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仲归齐拜相----《简要东周列国故事》(18)

    在《管鲍斗智护主》一篇中说到管仲和鲍叔牙这对朋友在各为其主的斗智中,鲍叔牙胜利了,他所辅助的公子小白成为了齐桓公,而管仲辅助的公子纠却被鲁庄公下令处死了。
    处死纠后,在决定辅助纠的管仲和召忽生死问题上鲁国君臣意见不同。鲁庄公怕齐国,所以想把他们一起杀死,大夫施伯是一个有非凡才智的人,他看了管仲的相貌之后,认为他不是一个短命之人,又深知他的才干,就主张留用管仲,鲁庄公认为管仲是齐桓公的仇人,留用他就会得罪齐国,因此不敢采纳施伯的意见。施伯见庄公不敢用管仲,怕他回到齐国没有被处死而被重用成为鲁国的隐患,就建议庄公杀死管仲,庄公还是不敢。

    却说鲍叔牙确实是一个难得的好朋友,论治国才能,鲍叔牙是比不上管仲,但论胸襟的博大,鲍叔牙绝对是有超过而无不及,上篇已经说了他们交往的一些事情,以此也可以看出鲍叔牙的为人,下面要说的事,就更加难能可贵了。

    鲍叔牙成功辅助小白登基,他在齐国的地位绝对是一人之下的第二人,但他想的并不是如何去巩固自己的位子,而是想把管仲招回来,把自己的位子让给他。所以他请小白逼死纠后,要求鲁国把管仲送回齐国,他也知道施伯不容易欺骗,怕他从中作梗,就以齐桓公坚决要亲自报管仲的一箭之仇为理由。在送使者公孙隰(音xi)朋赴鲁国之前,让他务必不惜自己舍死也要把活的管仲带回来。总算隰朋机智过人,他的卓著外交才能终于瞒过了庄公,顺利把管仲装进囚车启程归齐,召忽是急性子,抱着一臣不侍候二主的陈腐观念在进囚车之前撞头追随公子纠去了,而管仲看出鲍叔牙的用意就顺从的走进囚车,在归国的路上,他清楚聪明的施伯肯定会再次说服没有主见的庄公来追杀自己,他很清楚“劳其形者疲于神,悦其神者忘其形。”为了让车夫、士兵精神爽快,就自编歌谣教兵士、车夫唱,使他们在歌唱中忘记劳累而加快了步伐,这样一来,庄公的追兵就追不上了,施伯叹息不已。

    管仲到齐国之后,鲍叔牙极力请求齐桓公弃私仇重贤才,还主张拜管仲为相,理由是管仲有五大才能胜于自己,即宽柔惠民;治国家不失其柄;忠信可结于百姓;制礼义可施四方;执枹(音fu)鼓立于军门使百姓敢战无退。

    齐桓公为了见证管仲的才华,就沐浴更衣(以示看重对方)登门造访管仲,跟他论证天下形势和如何治理国家,越说越投机,君臣竟然一连三天三夜不歇,主要有下面内容:

    一是要治理国家,必须建立纲纪,首要在礼、义、廉、耻四方面,以此来统治臣民;

    二是要治理人民,让他们遵从纲纪,就必须先爱民,对有罪的人才给予处罚;

    三是爱民的具体做法是:建立公族、家族;赦免旧罪,修造旧宗;少用刑罚、少收赋税;设立教堂,教会人民的礼义;令出必行,取信于民。

    四是爱民之后是治理人民,把民分为士、农、工、商,代代相传,这样人民就会安稳。

    五是准许以兵器、马匹、财物来赎罪,以此增加甲兵、收入。

    六是借挖矿、煮盐来增加收入,鼓励贸易以增加税收。

    除此之外还有如何增加兵力、如何整治内务、如何征兵、建制、狩猎、祭祀、立威、尊周等等问题,都是齐桓公问,管仲对答,管仲说得头头是道,齐桓公越听越高兴,当即就要拜他为相国,管仲不愿独自一人就职,向齐桓公推荐了“五杰”,具体是:公孙隰朋任大司行,管外交;宁越任大司田,管农业;王子成父为大司马,管军队,宾须无为大司理,管刑罚;东郭牙为大谏官,管监察。齐桓公都按他的推荐任用,并且规定国人不得直接称呼他的名字,只能称他的字,也就是“仲”,所以后世知管仲的人多,知管夷吾的人少。

    虽说齐桓公拜管仲为相国,但开始也不是十足听他的意见,等到他第一次正式跟鲁国发生战争失败后,才相信管仲的先见之明。以后自己就乐得轻松,规定凡国事都要先报管仲裁决后才报自己。管仲也不负他的重托,充分发挥自己治国、匡世的才能,这样明君得贤才,贤才施所能,齐桓公不成就其霸业也就不可能了,他成为了春秋五霸的第一个霸主。

    【简评】没有管仲就没有齐桓公的霸业,没有鲍叔牙的博大胸怀就没有管仲立足的位置。古代有管鲍之交,当代有什么?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