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能務實快樂;自願生活素樸,才能寧靜致遠。
一般人常說,「人天生會愛護自己,都會為自己的好處著想」。乍聽之下,好像每個人都懂得自愛,知道善待自己。實際上,懂得善待自己的人並不多,大部分的人都被無盡的欲望和貪婪所困,把自己折磨得心力疲竭。
現代人普遍不快樂的原因之一,是欲望太多,需索無度,永遠得不到滿足感,因而產生匱乏和無奈。人們的共同心結有二:其一是怕失去保障,所以產生焦慮不安的情緒;其二是長期得不到滿足,因此有沮喪的表現。這兩種心結,加上資本主義的褊狹觀念,讓人一意執著於追求效率和成長,因此而精疲力竭,以致造成各類焦慮和憂鬱的心理症狀。
我實際接觸各行各業的上班族,聽到他們慨嘆忙碌和超時工作,並由於過度操勞,缺乏休閒和邉樱瑢е律硇慕】凳艿絺?Γ?黝愋纳碇⒁延兄饾u增加的趨勢。另一方面,由於大家都忙於工作,普遍沒有時間養兒育女,無心照顧家庭,以致家庭功能大受影響,父母親無法與下一代建立親密的親子關係。
許多研究指出,青少年以前,得到父母較多溫暖的孩子,成年以後的身心健康情形,比受到冷落的孩子要好得多。例如,在青少年前感受不到父母照顧的人,比感受到溫暖者,在中年以前,罹患心臟病、潰瘍、酒精中毒、高血壓和氣喘等慢性病的,要高出三、四倍。
因此,人一定要善待自己,珍惜寶貴的人生。這並非意味著人可以偷懶,更不是否定精進勤奮,而是要懂得保持生活平衡,不要累壞了自己。每個人的心力有限,欲望無窮,如果不懂得取捨安排,便會迷失在紛繁的情緒中,一籌莫展,既覺得壓力很大,又覺得無法突破僵局而無奈。
生活的欲望和目標,必須做些割捨,好讓心智敏銳,能為自己效勞。佛陀講了個故事:
有五個人共同出錢雇了一位僕人。甲要他洗衣服,其他四個人也同時要他洗衣服。奴僕心想:「我只能洗完一件,再洗另一件。」於是先拿了甲的衣服來洗。這時乙發脾氣說:「我同樣出錢雇你,為什麼先洗甲的衣服,而不先洗我的衣服呢?」於是打了奴僕十鞭。奴僕只好先洗乙的衣服。這時,其他四個人也都因為同樣的理由而發脾氣,各打了奴僕十鞭。結果奴僕只有挨打受苦,什麼事都沒辦法做。
佛陀指出,我們人生是由五蘊和合而成的,有色、受、想、行、識五個大類的基本需要,這些需要是由我們的心智或覺性來負責處理。它就像奴僕一樣,一直為五種生活需要而效勞。如果需索無度,各種需要競相催逼,就會造成挫折,打擊信心,情緒因而低落。於是心智跟著萎縮,到頭來,什麼事也做不成。那時不但活得不快樂,連健康都會不保。
所以我們要善待自己,避免過多的欲望,和心急如焚的追逐。欲望是要有的,但要有實現的順序;工作是應該的,卻不可不安排取捨。長期生活在貪婪追逐中,無異是折磨自己,也提早斷送了美好的前程。
本文作者/鄭石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