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十一月的访问之前:广州日报:zt 走出安全困境 美国别太自我

人文历史回忆四海 古今中外上下五千年
打印 被阅读次数

写在十一月的访问之前:广州日报:zt 走出安全困境 美国别太自我

广州日报 :09-10-02

10月24日至11月3日,中央军委副主席徐才厚对美国进行为期11天的正式访问。这次访问本在一年前就应该成行,但在去年10月份美国宣布近65亿美元的对台军售后我方取消行程。在今年4月发生的美国海军侦察船与中国船只“对峙”事件后,两军关系更是“雪上加霜”。此次访问终于成行标志着中美两军之间的正常交流已经恢复,美国防务界普遍将之称为“迟到的访问”。美国国防部长盖茨因此希望,中美两军应打破 “时好时坏的怪圈”。

从上世纪80年代至今,中美两军关系发展就一直呈现发展、停顿、再发展、再停顿、再恢复的状态,进入了一个“时好时坏的怪圈”。从理论上来说,这一怪圈意味着中美双方在某种程度上陷入了一种所谓的“安全困境”。在国际政治的现实主义理论中,“安全困境”是指一个国家为了保障自身安全而采取的措施,反而会降低其他国家的安全感,从而导致该国自身更加不安全的现象。一个国家即使是出于防御目的增强军备,也会被其他国家视为需要作出反应的威胁,这样一种相互作用的过程被认为是国家难以摆脱的一种困境。

就中美双方而言,这种所谓的“安全困境”更多地体现在美国方面。随着中国的迅速崛起,中国军事力量也被视为大国成长的“肌肉”,越发吸引世界眼球。中国在国庆阅兵中坦率地展示出“让人感到震撼”的各种高新装备后,西方围绕中国军力的议论更加热闹。

正是由于这种所谓的“安全困境”的存在,中美两国关系不断出现“颠簸”。今年3月初,美国海军侦察船“无暇”号在南海追踪中国潜艇时被中国舰船团团围住,类似事件5月份又在黄海上演。

但在金融危机背景下,国际格局的深刻变化促使美国重新审视对华关系。于是,继布什政府自称为“负责任的利益攸关方”之后,美国在对华政策上最近又抛出一个新的概念——“战略保证”(英文原意为“重建战略互信”)。即美国欢迎中国作为 “一个繁荣昌盛大国”的崛起,但是期望中方保证“不会以其他国家的安全和福祉为代价”,意即中国“保证”不挑战美国的霸权地位。

奥巴马政府上台后,华盛顿向北京提出恢复两国军方工作会晤。很显然,美方对于徐才厚的这次到访抱了极高的期望,希望得到中国的所谓“战略保证”。而中国方面对改善两军关系也抱有极大的诚意。但我们发现,美国始终没有对中国作出所谓的“战略保证”。事实上,正如徐才厚所指出的那样,中美关系的发展还存在四大障碍,即:美台军事关系、美国舰机在中国专属经济区的活动、两军交流的法制性障碍以及对华战略信任。

很显然,横亘在中美之间这四大障碍都涉及中国的核心利益。因此,如果美方真想走出中美之间的“安全困境”,就必须正视中方的关切。奥巴马即将于本月访华,我们也对此予以高度期待。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