令人震惊的因果报应, 一段真正的历史174.91.206.* 1楼
善有善报,恶有恶报。
我曾怀疑是否真有“善有善报,恶有恶报”,怀疑过上天的公正。但当我知道这段历史,我才明白为什么会有那么多的人如我一样的怀疑,因为我们未曾看到完整公正的历史,不说李世民掩过饰非,违反惯例篡改自己为篡权而弑兄囚父的真相,也不说康熙与乾隆不遗余力的“修纂”明清史,也不说著史者自己的立场与喜好,我们看到的史书真的就是事实么?就是全部么?有多少善恶被颠倒,从而让我们怀疑上天的公正?
看过明末历史的人都知道史书上把崇祯的周后描述得多么贤良,袁妃是如何的与世无争,但是她俩的下场都十分的凄惨,上天为何如此对她俩呢?是上天糊涂了么?
就让我们来看看这段历史的真相,看看上天的明察秋毫。这一切要从汉人香妃---田秀英谈起。希望大家从这段真相中如我一样找回对这个世界公正的信心。
2010-8-19 22:11 回复
174.91.206.* 2楼
“妃生而纤妍,性寡言,多才艺” 【《明史》】田妃的举止娴雅又多才多艺,琴棋书画无所不精,蹴鞠骑射无所不能,至于装饰居室、刺绣烹饪、改进宫中仪制等,她也样样出手不凡……她的字宗法钟繇、王羲之,已臻能品之境。“凡书画卷轴,上每谕田妃题鉴之”。她善花卉,所画《群芳图》,被崇祯置于案头,时常展赏。最为出众的还是她在音乐方面的造诣,她善弹琵琶,又吹得一管好笛,崇祯称赞她的笛曲有“裂石穿云”的效果;抚琴更是她的绝技,声遏行云,绕梁三日。崇祯喜欢琵琶的哀婉,笛曲的悠扬,尤其喜欢琴曲的古雅,还自己作过琴曲“访道五曲”—— 《梧桐吟》《崆峒引》《敲爻歌》《烂柯游》《参同契》,逢有空闲时就听田妃演奏【《崇祯宫词》】。素以刻画美人出名的吴梅村,在其《永和宫词》中为田妃留诗:“雅步纤腰初召入,钿合金钗定情日。丰容盛鬋固无双,蹴鞠弹碁复第一;上林花鸟写生绡,禁本钟王点素毫。杨柳风微春试马,梧桐露冷暮吹箫。”田秀英能够单足立于马蹬,百步穿杨,锦衣卫们也感叹,“田贵妃若驰骋疆场,定然巾帼不让须眉。”
崇祯非常宠爱田妃。崇祯封田妃为皇贵妃,并特意将坤宁宫以东的永宁宫更名为“承乾”宫,要知道“承乾”二字的寓意之大,“承乾”就是“承天”,(譬如唐太宗给嫡子分别取名叫承乾、李泰、李治,个个气势非凡,藏治国意义,尤其是“承乾”就是“承天”,更是非同小可;反观给庶子命名李宽、李恪、李愔、李恽、李贞、李简,则无非告诫他们要时刻铭记本分做人,与世无争罢了。),让田妃入住,与周后的“坤宁”和袁妃的“翊(恭敬的意思)坤”宫名相对照,以表明田妃在他心中的非凡地位(这也是对崇祯十分推崇的顺治让挚爱董鄂妃入住承乾宫的原因)。
“宫中有夹道,暑月驾行幸,御盖行日中。妃命作蘧篨覆之,从者皆得休息。又易小黄门之舁舆者以宫婢。帝闻,以为知礼。” 【《明史》】对待普通宫人尚且如此体恤,田妃善良宽厚可见一斑。但是田妃生性静默寡言, 不似周后巧言令色。
田妃在宫中阶位仅次于周后,但她却没有因此而恃宠恣肆,在宫中多年,从来都是小心谨慎。同皇帝下棋,她总能让皇帝小胜一子两子,凭这种驾驭局面的功夫,她的棋术至少要高出崇祯两三个段位,崇祯却以为自己略高一筹。对于盛气凌人,以势欺人的周后,她也尽量低声下气,以求和睦,让崇祯省心。唯有对家中那个商人出身的父亲,她却是鞭长莫及。田弘遇仗着女儿在宫中得宠,官封到左都督,在京城里极为骄横霸道。田妃知道后,找来父亲说:你们在外面犯事,已经风闻宫中了。如果皇上来责问,我只有一死了之。田家才开始收敛。【《崇祯宫词》】
崇祯熟读《资治通鉴》、《贞观政要》、《帝鉴图说》,他极为羡慕历史上君圣臣贤密切合作,共同创造丰功伟业的盛世,也极想在自己的统治时期再现一次那样的盛世。他以“君圣”自居,认为自己的道德操守,同历代君主相比,即使不算是最上乘,起码也是上乘的。他平时对朝臣讲话,只说要效法尧舜,很少把后来的著名皇帝们放在眼里。有一次臣子把他比作汉文帝,本来是拍马屁的,谁知弄得崇祯很不高兴。他认为汉文帝顶多算是个中上等的皇帝,把自己比成汉文帝实在是贬低了。有一次辅臣提到唐太宗,崇祯说:“唐太宗扫荡群雄,我自愧没有那样的才能;但要说到闺门无序,家法败坏,我还羞于与他相提并论呢。”【《三垣笔记》】前面半句话是客套,后面半句才是他的真心话。和睦有序的后宫是崇祯最引为骄傲的地方。
田妃行事小心守礼,周后伺机在旁十几年都抓不到什么把柄,只好时不时地以皇后的身份打压田妃,以发泄对崇祯宠爱田妃的不满,田妃都隐忍下来,倒也没什么大风波。但是由于崇祯对五皇子的超乎寻常的宠爱,五皇子“少而慧,上绝爱之” 【王誉昌《崇祯宫词》】 周后对田妃的不满随着五皇子的长大而越来越深。
2010-8-19 22:12 回复
174.91.206.* 3楼
崇祯在田妃怀六皇子时特意传旨为她占六甲:“丁丑十月癸丑日辛酉时,大司礼讳化淳曹公奉上传令灵台牌子太监陈国用占东宫田妃六甲”,占卜的结果田妃必生男,但是卦相显示田妃已被众小人包围,卦相十分凶险。在其后的五年里,田妃的六,七皇子接连莫名早夭,而最心爱的五皇子更是被活活吓死,而田妃终于万念俱灰,追随爱子们而去。
五皇子被害缘起崇祯要求贵戚捐助军饷。崇祯首先向武清侯李国瑞强借40万两银子,李国瑞心疼,就一面哭穷哀告,一面大张旗鼓地拆房卖地,又把家具器物放在通衢大道上公开叫卖,显示自己很穷,故意给崇祯难堪。这引起了贵戚们的恐慌。周后的父亲周奎带头向崇祯帝进言,说李家确实穷,不要催逼太急,失去戚畹之心。崇祯知道周奎是为了自己的利益,不但不听劝,反而更加严厉,降旨削夺了李国瑞的侯爵,并命令内官衙门按期追缴。李国瑞又气又吓,竟然病死了。
事情弄到这一步,不论是朝官还是宦官,都知道皇帝在突破了贵戚这一道关口之后,就要对自己下手,因而以周奎为首的一些人暗中勾结宫女、宦官,还有周后,密谋进行了抵制崇祯的阴谋活动,而下手的对象,竟然是崇祯最最宠爱的才只5岁的田妃的幼子。让这个“少而慧,上绝爱之”的皇五子因为活见鬼而暴死于启祥宫。
此时就不得不提田妃自贬启祥宫之事。周后嫉恨田妃十多年,并非一日两日。周后的强势不饶人是有记载的,崇祯是个迂腐的书生,生活行事都十分拘泥于儒家理学,更是时时刻刻把:“齐家,治国,平天下”作为自己的目标。无奈后两个实现都有相当的困难,所以在“齐家”上崇祯是严格要求自己,由于崇祯十分宠爱田妃,担心因此而引发后宫不和,影响到自己的形象,所以对周后十分容忍,精明的周后也深知崇祯对她的容忍是有限度的,只有在维持后宫和谐的前提下才谈得到。想要打压田妃母子除非是有正当借口才行得通,否则只会让自己玩完。但是田妃从来都是克制忍让,小心守礼,实在是让一直伺机在旁的周后十多年都寻不到机会下手,所以从来都只能借题发挥,偶而向崇祯使使小性子而已。
但是十多年的苦苦等待,终于让周后在1940年抓到了机会。这个冬天是人类有史记载以来最冷的小冰河期的冬天,而田妃刚刚因为幼子莫名夭折大病一场,身体虚弱。如果田妃真是恃宠而娇,本可以托病不来,但是由于担心周后借此生事,田妃还是抱病前去。而对田妃一切情况都掌握在手的周后若是真的贤达识礼,也必不会在这样的奇寒天气时而且田妃身体病弱时斤斤计较,小题大做。通常在这种天气下,一应的繁文缛节都会相应减免,但是周后如何肯错失十多年来好不容易才抓到的机会呢?更不要提还有一个在旁边煽风点火,盼着两败俱伤的袁妃。
以“落井下石”为技术纲领,以“趁你病要你命”为行动指南的周后抓住这几千年也难逢的机会将病体孱弱的田妃在人类有史以来最冷的低温天气(小冰河期)中冻了很久。很多人很是对田妃久冻不以为然,但是问题是:天气是破几千年记录的严寒,田妃的身体状况正是病弱不胜寒,才会不得已多坐了一会儿车子,本不是什么大错,但对等了十几年才终于等到个像样借口的周后来说,确是千载难逢的机会,“你田妃不是病弱不胜寒么,我就把你往死里冻!”就好比同样是挑担子,100斤给一般人是为难他,担100斤给鲁智深是侮辱他,而让林黛玉担着100斤就是要她的命!同样,这种情形下通常都会减免礼节变通一二,但是周后反其道而行,小题大做,只为了能从身体上重创田妃。也正是由于周后的不合情理的过分作为,才会让一贯 为了“齐家”形象而对周后多有忍让的崇祯再也忍无可忍!大发脾气推倒周后,周后开始绝食。周后的绝食威胁,让最是以“后宫和睦”而自诩的崇祯大为烦恼,崇祯于是送貂皮衣,又问起居暗表歉意,希望周后不要再寻死觅活, 但是决定趁热打铁的周后不依不饶,让顾念旧情,又不愿让田妃受委屈的崇祯甚是头疼,后来深明大义,识大体的田妃自己主动写了书面检讨,自责对皇后不够尊重,请求移居启祥宫反省,希望周后能够息事宁人,好让崇祯能够专心国事。崇祯见田妃有高姿态,为了给足周后面子,平息此事,只好违心的批准了田妃的上书。
2010-8-19 22:12 回复
174.91.206.* 4楼
自贬启祥宫后,被周后又冻又气的田妃终于再次病倒了,不久,活蹦乱跳的五皇子也开始莫名其妙地上吐下泻起来。崇祯3个月没有见到田妃,寝不安枕、食不甘味,脾气变得越来越坏。周后何等的聪明,知道这样下去自己也讨不着好,“解铃还需系铃人”,这才挑了个三个月后永和门赏花的机会,主动出面做好人,说“我与田妃无仇,只是为了帮她进步,才小小地为难她一下”,不理会崇祯与她赌气不应,将田妃强拉了来,让自己在崇祯心中的形象大为改观。在和好如初的表象下,自身病弱又忧心着五皇子病情的田妃是强装笑颜,而周后是暗藏杀机。
崇祯对田妃的感情超出了周后的预料,更令周后嫉恨不已。赏花后不久,为了除去眼中钉,周后与父亲密谋,借着贵戚对崇祯催饷恐慌不满的机会,开始对田妃母子痛下杀手。周后买通好启祥宫中的太监宫女,在皇五子的身边装神弄鬼起来。他们让一个老太太打扮成恐怖模样,吓唬病中的五皇子,说:“我是九莲菩萨,皇上待外戚薄情,再不悛改,就让他的儿子全都死掉!”,成功地将五皇子吓死。周后与周奎一个在宫中,一个在朝堂上一起造谣造势,蒙蔽崇祯,把九莲菩萨的降临描述得绘声绘色而使田妃无法为爱子伸冤。丧失爱子让崇祯悲痛不已,为此还大病一场。崇祯果真以为五皇子的死是由于九莲菩萨不满自己向贵戚催饷,追悔莫及,被迫放弃向贵戚催讨军饷。为了安慰田妃也抚慰亡灵,他特地追封这个5岁的孩子为“孺孝悼灵王”,仍不能尽意,又追赠了一个“通玄显应真君”的奇怪称号来纪念九莲菩萨那件事。但遭礼部以“玄感灵通,实为不可思议之事”据理反对,最后“真君”的封号才被取消了(礼部可不相信菩萨会现身吓死小孩子的鬼话)。周后与父亲成功地吓死五皇子,重创田妃,且令崇祯不得不停止向贵戚催饷,一箭三雕,不可谓不毒。【见《明史》卷120】【《山书》卷13】
崇祯13年(1640)七月,在最心爱的第五子离奇夭折和田妃病重不起后,崇祯忧愁于家事寇乱,开始吃长斋,穿布衣。内臣和朝臣为此多次劝谏,崇祯还是将近一年没有动荤腥。后来瀛国夫人进宫对他说,梦见了崇祯母亲刘太后,让她劝皇上不可不进肉食,不要亏了身体。此时周后恰到好处的以刘太后为借口端饭劝慰,令思念母亲的崇祯十分感动,认为周后孝顺,才有了“因出奏示后,再拜举匕箸,相向而泣,泪盈盈沾案。”【见《山书》卷13, 及《明史》】
但是,即使是田妃因病卧床不起,日见憔悴,却仍不见崇祯对田妃的宠爱稍减。周后与父亲周奎研判:周后失宠、田妃受宠,根本原因在于周后不及田妃美丽有才。于是,父女俩密谋,只有找到比田妃更漂亮的美人,才能让崇祯远离田妃。
崇祯14年(1641)秋,周奎回到老家嘉定。在苏州,他寻得陈圆圆,冒僻疆曾用过“欲死欲仙”来形容她的妩媚。周后大喜过望,伺机设了宴席请来崇祯。据说,席间,陈圆圆长袖轻舒、细腰款摆、举止乖巧、眉目勾魂,吴侬软语温婉清丽,在给皇上侍酒时,甚至故意频频用胸靠近崇祯…… 但此时的崇祯满心想的,只有田妃的病情和紧急的国事,哪有闲心风流快活?就这样,周后与父亲精心谋划的“美人计”流产了!
见钮诱《觚胜》:周奎『以营葬归苏,将求色艺兼绝之女,由后进之……因出重赀购(陈)圆圆,载之以北,纳于椒庭……上见之,问所从来,后对:左右供御,鲜同顺意者。兹女吴人,且娴昆伎,令侍栉盥耳。上制于田妃,复念国事,不堪顾,遂命遣还。故圆圆仍入周邸。延陵(吴三桂) 方为上倚重,奉诏出镇山海,祖道者绵亘青门以外。嘉定伯首置绮筵,饯之甲第,出女乐佐觞,圆圆亦在拥纹列……』。
可怜田妃委曲求全,步步退让,却换来周后落井下石,步步紧逼。眼睁睁的看着自己的爱子被人暗算,连失三子的打击终于让田妃崩溃了,从此一病不起。崇祯对她的病非常惦记,不但嘱咐宫中御医悉心调治,还亲自在宫中各处庙宇的神祗面前恭敬祷祝,为她祈福。可惜崇祯的日日祈祷也无法挽回田妃的心灰意冷。病情日渐沉重的田妃拖着奄奄一息的病体将唯一健在的儿子---四皇子特地托付给前朝皇后—懿安张太后抚养。这样不同寻常的安排禁不住令人深思:通常妃子死后,其子女都是直接由皇后代为抚养(例如长平公主因生母王顺妃早亡而由周后代养),而田妃却大费周章地辗转将儿子送入与自己关系谈不上亲厚的张太后手中,究竟是为了什么?原因很简单:因为只有被周后视为唯一敌人的田妃才能看穿周后贤良伪善的面具,作为一个濒死的母亲,想尽全力为自己仅存的儿子安排好后路,因为如果失去了唯一的母亲的保护,四皇子最终也会像他的三个弟弟一样,这不是田妃愿意看到的。 所以她要将儿子托付给一个有能力不受周后权势所辖管的人的手中。崇祯焦灼于国事,无力它顾,连自己和五皇子如此受宠都落得任人鱼肉的下场,自然是半点也指望不上的, 而放眼后宫,唯有张太后让周后敬畏。明宪宗时,万贵妃残害宪宗子嗣,幸得周太后出面,亲自抚养朱佑樘,才使孝宗免遭万贵妃毒手。权衡之下,田妃作了这样一个被外人看起来很是奇怪的安排,实在是被逼无奈,才使四皇子永王朱慈焕没有步上他三个弟弟的后尘,最终得以保全。
2010-8-19 22:12 回复
174.91.206.* 5楼
1942年七月中旬,田妃病故于承乾宫。痛失爱妻的极度悲痛几乎又使崇祯大病一场。辍朝3日后,他还是强打着精神恢复了正常的政务活动。首先为田妃安排了隆重的丧礼,还为田妃拟定了一套高贵美丽的谥号,叫做“恭淑端慧静怀贵妃”。【《山书》卷16】
后宫之争终于以周后的全面大胜而告终了。但她真的胜了么?田妃死后,崇祯日不思饮、夜不成寐、痛不欲生,性情变得暴躁异常,形容日渐憔悴,动辄呵斥踢打宫女,有时会突然泪水纵横。
京中的士大夫们对于这位专宠的田妃的盛年早逝大都唏嘘不已。直到明朝覆亡,明朝的遗臣们回想起田妃的早亡,才又慨叹她的死与其说是不幸,不如说是万幸。诗人吴伟业在《永和宫词》中追咏此事,“幸免玉环逢丧乱,不须铜雀怨兴亡”【《吴梅村全集》】。庆幸她没有像唐代的杨贵妃那样在丧乱中惨遭杀害,也没有像曹魏末代后妃那样成为亡国臣妾。比起仓促自尽的周后来,她毕竟是寿终正寝的。
崇祯十七年(1644年)正月,田妃的地宫修建完成。正月二十三日田妃遗体被葬入天寿山西南银屏山坟园内,仅仅一个多月后,三月十九日,明朝覆亡。周后争来争去, 却在田妃入葬一个多月后就不得不奉旨殉国了。四月初四,崇祯与周后的遗体被赵一桂等人迁入田妃墓。
周后一生中最引为自豪的是她在崇祯2年(1629)为皇帝生下了元子,这在明代历史上还是第一次,按照“有嫡立嫡,无嫡立长”的祖例,毫无疑问的成为太子。
但16岁的太子朱慈烺运气最差,被自己的亲外祖父周奎向官府举报出卖,在清朝廷的授意下,周奎和周绎都一口咬定太子是假的,而可怜的太子朱慈烺虽然逃过了几次兵难,却最终被亲人送到了清朝统治者的屠刀下。
周后与自己的父亲周奎联手谋害了田妃的五皇子,结果自己最引为骄傲的太子也是被自己的父亲亲手出卖到满清的屠刀下,因果报应,不可谓不是对周后的极大的讽刺,可怜太子终为自己的母亲恶行所累。
其实在周后谋害田妃母子的背后,真正的始作俑者和推波助澜者是善于伪装,巧于逢迎的袁妃。袁妃对田妃的嫉妒最甚,周后还有皇后的身份可以自我安慰,但是与田妃同时入信王府的袁妃却在崇祯的三妻四妾中只得了个不上不下的位置,于是不甘心的袁妃琢磨出一个声东击西、“借刀杀人”的计谋。“皇上已不可救药,皇后也许孺女可教。”袁妃把目光集中到坤宁宫,有事没事儿都往坤宁宫跑,和皇后套近乎。在周后面前,她表现得极其谦虚谨慎,像个小学生一样,毕恭毕敬地请教这,请教那;而且极力显示自己清心寡欲,与世无争。她从来不直接地议论田妃的短长,却句句都能让周后听出她对周后不受宠的同情,对田妃“专宠”的不满。就这样,周后袁妃慢慢地结成形影不离的朋党,而周后最终成为袁妃手中杀人不见血的刀。
暗室亏心,神目如炬。巧于算计的袁妃害人终害己,女儿遭崇祯手刃,自己不愿就死亦遭崇祯当肩一剑。不过是上天报应她暗算田妃母子的背后一刀。
再来回顾一下周后与父亲谋害五皇子的好手段,不得不佩服她的心思之缜密,手段之狠辣,俨然是王熙凤的翻版,不过仍是那句话:饶是你精似鬼,也逃不过天公地道,要知道上天可不是凡人,只要甜言蜜语便可以骗得过的。欠下的,终究是要还的。
田妃墓一跃成为帝王陵,成就了明朝唯一不是皇后而与皇帝同葬的奇迹, 虽是明亡后的不得已的选择,但又何尝不是上天的刻意安排?!后来清朝人将这座葬有崇祯帝的田妃墓更名为“思陵”, 并在顺治元年(1644年)五月开始营建地上园寝建筑。思陵之“思”,拆解开来便是“ 田”在“心”上,放下中兴帝国执念的崇祯,放不下的是对田妃的爱恋痴心,冥冥中的天意,让人唏嘘不已。
田妃擅花卉,尝作群芳图,凡二十四种,合为一本。思宗命特付装潢,特加赏览,每页钤“承乾宫印”,“南薰秘玩”。上端有思宗题诗。明亡,散落人间,有蒋氏得其二页,一为海棠,一为芙蓉,幽逸冷艳,皎然独绝【《梵天庐丛录》】。真是画如其人,一样的幽逸冷艳,皎然独绝。而在经历了三百多年的历史风霜后,崇祯的后妃中唯有田秀英的名字得以留存,让后人嗟叹。
上天终于以他出人意料的方式还了田妃一个公道。
2010-8-19 22:12 回复
174.91.206.* 6楼
帝令后自裁。周后抱怨道:“妾事陛下十有八年,卒不听一语,至有今日。” (她忘了南迁是崇祯首先提出的,却遭到太后与群臣的抵制),后入室阖户,宫人出奏,犹云“皇后领旨” 【《明史》】。太后张嫣,先后两次自缢,终壮烈成仁。虽然周后是在崇祯的命令下和监督下上的吊,但周后毕尽是完成了殉国大义,与苟且偷生的袁妃形成鲜明的对照,于是周后周身都开始闪耀金光了。后世人都基于此殉国大义而对周后大加褒扬,所以正史信史描述周后的遣词用句都极尽美化。而街谈巷议,野史演义也渐渐的把周后塑造成了无比高尚的人,更不要说影视剧《帝女花》之类为了美化周后居然颠倒黑白,抹黑田妃。
大义要歌颂,榜样要树立,于是著史者们以偏概全,以功掩过为周后歌功颂德终致善恶不分。如果可以跳过田妃不谈,周后可以说是贤惠的,因为宫中再无第二个人可以让她嫉妒的,也没有生了儿子让她担心的。但是周后口蜜腹剑,害死田妃母子,虽然骗的过崇祯和世人,却最终逃不过上天的公道。
田秀英因才貌冠绝,崇祯专宠而被人嫉恨惨遭暗算,周后袁妃口蜜腹剑骗得了崇祯,却瞒不过头上的湛湛青天,到头来“算人终算己”。昔嘉靖被刺,方皇后趁机诬陷嘉靖的宠妃端妃 ,并将端妃及其家人宫女全部凌迟虐杀。五年后,方后被活活烧死,难逃恶报。被很多人形容成一夫一妻的明孝宗其实除了一个张皇后以外,还有五个夫人,只是都被迫屈以卑位,不得名分。史书记载张后“骄妒”,一直约束管制着明孝宗,并不断为家人索要高官厚禄,纵容兄弟胡作非为。由于明孝宗体弱多病,对纳妃没有特别强烈的兴趣,再加上幼时曾遭万贵妃的迫害,其母死得不明不白,使他对后宫争宠而引发的宫闱斗争产生了极深的恐惧,所以努力维持夫妻间的和谐,不去计较。后来张后被自己选的嘉靖刻意打击,晚景凄凉,抑郁而终,其弟后被诛杀,依然是逃不过的因果报应。
2010-8-19 22:13 回复
174.91.206.* 7楼
天理循环,报应不爽。当我们在怀疑上天不公时,可曾留意过事情的真相?凡人可以欺瞒凡人,却无法左右上天的公正。
魏晋南北朝时期,曹魏欺凌汉室孤儿寡母,身为权臣夺人江山,结果自己的天下不过数十年,其孤儿寡母亦被司马氏所篡。司马氏则遭逢八王之变,引起五胡之乱,渡江建立东晋王朝,后又被宋齐梁陈迭相篡代。其间因果分明,轮回反复,无法以巧合搪塞。
隋文帝篡了自己外孙周静帝的皇位,后自己被儿子杨广逼死;随后杨广又被自己的姨夫李渊篡位;李渊又被自己的儿子李世民篡位;李世民杀兄囚父 ,结果死后又被自己的儿媳武则天篡位,来来回回都不过是反复上演的臣篡君位,亲夺亲权。唐朝是靠蕃镇起兵得的天下,自己最后却也是败在藩镇割据上。
宋太祖以家臣身份篡夺了孤儿寡母周恭帝柴氏江山,后被自己的弟弟赵光义谋害篡位,自己的孤儿寡母又被亲兄弟欺凌。宋太宗为了避开自己一手设计的“金匮之盟”,保证将帝位传子,绞尽脑汁逼死弟弟和侄儿;赵光义对被俘的敌国后妃公然强奸,还教人把强奸的场面画下来以资炫耀;后又毒死南唐后主李煜和吴越王钱俶。结果赵光义一支的宋徽宗、钦宗父子被金国俘虏,徽宗死后,被炼油点灯。钦宗被乱马践踩而死。所有赵光义的子孙后代,除赵构外全部被金国抓去,男的做仆役,女的做官妓,任由金国兵将玩弄、奸淫。从赵光义976年登基到1126年宋徽宗、宋钦宗被俘,不过一百五十年而已。逃脱的赵构由于惊吓而丧失了生育能力,儿子后来也被吓死。最终,赵光义篡夺的帝位,还是还给了赵匡胤的子孙孝宗。成为鲜明对照的是:赵匡胤的子孙亡国后则得到了元朝的优待。
而金国对北宋的残忍,导致了它在1234年金哀宗天兴三年的悲惨灭亡。其亡国之惨,不下于北宋。金国皇族一个都没有剩下。
辽国开国是靠阿保机出卖兄弟李克用换来的,结果辽国灭亡是由于被结盟的宋朝出卖给了金国所致。
宋朝由于朝廷的鼓励,金石学大兴,名为考古其实就是偷坟掘墓,宋徽宗就非常喜欢藏玩这些别人的陪葬品,张邦基在《墨庄漫录》中说宋徽宗非常喜欢夏商周青铜礼器,于是地方官发掘古墓以求其器来讨好皇帝。结果宋朝的皇陵是中国历朝历代中被盗掘最为彻底的,无一幸免。宋哲宗的尸骨被刨出暴弃荒野,宋理宗的头盖骨还被杨琏真伽做成了尿壶使用。
反观元朝,元世祖虽对金国残忍,但他灭南宋后,免去宋朝皇帝的系颈系羊的俘虏之礼,并授其上司徒,封瀛国公,对南宋皇族供养甚丰。即使有人以宋朝皇帝的名号起义,元朝也没有就此加害南宋的皇族。后元朝被推翻,元顺帝逃回沙漠后,其后代绵延数百年,正是其祖先善待南宋宗室的回报。
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手段狠毒,制定残酷法律,“剥皮揎草”就是他的一项重要发明,动辄处以犯人剥皮酷刑。明亡时,张献忠等流寇为报复明朝,也对明朝的官员滥施剥皮刑罚,而且大都是活剥。所以鲁迅在《病后杂谈》中讥讽到:“以剥皮始,以剥皮终,可谓始终不变”。
明初,朱元璋下诏重新修复南宋六陵,并把宋理宗的头骨从西域赎回来,重新埋回墓中,而且给每座陵都重新树碑,并派了守陵人员保护南宋六陵,所以明朝的皇陵也最终得到保全。
顺治的陵墓是屡经盗挖的清东陵中唯一的未被盗掘的皇陵 ,不可说不是一个奇迹。这当然与顺治下令薄葬有关,但也与顺治对崇祯的不同寻常的“友谊”有关。 顺治不仅为崇祯发丧,并营建幽殿,虽说其中有相当的收拢人心的目的,但也算“万古未闻之义举”《郎潜纪闻四笔》。顺治与崇祯心有灵犀,都选中了马兰峪作为自己的陵寝地(可惜上天没有留给崇祯建陵的时间,在崇祯完成了为田秀英发葬的最后使命后就匆匆终结了崇祯的王朝)。顺治对崇祯推崇备至,还仿效崇祯,将自己的挚爱董鄂妃安排在崇祯爱妃田秀英的承乾宫中,要知道“承乾”二字的寓意之大。(譬如唐太宗给嫡子分别取名叫承乾、李泰、李治,个个听起来都有气势,藏治国意义,尤其“承乾”就是“承天”,更是非同小可;反观给庶子命名李宽、李恪、李愔、李恽、李贞、李简,则无非告诫他们要时刻铭记本分做人,与世无争罢了。)由于顺治对崇祯的非常礼遇,最终使自己的陵寝得以在多次的灾难中幸免。
满清以孤儿寡妇靠汉臣吴三桂引狼入室才入关夺得天下,最后以孤儿寡妇被汉臣袁世凯倒戈出卖而失去天下出关。清朝总的来说对前朝还算比较友好(虽然目的是为了自己的统治而作的政治秀),保全了明朝的皇陵,将苟且偷生的袁妃养了起来,将明朝的末裔远支朱明远一支(可能是平灭台湾后从台湾挖出来的)封为一等侯,编入八旗正白旗令世袭,以奉明孝陵的春秋祀事;给郑成功的后裔封爵,而北元的宗室也保留了三代(最后一代布尔尼因造反被求自保的亲戚所杀)。所以满清灭亡,爱新觉罗的遗老遗少的命运总的来说也比过往前朝的皇裔要幸运的多。但是满清对崇祯的儿子赶尽杀绝,以“假冒”为由,自欺欺人的先后杀害崇祯的三个儿子及家小,结果清朝的最后三个皇帝都没有生育能力,无后而终。因果昭彰,实堪叹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