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中有灵魂一说? - 与beingandtime商榷

打印 被阅读次数
偶然看到beingandtime的前贴,对这个话题也很感兴趣,引用了她与常兄和松鼠mm的讨论,讲一些自己的看法,与beingandtime商榷。

不象世间有些宗教,佛教徒并没有必须要接受的公理,连佛陀在世的时候对他的弟子,你们不要因为恭敬我,而不加思考的全盘接受我所的话,你们要用正理来辨析我的话,就象黄金要经过多次的清洗和锻烧才能成为真金。

佛教的信仰是建立在正理上面,而非迷信和盲从。古代的印度宗教林立,佛的弟子先学外道,然后被佛教的正理折服,再转而归投佛教正理的。在《殊胜佛赞》佛弟子,我们归投佛教,不是因为偏佛教,也不是因为与外道结怨,而是服气佛陀的教言是无垢的正理。其实,当时印度外道也多能言善辨的智士和禅定功夫非常了得的瑜珈士,当时他们与佛教徒的辩论也非常激烈,但是最终因为佛陀讲的是世间和出世间的正理,所以真正智慧和公正的人,最终会承认佛教的正理。不然,你光在那里信我的就行了,我的是公理,恐怕那些个聪明的外道也不会轻易服气.

佛教也严密地训练弟子们逻辑学和推理。因为佛教认为逻辑推理能够揭示世间和出世间一些隐蔽的现象。包括世间人大多忽视的万法无常,缘起性空等,都可以用佛教正理解释得清二楚。 甚至无生无灭等胜义谛菩萨的智慧行境,在观慧论也多有明释。佛教认为对于凡夫人现量不能观察到的隐蔽现象,必须经由正确的推理来解释它,如果推理不正确 (不成,不定,相违),那么立论也不成立。所谓的信我即是公理等,在佛教看来,是不成立的推理,非常浅薄可笑。

其实佛教的这种态度和科学家非常相似,科学家也不相信凡人的现量,所以科学家方面致力制造精密的仪器,以弥补凡人现量的不足,另方面,很多科学道理也多建立在推理的基础上,如果推理正确,那么结论也正确。比如天文学家计算日月运行,结果正确也是因为推理正确。

佛教之所以鼓励弟子运用逻辑推理,是因为由于凡人现量见不到万法的真相,而心相续种种误见和邪见象稠林一般,只有用逻辑推理的智慧宝剑来斩断它们,留下清静无垢的正见。运用逻辑推理是用来断邪见的利器。佛教徒之间的辩论在于磨练智慧宝剑,用来断自己和他人心相续的无明。

beingandtime
第八识有点类似灵魂的概念是将外道中常我和神我误见,搀杂到了佛教对心识的认识。就引我们很熟悉的《心经》来,无色受想行识,佛教将五蕴全部观为空性,色身(色蕴)和心识(受想行识四个蕴),全部都是无常,依赖因缘,现而无实,因此,哪里会承认一个常的,独立的(不依赖因缘),和实的神我呢,外道经常灵魂或者圣灵,在佛教看来,经不起一丝一毫正理的推敲,只因为他们愚昧,死死抓住自己分别念这个假立的,子虚乌有的神我不放。害怕正理的推敲,因为敲要敲破,所以敲不得,信我就可以了。更固执己见的,索性连推理也使不得,人若如此,岂不成昏昏混混的傻子更好接受信仰?

佛经:色无受无想行无,识处纤尘亦非。色蕴所摄的五根和五境尽所有显现的一切,都是众多微尘聚集,粗大的或整体的本性不成立为实,极细的微尘,也通过分析来证实没有不可再方分的微尘,由此推知,色法现而无实。同样,实法的时际无分刹那,当用正理观察,也证实它并不成立,因此,对于心识(受,想,行,识)等起心动念也是无常,微乎其微的分也无成实性。认识这样的道理的识的处所或基础纤尘也不存在。总之,心和心所的一切法不可能存法,无常的心和心所里面又哪里会冒出一个常灵魂

至于阿赖耶识,是阿赖耶位之识,此二者(阿赖耶和阿赖耶识)是什么关系,阿赖耶识起作用;阿赖耶乃所依处所或房室。可以这样解说阿赖耶:它只是一个仓 库,啥也不干。轮回与涅槃之诸业均以种子的形式存在于阿赖耶上。《文殊净智经》云:阿赖耶乃一切基,轮回清净涅槃基。无明作为基,即从存在彼上具有 习气之轮回法八识聚分而言,称为种种习气阿赖耶。一切善不善业之为法皆依靠它,也就是,随福德分之一切因果依于阿赖耶;随解脱分之一切善法也同样依赖于阿赖耶,但是阿赖耶识并不是一个常法。世人不理解,将阿赖耶识当作常法的神我。将阿赖耶(所依处)当作起主宰作用的主物,这是将外道的邪见搀杂进来了。

最后要劝一些不愿意花精力研究的人,放下慢心,多听听善知识的讲经说法,否则,老是凭己意来琢磨佛经的真实义,不小心把外道的见解搀杂到佛教来,还认为自己从不需要老师的。


beingandtime的前贴>

昨天又细读了一遍松鼠和常帅讨论的自我无我的文章,忽然想通了件事。

在佛学的理论里,这个第八识是一个前置的假设,或者是一个佛教徒必须接受的公理,是不需要也不能被证明的。问为什么好似没有意义。

这个第八识有点类似灵魂的概念,是一切所谓有情的生命都具有的,是不生不灭的。不生不灭在这里的意思是没有起点,也没有终点,成为佛以后仍然存在似乎,中间经历一次次的轮回。

第八识不仅携带着所有过去的记忆,也包含关于可能的将来的信息,甚至还包括佛教认为的关于宇宙和存在的真相等等。这个被定义为无相之相,为无我,实相,本体,明镜台,可生的空或无。

普通人的meditation只是为了让大脑空静下来,达到放松和健身的目的。
对于佛教徒来,最终极的目标就是通过深度的禅修停止第六识和第七识的活动,而让第八识显现出来。这就是所谓的证得正果吧,所以是第要紧的事。

他们相信,在禅修的状态下,人一些特殊的感官能力(天眼,天耳等)被唤醒或释放出来,可以看到宇宙深处的所谓婆娑或大千世界,甚至可以看到过去和未来等。据说这就是佛祖当年在菩提树下大觉悟以后感知到的一切。

我乱猜一下(因我没有研究过),那个第七识其实就是佛学里的自我,也就是松鼠虚妄假相其虚妄,是相对于第八识而言,因其不是本质性的和不变的存在。

松鼠MM在她的文章里,是把意识、思考能力、感情、念头、关于自我的记忆等等的内容都没有区分地置于第六识,所以才产生了常帅指出的逻辑问题。至于珍惜发挥我们体验、思考的能力,从这个自我推己及人,由表及里,由点到面,从而逐渐体验生命之本性的说法,我也不能认同。

如果没有佛教徒的信仰,亦即不接受一个第八识的本质性的存在这样一个前提。对于自我的定义方法当然是不一样的,这是关键所在。所以我认为与学佛之人的争论可以止于此,不是逻辑的问题,是信仰的问题,不会结果。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