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路军抗战中最惨烈的一仗:关家垴血战

八路军抗战中最惨烈的一仗:关家垴血战(转)

2005年收视率最高的电视剧《亮剑》中一开始就表现的李云龙独立团围歼日军冈崎大队的李家坡之战,其历史原型就是百团大战中的关家垴血战。此战被称为八路军抗战中最惨烈的一仗。

1940年后,日军已敢于以一个大队兵力在我根据地纵深孤军穿插,我军却不敢下决心打。发起百团大战时,八路军总部估计敌人兵力极为有限,难以破坏我战役进展,故而再三提出除尽可能彻底地破坏敌人各种交通线路和设施之外,务必集结最优势兵力歼灭日军一两个大队,以挫敌锐气。但百团大战期间的战斗十分艰苦。如涞源东团堡战斗,晋察冀军区出动1个团,防守日军为独立混成第2旅团士官教导大队170人,抵抗达两天两夜,残余日军27人跳火自焚。晋察冀军区第5团8月20日深夜进攻娘子关,激战2小时占领该关附近阵地,日军退守关西之龙王庙。哪知此时日军一列军列正好到达娘子关车站,车上有正准备归国的800名退伍兵。尽管这批日军没有武器,但我军因日军人多而退出战斗。八路军副参谋长左权在内部刊物《前线》1941年2月15日上发表的《战术问题》一文中不点名地批评了该团:“一是缺乏消灭敌人的信心与决心,战斗的顽强性、积极性不够……更有些看到穿黄军服戴钢盔的部队,就撒腿跑了。这些严重现象,不光是一个简单的战术问题,更是一个严重的政治问题。”

   1940年10月初,日军华北方面军司令部了解到了八路军的整个百团大战进攻情况后,即令所属部队首先坚守和恢复各铁路沿线的据点。随后向铁路两侧及八路军根据地进行“扫荡”。日军第1军因各铁路沿线的兵力不足,于是各单位抽调部队组建成冈崎支队(支队长为第37步兵团参谋冈崎谦受中佐)参与这次扫荡。岗崎中佐接到命令后,即命步兵第226联队第2大队主力(大队长今富光藏步兵少佐)对沁河上游进行扫荡,自己当天亲率留驻在沁县的其他部队转向武乡以东地区。加上其他后勤人员,共有561人,相当于半个大队的兵力。

   10月25日,冈崎大队冲入山西省黎城县东南的黄崖洞,接近了该处八路军最大的兵工厂——水腰兵工厂,守卫的八路军总部特务团(朱德警卫团)的连长不战而退。水腰兵工厂设在黄崖洞谷中,四面险峰环抱,唯一的出口是南面绝壁中的一道裂缝。八路军总部把兵工厂设在这里,是经朱德、彭德怀和左权亲自察看地形后精心选定的。经过精心规划和建设,这个军械所已形成月产400余支步枪和大量子弹的生产能力。随着战争和八路军发展的需要,特别是在蒋介石政府断绝粮弹供给的情况下,兵工生产显得尤其重要。由于警卫连擅自撤退,兵工厂受到严重威胁,彭德怀大怒:“擅离职守,将连长枪毙!”总部特务团执法队遂将该连长就地枪决。彭德怀立刻命令386旅的772团和16团赶到黄崖洞,打退日军的进攻。

   实际上冈崎大队并不知道黄崖洞有八路军的兵工厂,当时他们也没有找到兵工厂。这主要是因为他们对当地的地形极不熟悉,疲于奔命而战果甚微,直到10月28日才被迫开始从左会撤退。

   早在反“扫荡”初期,彭德怀就发现日军在“扫荡”根据地时,很多时候都是以一个大队为一路。由于一个大队的兵员少,集中起来较为容易,行动迅速,使得我军在每次反“扫荡”中准备时间都相当仓促,十分不利。为摆脱这种被动局面,10月底彭德怀要求129师趁各路日军返转之机,寻歼敌之一个大队,震慑敌胆,使之不敢再以一个大队为一路实施进攻。

   29日,冈崎大队500余人经左会进到蟠龙以东,准备取道武乡回沁县。当天下午1时,八路军总部电令129师集中主力歼灭该敌,不惜动用129师(师长刘伯承,政委邓小平)下属的陈锡联的385旅、陈赓的386旅、薄一波的决死第1纵队和新编10旅等4个旅10个主力团兵力。

  冈崎大队察觉形势不妙,立即停止前进,迅速抢占易守难攻的险隘关家垴,紧急抢修工事,准备迎战。

   关家垴(日军称为文德高地)位于武乡县以东40多公里,是群山环抱的一个高高的山冈,冈顶上有一块方圆几百米的平地。山冈的北面是断崖陡壁,东西两侧坡度陡峭,只有南坡比较平缓。坡的对面是一个比关家垴更高的山冈柳树垴(顶部称凤垴顶,日军称为钵卷山阵地),与关家垴互为犄角,从柳树垴上可以用火力控制通往关家垴的小路。

   29日晚,彭德怀指挥129师主力10个团将冈崎大队包围,部署是385旅和新10旅为右纵队,归刘(伯承)邓(小平)指挥,占领关家垴西北和西面阵地,堵死敌西逃之路;386旅与决死1纵队38、25团归陈赓指挥,占领关家垴南面及东南面阵地;总部特务团(缺山炮连)由彭德怀亲自指挥,控制关家垴东北面阵地;总部炮兵团3营及特务团山炮连在关家垴东南占领阵地,为上述各部提供火力支援;拟于次日凌晨4时发起总攻。

   谁知30日深夜,冈崎大队组织步兵第225联队第3中队和1个机枪分队突然袭击凤垴顶,我决死1纵队38团与25团正在调整部署,疏于防范,以致阵地失守。于是,陈赓迅速命令386旅16团、决死1纵队38、25团各以一个营进行反击。日军顽强抵抗,我军4次冲锋均被击退。日军遂以两处制高点互为掎角,固守待援。30日凌晨4时,我军按原计划向敌发起进攻。我炮兵首先集中所有山炮及迫击炮猛轰敌前沿阵地,随后386旅769团从西北、总部特务团从东北、386旅772团从东南、决死1纵队25团由南面一齐扑向关家垴。但战斗一开始就不顺利,日军用机枪和掷弹筒封锁了仅有的一条通住垴顶的不足1米宽的窄路,攻击部队遭到严重杀伤,担任主攻的772团1营仅剩80余人,385旅14团和决死1纵队38团对凤垴顶的攻击也同时受阻。祸不单行,此时敌机开始轰炸我军阵地。由于我军缺乏对空作战的装备与训练,部队既没有及时疏散,又没有组织有效防空火力对空射击,以致于日军飞机的航空炸弹杀伤力极高,一颗颗在密集的人群中爆炸,血肉横飞。陈赓见一个个英勇的战士倒下,心如刀绞。经过反复思考后,他要通了总部的电话,请求彭德怀立即停止围攻、撤出战斗。可彭德怀的决心仍未改变,下令:“拼光了也要拿下关家垴。”

   下午4时,我军第二次总攻开始,共连续发动了18次冲锋,终于攻占了日军第一道防线,但是代价惊人,16团参加进攻的1个营仅存18人,团长谢家庆牺牲。特务团第11连164人仅剩15人。在西面担负助攻任务的新10旅也遭受很大损失,旅长范子侠负伤。刘伯承、邓小平要求停止攻击,但彭德怀火冒三丈:“拿不下关家垴,就撤掉129师的番号,杀头不论大小。”(熊玉祥:《百团大战》,团结出版社)。

   10月31日拂晓,我军第三次总攻开始。第769团从西北方向攻击关家垴,被日军击退。此时刘伯承发现此处坎上斜坡隐隐露出的黄土,于是告诉团长郑国仲:“那坎上斜坡是土质的嘛,可以挖暗道通上去。” 郑国仲立即组织突击队从坎下面往上挖掘坑道。不到2个小时,一条通往山顶日军阵地后面的通道挖成了(这就是《亮剑》中李云龙组织的土工近迫作业法的出处)。八路军突然从日军阵地后方冒出来,日军顿时一片混乱。这时,隐蔽在坎下的突击部队迅速从斜坡上攻了上来,双方在山顶平地上展开了激烈的肉搏。八路军后续部队源源不断地攻上山顶,加入战斗。几经搏杀,终把日军压缩到一个狭小的地段。正当攻击部队要进一步动作时,西南方向凤垴顶的日军发觉了关家垴日军的危机,逐用猛烈的侧射火力对我军的关家垴攻击部队扫射。在这种情况下,关家垴攻击部队被迫抽出第769团2个营增援冲击凤垴顶,战斗又陷于僵持。

   战至31日下午4时,关家垴仍未攻下,而武乡、辽县之日军2500余人也已出动,试图围歼129师主力。彭德怀无计可施,只得命令部队撤离关家垴。

   是役我军伤亡2000余人,其中牺牲1000多人。我军宣称日军阵地遗尸280余人,另有三大堆骨灰。我军俘虏日伤兵2人,缴获步枪50多只,轻重机枪6挺。

   我们的历史书中均称此战全歼日军冈崎大队,《亮剑》也采用此说法,并不正确。彭德怀在回忆中也否定了歼灭日军的说法,称他率7倍于敌的兵力在野战中力图围歼一部日军,结果激战一天,付出相当大的伤亡却未能达到目的。关家垴战斗由彭德怀和刘邓亲自指挥,名将云集,又动用10个主力团聚歼日军一个500多人的大队,但仍未能将其歼灭。我军伤亡极大,许多连队打到了只剩不足三分之一,红军时期的连、排战斗骨干也损失过半,大伤元气。这样一场硬拼战,引起了日后军史上对百团大战的争议,也增加了彭刘两位老元帅之间的不和。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