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安十一年:殊异世间多士



总论:

建安十年之后,曹操大局已定。

之前曾有若干强者,但在与他的斗争中无不弃子认负。

所以曹操说,设使国家无孤,不知几人称帝,几人称王?

这本是实情。

他因此而为汉朝名臣。

倘若曹操一手建立的魏势力没有在日后代汉而自立,传统道德将不吝最高级别的褒扬和赞誉。

然而部分的也正是因为曹操这些年中的优异表现,天下资源重新整合,弱者沙汰,强者浮出水面。

刘备字玄德,汉室宗亲。

这个汉室宗亲的含金量实际上难以与刘虞、刘焉、刘表甚至刘繇、刘岱这些正牌汉室宗亲相比。

其宗祖中山靖王刘胜昔年以宠好女色闻名,生子逾百,经过三百年左右的传承后代早已数不胜数。

至今连这一支的家谱都混淆难明。

因此刘备的起身几乎没有宗亲背景的助力,而是凭借个人才能奋斗出头。

然而刘备和他股肱之臣诸葛亮都敏锐的意识到这个汉室宗亲身份在乱世中的意义,并且以之为政治优势,别开生面,运筹帷幄,终于从一无所有而成为与曹操、孙权并称的大势力。

这个奋斗过程几乎耗费了刘备的一生。

命运的转折产生于建安十三年。

那一年曹操旌麾南下,志在克日平定荆州。

荆州的统治者刘表已病死多年,后继者的才能远不足以相抗,对荆州的收复在军事上并无过多阻力。

而后曹操占有长江,兵锋直指江东。

江东的统治者孙权字仲谋虽然年轻却已是江东第三代的首脑,他与从荆州仓皇逃出的刘备残余势力联合,毅然与兵势强大的曹操交战,并且在赤壁乌林一带取得决定性胜利,史称赤壁之战。

赤壁之战是三国三大战役中最富传奇性和最为人所耳熟能详的战役。

直到整整一千八百年后,著名导演吴宇森的同名电影《赤壁》仍然吸引万众瞩目。

战争的结果由许多原因决定,但人们仍然最习惯将之归功于英雄人物们。

总之,建安十三年的赤壁之战粉碎了曹操一举荡定天下的梦想。

孙权得以自立,而刘备则趁机占据中虚的荆州,形成了自己的根据地,此后一发冲天。

荆襄九郡在汉末向以富饶而多贤著名,而其扼镇长江,也自然成为三家所必争的要地。

刘备虽然占据了荆州,但另两家的欲望始终没有消灭。

这一节之中,建安十一年提到了一批统属于曹魏的汉魏的中层人才。

这些中层人才部分的是由诸葛亮引起的。

当亮躬耕陇亩卧龙在岗时,他的昔日好友们如孟建(字广元),石韬(字公威)和徐庶(字元直)皆已先后附魏。

二十余年后当诸葛亮挥师出陇时,曾为石韬跟徐庶在魏国的仕途叹息道,“魏殊多士邪,何彼二人不见用乎?”

反过来讲,这佐证了曹魏势力拥有一个多么强大的中层人才资源。

曹操的魏势力所以强大,很大一部分原因就在于中层人才资源十分雄厚,为吴、蜀所皆不及。

从某种意义上说,中盘决定胜负。

蜀汉在失去荆州之后人才一直有缺口,而江东则往有世家大族所把持,不能形成百花齐放的绚烂景象。

只有魏的人才资源储备和运用最广泛、活跃和有效率。因此是一个很大的优势。

建安十一年:殊异世间多士

————默默书写着历史的,不仅是英雄。

2004年10月30日,日本光荣公司的系列游戏《三国志》第十部正式发行。

这个系列的游戏已经进入中国二十年之久,并以对三国时代的内政和战略精确的模拟被誉为三国类游戏的王者,拥有大批忠实的玩家。

当第一批玩家以最快的时间拿到游戏光盘并开始体验时,他们惊奇的发现游戏中的出场武将数目有所增加。

尤其引人注目的是一个叫梁习的人。

此人内政能力高达90。

在前后登场的四百多员武将中,能力能到90已是非常人物,然而对之前各版《三国志》游戏乃至《三国演义》内容熟极而流的玩家们一时却不知这个梁习从何而来,哪片云彩落下的雨?

直到他们翻开陈寿的《三国志魏书梁习传》这才算看到了这个神秘人物的真面目。

“梁习字子虞,陈郡柘人也,为郡纲纪。太祖为司空,辟召为漳长,累转乘氏、海西、下邳令,所在有治名。还为西曹令史,迁为属。并土新附,习以别部司马领并州刺史。时承高幹荒乱之馀,胡狄在界,张雄跋扈,吏民亡叛,入其部落;兵家拥众,作为寇害,更相扇动,往往棋跱。习到官,诱谕招纳,皆礼召其豪右,稍稍荐举,使诣幕府;豪右已尽,乃次发诸丁强以为义从;又因大军出征,分请以为勇力。吏兵已去之后,稍移其家,前后送邺,凡数万口;其不从命者,兴兵致讨,斩首千数,降附者万计。单于恭顺,名王稽颡,部曲服事供职,同於编户。边境肃清,百姓布野,勤劝农桑,令行禁止。贡达名士,咸显於世,语在常林传。太祖嘉之,赐爵关内侯,更拜为真。长老称咏,以为自所闻识,刺史未有及习者。建安十八年,州并属冀州,更拜议郎、西部都督从事,统属冀州,总故部曲。又使於上党取大材供鄴宫室。习表置屯田都尉二人,领客六百夫,於道次耕种菽粟,以给人牛之费。后单于入侍,西北无虞,习之绩也。文帝践阼,复置并州,复为刺史,进封申门亭侯,邑百户;政治常为天下最。”

玩家们通常不会对传记的文字做深入剖析。

一句“政治常为天下最”已经足以说明此人的政治90是合理的。

然而另一个慨叹往往随口而出:这么牛的人,之前怎么就没见过呢?

事实上,光荣公司做这种事情已经不止一回。

早在2000年《三国志》第七部刚发行的时候,玩家们就已惊奇的看到一个内政高达88的无名之辈出场,此人叫做张既。

《三国志魏书张既传》的“治为三辅第一”说明此人也非同小可。

但在此之前,几乎没有任一款游戏或任一部小说重点提到过他们。

而象这样的人还可以举出很多,比如刘馥、温恢、司马朗、任峻、苏则、杜袭、郑浑、仓慈、王昶、赵俨……,至于吴瓘、任燠、颜斐、令狐邵、孔乂等人则连每读史书者也未必熟娴。

其共同特点是在正史中均评价甚高,但在正史之外几乎不拥有任何知名度。

在中国的大街小巷随手扯住一个人问他三国人物,他可能不加思索的答出刘备、曹操、孙权、诸葛亮或者“一吕二赵三典韦”,但倘若问他梁习或张既,则大多数人只能抱歉的摇头。

我们已经习惯让英雄们主宰历史,而忽略了任何英雄也不能三头六臂。

大汉王朝绵延四百余年,东极于海西被于流沙,疆土数千里,每天无数的错综复杂的政事及矛盾源源不断的从四处汇总过来。

最高统治者们再有才力也不可能独力当之。

而且,即使制定再周详妥善的计划,执行上也总是问题。

这一节直到今天还不能完全避免,因此将合适的人才安置在合适的位置才是统治者们需要认真考虑的问题。

曹操一直致力于此,直到建安十五年,他还以丞相的身份正式发布诏告,不拘一格选人才。

“自古受命及中兴之君,曷尝不得贤人君子与之共治天下者乎!及其得贤也,曾不出闾巷,岂幸相遇哉?上之人不求之耳。今天下尚未定,此特求贤之急时也。‘孟公绰为赵、魏老则优,不可以为滕、薛大夫’。若必廉士而后可用,则齐桓其何以霸世!今天下得无有被褐怀玉而钓于渭滨者乎?又得无盗嫂受金而未遇无知者乎?二三子其佐我明扬仄陋,唯才是举,吾得而用之。”

这种持续不断的灵活而坚决的人才政策最终导致了曹魏集团在与吴蜀的较量中占压倒性优势。

若干年后,即使蜀汉军事最高统治者大将军,被誉为“无出其右”的大将军姜维也经常在曹魏布置在雍凉一带的太守们坚强阻击下铩羽而归。

建安十一年,公元206年,作为这些日后如雨后春笋般纷纷出世的能臣的先驱,梁习接受朝廷委任,以别部司马领并州刺史,从此拉开能臣时代的帷幕。

而此时东吴尚在发展期,西蜀则根本还没发展。

并州之前是袁绍之甥高干的统治范围,毗邻北狄,胡汉杂处,人心不附。

而且与日后魏国五都中的洛阳、邺城距离颇近,本州虽偏僻,却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意义。

梁习到任之后恩威并施,既讲交情,又动刀子。

坦诚之外杂以阴谋诡计。

是个两手都能硬的人物。

本地虽有强宗豪族,但因地理环境的关系,多半均是北狄乌桓、匈奴诸部酋长之流,在梁习的攻势下很快就被摆平。

是时梁习、杜袭、田豫、牵招诸人先后在北,皆为名臣。

梁习在游戏中还有一个很好玩的技能,叫做繁殖。

顾名思义,就是养马养牛之类数量提升特别快,大概是因为梁习接近北狄的缘故。

实际上,梁习养马如何虽不得而知,但其另有一项技能足为人重视,就是荐才。

《资治通鉴》:“长老称咏,以为自所闻识,刺史未有如习者。习乃贡达名士,避地州界者河内常林、杨俊、王象、荀纬及太原王凌之徒,操悉以为县长,后皆显名于世。”

三国的人才荐举方式各不相同。

如曹魏集团中曹操统辖天下大半,中原豪族又皆表倾向,如袁、杨、荀、陈、司马诸族皆是王朝末叶名族。

这些世家大族当时均以经学起家,世代皆有名士硕儒,因此家族内部教育足以产生人才。

但曹操既要成大功于当世,虽必然要求这些世家大族尽力配合,却不能完全寄希望于他们。

因此曹操多次颁布求贤公告,而自己对人才的使用也十分灵活。

《三国志魏书高柔传》:“时置校事卢洪、赵达等,使察群下,柔谏曰:‘设官分职,各有所司。今置校事,既非居上信下之旨。又达等数以憎爱擅作威福,宜检治之。’太祖曰:‘卿知达等,恐不如吾也。要能刺举而辨众事,使贤人君子为之,则不能也。昔叔孙通用群盗,良有以也。’达等后奸利发,太祖杀之以谢於柔。”

又:“太祖笑,顾谓左右曰:‘东曹毛掾数白此家,欲令我重治,我非不知此人不清,良有以也。我之有斐,譬如人家有盗狗而善捕鼠,盗虽有小损,而完我囊贮。’遂复斐官,听用如初。”

则曹操之量才施用道德并非主要考核标准。

虽然在卢洪、赵达的使用中出了问题,然而只是使用问题。

事实上对校事官的使用仍将继续,曹操的统辖外宽内急,属下一旦忤逆其意,往往后患深重。

魏朝就曾有多位名臣因遭弹劾而被去职。

指证他们的罪责未必是实,否则就不只去职而已。

然而必然是顺应君主意愿的顺水推舟。

东吴则颇不相同。

先时孙策以少年英雄崛起于江淮,世人瞩目,颇吸引了一批当世贤才聚集在自己身边。

并且因为孙家在江东根基尚浅,不敢放手任用本地豪族。

因江东世家豪族传承虽未必在中原世家之上,但根系之庞杂影响之深远犹有过之。

所谓东吴四姓,张文朱武陆忠顾厚,日后晋朝东渡金陵,开数百年世家流传之风,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族。

直到唐朝时编氏族谱,还以崔氏为第一,唐太宗李世民的李姓只能排第三,以至于太宗雷霆震怒。

这种形势,倘若孙策一开始就放手任命江东世族,只怕不数年内就会被世族们在实际上架空,因此不得不深为防范,动刀子杀了不少。

直到孙权时代才稍为缓解。

然而终于有陆家两相十三将。

虽然陆逊的忠诚本朝屈指可数,仍然在孙权的猜疑和忌惮中默默死去。

因此先时孙坚孙策攒起来的旧班底如程普、黄盖、韩当、周泰、蒋钦、陈武以及在孙权手中栽培起来的甘宁、吕蒙、凌统诸将日后均为孙权所重视。

东吴将位父子相承。

即使接班的儿子年龄尚幼,也不能轻易夺之,其用意就是在保护这些旧班底不轻易被本地世族所吞。

但既然如此,日后就在相当程度上影响了东吴人才的层叠更新。

旧班底中人物每失去一个都是不可挽回的损失,孙权经常因之垂泪。

建安二十四年荆州归附的潘浚仅因忠诚和无世族背景几乎成为丞相。

建安十一年,一个重要人物奄然离世,此即太史慈。

当年太史慈和孙策不打不相识,英雄相惜,以至投诚成为孙策手下屈指可数的重将,然而天不假人寿,太史慈仅活了四十一岁。

从此之后两年,江东就要面临自创建以来从所未有的巨大考验,是时将领虽多,却无人能弥补太史慈方面将帅的空缺。

西蜀又是一种情况。

刘备向有知人之明,但自他以下本国的人才评鉴却采用一种模棱两可的道德标准。

若干年以前,中原曾经流行过一种叫做“月旦评”的对当代人物的品评,其中最著名者为许劭,字子将。

月旦评最为风行时,世人皆以得其一评而为荣,因此桥玄才建议曹操去请许劭品评以便迅速成名。

许劭回答的“子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的著名评语至今还众口传诵不绝。

然而曹操本人也不过将其作为迅速成名的权宜之计,而非真正认定其为有效且有益的标准,虽然此举的确简拔出若干人才。

“劭始发明樊子昭於鬻帻之肆,出虞永贤於牧竖,召李淑才乡闾之间,擢郭子瑜鞍马之吏,援杨孝祖,举和阳士,兹六贤者,皆当世之令懿也。其馀中流之士,或举之於淹滞,或显之乎童齿,莫不赖劭顾叹之荣。凡所拔育,显成令德者,不可殚记。”

然而既然品评的标准着重于个人道德或资质,期望以此形式简拔出许多国家社稷之才并不现实。

管宁是本朝在世人物中的道德巅峰,但倘若使政治清明百姓安居,则未必赶得上梁习。

许劭之弟许靖当年亦以月旦评著名,后来则为刘璋部下蜀郡太守。

建安十九年刘备攻城将破,许靖逾墙出降,因此被刘备所不齿。

刘备半生经见丰富,早看透此人形式远大于本质。

然而当日后蜀汉建国之时,在诸葛亮和法正的联合劝说之下仍然不得不任命许靖为三公之一的司徒。

是时法正言道:“靖之浮称,播流四海,若其不礼,天下之人以是谓主公为贱贤也。”

斯言至为精辟!

蜀汉有个很好玩的地方,即三公虽为名义上朝廷最高官员,姓名竟于史书不显。

除许靖外,另二人已不可考,估计也是这种形式大于本质的家伙。

然而即使如此,许靖给蜀汉人才选拔机制带来的影响仍然深远。

是时除刘备之外只有诸葛亮敢于破格用人,但也不能摆脱本州流行之道德观感影响。

比如:

“羕起徒步,一朝处州人之上,形色嚣然,自矜得遇滋甚。诸葛亮虽外接待羕,而内不能善。屡密言先主,羕心大志广,难可保安。先主既敬信亮,加察羕行事,意以稍疏,左迁羕为江阳太守。”

这是彭羕。

“时许靖丧子,(董)允与(费)祎欲共会其葬所。允白父和请车,和遣开后鹿车给之。允有难载之色,祎便从前先上。及至丧所,诸葛亮及诸贵人悉集,车乘甚鲜,允犹神色未泰,而祎晏然自若。持车人还,和问之,知其如此,乃谓允曰:‘吾常疑汝於文伟优劣未别也,而今而后,吾意了矣。’”

这是就董允。

“光禄大夫来敏至祎许别,求共围釭。于时羽檄交驰。人马擐甲,严驾已讫,祎与敏留意对戏,色无厌倦。敏曰:‘向聊观试君耳!君信可人,必能办贼者也。’”

这是就费祎。

“先主临薨谓亮曰:‘马谡言过其实,不可大用,君其察之!’亮犹谓不然,以谡为参军,每引见谈论,自昼达夜。”

这是就马谡。”

实则如此品评人物仍然不能摆脱刘备所云“言过其实”抑即形式大于本质的阴云,终于在马谡身上交了惨重学费。

即使是诸葛亮在这个问题上的认识也颇不如其主刘备。

蜀国虽小,并非没有能人,如黄权、孟达当日在蜀不过二流人物,然而一旦入魏,人皆服其有公卿之量,虽魏主曹丕亦优容之。

只是由诸葛亮以下的大员们简拔人才时始终囿于道德范围,脏水和孩子一起倒掉而已。

诸葛亮当日连连简拔杨洪、何祗,人皆服其知人善任,然而这也是在诸葛亮认可的范围之内。

曹操孙权皆有不能忍臣下而为大局强忍之,诸葛亮则没有。

亮虽大贤,此节恐尚有瑕,如郤正在蜀为官二十年,既不为善,也不为恶,徒然费钱粮耳。

因此我们才时常奇怪演义中为什么刘备拥有五虎上将卧龙凤雏这样豪华的阵容却仍然没有取得天下。

建安十一年,当梁习受曹操之命奔赴并州并从此开始一个并州父老慨叹有生以来未逢此治的繁荣局面时,刘备和孙权都还没有建立起属于自己的中层干部梯队。

其中固有条件限制,也有个人责任。

若干年后,当鼎足局势已成时,两边的君主不得不一次次为这个梯队的缺失买单。

郝普、廖立皆是刘备入川时留下镇守四郡的太守,但当吕蒙挥兵而至时,与庞统并称为“楚之良材”的廖立干脆放弃抵抗弃城而走,郝普虽有抵抗之心,然而也被吕蒙三言两语骗翻。

此等人在安闲时世固可以坐守名誉,于此兵连祸结风云变幻之时却不能终成正果。

这个时代,不怕没道德,就怕没能力。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