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克诚对毛泽东说:“是你决定的也是错误的!”

大千世界,趣闻横生,细细品尝,回味无穷。
打印 被阅读次数

还在庐山会议开始不久,毛泽东请黄克诚这位湖南同乡吃饭。两人边吃边讨论问题,谈到当年的四平保卫战时,黄克诚说道:“当时不该硬顶下去。”……毛泽东沉吟了一会儿,说道:“固守四平是我的决定。”黄克诚这才明白当年林彪为何既不回电又不撤兵的原因。他沉默了一会儿,对毛泽东说:“是你决定的也是错误的!”

一个胸怀博大的革命家,率领全师人马挺进东北,在个人意见未被采纳之前,坚决地执行上级命令;四平保卫战异常惨烈,尽管我伤亡较大,但歼敌万余,迟滞了国民党军的大举进攻。

39军历史上连出了几位中国革命战争中的杰出人物,早期有徐海东,抗日战争时期有左权、彭雪枫,进入东北以后,带领这支部队的是黄克诚。

抗日战争结束后,苏军控制了中国东北地区。黄克诚意识到这是我军进入东北的大好时机。于是,他兴冲冲地跑到华东局,建议向延安党中央发报请示。但是,华东局书记饶漱石不同意发报。黄克诚就回到驻地,以个人名义起草一份电报,表达了对当前局势和军事方针的看法,于9月14日发出。

黄克诚向党中央建议:

1、应多派部队去东北,至少应有5万人,能去10万人最好。并应派有威望的军队领导人去主持工作。

2、以晋、热、察为关内第一战略根据地,应集中10万主力,进行消灭傅作义、阎锡山、胡宗南的决战,达到控制察、绥和太行山的目的。

3、以山东为关内第二战略根据地,应集中15万主力,待敌人缴枪之后,在济、胶、海铁路进行决战,达到控制整个山东的目的。

4、为执行上述方针,山东应调3万人到5万人去东北,华中应调3万人到6万人去山东。在河南和平原主力的一部,应调往山西。江南1师应调回江北。

黄克诚说道:“我对各方面材料了解甚少,可能有片面之处。但我认为目前我党没有连成一片的大战略根据地,就不会有大的胜利。”

当时,毛泽东在重庆与蒋介石举行谈判,在延安主持中央日常工作的是刘少奇。黄克诚的电报发出不久,中共中央就向各中央局发出了《关于目前任务和向南防御、向北发展的战略方针和部署的指示》。这个指示中说:“目前我全党全军的主要任务是:继续打击敌伪,完全控制热、察两省,发展东北并争取控制东北,以便依靠东北和热察两省,加强全国各解放区及国民党地区人民的斗争,争取和平民主及国共谈判的有利地位。”

9月19日和10月28日,中共中央命令山东部队主力迅速向冀东和东北出动;华东新四军主力由南向北转移,以集中力量,控制东北,保卫华北、华中。

9月23日,黄克诚接到命令,要他率新四军第3师主力3.5万人开赴东北。

当时,部队盛传东北的武器多得不得了,去了就能取到日本人留下的武器。但黄克诚没有轻信,他要求部队全副武装上路,不得随便留下武装。

9月28日,黄克诚率第3师从苏北淮阳出发,经山东直奔东北,本来中央指示他们在山东停留一个时期,但黄克诚考虑到兵贵神速,就打电报请示中央,建议在山东不做停留,稍事休整立即北进。中央同意了3师的报告,于是,黄克诚率3师日夜兼程,经长城上的冷风口出关,于11月25日到达锦州附近,完成了中央的战略任务。

当时,挺进东北的八路军、新四军和冀东的一些部队隶属关系复杂,指挥系统一时又没有建立,领导散乱。黄克诚见状有点着急,由于初到东北,他与东北局的同志不熟,就直接给中央去电,提出自己的建议。

中央就给黄克诚回电,让他直接去找林彪。

黄克诚是个急性子,找到林彪详细谈了自己对建立根据地的看法,林彪同意黄克诚的意见,两人商议了半天,最后,由黄克诚草拟了一份电报,经林彪看后,发给了毛泽东。

12月28日,毛泽东回电,这就是著名的《建立巩固的东北根据地》的指示。毛泽东及时提出了我军在东北的工作重心应放在广大乡村,提出了“让开大路,占领两厢”的英明决策。要求先建立巩固的根据地,逐步积蓄力量,准备将来转入反攻。

在党中央的方针指引下,黄克诚率领部队在东北黑土地上,创造了一个个辉煌的战绩。

1946年3月,苏军开始陆续从东北撤出。我军大力向北发展,控制了四平、长春等地,缴获了日军留下来的大批军用物资,增强了我军的战斗力。

国民党军不甘被动,4月,开始向北进犯,首先攻击四平。

四平位于东北中部平原,在当时拥有10多万人口,它的位置正好处于中长、四洮、四梅三条重要铁路的交叉点上,为进出东南西北满的咽喉要地,是东北重要的交通枢纽。

我军占领了这个要地,国民党军自然想夺回,四平就成为双方进入东北后第一次决战的所在地,国共双方在此首次大较量。

国民党军开始时实施正面强攻,毫无进展,于是以其第72军从八面城一线向我军侧后迂回,我外线阻击部队顽强抗击,国民党军切断我军后路的企图同样没有得逞。

蒋介石见拿不下四平,有些恼火,把进攻南满的国民党王牌军新6军调了过来,限令杜聿明一周时间内拿下四平。还特派参谋总长白崇禧到沈阳督战。

国民党军重新部署后,发动了大规模的全线进攻,以其新6军的两个师和71军的一个师为右兵团,从四平东面向我军迂回;以其新1军为中兵团,继续正面攻击四平;以其71军两个师为左兵团,从四平以西进攻。

国民党军这次共集中了8个军的兵力,其中的新1军、新6军全是美国帮助训练的精锐部队,曾经参加过远征军入缅甸对日作战,装备好,战斗力强。

相比之下,我军在兵力和武器装备上要差得多。

黄克诚看到了形势的危急,就打电报给林彪,说:敌人开始进攻的时候,我军打它一下,挫其锐气是完全必要的,现在敌人倾巢出动了,企图与我军决战。而我军暂时还不具备决战的条件,因此,应当把四平等地让出来,让敌人背上包袱,等其沉重得走不动了,我军再回头消灭它。

电报发出去了,林彪没有回电,也没有撤兵。

黄克诚又发去几封电报,仍是没有回音。

他着急了,于5月12日给中共中央打去电报,就四平保卫战和东北局势提出自己的意见。中心思想是撤出四平,争取时间,休整主力,巩固北满根据地。

发给中央的电报也没有回音。

作为一名部队指挥官,黄克诚在自己的意见未被采纳前,仍是坚决地执行上级命令,率领部队在四平前线顽强阻击敌人,尽管部队伤亡很大,但没有后退一步。

塔子山在哈福车站附近,距四平20余里,是附近群山的最高山峰,也是四平防御左翼最后一个制高点。站在塔子山上,可以俯瞰四平东北我军的全部阵地。因此,该阵地的得失,将关系到整个四平城防的安危。

在反复争夺下,我军伤亡较大。5月17日,2纵某部3连进入塔子山阵地,大家不顾一个月来连续作战的疲惫,一上阵地便抢修工事。

天刚亮,敌人又发起进攻,从东面冲上来的敌人,离我军阵地只有几十米了,3排长果断地发出命令:打!全排战士一顿猛打,敌人冲锋的狂涛像碰上铁坝,激起无数旋涡,迅速散去。

激烈的争夺战一直持续到中午,敌人见集团冲锋和小部队轮番冲锋都不能奏效,不得不再度使用大炮。于是,几十门大炮又向我军阵地实施地毯式轰炸,5分钟内,小小的山头落下数百发炮弹。敌机也十分猖狂,擦着山头俯冲扫射。

塔子山东面的友邻阵地已被突破了,塔子山陷入三面包围之中,工事全打坏了,战士们只得利用石缝和弹坑作掩体,继续与敌人鏖战。

3排长的棉衣已被弹片划出几个窟窿,全排只剩下7个人了,子弹几乎打光了,怎样击退敌人再次发起的攻击,他有点着急,跑步来到连指挥所,见连指挥所已被炸塌,只有文书一人在一块大石头后面救护伤员。他不由一惊,忙问:“连长他们呢?”

文书回答:“都到1、2排去了。”

3排长明白了,1排、2排的情况更危急,他急忙返回了山头阵地。

“同志们,我们没有子弹了,但是我们一定要守住阵地,绝不后退一步。”

从排长的声音里,战士们知道了一切,6个洪亮的声音一齐回答:“人在阵地在!”

说罢,众人开始搜集石头。不多久,一堆堆石头集中起来了。

敌人又发起攻击了,排长一声令下,几堵石墙山崩似的滚落下去,砸得敌人抱头鼠窜。

战士小孙见到前面躺着几具敌人尸体,就一个箭步窜到敌前,搜集了一大抱子弹。

敌人再次发动冲锋,小孙端起机枪,用敌人的子弹回敬敌人,正打得来劲,一块弹片击中了他的肩膀,班长王先德连忙把机枪接过去,说:“你先下去,阵地上有我!”

小孙知道再从班长手里夺回机枪已不可能,就咬着牙朝前爬……敌人接近了,小孙将仅有的两颗手榴弹扔进敌群中,敌人最后一次进攻被打退了。

阵地上只剩下王先德和小孙两个人了。机枪子弹已经打光,王先德只剩下最后一颗手榴弹,他两眼冒着仇恨的怒火,说道:“敌人再上来,就让他们一起吃这个!”

小孙也抓起几块石头,准备与敌人同归于尽。

太阳渐渐向西天坠落,晚霞映红了塔子山,山上仅有两名战士了,敌人都龟缩在山下,经过激战后的塔子山,仍然屹立着。

四平保卫战从4月份一直打到5月中旬,苦战了一个多月。由于我军在开始取得胜利后没有及时撤退,反而把四平当作马德里一样死死保卫,结果部队伤亡很大。最后,在形势非常被动的情况下,才撤了出来。

黄克诚一直不明白的是,林彪和中央当时为何不给他回电?明知硬拼下去损失巨大还不改变?以林彪的性格和军事才华看,是不该死守四平的,为何林彪反应迟缓呢?

这个疑团一直到解放后黄克诚才解开。

1959年党召开了庐山会议,这场庐山“斗争”对黄克诚来说是一次劫难。当时,中国正掀起一场浮夸风、冒进风,中央对工农业形势估计过高,下面造假较多。黄克诚看到这些情况,觉得问题严重,就在彭德怀给党中央写了“意见书”后,也在庐山会议的小组发言中批评了中央的一些政策。结果,他成了所谓的“庐山军事俱乐部”中的一名干将。

还在庐山会议开始不久,毛泽东请黄克诚这位湖南同乡吃饭。两人边吃边讨论问题,谈到当年的四平保卫战时,黄克诚说道:“当时不该硬顶下去。”

毛泽东反问道:“难道说四平保卫战打错了?”

黄克诚答道:“开始敌人向四平推进时,我们打他一下子,阻击他前进,这是需要的。但是后来在敌人集结重兵与我们决战时,我们就不该死守四平了。”

毛泽东沉吟了一会儿,说道:“固守四平是我的决定。”

黄克诚这才明白当年林彪为何既不回电又不撤兵的原因。他沉默了一会儿,对毛泽东说:“是你决定的也是错误的!”

毛泽东一时没再说话。过了一会儿,像是对黄克诚说,也像是自言自语:“那就让后人去评说吧。”

戴了一副深度眼镜的黄克诚,以其对同志手足般的情谊和基于这种情谊的严厉与宽厚,以其刚正不阿的铮铮铁骨,以其对中国革命事业的耿耿忠贞,在新四军3师、东北民主联军2纵及后来他所领导的部门赢得赞誉,赢得人民的敬仰和信赖。他是一个说真话、做实事的人,是一个堂堂正正的人。

在庐山会议后期,毛泽东曾派人找黄克诚谈话,意思是站过来就没事了。但是,黄克诚拒绝了。拒绝的后果他心中自然很清楚。他当时是军委秘书长兼总参谋长,顺从,高官荣做;拒绝,顷刻即失。他还是选择了后者。

而当毛泽东逝世后,当对毛泽东的评价出现争议时,黄克诚又站了出来,实事求是地评价了过去的历史。


登录后才可评论.