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的心情 2010






愁,从心,秋声。字亦作“愀”。本义:忧虑,发愁。

愁,忧也。——《说文》
孔子愀然作色而对。——《礼记•哀公问》
见善愀然。——《荀子•脩身》
哀而不愁,乐而不荒。——《左传•襄公二十九年》
暝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李白《菩萨蛮》
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胡。——辛弃疾《菩萨蛮》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李白《秋浦歌》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高适《别董大》


愁,秋天的心情。

常常叹服中国文字的精深,就如此时。古代文人杜撰此字时,一定是在描绘自己看丛林尽染的盛装后,一片片枯叶飘然而落时的心情……。

的确,秋天萧瑟凄凉的审美特征很容易与人的愁苦之思产生共鸣。秋风惨淡、秋雨凄凉、万物凋零,这些秋的特征不就人愁思时的心情写照吗?秋天的心情,多少有些挥之不去的怅然和无奈。

但秋也有其两面性,它即萧瑟凄凉又明朗高清。秋高气爽也是描写秋天。所以,对秋,人们的感觉除了凄‘愁’,也有清高的‘阔’意。能欣欣然地接受秋景,重其清朗击缶而歌的人是奇者;对自然的一切熟视无睹,按部就班的人是多数;而唯见凄冷,多愁善感的人则以文人居多了。

我不敢自居文人,却偏偏喜欢在多愁善感时为文。无形中文字里便带了些无病呻吟的色调。似乎我一直很敏感。其实,人都善用自救、自我排解的手段。总会适时地把自己的负荷卸下来,把自己的感情宣泄出去。

日记和博客的好处是:它们都默默地接受你的情绪、思想、感情,而毫发无损。

如果宣泄的对象是人,哪怕是你最亲密无间的人,你都没有那么容易倒出。是否能够理解是一个问题,理解了要帮你开解也会成为一种负担。何况有些情绪来无影去无踪,犯不上叨扰别人,需要的只是时间而已……

就像今天,我无端地看着窗外殷红的秋叶发呆,只想静静地自己独处,去体会这凉凉的秋意。而愁就这样悄悄地袭来,默默的离去,然后恢复一个平常的自我。

秋天,真象中年人的气质,孤独、寂寞、明静、旷达。










博主已隐藏评论
博主已关闭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