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肇星从农民之子到外交部长(组图)

大千世界,趣闻横生,细细品尝,回味无穷。
打印 被阅读次数


    吴志菲

    李肇星,资深外交家。1940年10月出生于山东胶南,1964年毕业于北京大学西语系。历任外交部新闻司副处长,驻莱索托大使馆一秘,外交部新闻司副司长,外交部司长、新闻发言人,外交部部长助理,常驻联合国代表,外交部副部长,驻美国大使,外交部常务副部长等职。2003年3月起任外交部部长。系十五届中央候补委员,十六届中央委员。

    尽管山路陡峭,一位中等身材的老者却步履矫健,不时和周围同事攀谈。登到半山腰时,天津大学环境系的一名学生认出了这位装束朴素的老者,于是一老一少边登山边攀谈起来。老者语重心长地说:"有些国家说沙尘暴是我们国家输出的,这种说法虽然不对,但是我们的确得搞好自己的环境啊!"

    一路上,不断有游客认出老人,不少年轻的游客还和他探讨起中国的外交政策。这位平易近人的"熟脸"就是中国外交部部长李肇星。每每说到兴头上,李肇星侃侃而谈,游客们无不为这位外交部长的睿智、气度与激情所感染。

    这是2005年5月21日,外交部长李肇星作为普通运动员之一参加第四届外交部登山比赛的一个场景。也许,普通游客并不知道,李肇星出生于一个农民家庭,小时候是个沉默寡言的孩子,他是以坚忍不拔的毅力和出色的外交才干完成了从农民之子到外交部长的人生飞跃。

    在外交部,李肇星以待人平实和提倡"外交为民"出名

    2005年4月15日上午,位于北京朝阳门外的外交部迎来了自2003年以来的第三个公众开放日,这也是外交部公众开放日制度化后第一次敞开大门,迎接160余位来自全国20个省、市、自治区的普通民众参观。

    此前,在外交部所做的问卷调查中,几乎所有参观者都点名"约见"外交部长李肇星。"欢迎你们来外交部参观,我也想和大家谈谈心。"刚刚结束与美国一家企业总裁会见的李肇星,面带笑容大步流星地来到公众中间,他那充满山东胶南味的普通话一开场,就拉近了与公众的距离。这位从胶南田野里走出来的外交官,身上洋溢着山东人的豪爽和侠骨柔肠。面对近乎追星似的拥挤,李肇星始终面带微笑,频频挥手致意,还专门与年长的参观者单独合影留念。

    在这次公众开放日见面会上,外交部新闻司司长孔泉只"给"了李肇星6分钟讲话时间,而李肇星足足讲了15分钟,其风趣幽默的语言风格,不时引起现场公众的阵阵掌声。在提到"台独"总代表李登辉时,他用的定语是"那个挺坏的人";而日本右翼政客经常去参拜的靖国神社,则被他称为"日本的大庙";谈到日本成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企图时,李肇星表示:"有的国家想提拔提拔自己,想当个联合国安理会的常任理事国,这个可以理解,谁不想提拔自己呢?"

    而今,"执政为民"的理念如春风吹遍神州,"外交为民"的实践则在数次中国公民的境外危机化解中彰显。近年来,境外中国公民和机构安全保护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建立,外交档案向公众开放,百姓走进外交部,都给"外交为民"写下了生动的注脚。在2005年"两会"期间的一场新闻招待会上,李肇星以"为国家交朋友,为人民办实事"这样朴实诚恳的语言向近600名中外记者介绍中国的"外交为民"理念。

    而让普通民众得以近距离地走进外交部,实地了解中国外交,是极为重视"外交为民"的李肇星出任部长以来的一大"发明"。2003年9月6日,外交部首次尝试对公众开放,35位关心中国外交事业的中国公民成为自新中国成立以来外交部的首批参观者,外交部也由此成为中国各大部委中首个对公众开放的单位。2004年6月20日,外交部第二次对普通公众敞开大门,108位来自全国各地的代表得以与中国外交"亲密接触",外交部部长李肇星、部长助理沈国放等与公众共话外交。此后,外交部还曾为学生举办过参观专场。

    身为外交部长却放下架子,热衷与普通民众互动,李肇星的这种平实的行事风格其实并不奇怪,朴实已经成为李肇星的一种秉性。他始终不能忘记,爷爷曾拉着他的手对他说:"咱们不跟别人比吃穿,咱们跟别人比学习。"老人的话像烙铁一样烙印在李肇星的心底,不管走到哪儿都难以忘记。李肇星在北京上大学期间,家里每月只能给他寄15元钱。李肇星竟从这15元钱中,每月还能省出3元钱资助正在家乡读书、家庭困难的表妹,自己却连件衣服都舍不得买。妹妹李肇菊现在还清清楚楚记得,有一年寒假李肇星回家,家中派她去汽车站接哥哥。李肇星风尘仆仆地下车了,妹妹看到,被人誉为"天之骄子"的哥哥却穿得像个"叫花子"--棉裤两个膝盖处破得露出了棉絮,一双布鞋的前头顶破了,露着脚拇指。李肇菊鼻子一酸,强忍着才没有掉下眼泪,可是李肇星自己却是乐呵呵的--对于他来说,能填饱肚子,能读到书,还有什么不满足的呢?

    在山东省胶南一中曾教过李肇星数学的蒋树勋老师至今还记得,有一次李肇星在一天早晨回学校看望蒋老师,轻轻敲门后见没有反应,他就跑到操场上和小孩一起打球。"我当时吃完早饭出去送垃圾,问他怎么不进屋,他说刚才怕打扰老师休息,就在这里等着。"那时的李肇星已经是外交部新闻司司长,"他特别尊敬老师。"蒋树勋说,现在李肇星回到母校时还是像学生一样,穿戴很朴素,和学校老师谈话也特别谦虚,没有一点架子。

    每次回家乡,李肇星都要去母校胶南一中看看,当年教他的老师们许多已见不到了,可是李肇星有不少同学又走上了教师的岗位。李肇星和同学们相聚时,心中的感慨和喜悦是可想而知的。每逢春节或元旦,李肇星都要给老师和学生时代的好友寄贺年卡或打电话拜年。而家乡的老师或同学来北京,只要没出差,他肯定要挤时间和他们聚一聚。2002年适逢母校胶南一中50周年校庆,当时已是外交部副部长兼部党组书记的李肇星,除发了贺电外,还专门为母校写了一首校歌《美丽的胶南一中》,并请作曲家谱了曲。

    关于李肇星的朴实还有一个小故事。在李肇星担任驻美大使回国探亲时,他的校友、时任北海舰队副司令员的丁桂阁约他到青岛去聚一聚。丁桂阁当时在开会,就派秘书到机场去接。秘书眼看着机场出来的人都走完了,也没看到他"想像中的李肇星",只看到一个穿得非常普通的人像在等人,但怎么看也和自己想像中的大使划不上等号,于是就冒昧地问:"你是李肇星吗?"对方回答:"我是啊。"

    在外交部工作人员的心目中,李部长平易近人,非常随和、诚恳,充满热情和坦诚。偶尔有闲暇,他就到外交部内的各个单位,和年轻人打打乒乓球。有一次,时任外交部副部长的李肇星与外交部发言人沈国放参加完活动后从街上步行回到外交部。由于沈国放经常在电视上露面,一个行人认出了他,惊喜地对同伴说:"那个人是外交部发言人沈国放!"同伴看了一眼说:"不可能,他旁边的那个人根本不像保镖!"此话一时成为外交部的美谈。

 

    在山东胶南老家,李肇星以爱学习和孝敬父母出名

    "学习好,将来为祖国劳动,使我们祖国很快强大起来,特别要提的是,要有创造性的学习,创造性的劳动,因为现在世界上各国的竞争,最主要的就是创新能力的竞争。"在2005年4月15日与公众的见面会上,李肇星特意对在场的大学生强调了学习的重要性。言谈中语重心长,更是他自己成长经历的写照。

    1940年秋季的一天,李肇星出生于青岛胶南大珠山镇王家村的一个普通农民家庭。出生不久,父亲就外出参加抗日斗争了。那时,家里并不富裕,如果不碰上天灾,一年的收成也仅够这个三世同堂的家庭糊口而已。出生在这样贫困的家庭里,李肇星能够把书一年一年地读下来,爷爷是他强有力的后盾。

    李肇星的爷爷思想开通,性格开朗,又会一些医道,算是当地的街面(出头露面)人物,左邻右舍有什么难事愿意去找他解决。爷爷深知文盲之苦,全力支持李肇星念书。建国伊始,李肇星到了读书的年龄,因为王家村没有学校,李肇星便去了姥姥家所在的瓦屋村上学。遇到天灾,全家人勒紧裤腰带过日子,也要保障李肇星把书读下来。穷人的孩子懂事早,看着长辈在地里辛苦劳作,李肇星内心是酸楚的,但是,他却经常在劳动时当"逃兵"。有时候,爷爷和李肇星一块干农活,谁知只干了一小会儿就见不到孙子的人影了。生气的爷爷派人去找,才发现他一人躲在僻静地方如痴如迷地看书。爷爷平日里对儿孙的管教非常严厉,可这次他却一笑了之,不再强逼孙子干活了。

    家庭贫困,没有什么好吃的,奶奶就炒一点花生塞到李肇星的手里;买不起水果,爷爷就到菜园子里摘个生茄子洗洗让孙子解解馋。乡间的生活贫寒又温暖,广袤的大地给了一个农家孩子无垠的想象空间,李肇星从小就满怀憧憬与梦想。小时候的他特别喜欢在村头的树上读书,读累了就望着天空展开梦的翅膀。李肇星读书痴迷,在王家村和瓦屋村是出了名的。妹妹李肇菊记得,一日三餐哥哥都是拿着书本上饭桌的;家中做的是什么饭,李肇星是从来不管不问的,有的时候,因为眼睛盯着书本,筷子夹着的饭菜送不到嘴里。

    小学毕业后,在爷爷的支持下,李肇星背着干粮,来到胶南县城,在胶南一中度过了5年的中学时光。虽然生活条件艰苦,中学时期的李肇星依然利用一切时间学习,外语和语文的成绩尤其突出。在胶南城里上学期间,县城里的图书馆是李肇星经常光顾的地方。本来,图书馆只给干部服务,不对学生开放,但李肇星这个老实憨厚、好学上进的学子感动了图书馆的管理人员。每当夕阳西下,暮色降临,李肇星才最后一个离开图书馆。

    当初,李肇星在胶南城里上学,和许多乡下孩子一起寄宿在一户人家家里。20多年后的一天,李肇星的母亲在城里遇到了那个房东老太太。老太太说,当年你儿子就住在我家里呀,当时我就琢磨,这个孩子真是奇怪,别的孩子都关心我给他们做什么饭吃,他却从不过问伙食;我做什么他吃什么,吃了饭要么赶着上学,要么卧在什么地方看书。

    少年李肇星少言寡语,见了任何人咧嘴一笑就算是打了招呼了,全然不像他当外交部发言人时那样口若悬河。上中学时,虽然李肇星还是不爱言语,"唱歌好像是在念歌词",但每当争论问题时,他却总是寸步不让。

    1959年,参加高考的李肇星报考了北京大学。考试完毕后的一段时间里,一些普通院校的录取通知书陆续寄到了李肇星的一些同窗好友的家里,而惟独李肇星还没有得到任何消息。看到家人焦急的样子,心中难过的李肇星安慰家人说,这次考试可能成绩不佳,再苦读1年,来年再考吧。家人都信了他的话,可是几天后,一个村干部大叫大嚷地来给李家报喜了--李肇星被北京大学西语系录取了,而且是建国后胶南县第一个考上北京大学的考生!接过录取通知书,李肇星乐得一蹦老高,头差一点儿碰上他家那间小矮屋的顶棚。

    李肇星从小是由吃苦耐劳的母亲含辛茹苦一手带大的,对母亲的爱更是深沉而执着。母亲生了6个孩子,只有3个孩子活了下来。李肇星原本还有两个弟弟,因为家庭贫困,农村少医缺药,都是在很小的年龄就夭折了。李肇星在北京上学期间,母亲更是无时不在牵挂着她的这个宝贝儿子。有一年,家乡有人去北京,母亲托人家给李肇星捎去了几根家乡的大葱。收到母亲的礼物,李肇星感动得流出了泪,他握着粗粗的、白根绿叶的家乡大葱,感慨地对同学们说,这是我母亲从千里之外给我捎来的呀!

    参加工作后,每当回到家乡胶南,李肇星都要竭尽全力向父母尽自己的孝心。1995年,辛劳一辈子的母亲去世了。当时,李肇星正在联合国工作,没有机会赶回家为母亲送葬。事后,他怀着对母亲的深情写了一篇《送娘远行》的文章,发表在《青岛日报》上。父亲李瑞甫现已步入耄耋之年,老人建国前参加工作,离休前是胶南市人大办公室副主任。母亲去世后,无论公务多么繁忙,李肇星总是挤出时间看望年迈的父亲。在老人的眼里,李肇星不是什么身居要职的外交官,只是个有着拳拳挚爱之心的孝子。

    2000年1月,作为中国驻美利坚合众国特命全权大使的李肇星从美国回来省亲,他特意去胶南老家看望了50多年前曾用奶汁哺育过自己的奶娘。那次见面,他抚着奶娘干瘦、冰凉的手,上上下下地打量奶娘家简陋的矮房,只见又粗又硬的炕席,只有油灯亮的电灯,联想起自己搬进了现代商楼,用上了VCD和电脑,而奶娘却没听过电话铃响。当他这样真诚地自责时,奶娘却没有一句埋怨,还慈爱地笑着劝慰他:"我比你妈福气多了,多享受了几年不愁吃穿的光景。"并高兴地说,"听说你干的不孬哇,为父老乡亲们争光了。"

    今天,从胶南田野走来的这个普通农家子弟站在了中国外交舞台的追光灯下。作为中国政府的外交部长,他胸中装的是中国的外交事业,眼眸更关注变幻万端的世界外交风云。然而,他的视线怎么也离不开家乡和生活在那块土地上的父老。

 

    在外交场合,李肇星以幽默健谈和反应敏捷出名

    2005年3月6日上午,十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开幕后的首场中外记者招待会在人民大会堂三楼举行。中外记者们有备而来,提出的大都是地区和国际敏感问题:朝核问题、钓鱼岛问题、中美关系问题……提问虽然尖锐,但李肇星从容不迫,多次用平民语言,机智幽默地和几百名中外记者轻松对话,体现了高超娴熟的外交艺术。

    招待会上,美联社记者在提问关于朝核危机的问题时,使用了"假如"一词,李肇星微笑着说:"你刚才提到了一个假设的问题。你说假如如何如何,我一般不回答假设性的问题。"众人显然一时没有反应过来外长会如此应对,但随即便笑声四起,原本紧绷着的气氛轻松起来。日本记者请李肇星评价朝鲜拥有核武器问题时,他很谦虚地回答:"在朝鲜是否拥有核武器上,我想这方面你可能知道得比我更多,换句话说我不比你知道得更多。"一句巧妙的回答,引起了在场记者会意的笑声。德国记者提问由中国要制定《反分裂国家法》牵扯到了欧盟是否解除对华军售禁令的问题,"我看你是过虑了"。李肇星"开导"起这位记者来,"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我们不需要,实际上也没有钱买那么多价格很高、对我们也没什么用的武器。"话音未落,招待会现场响起一阵笑声。

    李肇星可以说是中国外交新闻发言战线的"老兵",在外交部有史以来的第一次新闻发布会上,李肇星以翻译身份正式亮相。那是1982年3月24日,前苏联领导人勃列日涅夫发表长篇讲话,虽然仍然充满对中国的攻击,但其中也传达出愿意改善对华关系的信息。中国领导人邓小平马上捕捉到了这条信息,在他的指示下,外交部立即决定由时任外交部新闻司司长的钱其琛主持,举行一场新闻发布会对勃列日涅夫讲话做出反应。那是外交部第一次新闻发布会,也是外交部历史上最不正规的一次新闻发布会--由于当时外交部大楼没有专门进行新闻发布的场地,几十位记者就围着发言人钱其琛和翻译李肇星在外交部主楼门厅处站着听完新闻发布。

    在李肇星的外交生涯中,最广为人知的是从1985年开始到1990年整整6年间,他以外交部部长助理的身份兼任外交部发言人频频出现在中外媒体当中。李肇星也是改革开放后外交部任职时间最长的新闻发言人,他曾多次在记者招待会上回答西方记者提出的一些尖刻的问题,他的表现机智、巧妙、坚定不移,赢得了国内外外交专家与新闻媒体的钦佩和尊重。

    "事实上,一个人的爱国感情、维护祖国利益的决心和摆事实讲道理的态度是会得到大多数记者的敬重的,尽管他不见得同意你的观点。"这是李肇星的亲身感受。当初,李肇星作为外交部发言人第一次上台,发布会上好几位西方记者就所谓的"西藏独立"问题不断地向李肇星发难,其中一位外国记者还说出一句风凉话:"我也有自己的家乡,如果你说我的家乡不是属于我们国家的一部分,我才不在乎呢?而你为什么对西藏问题这样在乎?"李肇星回答:"你对自己的国家怎么看是你的问题,但是中国的主权是神圣的,外国人无权干涉!"字字铿锵,掷地有声,新闻发言人李肇星首次登台亮相便有不俗表现。据说,这个提问的记者后来因佩服李肇星的雄辩和赤诚与他成了朋友。

    熟悉政策,反应敏捷,外语娴熟,这些都是发言人应具备的基本素质。除此之外,李肇星还有独特的感受:集体比个人更重要,个人的作用总是微不足道的。从某种意义上说,发言人不是"人",只是一种工作机制。李肇星本人也曾表示过,"发言人不是即兴表演、追求自我表现的演员,也不是那些抱有侥幸心理的学生答卷……必须掌握两条:说我知道的,说我可以说和应该说的。"

    20世纪80年代末,邓小平的健康问题越来越受到媒体公众、特别是那些西方记者的关注。在1989年8月31日的一次记者招待会上,新闻发言人李肇星首先辟谣:"邓小平先生的身体很好。最近有些报纸报道的情况与此相反,完全是无中生有。""邓小平是在家里还是在医院拥有这良好的健康状况?"一位德国记者的提问话里有话。"一个具有普通常识的人都会知道,一个身体健康的人应该住在哪里。"李肇星首先用反诘击破了对方的防线,然后又是一个轻松、幽默的调侃:"我不知道您在身体好的时候是否住在医院里?"台下顿时响起一片笑声。李肇星健谈、幽默、随和,不管和老人还是孩子在一起,大家都会觉得很轻松,也很开心。就是在外交场合,他也一样风趣。在不少外交场合,他常用幽默语言来化解尴尬,活跃气氛,抑或把不便直说的信息传递过去。

    1995年,李肇星以外交部副部长的身份到智利参加两国外交部政治磋商,给智利副外长送了一个中国政府对外活动中经常赠送的仿青铜工艺品--马踏飞燕。按照西方人的习惯,智利副外长在现场麻利地打开包装盒。意想不到的是,可能是在运输途中剧烈碰撞,马脚与燕身结合处断裂了。李肇星先是一怔,但很快就反应过来,他不慌不忙地把骏马和飞燕拿出来,亲切地对智利副外长说:这是2000多年前的文物,十分珍贵。他把骏马与飞燕对接好,又说,当然,古人也有考虑不周的地方,骏马与燕子结合的地方,做得不够结实--不过也不能责怪他们,他们哪里会想到,我们会万里迢迢把它带到大洋彼岸,送给我们最好的智利朋友呢?听到这话,在场的所有人都热烈鼓掌。智利副外长接过马踏飞燕,放进盒里,然后拉着李肇星的手使劲地握着。李肇星的幽默不仅化解了一个小小的尴尬,而且让主人和客人都感受到了真诚友谊的可贵。

    有一次,美国在中国购买的飞机上安窃听器。一位记者见到李肇星后,不停地问他的态度。李肇星回答说:"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我们花这么多钱买这样一架飞机不容易。我希望我们花钱要求装的东西一样不能少,但我们没花钱的东西,就请你们不要'送'给我们。"这位记者听了后哈哈大笑,说"您的这个回答可以编进新闻教材了"。

    时任中国驻美大使的李肇星一次在美国俄亥俄州大学演讲时,一个老太太问他:"你们为什么要'侵略'西藏?"李肇星一改往日之态,没有直接反击,在得知老太太是德克萨斯州人后,他说:"你们德克萨斯州1848年才加入美国,而早在13世纪中叶,西藏已纳入中国版图。您瞧,您的胳膊本来就是您身体的一部分,您能说您的身体侵略了您的胳膊吗?"老太太乐了,心悦诚服。最后,她热烈地拥抱住李肇星,连声说:"谢谢您,谢谢您让我明白了历史的真相。"

    外交学院副院长曲星对李肇星工作风格的评价是:"该说硬话的时候毫不含糊。任部长后第一次约见美国大使时说话非常强硬,说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但是平时在工作中跟大家关系非常好,跟他共事的同事也非常愉快。"

    有人曾用"鹰爪"来形容李外长的外交艺术,但其实李肇星的内心也是充满柔情的。2004年11月,李肇星作为主要陪同人员随胡锦涛主席出访拉美,古巴是胡锦涛主席拉美之行的最后一站。正当出访的筹备工作紧锣密鼓地进行着的时候,突然传来了卡斯特罗不幸摔成重伤的消息。俗话说,伤筋动骨一百天,对于78岁的卡斯特罗来说,他的身体状况不能不令人担心。然而,与胡锦涛主席会面时,富有传奇色彩的卡斯特罗左手拄着前一天晚上特意赶制出来的拐杖,在警卫人员的帮助下,吃力地从轮椅上站起身来,那是他摔伤后第一次站立。古巴和中国的国歌相继奏响,卡斯特罗的左膝因承受不住身体的重负而开始不住地颤抖,但他依然威严挺立,神情肃穆。看到如此情景,李肇星外长难掩内心感动之情,当场潸然泪下。

 

  使美三年,李肇星以原则性和灵活性完美结合出名

    2001年1月29日,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驻美国特命全权大使李肇星任期的最后一天。华盛顿市长威廉斯颁布文告宣布这一天为华盛顿市的"李肇星日",借以表彰他任美国大使3年来的卓越贡献。这天晚上,中国大使馆在使馆举行了一个小型招待会,参加者包括布什政府的劳工部长赵小兰、交通部长峰田、参议员史蒂文森、前美国国家安全事务助理伯杰在内的一大批华府政界人士。招待会上,李肇星夫妇还和市长的母亲共同唱了一首深情的歌《肯塔基,我的故乡》。李肇星微笑着向大家频频举杯,他说:"不管是欢愉的时刻,还是艰难的时刻。我知道我在华盛顿有朋友。"

    中美关系可能是当今世界上最微妙、最复杂、同时也是最易影响国际关系未来格局的那种特殊的国与国的关系。不论是作为外交部发言人、驻联合国大使、主管美洲大洋洲事务的副外长,还是驻美国大使,十几年来,李肇星一直在中美关系的第一线,他既是近年来中美外交的策划者之一,又是主要的执行者。

    使美3年间,李肇星交了许多美国各界的朋友,倾心致力于让美国和世界认识中国的和平外交政策和有关多极化世界的平衡构想,为促进两国的国家关系、经贸合作、民间交流而竭尽努力。只要有贸易、企业、经济界的论坛、会议,李肇星都尽量出席,推销中国的市场。在即将离任之际,李肇星还专门前往硅谷参观访问,为中国高科技产业的开发考察调研,并广泛接触了当地企业界人士,显示出对硅谷高科技行业的现状和发展趋势的高度兴趣。

    与辉煌相伴的,也是李肇星认为在自己任内最不满意而且最愤慨的事是,1999年北京时间5月8日(美国当地时间5月7日),以美国为首的北约部队轰炸中国驻南联盟大使馆。就是在那一次危机之中,李肇星为了祖国和民族的尊严在美国"舌战群雄",不仅受到了所有华人、华侨的赞赏和钦佩,展现出的咄咄逼人和强硬态度也让美国人很受震动。在不同的美国人眼里,李肇星有两种形象,一种是热情儒雅的、具有文人倾向的外交官;另一种则是咄咄逼人、不肯退让半步的斗士。

    轰炸中国使馆事件发生的次日,即美国当地时间5月8日上午,美国广播公司(ABC)《本周》专题节目主持人找到李肇星,请他在10分钟内决定接不接受采访。《本周》是美国最有影响的电视专题节目之一,主持人山姆·唐纳德是全美电视界最负盛名的"铁嘴"之一,在美国新闻界颇有名气的专栏作家乔治·威尔被聘为客座主持。如果当时李肇星不接受采访,他们必定要借此大做文章。在这种情况下,李肇星毅然决定: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

    未等李肇星坐定,唐纳德劈头便一再追问大使能否保证在北京和其他中国城市美国外交人员的安全。这位美国知名记者的傲慢态度和骨子里露出来的那种西方特有的优越感几乎让李肇星无法克制内心的激愤,他严肃地反问唐纳德为什么不问在南斯拉夫受伤的中国大使馆工作人员的情况,为什么不问在贝尔格莱德杀害中国人的行为?善于咬文嚼字的威尔反复问李肇星,中国政府声明中指出北约的轰炸是肆意践踏国际关系,"肆意"是否是指中国认为北约有意轰炸中国大使馆。李肇星的回答是:"中国政府声明中的每个字都是事实,这绝不是一个普通的事件,而是令人发指的暴行,在世界外交史上都很罕见。"接着,他针锋相对地反问威尔怎么解释3枚精确制导的导弹会从不同角度击中中国大使馆。

    5月11日晚间,李肇星接受了美国有线新闻电视网(CNN)的著名《脱口秀》节目主持人拉里·金的采访,这是他就轰炸事件与美国媒体的第二次"交锋"。拉里·金一开场便展示咄咄逼人的进攻态势,李肇星迎难而上:"(美国军方)告诉我们说,他们用了过时的地图。这能让人相信吗?难道他们像发展中国家的小学生一样使用过时的地图吗?……他们怎么可能出现这样的错误呢?美国向来标榜自己最重视人权和个人的感情,……他们却为何如此冷漠?……美国人向来都自豪地标榜其法治,……但为什么这一次不依法办事?我至今没有见到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准备依法处理肇事者的迹象。"李肇星的反诘不仅措词严谨,极富逻辑性,而且又合情合理,无懈可击。

    5月16日,李肇星来到美国全国广播公司(NBC)《会见新闻界》节目的演播室,第三次接受美国全国性电视台采访。《会见新闻界》是美国全国广播公司的王牌专题节目,主持人拉塞特同样身经百战。面对拉塞特指责中国政府煽动老百姓怒火的开场白,李肇星非常气愤:"只有精神变态和扭曲的人才会说出这样糟糕的话。"他指出,"是这一暴行本身引发了这场示威。中国人民被激怒了,这是非常理性和合法的行动……"然后,李肇星又质问,美国这样一个擅长调查的国家,在这样一场暴行发生的时候,他们在做什么,为什么那么沉默、冷漠?黔驴技穷的拉塞特急不择路,只好重弹"献金"、"间谍"、"人权"等老调。无论拉塞特怎样"跑题",李肇星都能"接招",而且牢牢把握"斗争大方向",在批驳对方谬论后又迅速拉回到谴责以美国为首的北约轰炸中国驻南联盟大使馆的主题上来。

    在那段艰难的日子里,李肇星每天只睡一两个小时,他频繁地奔走于华府、媒介及民间各界,从国务卿奥尔布莱特到普通的美国市民,都一直不断地听到中国大使悲愤的抗议之声。除了与美方交涉以外,李肇星还时刻与在北京的中国高层保持着密切的联系,他提出一系列有关在这一非常时期处理两国关系的具体问题的策略,他作为熟悉美国问题的专家和站在第一线的驻美大使,利用他的经验和老到的外交智慧,为决策层调整和重构对美关系的未来框架,对解决在那一时期相关的其他问题如世贸谈判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一些报道称,李肇星在使馆被炸引发的中美危机那个期间的颇有成效的努力和审时度势的建言建策,曾深得中央高层的首肯。

    作为中国驻美第六任特命全权大使,李肇星使美3载,不辱使命。3年间,中美关系波澜起伏,峰回路转:两国元首互访频繁,中国驻南斯拉夫大使馆被炸,中美签署关于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双赢"协议,还有所谓的"政治献金案"、"李文和案"以及"人权"问题等等。李肇星自谦在自己任内是"较好地完成了任务",认为最满意的是两国元首接触频繁,中美达成永久性正常贸易伙伴协定。



bkgardener 发表评论于
中国要说一个人好是什么都好,要是坏狗屎步入。曾根此人共识哪里有像吹嘘的那样。怎么不讲讲他的缺点呢?
米德1 发表评论于
为什么要删帖?
文学诚不是言论自由的地方吗?
喜欢山东人在这里不可以说吗?
这举动太文革了!
forestglade 发表评论于
痢召腥,羊积屎,都是臭哄哄的不长。
forestglade 发表评论于
可嘆國咚ノ
打虎者武松 发表评论于
呵呵,这种红卫兵外长还是少些是国家的福气!
老杨 发表评论于
非常喜欢李大叔,给中国人争气,非常阳刚,还有智慧.诙谐,幽默恰到好处,不牵强.做外长就要有亮点,有语言艺术.外长"低调"那叫无能.李大叔是陈毅元帅式的外长.
羊奶舞和削白菜. 发表评论于
太抬举李大牙了,什么“外交为民”?不是此人搞极左外交,实行所谓“对等”,在美的华人办回国办鉴证的签证费哪会从10几美元一下子窜到100多美元?
redmaple47 发表评论于
disgusting is the right word for him.
outstanding8 发表评论于
这个人是农民的儿子吗?父亲是人大的?!
alan2010 发表评论于
不喜欢这个人.形像差不说,讲话乱讲,一点风度也没有.
sean001 发表评论于
此人爱装孙子
puttwocentsin 发表评论于
李肇星人还可以,就是人长的磕碜点儿。
help10 发表评论于
He looks disgusting.
xzhuzhu 发表评论于
长得不行,代表国家形象啊
hugh.williams 发表评论于
今天,你吃地沟油了吗
醒一醒吧 发表评论于
现在的外长比李强多了。 李只是个小丑。 说话豪无逻辑, 给人强词夺理的感觉。
醒一醒吧 发表评论于
李当住美大使时, 每次美国人想污辱中国人的时候就让李上一次60分訪谈。 李不知耻还以为给中国人争光了。 可悲的是国人也这样认为。
别胡扯 发表评论于
最恨这种人,表面上仁慈,去看奶妈,为什么不给些实实在在的帮助???
一剑青心 发表评论于
您是胶南一中的校友?
大有庄人 发表评论于
一个山东人,不代表所有的山东人。山东人也有坏人。
米德1 发表评论于
很喜欢这个人,如果现在的领导人像他那么开通,活泼与幽默,也许不会发生这么多的麻烦。我发现,山东人聪明,诚恳,全世界都喜欢这样的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