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觉得香港没有什么好写的。
一个曾经是殖民地的城市。小小地方,寸土寸金,再没有城市这么符合"直叠的"定义。细而高的楼,怎么禁得住热带的风雨?
但是这里一如既往地热闹着。繁华如锦绣,人流永远如织。但是这有什么了不起?始终,我没有觉得,这里有什么特别的魅力。
这次,我到香港的时候,身体已经非常疲劳。不知为什么,感觉却特别敏锐了起来。我开始第一次,细心感受这个城市。
倾听她的声音。
第一天到,已经是下午。热带的冬季,温和极了。放了包,立刻去工作。
7点结束,不舍得让香江就这样在酒店窗外热闹着,坐车到了铜锣湾。名字这样的热闹,街上也是如此。香港似乎没有夜晚,人们热衷购物,入夜了,闹市仍然摩肩接踵,没有静下来的迹象。香港有非常发达而健全的城市系统,从秩序井然的闹市就可见一斑。过马路的红绿灯,为盲人特别设置了有声的装置。这一点,非常人性。这个声音如同豆子掉在铜盘里的声响,如果是普通时候,它会慢慢地响着。如果可以过马路了,声音就会特别急促起来。人流量极大的路上,少有人声的喧哗,只听得这过马路的声音,不停地重复着,提醒我香港善良的一面。
每到一个城市,我必会乐意尝试本地的食物。入乡随俗么。而好的食物有两个地方可以尝到,很贵的餐馆和很便宜的餐馆。贵的餐馆嘛,因为为公司出差的原因,还是有机会去的。而那些便宜的,所谓"酒香不怕巷子深"的小馆子,就要靠自己发现了。
到香港的第二个晚上,和同事一起到楼下的日本餐馆吃饭。这个地方曾经被评为世界前十大餐馆,去过伦敦的那一家,点错了菜,后悔死了,真是名不符实。这里的这家,灯光好很多,窗外就是维多利亚港,景色也不错。
美国同事点了菜,我也就省了心。那些菜,我怎么觉得装模作样的,没有什么好吃。以后知道了,这个名头甚大的地方,没什么好来的。也就是蒙一下美国同胞。
正吃着,席间起了小小一阵骚动--只见窗外,一只巨大的红帆,正在经过。火红的颜色,在夜色与灯光的映照下,如同火焰燃烧一般地美丽。她缓缓地流动着,象一只巨大的火龙,扇动着翅膀。一个宣传香港的广告忽然浮现在脑海,呵,就是这样的红帆船了吧--真美。
第三个晚上,我一个人到尖沙咀,试着找到我更能接近的,更真实的香港。夜了,我随便在街上走着,寻找一家吸引我的餐馆。
记得在香港,吃过的最好吃的餐馆,叫"生记"。是一个朋友带我去的。吃了什么都忘记了,只记得无比可口。每个人的碗边上,配一小碟生抽,里面放上细葱丝,小小的腌蚵蜊肉。咸,腥,香,是很正宗的粤菜味道。
正回想着,看到一个大招牌,"上海老正兴",我就走了进去。一位很不友好的老伯,把我让到一个大桌子边。因为人太多,我不得不与另一个顾客分一个桌子。我已经饿得不行了,怎样都好。点了菜,我开始静静地观察这个小小的,但是顾客盈门的餐馆。
广东人似乎喜欢把任何食物都用水先过一下,所以,一口冒着蒸汽的大锅,这里是必不可少的了。只见在面街的大窗前,蒸汽正在不断地冒出来,熏着上面吊着的鸡鸭鹅和叉烧,白头发的老先生,人来人往的小店面,晕黄的灯光。。。啊,在这样的地方,你方会知道,什么叫做活着,每日的生活,吃,喝,忙碌...想什么未来? 这就是人生。
我看着那热气蒸腾的窗前,有一瞬间,竟忘了身在何处。
我点的菜来了。广东人开的上海餐馆,能好到哪里去呢。也就是可以吃,安慰一下我那碌碌的饥肠而已。吃着不地道的上海菜,想一想北京家里,妈妈做的菜,可以了。。。
买了一大堆的东西,我漫无目的地顺着街,走了下去。转过街角,忽然车声大了起来。抬头处,是一条巨大的马路,上面高架着似乎通向十个方向的人行过街天桥。有一个地方,传来歌声。我循声走去,是一个老者,正在街边卖唱。
他手里拿着一个话筒,身边放了一把二胡。唱的是个耳熟的粤语歌,很投入的样子。因为扩音的效果,他的歌声,倒是象给忙碌的街道,加了一个背景音乐。我环顾四周,忽然觉出无比的孤独,就象是这些年来,在美国的感觉。。。。
巨大的市声,在我四周盘旋。。。在这个叫做尖东的地方,我迷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