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个方式与女儿交流 ,结果真的不一样。
这周,小女儿放春假,我也趁机请了假,歇息几天,在家陪她。这好象是 N 年以来,第一个没有安排出游的春假。老公出差不在家。小女儿正上高三,是高中阶段最忙的时候。春假结束之前的星期六她要考 ACT 。
放假的第一天,风和日丽,春光烂漫,气温骤升到了华氏 70 度。在美国中西部四月初,这是一个难得的好天。早早地,我和小女儿就安排好了这天的活动。
按照预约,先去牙医那里给小女儿洗牙。然后是去眼镜店,取回小女儿预定的隐形眼镜。最重要的,是去花店,为女儿下周要参加的的高中舞会订花。约定俗成,参加高中舞会的舞伴互相送花。男孩子要给女舞伴订一只腕花( corsage ),女孩子要为男舞伴定一朵胸花( boutonniere ) 。花店就在 C 城的主街上。花店的老板娘叫温蒂,说话慢声细语,很是和气。她一边询问小女儿和舞伴晚礼服的款式颜色,一边介绍可以搭配的花样,不一时,就选好,订了,只等舞会那天来取。
出了花店,我和女儿沿着 C 城的主街慢慢地溜达,享受着这春日里的明媚阳光,不知不觉走到了我周末常去的那家咖啡店(见文《美国小镇的咖啡店》)。女儿点了一杯冰饮 (Iced Chai) , 转身问我要什么,我说和你的一样。女儿说,你不喝杯热的?我说,今天陪你出来,和你保持一致。女儿开心地笑,说, mom, you are cute 。我知道,说妈妈“ cute ” 是女儿心情愉快时对我的常用赞语。
端着冷饮,我们在店外的小桌边坐下,边喝边聊。看着长得快和我一般高的小女儿,欢快地跟我说这说那,我突然发现,似乎已经有好长时间没有这样气定神闲地与小女儿对话了。前一时期,我和她爸对她总是耳提面命,唠唠叨叨,一会儿提醒她要认真准备各项考试,一会儿阻止她花太多的时间上网,一会儿告诉她别电话打起没完没了,一会儿督促她抓紧时间写作业少看电视、、、。所有这些,都美其名曰“是为你好”。可惜说来说去,把一个向来乐观的孩子管得很不开心,我们也很郁闷。反思所作所为,没少费心思,结果却不理想。老公说,我们其实是在不断重复同一个做法(管),却想取得不同的结果。应该改变一下方式了。最后决定从现在开始,让女儿自己掌握自己的学习和娱乐的时间表,我们只看结果,不问过程。女儿听了自然高兴。没对女儿说出口的是,我们改变的策略中,还包括平时多以“夸奖”为主,在夸中给点儿暗示。今天是难得的好机会,我自然不会放过夸女儿一番。
我想起了去年秋天女儿告诉我的一件事。她说,高中里有个比她高一年的朋友,申请某大学,此大学要求要一封同学( peer )的推荐信,想让她给写一封。女儿答应了。当时我知道这件事,感到女儿能得到别人的信任,挺不错的,也知道女儿写完了及时寄了出去,就没有更多的过问。今天要借题发挥一下。
我对女儿说,妈妈从这件事上看到了你三个优点: (1) 你是一个有责任感的人,所以受到同学的信任,同学才敢把这么重要的事托付给你;( 2 )你的文笔好,同学肯定了解这一点,才让你来写;( 3 )你的朋友圈里的同学都挺上进的,交的朋友让爸妈放心。
听我说了这 1 , 2 , 3 ,女儿很惊讶,问我,你真的这么想的?我没那么好吧。我说,虽然以前没对你说,可真是这么想的。你就是这么好,爸妈为你高兴。继续努力。
夸完了,接下来是暗示的部分。我说,春假开始了,这一周由你自己安排 ACT 复习时间(潜台词:春假得复习 ACT 了,不能光玩儿),下星期六就要考了(潜台词:时间紧迫呵),我来帮你检查每套题的答案(潜台词:你得做几套习题才行)。女儿满口答应。
吃过晚饭,我打开电脑,在网上闲逛。女儿过来,对我说,妈,你想看看我的 facebook 吗?我大喜过望。要知道,平时女儿浏览她的 facebbook 时,我是没“资格”看的,她会先“清场”。我曾经问过小女儿,要是我也建一个 facebbook ,能加入她的朋友圈吗?小女儿当时的回答斩钉截铁,就两个字:“ No 。 Sorry 。”让我从此断绝此念。今天小女儿如此主动邀请,肯定是下午那番“夸”起了作用。
看完了 facebbook ,小女儿告诉我,她已经安排好了这周的复习,计划做几套 ACT 练习,也复习一下老师布置的 AP 作业。我心中窃喜。她有了自己的安排,我就不用瞎操心了。只须履行好当妈的责任:让她吃饱睡好。
这一周,很快过去。形容起来,就像“抗大”校旗上的八个字:团结,紧张,严肃,活泼。
团结 – 这周里,我们娘俩没为她的学习“唧格朗” (吵架)。
紧张 – 小女儿按部就班,照自己的时间表行事,除了学习,还去老人院做了 volunteer 。
严肃 – 小女儿认真复习,我认真批卷子(当然在学习上我也帮不了更多的)。
活泼 – 没有了老妈在耳旁的唠唠叨叨,小女儿自然恢复天性,整天乐乐呵呵的,除了与老妈逛逛街,还和同学约着出去吃吃饭。这一周,过得很惬意。
星期六,考完 ACT 出来,我问她考得怎么样?她说“考的好!” 这是她每次考完试以后一贯的回答。也许某次考试结果出来与父母心中的“好”略有差距,可从没见她考完试沮丧过。所以,她的“考的好”,在我和她爸这儿的翻译过来就是“考完了就好”。想想今后女儿学习的路还很长,还要面对无数次的考试。看到她能乐观地对待学习和生活,我觉得无论考得结果如何,真应该知足了。
2010 年 4 月 10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