的王公贵族,包括喀尔喀蒙古的哲布尊丹巴胡图克图一世、三世、四世,并用蒙语同土尔扈特首领渥巴锡谈话,用藏语同六世班禅交谈。

万岁照房位于四知书屋北面,面阔十九间,俗称“十九间房”。中部三间为佛堂,名为“宝伐喻”,两侧各一间通道。以万岁照房为界,前部各殿属前朝,后部为后寝,即帝后的寝宫。


烟波致爽在避暑山庄正殿澹泊敬诚殿之后。为清帝的寝宫。建于康熙四十九年(1710年),为“康熙三十六景”第一景。面阔7间,进深3间,康熙帝谓此“四周秀丽,十里平湖,致有爽气,殿因此得名。正殿东西两侧各有一小跨院,为后、妃居住之所。咸丰十年(1860年),英法联军入侵北京,咸丰帝携东、西宫等后妃出北京至热河避难,即居于此殿。嘉庆和咸丰帝病逝于此。咸丰皇帝就在此处签署《北京条约》,现殿外挂有牌子提醒人们这一段历史。






慈禧太后的寝宫。


云山胜地位于山庄烟波致爽殿之后,清康熙四十九年(1710年)建。是“康熙三十六景”第八景。楼两层,面阔5间,进深一间。楼内不设楼梯,而沿楼房前假山上的磴道上楼。站在楼上后厦纵目远眺,磬锤峰、普乐寺、南山积雪景色雄奇;俯瞰湖区,楼阁亭榭、烟水林木尽收眼底。康熙赋诗:“万顷园林达远阡,湖光山色入诗笺。”楼北有垂花门,题名“岫云门”。出岫云门,即为苑景区。  


水心榭。

仿江苏镇江金山寺修建的金山寺,刘晓庆曾在此饰兰儿(后来的慈禧太后)唱“艳阳天”。

水心榭。

康熙三十六景之“双湖夹镜”。湖水从桥内流出,分为两湖。此景是康熙皇帝按李白《秋登宣城谢眺北楼》中“两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的诗意而建。


金山寺。


资料来源: 《新摄影论坛 - 行摄天下 - 承德避暑山庄》

乾隆皇帝下江南,饱览江浙山川风物,在避暑山庄仿造了一系列江南景致,供其夏日驻蹕山庄时玩味,避暑山庄青莲岛上的烟雨楼就是其中之一。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避暑山庄烟雨楼是模仿浙江嘉兴南湖鸳鸯岛上的烟雨楼而建,阴雨连绵时节,云雾蒸腾,楼台隐没,别是一番景象。

乾隆皇帝有诗云:何必江南罗绮月,坐看塞北水云乡。

烟雨楼。

烟雨楼。

晚霞。

永佑寺舍利塔

资料来源: 《避暑山庄旅游网》

该塔是仿南京报恩寺塔和杭州陆合塔而建,八角九层,高65米,宝顶馏金,塔身砖石结构,不饰彩绘,与山庄格调相协调,是平原区轮廓线最清晰,层次最高的景点。

晚餐

先回酒店,再出去吃饭。 这是天宝假日酒店大厅里陈列的树根。

晚上在正乾隆酒楼用餐。 蔬菜。

酸菜粉丝炒猪肉丝。

炒猪肉。

炒鸡肉。

凉拌豆腐。

红烧肉。

胡萝卜炖驴肉。

炖玉米白薯土豆。

后来上了10盘不同馅的饺子。

杭椒牛肉。

葱爆羊肉。

普宁寺

资料来源: 《避暑山庄旅游网》

普宁寺俗称大佛寺,因为寺内供奉有世界上最大的木雕佛-像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而得名。乾隆十年(1745年),准噶尔部首领噶尔丹策凌死后,准噶尔集团内部各派势力为了争夺部落首领的继承权,展开了激烈的斗争,在辉特部台吉阿睦尔撒纳的帮助下,准噶尔贵族达瓦齐被拥立为准噶尔部之汗,但阿睦尔撒纳拥立达瓦齐并不是最终的目的,而是为实现自己的政治野心――自己作准噶尔之汗的一个步骤。因此,在达瓦齐夺得汗位后,阿睦尔撒纳与达瓦齐之间的斗争和火拼便成为不可避免的。后来,阿睦尔撒纳被达瓦齐击败,元气大伤,为了积蓄力量,便转身投靠了清朝政府,乾隆皇帝从阿睦尔撒纳那里得知了准噶尔内部的混乱情况后,于乾隆二十年(1755年),派两路大军,直进伊犁,平定了漠西厄鲁特蒙古准噶尔部,从而完成了父祖的遗愿。为了庆祝胜利,乾隆皇帝仿效其祖父康熙平定漠北喀尔喀蒙古后修建“汇宗寺”的作法,仿西藏三摩耶庙修建了普宁寺。从此以后,天山南北的人民“安其居,乐其业,永永普宁”。

这座寺庙修建于乾隆二十年(1755年)至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历时四年的时间,占地面积3.3万平方米。整座寺庙平面布局严谨,以大雄宝殿为界,分为前后两部分,前半部是汉族寺庙传统的伽蓝七堂式布局(伽蓝,即寺庙。七堂一般是以山门殿,天王殿,大雄宝殿为中轴线,左右对称建有钟楼,鼓楼,东西配殿)。后半部是藏式形式,是仿西藏三摩耶庙的形式修建的曼陀罗,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便供奉在主体建筑大乘之阁中。



大乘之阁。

喇嘛塔。

门口奏乐的僧人。

转经筒。

参观完普宁寺就坐车回北京。





山西古文化之旅系列:

山西古文化之旅
第一站
上海
第二站
洛阳
第三站
三门峡
第四站
运城
第五站
临汾
第六站
洪洞县
第七站
平遥古城
第八站
太原
第九站
五台山
第十站
大同
第十一站
北京
第十二站
承德
第十三站
北京
第十三站
上海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