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中美是易怒的双胞胎,互相依存


英国媒体认为,中美关系虽然磕磕绊绊,但两国互相依存,所以吵归吵,谁也不会越过对方的红线。


  中评社香港2月9日电(记者 亦昀编译报道)近日中美隔空过招剑拔弩张,隔岸观火的欧洲在暗自庆幸自己未被搅入漩涡之余,也在时刻高度关注中美关系何去何从。

  英国各大报章纷纷刊文评论,《卫报》认为,中美关系虽然磕磕绊绊,但两国互相依存,吵归吵,谁也不会越过对方的红线。《泰晤士报》猜测,中国近期的强硬态度,可能是一个声东击西的策略,目的在于凝聚社会力量,支持其经济改革。

  英国《卫报》8日发表社论说,一年前,中国官方喉舌《中国日报》对中美关系的发展表现得极为乐观,认为奥巴马和拜登这两个坚定的多边主义者上台之后,将对中美关系产生积极影响。在两国贸易、台湾问题、全球暖化等议题上,中美都能有效而顺利地合作。

  一年后,面目全非。哥本哈根会议上,中国派出副外长与奥巴马谈判。接下来是谷歌事件、对台军售、奥巴马将见达赖、美国对人民币汇率指指点点……仅仅一个多月之前,中美两国还能各自克制,不去刺痛对方的敏感神经。

  中美关系急转直下,难道可以完全归结于经济实力的此消彼长?中国的自信和奥巴马的强硬态度,是否源于前者在全球经济危机中的出色表现和后者的弱势?有经济学家认为,人民币的真实价值被低估25%至40%。奥巴马面对11月中期选举的压力,如今重新挑起汇率问题或许是个不错的举措。中美同样希望通过增加出口来维持经济增长,但要达到这个目的,双方都需要自己的货币估价维持在较低水平。

  中国的外交政策近年愈显自信。然而,在民族主义成为主流的同时,中国却前所未有的融入全球经济。中国2.4万亿美元的外汇储备,其中三分之二以美元持有。如果中国抛售美国国债和股票,足以导致美元崩溃,并造成另一次全球性经济衰退。果真如此,失去了美国和欧洲的市场,中国又能向谁出口呢?所以,抛售美国国债不符合中国利益。

  因此,社论认为,目前中美之间的剑拔驽张是有限度的。双方都在试踩对方的红线,但“国家利益”将最终阻止各自越过对方的红线。中国和美国这对“易怒的双胞胎”互相依存,谁也不能没有对方。

  英国《泰晤士报》则从另一个角度分析中美纷争的背后原因。该报8日刊登英国著名经济学者、亚洲事务专家比尔•艾默特(Bill Emmott)的文章说,中国近来摆出好斗的姿态,其实是转移视线的策略,目的在于利用民族主义情绪推动经济改革。

  文章说,因失去世界领导地位而常常自怨自艾的欧洲,担忧未来世界不是被G7或G20领导,而是被G2(中国和美国)领导。这两大巨人近来频打口水战,欧洲(以及日本)暗自庆幸自己只是隔岸观火,未被扯进漩涡。

  奥巴马十分清楚,会见达赖将令已经因对台军售而出现裂痕的中美关系进一步恶化。中国对西藏问题和台湾问题一向敏感,而这一次中国表现得很不寻常,她的反应异常强烈,还威胁制裁有关的美国公司。此外,中国刚刚决定对美国鸡肉征收反倾销税,以报复美国对中国轮胎采取贸易保护主义行动。中国并非只针对美国,印度也觉得中国在领土争端问题上变得越来越挑衅。

  文章认为,90年代的中国注重在国际事务上稻光养晦,这种思想现今已经过时了。

  中国转变态度的背后究竟是什么呢?

  一种观点认为,中国尽展身段源于自信增加。中国是全球经济危机的最大赢家,在上周的达沃斯论坛上,大家都在谈论说中国成了“国家主导的资本主义”复兴的先锋,而“中国模式”正在获得各新兴经济体越来越多的追捧。

  另一种观点认为,中国的经济正开始变得不那么强势。大幅增加货币供应量和银行贷款,必然导致通货膨胀。若想维持目前的发展速度,中国需要找到一种新模式、新的增长源,不再依赖对美国和欧洲的出口。外界开始广泛关注中国是否出现资产泡沫,以及会不会像1990年的日本那样泡沫破灭。这样比较似乎有些牵强,纵使资产价格泡沫在某些地区的房地产市场是显而易见的,但并未扩展到中国的整体经济。

  为了阻止恶性通胀,中国可能会在汇率政策上作出较大幅度的改变。可是,这却正是美国和欧洲极力游说中国去做的。由于中国不愿意在外国的压力下被动行事,因此采取声东击西的战术,目的是凝聚社会支持,以顺利度过改革过程中的艰难时刻。
登录后才可评论.
Logo

Looks like your ad blocker is on.

×

We rely on ads to keep creating quality content for you to enjoy for free.

Please support our site by disabling your ad blocker.

Continue without supporting us

Choose your Ad Blocker

  • Adblock Plus
  • Adblock
  • Adguard
  • Ad Remover
  • Brave
  • Ghostery
  • uBlock Origin
  • uBlock
  • UltraBlock
  • Other
  1. In the extension bar, click the AdBlock Plus icon
  2. Click the large blue toggle for this website
  3. Click refresh
  1. In the extension bar, click the AdBlock icon
  2. Under "Pause on this site" click "Always"
  1. In the extension bar, click on the Adguard icon
  2. Click on the large green toggle for this website
  1. In the extension bar, click on the Ad Remover icon
  2. Click "Disable on This Website"
  1. In the extension bar, click on the orange lion icon
  2. Click the toggle on the top right, shifting from "Up" to "Down"
  1. In the extension bar, click on the Ghostery icon
  2. Click the "Anti-Tracking" shield so it says "Off"
  3. Click the "Ad-Blocking" stop sign so it says "Off"
  4. Refresh the page
  1. In the extension bar, click on the uBlock Origin icon
  2. Click on the big, blue power button
  3. Refresh the page
  1. In the extension bar, click on the uBlock icon
  2. Click on the big, blue power button
  3. Refresh the page
  1. In the extension bar, click on the UltraBlock icon
  2. Check the "Disable UltraBlock" checkbox
  1. Please disable your Ad Blocker
  2. Disable any DNS blocking tools such as AdGuardDNS or NextDNS

If the prompt is still appearing, please disable any tools or services you are using that block internet ads (e.g. DNS Servers).

Lo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