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胡发云“纪念李虹和那一个日子”的读后感

  彩笔描空,笔不落色,而空亦不受染;利刀割水,刀不损锷,而水亦不留痕。得此意以持身涉世,感与应俱适,心与境两忘矣。
打印 被阅读次数


我看过很多关于六四的文章,本来就是过来人,看过便是看过了,心未被怎么触动过。但读胡发云的这一篇,我的眼眶湿了。心里揪着有些想哭。自己都觉得奇怪,怎么啦?再看一遍,还是同感。于是摘录让我揪心的那几段与大家分享:

“父亲知道她原定六月 4 日上午赴京,一清早就对她说:“听了广播没有?”李虹说:“听了。”我父亲说:“开枪了……”李虹说:“是。”我父亲问:“还去吗?”李虹说:“去。”

“那几天,李虹是在滚滚血泪中渡过的。她见了很多熟人,其中很多是阅世无数的大男人,其中也有像她一样有过军旅生涯的人,大家见面后已经说不出任何话来,唯有抱头痛哭。“

“李虹完成了她生命中的一次涅槃。如果说,在此之前,她与这个集团还有着千丝万缕的血缘般的关联,那么在那之后,这一切都结束了。“

“经历了这样一次煮骨焚心的变故,李虹彻底告别了自己的过去,踏上一条不归路。那时她三十六岁,正是事业兴旺时节。但是她从此将这一切看淡。“

浏览完了胡的大部分博文,终于知道李虹是他的妻子。同时也知道李虹已离世(见“ 55 年前的今天 —— 农历 8 月 14 的一个故事”)。但怎么走的,没有线索,希望知道此事的笔友援助一下。

胡发云在所有关于李虹的文章里,那种欲哭无泪的刻骨铭心的深爱,那种在经历了巨大变故之后出奇的平静和娓娓道来的背后,所包藏的更深层含义却触动了大部分读者内心深处的痛点。

李虹正是那批在广场上抗争的民众中的一员,也是胡文中那些草民们的“影子”。去年 6 月 16 日,六四忌日 12 天后, 胡发云在他的新浪博客里发表了“纪念李虹和那一个日子 ”的杂谈。于纪念李虹的同时来纪念那一个日子 和那一群人(在广场内外与当局抗争的人们)。

为什么在海外发表的那些义愤填膺,慷慨激昂的战斗檄文未让我们如此感动过。而这篇仅仅一千六七百字的杂文却引起了包括我在内的众多网友的发自内心的强烈共鸣。胡文的言简意赅所带来的心理冲击力,是痛彻心肺、令人难忘的。在中国这个经济飞速发展而言论自由被限制的国家里,对六四这个永远无法愈合的创口,官版的封杀和民版的诉求始终相持不下。在国内有一批以胡发云为代表的有良知的仁人智士,在二十年的打压下,采用一种与刘晓波等不同的斗争方式,即在意识形态的夹缝中求生存的方式,用自己的勇气,悲悯,承担的精神抨击时弊和为人民呼喊。

从纸面上读,他的文字的平和与深邃让人感动,但更让人感动的是他文章纸面下暗火的燃烧。有人认为他的作品大批判精神不强,偏向于肯定和承认现实。胡发云认为,真正的批判是公正的,温情的,晓之以理的和坚守最后的价值底线的。这种带有自我审视、自我批判的文化传统带有一种深厚的悲悯色彩,即便是对那些作恶者,也将他们视为不幸者。

这就是他们在与我们不同的写作环境,条件,和言论自由的限制度下,表达自己感受和思想的方式。多了一份含蓄与平和,深沉和悲凔。在那政治环境的严冬,他们用文章纸面下的暗火的燃烧,发热,和温暖那些被久冻的心灵,并待机点燃腐朽的现存政治架构,让它在被人民包围的烈焰中,燃烧,崩塌。一个崭新的政治架构和民主大厦终将在人民的手中建起,矗立,于世永存。

令人感动的是,胡发云在“纪念李虹和那一个日子”的杂谈的最后,自我承担地、极负责任地写了如下的话:

最后,希望读过这篇博文的朋友不要留言或评论。
谢谢大家在这一段日子里关注我和我的博客。
祝福大家。

即便如此,有良知并勇敢着的网友纷纷留言和评论,博主(胡发云)更勇敢地回复评论,请见如下:

旅途: 2009-06-27 09:40:45

看完泪流不止

博主回复: 2009-06-28 11:21:59

那是一个让整个民族流泪的日子。

纯如 0926 : 2009-06-21 18:09:54

在歌舞升平中,在觥筹交错间,总是会有一些良心未泯的人们,在思索,在探寻 .......
历史终究会还事物以公正,只是什么时候到来呢。
呵呵,社会有终极意义吗?

博主回复: 2009-06-28 11:32:55

当我们不断地去追寻自己的终极意义的时候,社会也就有它的终极意义了。

无根草: 2009-06-24 14:53:15

我的留言被删除了?何必?何必!

博主回复: 2009-06-28 11:27:02

心里的,也能删掉吗?

青山迎风: 2009-06-25 15:02:15

前几天刚听说了一句话:“正义可能会迟到,但绝对不会缺席。”

博主回复: 2009-06-28 11:24:53

有些人希望熬到自己看不见审判的时候。

在评论和复评的中间,胡发云用真名出现企图用总结的方式阻止大家继续评论, 以免招来不必要的麻烦。他是这样写的:

“ 极其困难地用极其困难的语言,讲述了一点往事和一点亲见亲历。担心网友受累,在博文后面破天荒地说了一句不要评论,数日下来,依然有二十多条……(还有网友很听话,但有话要说,就将留言和评论发到我的手机上了。)我比平日更加感谢大家了。”

但是在此之后,仍然有人不断地加入继续评论的行列,支持胡发云。他们全然不顾中国被管制的网络系统和由此而来的个人的安危,为真理呐喊。

遗憾的是不久以前,由于时间限制,我没来得及系统地阅读胡发云的作品。最多也是走马观花。直到最近我读完了他的博客的大部分文章和小说“死于合唱”。那些优美的文字和深厚的底蕴 让我真正地感动着,并有感而发地写了这篇读后感。只是想借这里,向胡发云送去我的敬意!为他骄傲!同时也为他人身安全担心, 希望他在写作和政治的夹缝中,一路走好。

因为我和大家一样,喜欢和期待着他的作品......




 

物外趣 发表评论于
胡发云是中国一位敢于说些什么的作家,甚至是六和四这样敏感的题材。出家当和尚固然是一种解脱,但坚持自己的理想则是一种奉献,我做不到,但我尊重和欣赏那些还存理想的人们。谢谢含嫣。
含嫣 发表评论于
谢谢物兄归纳,胡云发的平和与深邃让人感动。

想起我有一个同学,我们叫他诗人,是个热情善良的人,六。四以后竟然看破红尘,出家当和尚去了。

也不知道他如今怎样了?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