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愁与春节

留住孩子们成长的快乐时光。
打印 被阅读次数

中国电视上春节到来的最明显的标志是春运。那人山人海的火车站对我们这代人来讲还是记忆犹新。春节只有回老家过,才能体会到过年的味道。这和美国人的感恩节和家人一起过还是不完全一样。昨天收到表弟的email,他说,这个春节不回老家,而是去杭州和哥哥家一起过。这次姨父母也放弃传统,愿意远走他乡,在杭州的大儿子家过春节,在我看来也是一种传统思维的改变。

乡愁其实是人一辈子生活在一个地方的结果。在交通不发达的过去,人一生中能到达的地方有限,导致了一种文化的形成--乡愁。读读唐诗宋词,这一类的就太多了。难得一见的“何必马革裹尸还”与其说是一种豪情,不如说是一种无奈。是啊,人本来就恋旧,在这种文化氛围下长大的我们,在春节时也就多了一份乡愁。

看看美国,这种乡愁就几乎没有了。平均五年美国人会搬一次家,他们没有太多的“家乡”概念。和他们谈起他们的出生地,那淡淡的“my hometown”就没有我们的那种浓浓的“愁”的滋味。可以预料的是随着中国的发展,交通越来越发达,这种乡愁的文化也会在年青一代人中变得淡漠。

年前和母亲在电话里聊天,老人家无论如何不肯在女儿家过年。其实老人家每年在县城女儿家住的时间比乡下儿子家多多了,但过年是一定要回到儿子家的。再穷再忙也会催着儿子媳妇准备一顿年夜饭。而年青的一代呢,就不太遵循那不成文的传统--有了自己的家,就得准备自己的年夜饭了。妹妹每年都懒得准备年夜饭了。一到年三十,就一家人到乡下的婆婆家或随母亲回乡下弟弟家过年。妹妹说:“我也想准备呀,我这也是一个家呀。可妈妈不在这里过年,我也就没有了动力。”

呜乎,儿时的过年,也许只会是我们永远的记忆了。

(2/15/2010)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