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语的文化价值(1)


吴语的文化价值(上)

作者:吴语公民    发表时间:2004-08-25

    现在上海人多有普通话交流能力,这是推普工作的成就,也是社会进步的表现。但有人将推普工作理解为就是消灭吴语(上海话),将保存吴语文化与推广普通话对立起来,处处限制吴语使用。于是“人人会说普通话”的推普目标,变成了“人人只说普通话”,使得不少上海长大的孩子不会讲吴语,甚至听不懂吴语的书面语,使这些孩子失去了吴语人口的文化优势,他们中能听懂评弹、越剧的越来越少,这样的做法是否极左了一点。语言是工具,吴语也不是“四旧”。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吴语的灭亡势必导致昆曲、评弹、越剧等艺术形式的灭亡。
一、吴语(上海话)的文化价值及普通话的文化缺陷

    北方话成为普通话基本方言只是机遇问题,并非其是中国最好的方言,即使是也是“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博大精深的中华五千年文明不可能仅仅浓缩在普通话中。吴语也是伟大的文化遗产,有普通话不能替代的文化价值和文化功能。吴方言使用人口七千万(意大利语使用人口约六千万),有着和官话不同的音素、词汇、语法,故而称为“吴语”更合适。上海话是苏州话、宁波话等几种代表性吴语的混合体,兼具苏州话的软,宁波话的硬,加上使用人口较多,是最具代表性的吴语。

    吴语的价值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语音工具

    河南籍的唐玄奘是选用吴音译注佛经的,因唯吴音才能译音准确。

卧看明河 发表评论于
倒不如说玄奘时期中原话和现在吴语很接近。中原经多次外族入侵语言已有很大变异。用吴语读元朝以前的诗词都能很好地押韵,而普通话经常不能押韵。

图中西南地区的语言和汉语是一个语系(汉藏语系)。汉语是从云南一带起源的。至今那里还有大量汉藏语系的语言在使用。其中一只迁移到北方,为了抵抗外族(即非汉藏语系的民族),产生了部落联盟和后来的政权,于是有了我们汉民族。所以,吴语和多数西南“少数民族”语言和北方话都有共同祖先。

DNA的分析也完全支持语言分布,也就是说我们汉人是从非洲起源,沿中东/印度,到达泰缅、云南,在那里发展了农业并定居。然后由于人口增加,逐渐向东北迁移到达中原的。西南是汉人的家乡。有兴趣可看:
http://news.wenxuecity.com/BBSView.php?SubID=news&MsgID=22493#followups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