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典型机步师评点[图] | |
2010年07月 来源:新华网 |
美军第三机步师的M1117装甲车
本文原载于《世界军事》2006年第4期。作者:韩传道、郭宏伟;编辑:岳正。
机械化步兵师,是当今陆军最具战斗力的重装部队。尽管各国对这类部队称谓有所不同,但实质基本一致。
俄罗斯的机械化部队一直称为摩托化步兵师,而摩托化步兵师与机械化步兵师的主要区别在于,是否大量装备重型履带式装甲车辆,其实早在冷战时期苏军许多摩托化步兵师就已装备了大量主战坦克、步兵战车和自行火炮,实际上完全是机械化步兵师,只是按照传统延续称其为摩托化步兵师。德军的机械化步兵师,在改编前也一直称为装甲步兵师。因此,本文在分析比较这些机械化部队时,将统一使用"机械化步兵师"的称谓,简称"机步师"。
类型的划分
典型的机步师可分为四种类型。
前沿力量快速部署型
美军第3和第4机步师为突出代表。美国的军事战略要求美军具有全球应急作战能力,陆军野战部队必须能够适应海外作战时的前沿力量投送与快速部署。当前,美军能在4天内将1个轻型旅、12天内将1个机械化师、30天内将2个师投送到海外战区。
据报载,美第4机步师先头部队和师属航空旅,可通过军事空运司令部的C-5、C-141、C-17战略运输机快速投送,其他重装备通过海运,从美本土投送到危机地区。情况紧急、条件允许时,该师人员可全部空运至战区,并启用战区预置和海上预置装备。
攻防一体国土防卫型
俄罗斯机步师和印度机步师为突出代表。此类机步师主要是适应国内及周边战争和武装冲突的需要,能够迅速应付各种突发事件。
俄罗斯国土辽阔,为满足本土防卫与反恐应急需要,保持着庞大的机械化部队,仅机步师就编有21个。
印度也是一个领土辽阔的国家,印军陆军以普通步兵师为主,作战任务主要是国土防卫,有18个步兵师和9个山地师。但按照印度陆军2005年军队改革计划,从2005年起逐步取消普通步兵师,编设4个装甲师和8个机步师,具备很强的进攻作战能力。
联盟构架打击力量型
德国机步师为突出代表。经过十多年的摸索和实践,德国确立了利用联盟确保安全、发挥作用的政策。特别是近年来,欧洲一些国家出于联合防务的需要,纷纷组建联合军团。
德军积极推动这一措施,2000年6月,德军将原来的7个作战师(4个装甲师、2个装步师、1个山地师)改编成5个机步师,每个师辖2个机械化旅。为更好地适应打信息战的要求,德军计划实现与欧洲主要盟国在战场信息系统、21世纪数字化部队战场信息系统,特别是师(旅)级指挥与控制系统"对接",达到"通用性"水平。
速战速决进攻型
以色列机步师为突出代表。几次中东战争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以色列必须同时对付几个国家的进攻,在国力和军力上处于明显的战略劣势。在这种情况下,以色列如果四面出击,决无胜算把握。因此,以色列的战略决策就是选准首要打击对象,利用机械化部队快速机动的特点,达成速决战。
中东地区平坦宽阔的沙漠地形,也为机械化部队的快速机动提供了有利条件。在第三次中东战争中,以军兵分3路,横穿数百公里的西奈沙漠,快速插到苏伊士运河,分割围歼了守军,导致对手全线崩溃。此外,以军机械化师采取"师-旅"式编制,一个机步师辖2个机步旅,每个机步旅装备54辆坦克。
这种编制小巧精干,特别适于快速机动作战。而以色列主要作战对象的机步师,一个师有132辆主战坦克,比以军多一倍多,但以军的作战能力明显优于对方。在第四次中东战争中,阿方共损失坦克2550辆,而以色列仅损失840辆坦克。
印巴边境地区驻的印度陆军士兵
编制和装备
传统的作战理论认为,部队的战斗力不仅取决于兵员和武器装备的数量与质量,还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部队编组结构。编制和装备的不同,直接导致机步师作战能力的不同。但单纯地考察一个机步师的作战能力是没有意义的,因为各国的作战理念不尽相同,在确定编制结构时,考虑的是合理、适用、够用,而不是越大越好。因此,衡量一支部队的战斗力不仅仅要看到有多少兵力和装备,还必须考虑在实战中能够配属多少战斗和勤务支援部队。因此提高部队独立作战能力和持续作战能力,与增强火力、机动力和装甲防护力同等重要。而现代作战理论则认为,未来战争是联合(联盟)作战,机步师在战场上可以得到来自其他方向的空中火力、炮兵火力支援与后勤保障,因此在编制中就不再考虑这些因素。联合程度高的机步师,其编制结构相对简单。德军机械化师的改编在这方面就体现得很显明,德军将原师属作战支援和后勤保障部队合并,改编成陆军部队司令部,下辖1个炮兵旅、1个防空兵旅、1个工兵旅、1个防化旅和2个后勤旅,为机械化师提供保障。
美军的作战指导思想是依靠大量的职业后勤部队支持,而不在作战师中配属大量师属后勤分队,这使得美军的机步师结构相对简单。如,美军第4机步师下辖1个装甲旅旅部和旅部连,2个机步旅旅部和旅部连,共编有5个坦克营,5个机械化步兵营,1个战斗航空旅,1个师支援司令部,1个师炮兵司令部,1个通信营,1个防空炮兵营,1个军事情报营,1个防化连。英国机械化步兵师的编制甚至极少后勤保障单元,其机步师下辖机械化旅2个、空降旅1个、炮兵团3个、工兵团2个、航空团1个、防空团1个,没有独立的保障单元。
俄罗斯的机步师继承了苏联的编制特点。编制员额1.3万人,通常编1个步兵战车团,2个装甲输送团,1个坦克团,1个炮兵团,1个防空导弹团及若干直属分队。武器装备包括:315辆步兵战车/装甲输送车、265辆坦克、126门火炮、18部多管火箭炮、4部战役战术导弹发射装置。俄军机步师编制最大特点就是,人员相对武器装备比例过小,看上去火力强大,实际上经不起伤亡。装备过多,一旦人员有伤亡,就会出现车组或炮班人手短缺,不得不丢弃装备。而装备中的弹药、燃料、通讯器材就将成为累赘,要么毁掉,要么转移,这都是耗费人员和时间的工作。人员的伤亡有不确定性,专业兵员的伤亡是随机的,人员装备比例过小,调整伤亡后的人员重新分配就很困难。在作战中,人员分散在各处,很难及时调配齐,而且这类任务历来比较麻烦。在中东战争中,曾经有以色列后备人员骑自行车赶去接替前方伤亡车组的情况。
当然,放之四海皆准的最佳编制是不存在的。一个军队的编制受军队现代化程度、作战任务、武器装备、作战地域等多种因素制约,无需刻意规定或追求所谓最佳编制。
当前各国机步师编制参照美军的多一些。其实被称为世界数字化第一师的美军第4机步师,在作战能力上也有很大局限性:该师的重型装备数量多、体积大,无法进行大规模空运,因而不能形成整师的快速战略机动能力;该师主战坦克、战斗车辆在丛林山岳地带和水网障碍地形上的作战能力有限,更不适宜在城市化地形上作战;师建制内的运力有限,通常只能在师的后勤地域与旅的后勤地域之间运送数类补给品,需要得到上级强有力的后勤支援,等等。
未来的趋势
尽管各国机步师的编制和装备不尽相同,但目前都朝着轻型化与数字化的方向发展,并最终成为适应信息化战争的作战平台。从各国机步师编制装备调整看,不难发现未来发展的几个趋势:
规模小型化 从伊拉克撤军后,美军第3机步师进行了编制体制调整,由3个传统的战斗旅调整为数个规模更小的行动单元,包括4个重型装甲行动单元和5个行动单元,新增加的5个行动单元分别是航空兵单元、火力单元、机动保障单元、战斗支援单元和侦察监视单元。第3机步师在"自由伊拉克"行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现在被确定为美军部队编制体制调整的样板。俄罗斯也有同样的计划,将陆军部队编成"小型化",坦克、机械化部队进行缩编,将部分师缩编为具有模块组合功能的作战旅。在机步师的未来编制中,美军将由1.8万人减少至1.2万人,英军由1.2万人减少至1万人以下。俄陆军研究中的"21世纪多用途师"编制比现行的机步师小,比坦克师大,可根据不同作战地区配备相应的装备。
形式多样化 为适应多样化作战的需求,美军机械化师采用"师-旅-营"制,而俄军机步师则采用"师-团"制与独立坦克旅(团、营)并存的编制。各国机械化师编成内,通常都编有坦克部队,一般情况下,机械化水平较高的国家编有较多坦克兵力,而机械化程度较低的国家只编有部分装甲坦克兵力,由高层集中掌握,战时向下加强。多种形式的机械化部队编组,可根据战时需要,采用"模块化""积木式"灵活合理的编配组合,提高了应变能力,同时也增强了体制编制的灵活性与弹性,适应多种作战对象和在情况多变的战场下遂行任务。俄军计划在今后10-15年内,组建集中各兵种作战能力于一身的"多用途机动部队"。美陆军正在研究一种5000-6000人规模的"机动集团",取代师这种编制,作为基本作战单位。
结构一体化 诸兵种合成一体化,是现代机步师编制组织的重要特征。机步师一般都由装甲兵、炮兵、防空兵、工程兵等不同的兵种、专业兵组成,装甲兵是主要突击力量,炮兵、防空兵是火力保障力量,通信兵、工程兵、防化兵是战斗保障力量。这种合成一体的机械化部队,作战中不只是简单的组合,而必须能够实现各兵种联合作战的一体化。俄军设想在师以下各级通过对各组成部分进行全面综合研究,使技术装备和软件实现通用化,建立侦察设备、武器、电子对抗设备和部队与武器的指挥控制设备完全组成一体的作战系统。美军设想组建由机械化步兵、装甲兵、炮兵、导弹兵、攻击与运输直升机分队组成的一体化地面分队。这种一体化分队的合成度更高,内部结构更加紧密,具有更强的协同作战能力。
装备数字化 美国计划对机步师进行编制改革,精简人员,采用高技术装备以弥补人员减少给全师战斗力所造成的损失。未来美军的机步师将使用计算机网络将高技术支援管理系统和指挥、控制系统连在一起,从而使机步师的综合战斗力成倍提高。新编制最突出的表现:现编机步师的战场正面和纵深都是100公里,覆盖面积大约1万平方公里;而新编师的战场正面为120公里,纵深达200公里,面积有2.4万平方公里;战略机动力比现编机步师提高18%-20%;打击目标由击败敌进攻部队的先头旅,变更为击败敌军1个师;采用数字化装备后,随着战场感知能力的提高,部队的杀伤力、生存力明显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