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非关系紧密,英媒吁欧美反思救世主心态


文章抨击西方对非援助出于伪善,以致未能成功灭贫。


  中评社香港11月8日电(记者 何耀雄编译报道)西方对非洲巨额援助多年,但效率问题一直为人咎病,更有指这些援助会为非洲带来“致命”效果。中国对非洲近来投资增加,评论界也对此议论纷纷,并提出了种种原因来指责中国,形成了一股对华的极端恐惧情绪(unbridled fear)。

  但卢旺达总统保罗·卡加梅(Paul Kagame)却对上述两派意见不表认同,认为不管是批评西方或是中国援助的言论都过于肤浅,忽视了非洲的人民自决权利,也落后于廿一世纪全球政治新形势。

  英国《卫报》昨日刊发评论文章指出,中国早年投资非洲,劳工输出问题常备受批评。但中国的政策不是一成不变的,本世纪初,中国开始形成了富有弹性的“中国模式”对非政策,加大了投资力度。中国也愈来愈重视舆论批评声音,并从中学习汲取经验。

  尽管如此,一些“冷战分子”还是继续就人权、意识形态和“中国威胁论”等问题盯着中国,指中国欲以“北京共识”取代华盛顿地位。曾在布什政府主管非洲事务的前助理国务卿弗雷泽(Jendayi Frazer)驳斥这些“冷战思维”,呼吁大家要以新思维处理非洲问题,不应再以“施加影响力”角度来看待国际社会在非洲所扮演的角色。

  廿一世纪的新国际秩序已经不再是排他性的了,任何国家都不会再只是听命于其他强国。过去数十年以来,美国一直都是非洲的最大投资者和贸易伙伴,那为什么美国传媒从来都不视这些投资为“扩张影响力的手段”?北京一直就台湾问题在联合国安理会上极力争取非洲支持,但美国2003年也何尝不是就出兵伊拉克一事而积极拉拢非洲呢?

  欧洲也总是把非洲问题想得那么理所当然,认为欧洲与非洲关系必然紧密,自视他国援助不可能胜过欧洲。他们以战略角度来看待中国投资,而漠视了中国对非援助的有效性。

  欧洲的对外援助永不会是出于纯粹的利他主义。各国一只眼盯着非洲,另一只则还盯着布鲁塞尔(欧盟首都),希望透过援助来扩大自己在欧盟的地位,并藉此在联合国各委员会占据一席之位。故此,西方的对非援助并不着重于效率,也不在乎能否真正带来帮助,而是关心己国金援能否有效扩大外交影响力。

  西方总视自己为“救世主”,并把非洲看为容易堕入“敌对势力”的一洲。这种欧美式的对非援助充满“伪善”,这也是为什么各国向非洲金援愈来愈多,却还是不能有系统地消灭贫穷的真正原因。正如世界银行前经济学者丹比萨.莫约(Dambisa Moyo)所指,对非援助已经成为了一种“致命援助(Dead Aid)”。

  对于非洲问题,眼下全球各国都必须摆脱“西方金援有益、中国援助威胁”或“中国援助有益、西方金援有害”的对立性思维,才能携手塑造世界新秩序。

  保罗·卡加梅也指出,冷战已经结束,新世界已经来临。非洲国家不会再扮演两大强权之间的夹缝角色,而是发展中国家的一员。各国若不明白这些国际关系的新形势,将难以合作应对危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