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导试验在军迷中引起很大反响,而后又有多位高手在激论弹道导弹打航母,今日又见到下面这段对常规地地导弹反跑道战斗部动能侵彻试验的报道,现按高考的物理水平对常规弹道导弹打航母作一些推论。近日,总参工程兵科研三所自主研究的 “常规地地导弹动态威力试验系统研制与毁伤效能研究及反馈设计”项目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该研究成果已广泛应用于某系列导弹多个型号战斗部的研制中。
为实现既要打得“准”,又要打得“狠”的武器研制目标,成功解决长期制约我国动能侵彻武器研制缺乏动态威力试验手段这一瓶颈,该所刘瑞朝研究员带领科研团队7年来不懈攻关,成功解决了弹道炮高空垂直下射、准确命中靶标、着靶姿态可控等关键技术难题,创造性地提出了基于毁伤效应研究的战斗部反馈设计方法。该系统的建成满足了我国重点型号地地导弹动能侵彻战斗部研制的急需,为我国反跑道导弹战斗部研制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为推进我国国防现代化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常规弹道导弹打航母归结为打得准和破坏威力两个个问题。 从反导试验来看,中段的飞行速度应在5km/S左右,两弹相对则可能达10km/S的相对速度。在这样速度下的米级碰撞精度,要靠有10-100uS级控制精度的多次点火修正实现,即4个大喷嘴+周边N个小喷嘴在中段指令和未端雷达或红外捕获目标后的多次点火调整实现,对于现在1G以上的计算机10-100uS可执行1-10万条指令,计算当不成为问题。没人考虑用没有中未段机动能力的导弹去打一个运动目标。以这次反导试验的精度,导弹的机动调整能力相对航母最大15m/S的运动速度没有任何问题。目标的捕获有较大区别,弹道导弹的轨道在高空,雷达易测且能计算出弹道。而航母则可人为机动,在导弹飞行1000km的200S内航母可移动3km,在高山上的大型雷达和侦察卫星捕获目标提供指令修正下可确保在100km高度指向误差小于1-2km。由于在50-30km高度时将由于大气磨擦电离产生黑障,这时将产生电磁屏蔽和红外屏障,光学引导也很难实现。因此应在70-50km的高度下落的4S内完成对航母目标的捕获,对航母这个330X70米的大家伙,雷达光学红外都不困难。这时在重力和空气阻力作用下弹头可能在落到海面时减速至3-4km/S,用时约10-15S。其间航母可前进150-250米,左或右转最多50米,不可能停下或倒退。而在捕获航母时对其前行速度可进行预估,但无法对左右转准确预测,故在前进方向预估点以30米间距横向排布4个弹头或6个弹头按排距50米每排各3个间距米分布则能保证有2-4个弹头击中航母,这只需由加速度传感器在未端采用多弹头分导即可保证由50-60%弹头击中航母。
对于破坏威力,注意上面报道中提到地地导弹,垂直下射和动能侵彻反跑道战斗部。地地导弹只能是DF21的1000-2500km、1吨有效载荷、1-4个分导弹头;或传说的DF25射程1700-3200km、2吨有效载荷、4-6个分导弹头。DF21按4个250kg弹头命中2个则爆炸破坏力不足。DF25用4个500kg命中2个或6个330kg弹头命中3个,爆破威力能有强些的破坏,但也不足以击沉航母。因此有上面报导的动能侵彻反跑道战斗部研究。世上恐怕没人用动能侵彻去破坏陆地机场的混凝土跑道,这只能是去破坏航母的钢跑道。
反坦克穿甲弹以1500m/S的初速和10-20kg的弹头可击破1000mm的装甲,如果分出50-100个20-50kg的傩镜?芬?/font>3000m/S的速度击中航母甲板,当可在航母跑道上打出25-60个弹洞并对部分舰面设备损毁,则使航母在修复前的一段时间内失去战斗力,这可能是弹道导弹打航母的正确方案。试想如多向4-8枚DF射向航母50%弹X50%弹头=25%命中在航母跑道上打出100多个洞而航母又不沉,对方如何应对。在反导之后又出这篇报道,估计下个111军方随时可演示一下了。美军该研究甲板修复术了。这里不是航母无用,航母是以大欺小的利器,在不对称强强对抗中则成为要保卫的要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